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以“龙”和“Dragon”为例的词语文化轨迹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路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124,共9页
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中需要思考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其基本问题之一涉及语言转换性使用。由于语言本身是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部分,故词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与其文化内涵、言语构成以及表述语境等要素相关。重要的是,其... 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语境中需要思考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其基本问题之一涉及语言转换性使用。由于语言本身是文化不可剥离的一个部分,故词语的指涉意义往往与其文化内涵、言语构成以及表述语境等要素相关。重要的是,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成为中心词。因此,如果对这些词语缺乏对比性和关联性研究,只是停留在表层转换上并认定为在文化意义上等值,就不仅会造成误读,而且还有可能遮蔽词语背后的思想文化特质。中文的"龙"和英文"dragon"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时期,从学理性要素探索语言的跨文化理解、诠释以及有效交流等基本问题值得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跨文化诠释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学作品导读的三种诠释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高级阶段教学时,特别是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及哲学作品时,语言的跨文化诠释之难尤为突出.清楚地认识并有意识地从技术上解决好汉语的跨文化诠释问题,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试图... 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入高级阶段教学时,特别是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及哲学作品时,语言的跨文化诠释之难尤为突出.清楚地认识并有意识地从技术上解决好汉语的跨文化诠释问题,是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试图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诠释技术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学作品 导读方法 阅读教学 教学过程 跨文化诠释 语码解读 微言显意 思维演示
下载PDF
比较哲学中的家族相似概念及其跨文化延拓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30,共11页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不仅是一种推论工具,而且是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所有的专名都可以被视为家族相似概念,家族相似既存在于某一传统之内,也存在于不同传统之间。家族相似概念的内涵可以通过跨文化的延拓而得到扩...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不仅是一种推论工具,而且是比较哲学与跨文化哲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所有的专名都可以被视为家族相似概念,家族相似既存在于某一传统之内,也存在于不同传统之间。家族相似概念的内涵可以通过跨文化的延拓而得到扩展,家族相似概念的跨文化延拓是人们理解、诠释、翻译、比较另一种文化传承所必须运用的方法。准共相运用家族相似概念的延拓把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统的概念勾连起来,使得与特定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概念在异文化中传达出来。家族相似概念的延拓同样可以运用于翻译或解释伪同音异义词和不加翻译的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相似 游戏 准共相 跨文化诠释 比较哲学
原文传递
人文理性与儒学经典之跨文化诠释--以“义”的英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乐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4-99,共6页
文章对《论语》中"义"之英译作以哲学诠释,探讨为促进儒学思想跨文化传播应秉持的翻译及诠释观。受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影响,大部分汉学家在其译本中倾向于把"义"诠释为先验的或具有本质主义的道德律令或法规,强调... 文章对《论语》中"义"之英译作以哲学诠释,探讨为促进儒学思想跨文化传播应秉持的翻译及诠释观。受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影响,大部分汉学家在其译本中倾向于把"义"诠释为先验的或具有本质主义的道德律令或法规,强调个体对此种律令的服从;而当代汉学家安乐哲、郝大维等将"义"诠释为行为主体基于具体情境而作出恰当行为选择的智慧,昭见了儒学思想的个体关怀及实践维度。文章将第一类翻译及诠释观称为"基于自然科学理性的翻译观",其特点是追求概念意义在种属层面或法则层面的普遍性;此种诠释观下的儒学经典在目的语中容易变成关于伦理普遍原则的知识性文本。而第二类"基于人文科学理性的翻译观"与自然科学理性的翻译观形成对照,在诠释概念时注重在普遍性和特殊性间求得综合;此种诠释观下,儒学经典在目的语中方可呈现为一种价值坐标系系统,凸显了儒学思想中"不固"及"变通"的实践智慧。二者相较,儒学经典在人文科学理性把守的翻译和诠释观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言说,为西方文化传统提供异己的视野及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典籍 跨文化诠释 人文科学理性
下载PDF
运用深度翻译策略进行跨文化诠释探究——以Olivia Milburn《越绝书》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倪华英 《海外英语》 2022年第22期45-48,共4页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江浙地区(长三角地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史籍,是一部追溯越文化源头的重要史书。英国汉学家Olivia Milburn把《越绝书》翻译为The Glory of Yue—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 《越绝书》是一部反映江浙地区(长三角地区)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史籍,是一部追溯越文化源头的重要史书。英国汉学家Olivia Milburn把《越绝书》翻译为The Glory of Yue—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the Yuejue Shu。译者运用深度翻译策略,通过副文本方式,包括绪论、章节加绪、章节评论、参考文献等文本外翻译和大量的注释这种文本内翻译方式,体现了译者如何解读这本史书的历史文化观,较好地完成了对此书的跨文化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绝书》英译 深度翻译 副文本 跨文化诠释
下载PDF
“道”与“圣言”的张力——现代汉语语境下《约翰福音》“λóγoζ”的几种解读
6
作者 祝帅 《金陵神学志》 2007年第1期198-210,共13页
本文探讨了几种流行的《约翰福音》中译本的"λóγoζ"译名。在梳理"λóγoζ"希腊文含义的同时,作者从语言学和传播学角度指出,不同的"λóγoζ"译名反映出不同的中译者在跨文化诠释中... 本文探讨了几种流行的《约翰福音》中译本的"λóγoζ"译名。在梳理"λóγoζ"希腊文含义的同时,作者从语言学和传播学角度指出,不同的"λóγoζ"译名反映出不同的中译者在跨文化诠释中所持有的不同哲学背景与解读视角,但各自不同译名总的说来可以划分为"道"和"圣言"两大系统。相对而言,《和合本》"道"的译名比较好地在"λóγoζ"的希腊原意与汉语表述中间取得某种平衡,而该译名乃至整部《圣经》的翻译与现代汉语发展演变间的修辞互动也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óγoζ 圣言 现代汉语 跨文化诠释
原文传递
跨文化诠释:关于新加坡歌仔戏《大将军和小巫婆》的思考
7
作者 蔡曙鹏 《艺术学界》 2014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自400多年前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诞生以来,世界各地热演不断。许多学者推测这部戏写于1606年,当时莎士比亚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剧作家。数十年来,西洋歌剧、芭蕾舞剧和中国戏曲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麦克白》,其中有不少成功之作。... 自400多年前莎士比亚的《麦克白》诞生以来,世界各地热演不断。许多学者推测这部戏写于1606年,当时莎士比亚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剧作家。数十年来,西洋歌剧、芭蕾舞剧和中国戏曲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麦克白》,其中有不少成功之作。《麦克白》故事性强,包含了当代受欢迎的大众娱乐中的很多元素,剧情发展令人惊心动魄。本文从《大将军和小巫婆》的改编立意、审美选择、表演特点及观众接受情况等方面,论述"洋戏华编"需要考量的各种因素,特别是探讨在改编过程中歌仔戏本体特色的保留与发挥。既保有其通俗性,观众易听易懂,又发扬其包容性,吸收融合新的剧场元素。作为一个较年轻的剧种,歌仔戏的自由性给洋戏华演提供了宽阔的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诠释 综合剧场 旧戏新演 洋戏华编
原文传递
从乐器琴瑟翻译看理雅各的《诗经》跨文化阐释
8
作者 庞清 唐海艳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9-81,共3页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的乐器,"琴""瑟"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乐器,二者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注重对"琴瑟"的翻译和文化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西方读者对琴瑟文化的理解,但同时也出现...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的乐器,"琴""瑟"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乐器,二者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理雅各的《诗经》英译本注重对"琴瑟"的翻译和文化阐释,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西方读者对琴瑟文化的理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文化错位,产生了部分的文化误读。本文以"琴""瑟"这两种乐器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理雅各译文和原文的异同,探讨理雅各英译本的跨文化诠释之得失,以期为《诗经》翻译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理雅各 乐器 琴瑟 跨文化诠释
下载PDF
“对话的对话”与再思理解的可能性:跨文化传播的诠释之维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4,共9页
跨文化诠释学作为一种关涉理解的普遍性的理论丛系,为应对多元文化下人类的现实困境提供了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理解何以可能”与“对话何以展开”是开启本研究的问题意识,也是贯穿研究的核心概念。研究发现,跨文化诠... 跨文化诠释学作为一种关涉理解的普遍性的理论丛系,为应对多元文化下人类的现实困境提供了一种价值观与方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理解何以可能”与“对话何以展开”是开启本研究的问题意识,也是贯穿研究的核心概念。研究发现,跨文化诠释学倡导的“对话的对话”是一种灵动的、属人的、具间性思维的对话哲学,这一架构赋予了跨文化传播中理解他者和发现自我的能力,也延展了对话的范畴基准与意义空间。在此基础上将全球语境下的“多级对话”应用于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来,尝试为不同文化与文明共处提供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诠释 对话的对话 理解 文化间性
原文传递
喜剧性中父权、文化的平衡——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探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媛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0-21,共2页
华裔导演李安将于2007年9月28日,携新作《色戒》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角逐。在翘首期盼的同时,再来回溯他的电影生涯早期的奠基作品。本文从他扬名国际影坛"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入手,从"... 华裔导演李安将于2007年9月28日,携新作《色戒》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角逐。在翘首期盼的同时,再来回溯他的电影生涯早期的奠基作品。本文从他扬名国际影坛"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入手,从"喜剧性"这一全新角度,对李安早期电影中的家庭伦理的幻灭与重构,人与人之间可以定位又难以捉摸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当下中国在全球化语境和"大片热"的冲击下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性 父权 伦理 平衡 跨文化诠释 大片
下载PDF
从跨文化理解视角解读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
11
作者 壮欣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该文立足于跨文化阐释学关于跨文化理解的相关理论假设,研究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现象。研究选取了德国影评网站专业评论员和普通观众的评价作为语料,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提取出三种遭受折扣最严重的中国文化价值... 该文立足于跨文化阐释学关于跨文化理解的相关理论假设,研究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德遭遇的文化折扣现象。研究选取了德国影评网站专业评论员和普通观众的评价作为语料,采用主题分析法总结提取出三种遭受折扣最严重的中国文化价值,并从跨文化理解的角度分析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德文化本身差异、中德文化群体成员认知逻辑差异、个人的认知情感态度差异都会造成跨文化理解困境,从而导致文化折扣现象。基于分析结果,该文对国产科幻电影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减少文化折扣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诠释 中德跨文化 文化折扣 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下载PDF
宇宙之镜:莱布尼茨与跨文化诠释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薛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3-7,共5页
本文从莱布尼茨在近代诠释学或解释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影响开始,试图说明他在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基础方面和跨文化诠释学亲身实践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具有经典意义,即典范意义。本文讨论了三点:第一,莱布尼茨的普遍和谐理论是否... 本文从莱布尼茨在近代诠释学或解释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影响开始,试图说明他在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基础方面和跨文化诠释学亲身实践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在两个方面都具有经典意义,即典范意义。本文讨论了三点:第一,莱布尼茨的普遍和谐理论是否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说明,从而对于跨文化诠释学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哲学论证。第二,简要讨论了莱布尼茨在"关于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观念的讨论"中的基础思路,看他如何在相异的文化中看到自己的文化,和在自己的文化中看到相异的文化,从而否定存在着纯粹文化和纯粹文化传统。第三,从莱布尼茨及其时代谈论不同文化的习惯方式,提出关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或者"中国文化"这类说法是否存在着问题,是否和如何可能会导致误解。本文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探讨跨文化诠释学的基础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诠释 文化诠释 跨文化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