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欣 蔡银莺 张安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的考虑,我国一直采用非均衡性的农田保护政策来保障农田的有序供给,然而配套补偿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农田保护政策失灵,社会整体福利下降。因此,如何从政策层面上实现农田的非均衡性保护到均衡性的...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的考虑,我国一直采用非均衡性的农田保护政策来保障农田的有序供给,然而配套补偿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农田保护政策失灵,社会整体福利下降。因此,如何从政策层面上实现农田的非均衡性保护到均衡性的经济补偿,构建和完善农田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背景下的重要议题。从农田生态补偿概念界定、补偿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和关系分析、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方式、跨区域补偿以及补偿实施评价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农田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动态,并指出当前研究在农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和跨区域生态补偿3个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和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可为政府设计出更加完整和富有针对性的农田生态补偿制度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补偿 利益主体 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 区域补偿 实施成效
下载PDF
全球贸易隐含碳的责任共担及其跨区域补偿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文治 杨爽 王怡 《环境经济研究》 2019年第3期30-47,共18页
清晰地界定国家碳排放责任,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的跨国碳排放补偿机制,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是全球碳减排合作公平性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WIOD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并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实施碳排... 清晰地界定国家碳排放责任,进而设计科学合理的跨国碳排放补偿机制,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是全球碳减排合作公平性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WIOD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区域间双边碳转移测算模型,并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实施碳排放责任共担,在该原则下进一步设计跨区碳排放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全球碳排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单位增加值出口隐含碳与单位增加值进口隐含碳的比值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说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相对较低的环境成本获取了较高的贸易利益,处于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的优势地位;分行业碳排放分析表明部分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由贸易引致的;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的碳排放责任共担更加合理和折衷,体现了“利益大,责任大”的分配思路。最后,本文建议以共担责任原则为基准实施跨区碳排放补偿,并分行业从生产侧或消费侧进行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区域补偿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及其重建模式研究——以跨区域补偿与生态效益市场化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思涵 武沐 刘嘉尧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根据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现状以及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在分析了生态补偿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以完善跨区域补偿与引入生态效益市场机制作为切入点,探索解决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补偿问题的另一种路径。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 区域补偿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基本农田保护跨区域补偿分析——基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
4
作者 尹朝华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文中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跨区域补偿的主体和客体,提出了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 区域补偿 农地发展权
下载PDF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基于成本收益双视角 被引量:34
5
作者 倪琪 徐涛 +2 位作者 李晓平 刘霁瑶 赵敏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10,共14页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也是激励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价值、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基于成本收益双视角,以渭河流域为例,运用全成本法和选择实验法测算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的成本收益... 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也是激励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积极性、体现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价值、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基于成本收益双视角,以渭河流域为例,运用全成本法和选择实验法测算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的成本收益,进一步借助鲁宾斯坦议价模型核算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为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上游甘肃省的直接治理成本约为35021.27万元/a,间接成本约为107112.26万元/a,全成本约为142133.53万元/a;(2)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改善能够为中下游陕西省带来的收益为252912.96万元;(3)在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成本收益明确的前提下,若上游地区在协商中具有完全耐心或中下游地区完全没有耐心,则上游获得全部净收益,补偿标准为252912.96万元/a;若上游地区完全没有耐心,且当中下游耐心程度(贴现因子)为0.5时,则双方将均分净收益,即补偿标准为197523.25万元/a。总的来看,研究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的成本收益分析及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提供了可行思路,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定议价双方贴现因子进行灵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成本收益 选择实验法 鲁宾斯坦议价模型
原文传递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的新安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设计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广达 蔡昀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149,共8页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共同体 新安江流域
下载PDF
公众参与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倪琪 张思阳 +1 位作者 刘霁瑶 赵敏娟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 基于纳入风险偏好和消费习惯的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公众参与跨区域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结果发现:①公众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其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风险偏好型公众参与意愿更低、行为态度更消极、参与补偿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更大、行为控制程度的感知更强。④公众消费习惯变量对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区域生态补偿 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 风险偏好 消费习惯
原文传递
责任共担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及其跨区域经济补偿测算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泽斌 徐超 吴立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基于农村跨区域流动人口宅基地退出的责任分配量和宅基地退出农户机会成本损失值,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跨区域责任共担分配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份责任共担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跨区域经济补偿标准。结果表明:责任共担视角下宅基地跨区... 基于农村跨区域流动人口宅基地退出的责任分配量和宅基地退出农户机会成本损失值,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跨区域责任共担分配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份责任共担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跨区域经济补偿标准。结果表明:责任共担视角下宅基地跨区域协同退出过程中,19个省份可获得经济补偿,12个省份需要支付补偿金额;获得经济补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安徽省应获补偿金额最高,为391.46×108元,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经济补偿的主要支付者,其中广东省需要支付的补偿金最多,为7 453.78×108元。据此,建议健全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以农村宅基地退出为契机,推进跨区域的协作与联动,以实现“全国一盘棋”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共担 农村宅基地退出 区域经济补偿 机会成本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区跨区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晓宇 尚光引 郭朝霞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6期184-186,198,共4页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是刚划定的重要生态保护红线区,基于对其南水北调最重要的受水区北京市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113个有效样本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受访者的家庭... 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是刚划定的重要生态保护红线区,基于对其南水北调最重要的受水区北京市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113个有效样本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受访者对生活用水的满意程度""受访者通过适当提高自来水价格以提高水质来替代购买自来水净化器的意愿"这三个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应当从政策上保障和提高所提供的生态产品质量,加强生态保护政策宣传教育深度,以激励生态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意愿 条件价值法 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保护红线 南水北调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跨区域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牧业盟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汉琨 张心灵 +1 位作者 范文娟 刘宇晨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3,共19页
草原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界定生态服务的上游供给方和下游受益方,并根据各区域提供的生态服务量建立差异性补偿标准,以提高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0个牧业盟市2010-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 草原生态补偿的关键在于界定生态服务的上游供给方和下游受益方,并根据各区域提供的生态服务量建立差异性补偿标准,以提高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0个牧业盟市2010-2020年统计数据,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内蒙古各区域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草原生态外溢价值,再以草原生态外溢价值为依据,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补奖财政资金在不同牧业盟市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构建跨区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0年来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和草原生态外溢价值稳居前4位的盟市分别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平均每年生态外溢价值依次为7.69×10^(24)太阳能焦耳、3.92×10^(24)太阳能焦耳、2.54×10^(24)太阳能焦耳和2.20×10^(24)太阳能焦耳,其他盟市的草原生态外溢价值的排名不断波动;(2)内蒙古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市以及西部地区鄂尔多斯市长期处于补偿赤字状态,两轮补偿资金总赤字分别为11.33亿元、4.75亿元、2.48亿元和5.24亿元;而东部地区通辽市和赤峰市以及西部地区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长期处于补偿盈余状态,两轮补偿资金总盈余分别为2.99亿元、3.93亿元、1.84亿元和7.27亿元。文章提出在新一轮补偿标准设定时,应适当降低补偿盈余地区的补偿资金,向补偿赤字地区转移,进一步提升赤字地区的补偿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供给量建立区域差异性生态补偿标准,不仅能够有效规避生态补偿标准“一刀切”问题,还可以有效提升补偿资金使用效率及政策激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区域生态补偿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下载PDF
从主体功能区定位看跨区域生态补偿——以若尔盖生态保护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鑫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4-49,共6页
本文以川西北高原,若尔盖生态保护为例,探讨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以及面临的问题。文章发现基于主体功能定位下的若尔盖地方政府与牧民在生态保护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定位也给当地政府和当地牧民带来了发展的困境... 本文以川西北高原,若尔盖生态保护为例,探讨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以及面临的问题。文章发现基于主体功能定位下的若尔盖地方政府与牧民在生态保护上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定位也给当地政府和当地牧民带来了发展的困境。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国家必须在法制层面上提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和合作机制,从国家层面协调长江黄河上下游地区建立以新的补偿机制,加强中央财政对生态支付转移力度,进一步落实人才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 环境保护 主体功能区 区域生态补偿
下载PDF
构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12
作者 张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4期90-92,共3页
目前流域治理、大气污染、海洋生态补偿等生态环境问题仅依靠单一行政区域政府已很难解决,跨区域补偿机制构建逐渐成为生态补偿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源享有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各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目标存在差异,为构建整体生态区... 目前流域治理、大气污染、海洋生态补偿等生态环境问题仅依靠单一行政区域政府已很难解决,跨区域补偿机制构建逐渐成为生态补偿问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源享有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各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目标存在差异,为构建整体生态区域补偿必须考虑跨区域合作模式.多元化主体参与合作治理模式可以弥补府际合作与市场调节的缺陷,还可以将全社会的力量纳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是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最佳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府际合作 市场调节 多元化主体参与合作
下载PDF
跨区域森林生态补偿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主体功能区的视角 被引量:24
13
作者 潘鹤思 柳洪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60-4569,共10页
新常态下,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森林资源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和林区政府监管乏力问题,究其根源是缺乏森林保护和补偿的驱动机制。在中央政府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的同时,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却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 新常态下,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森林资源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和林区政府监管乏力问题,究其根源是缺乏森林保护和补偿的驱动机制。在中央政府投入大量物力和财力的同时,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却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冲突,跨区域森林生态补偿难以实现,因此利用演化博弈模型厘清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行动中保护主体、受益主体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助于突破跨区域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困境,形成良好的行动机制。分析主体功能区利益群体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保护地区政府和受益地区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别研究未引入“约束.激励”机制和引入“约束.激励”机制下的主体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不同情形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决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引入中央政府“约束.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跨区域生态补偿无法实现,保护地区政府会通过权衡保护森林资源收益和机会成本进行策略选择,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净收益为正时,即使没有受益地区生态补偿,保护地区政府仍然有足够的激励保护森林资源,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净收益为负时,两类政府群体容易陷入森林生态治理的“囚徒困境”,而“约束.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实现森林生态保护补偿的帕累托改进,通过中央政府惩罚、奖励金额的限制能够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森林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演化博弈
下载PDF
全面小康与生态保护:论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14
作者 袁承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贫困与生态恶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生态补偿既是环保工程也是扶贫工程。当前的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简单、区际补偿不足等问题。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必须致力于消... 贫困与生态恶化是互为因果关系的,生态补偿既是环保工程也是扶贫工程。当前的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简单、区际补偿不足等问题。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必须致力于消除贫困,构建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中央统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