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彭鹏豪 乔荣勤 +2 位作者 刘铭柏 黄鹏 叶勇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90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结... 目的:比较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90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内固定组(微创组)和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组(常规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术后第1天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率、术后第1天VAS评分均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价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骨折AOFAS踝后足评分微创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SandersⅢ型骨折常规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及简单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但对于复杂的SandersⅢ型骨折外侧L型切口仍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术前应明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切口 微创 外侧l切口 伤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负压引流与传统引流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冯鹏 马宁 贾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0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雷式负压引流与传统引流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12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58例(64足),术后采用手雷式负压引流31足,传统引流33足。结果 58...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雷式负压引流与传统引流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1—2012-12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58例(64足),术后采用手雷式负压引流31足,传统引流33足。结果 58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传统引流组术后28足切口一期愈合,5足出现创缘皮肤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率84.8%;负压引流组术后30足切口一期愈合,1足切口愈合不良,一期愈合率96.8%。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使用手雷式负压引流较传统引流切口愈合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切口 手雷式负压引流 传统引流
原文传递
跟骨外侧L形切口和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磨志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63例68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2008年9月至2012年3个月收治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77例86足,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 目的:探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9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63例68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2008年9月至2012年3个月收治跟骨骨折关节内骨折77例86足,采用跟骨外侧弧形切口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L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9足,合并感染2足,弧形切口局部皮缘坏死2足。结论:跟骨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手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切口 外侧弧形切口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结合手法整复与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旭林 商仲岭 杨乐 《云南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大多由强外力、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常以关节面骨折较为多见,由于跟骨属于不规则骨,骨折后复位相对困难。因此,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1]。且运用广泛,但其并... 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大多由强外力、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常以关节面骨折较为多见,由于跟骨属于不规则骨,骨折后复位相对困难。因此,经跟骨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1]。且运用广泛,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运用使得跗骨小切口治疗成为热点,但其临床效果仍受学者们争议,本研究对2种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切口 手法整复 外侧l切口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廖习如 刘忠国 +1 位作者 陈家生 许志向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36期31-32,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笔者所自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笔者所自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跟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AOFAS评分、Gissane角、Bohler角、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为95.6%,研究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Gissane角与Bohler角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Gissane角与Bohler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1%,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均有不错的效果,而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的创伤小、手术及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窦小切口 外侧l切口
下载PDF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林 张孝鹤 +1 位作者 郭龙 李伟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5期152-15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与根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治疗方法对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的100例跟骨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分析经跗骨窦小切口与根骨外侧"L"型切口两种治疗方法对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的100例跟骨骨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康复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及并发症相比于传统的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值得在接下来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窦小切口 外侧"l"切口 折及并发症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晓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Ordinary组和Research组。为Ordinary组患者采用外侧L型... 目的:探讨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Ordinary组和Research组。为Ordinary组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Research组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Research组患者手术的时间〔(71.0±11.7)min〕、术后住院的时间〔(3.9±1.3)d〕和切口愈合的时间〔(12.4±4.7)d〕均短于Ordinary组患者,其术后的VAS评分〔(2.24±1.81)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均低于Ordinary组患者,P<0.05。结论:用跗骨窦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较好,具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后疼痛症状轻、切口愈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切口 外侧l切口
下载PDF
跟骨外侧小弧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景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4期3049-3050,共2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跟骨外侧小弧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形切口组与小弧切口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足踝功能、手术时... 目的探究与分析跟骨外侧小弧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形切口组与小弧切口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足踝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VAS评分。结果 L形切口组优良率为88.89%,小弧切口组优良率为86.67%,小弧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踝功能优良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小弧切口组与L形切口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小弧切口组较L形切口组相比切口长度缩小,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外侧小弧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小弧切口可缩小切口长度,降低疼痛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小弧切口 l切口 关节内
下载PDF
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医药与保健》 2014年第1期33-33,36,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侧L型切口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42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26足),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外侧L型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 探讨外侧L型切口对跟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42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26足),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外侧L型切口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明显优于30.7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治疗,疗效显著,感染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l切口 感染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40
10
作者 谭力 徐晓明 +1 位作者 王桂华 宁显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6-12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6例经跗骨窦入路(跗骨窦切口组),32例采用跟骨外侧...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6-12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5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26例经跗骨窦入路(跗骨窦切口组),32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L形切口组)。结果跗骨窦切口组切口愈合时间较L形切口组短,而且跗骨窦切口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24)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维持良好。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切口愈合时间更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Ⅳ 经跗窦入路 外侧l切口 钢板 内固定 切口并发症
原文传递
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朱宋 陈翔 +2 位作者 蓝锦福 关勇 高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5诊治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5诊治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75(3~7)个月。观察组术后未见切口并发症;对照组9例术后切口出现浅层皮肤坏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能有效保护皮瓣,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而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 切口 外侧l切口 钢板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俞泳 张蕾 +1 位作者 何成奇 王立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18-15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跟骨宽度、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疼痛应激[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炎症应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并发症、术后2年足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41.03±6.85)min、(5.78±1.26)d、(12.55±3.93)d、(10.05±2.76)d、(4.25±0.82)mm,均短于对照组的(68.54±15.27)min、(7.85±2.40)d、(24.24±4.56)d、(16.29±5.34)d、(15.74±1.59)mm,术中失血量为(45.49±15.03)ml,低于对照组的(86.97±22.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跟骨宽度为(27.59±2.46)mm,低于对照组的(30.11±2.23)mm,Bolher角、跟骨长度、Gissane角分别为(34.04±5.19)°、(74.08±6.40)mm、(119.44±8.01)°,高于对照组的(31.25±4.08)°、(71.11±5.06)mm、(112.37±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患者的SP、NPY、IL-1β、TNF-α分别为(5.65±0.86)μg/ml、(169.87±15.03)pg/ml、(4.39±0.25)μg/L、(10.02±0.87)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14±1.29)μg/ml、(185.49±13.35)pg/ml、(5.57±0.34)μg/L、(13.49±0.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足功能优良率(95.45%,42/44)与对照组(97.62%,41/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相比,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内 外侧l”形切口入路 经跗窦小 切口入路 功能恢复 炎症应激 疼痛应激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对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燕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及实验组(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各35例,给... 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及实验组(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各35例,给予3个月随访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相比较,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获得的疗效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切口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关玉龙 吕春娥 +3 位作者 赵晓亮 李华 王泉 刘艳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薄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0例经跗骨窦切口采用锁定...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同时采用有限元分析评估薄锁定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的应力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30例经跗骨窦切口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30例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采用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轴向载荷作用下跟骨与跗骨窦锁定钢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跟骨骨骼、钛质螺钉未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锁定钢板下段可见应力集中现象。60例均获得了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4(6~24)个月。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后6个月时AOFA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olh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固定可靠,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微创手术操作对切口周围软组织损伤小,而且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锁定钢板应力分布均衡、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 切口 外侧l切口 锁定钢板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3D打印空心钉导板辅助空心钉联合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朱宋 陈翔 +3 位作者 蓝锦福 关勇 赵文汉 高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642-644,共3页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3D打印空心钉导板辅助空心钉联合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10—2020-05诊治的4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观察组24例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小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跟... 目的观察经跗骨窦切口3D打印空心钉导板辅助空心钉联合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9-10—2020-05诊治的4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观察组24例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小钢板内固定,对照组24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结果48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切口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对照组9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切口浅层皮肤发黑坏死,通过换药及延长拆线时间后切口均愈合。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采用3D打印空心钉导板辅助空心钉联合小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缩短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能有效保护皮瓣以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跟骨形态维持良好,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Ⅲ 切口 外侧l切口 小钢板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温曙荣 刘志凌 +1 位作者 吴泳辉 鲁鹏 《当代医学》 2020年第5期177-179,共3页
目的对比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 目的对比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AOFAS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均更短,其术后第1天VAS评分更低(P<0.05);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数值进行组内对比,其各项数值均高于接受治疗前(P<0.05);观察组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相比,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外侧l切口内固定 窦小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振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0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SandersII、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 年5 月—2017 年8 月收治的84 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 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经跗... 目的分析SandersII、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 年5 月—2017 年8 月收治的84 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传统跟骨外侧L 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Ⅱ、Ⅲ 经跗切口内固定术 传统外侧l切口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 并发症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勇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S0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3~2018-12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ohler角、Cissane角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内固术定应用于跟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小切口 传统外侧l切口 内固定术 并发症发生率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夹棍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宏网 谢希惠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0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探讨夹棍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0诊治的31例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术前用自制夹棍挤夹跟骨内外两侧,先行矫正跟骨塌陷、增宽畸形,以此为基础再行切开复位接骨板... 目的探讨夹棍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0诊治的31例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术前用自制夹棍挤夹跟骨内外两侧,先行矫正跟骨塌陷、增宽畸形,以此为基础再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Bohler角23°~38°,平均32.4°;Gissane角117°~146°,平均133.1°;跟骨宽度37~48 mm,平均42.7 mm;跟骨高度43~52 mm,平均47.0 mm。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足踝功能恢复情况,AOFAS评分平均89.3(68~96)分;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夹棍复位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塌陷型跟骨骨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前夹棍复位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术中无需联合外侧切口辅助复位,也无需植骨,有利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中恢复跟骨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塌陷 夹棍复位 外侧l切口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广军 卢济阳 丘骏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3216-321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26例(31足)。入选者均实施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 目的:观察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26例(31足)。入选者均实施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并评估术后足部功能,记录并发症。结果:术后跟骨长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术前,跟骨宽度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足部功能恢复优、良、可、差分别为10足、15足、4足、2足,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65%。术后随访30d,仅出现2例切口开裂,无内固定失败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结论:应用MSCT后处理技术指导跟骨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术后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能够恢复跟骨解剖学结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外侧双直形微创切口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