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志伟 高峰 +5 位作者 孟强 戴继宏 孙喆 邵帅 孙少彬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 目的 观察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韧带损伤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自2019-06—2020-12诊治的98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高频肌骨超声检查,以MRI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肌骨超声检查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和损伤程度的准确性。Ⅰ度与轻Ⅱ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重Ⅱ度及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高频肌骨超声评估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恢复程度。结果 高频肌骨超声明确诊断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无法确诊,准确率为91.8%。高频肌骨超声确诊的9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64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6例,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7例,距腓后韧带损伤3例;Ⅰ度损伤16例,轻Ⅱ度损伤20例,重Ⅱ度损伤22例,Ⅲ度损伤32例。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类型、损伤程度的准确性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肌骨超声诊断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准确率高,可确定韧带损伤类型及程度,具有无创、快速、可重复性强、随访检查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高频肌骨超声 韧带 韧带 韧带
原文传递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建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微创技术结合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计52例(52踝)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ATFL/CFL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改良brostrom法(锚钉-韧带-骨膜双重锚定法)缝合修复,B组取自体半腱肌腱行ATFL/CFL双束解剖重建。对术前、术后2年AOFAS足踝评分、患者主观感觉、VAS疼痛评分、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对比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平均随访34.7月(2~5年),两组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皮缘坏死、后足僵硬等并发症,半腱肌腱供区无不适,末次随访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A、B两组在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上无差异,在踝关节内翻(P=0.025)、距骨倾斜(P=0.025)与前移(P=0.020)改善方面B组优于A组,重建相较于修复显示出更佳的稳定性。AOFAS评分A组由术前46.90±9.10改善至术后2年87.15±4.22(P=0.000),B组由术前46.50±9.95改善至术后2年93.70±5.00(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35)。两组在疼痛、异常步态、自主活动及功能、前后屈伸活动、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无明显差异;在地面步行(P=0.045)、最大步行距离(P=0.042)、稳定性评分(P=0.045)上组间有差异。VAS视觉疼痛评分A组由术前7.10±5.30改善至术后2年2.05±1.95(P=0.000),B组由术前6.95±4.40改善至术后2年2.12±1.88(P=0.000),术后2年组间比较无差异(P=0.450)。主观评级术后2年A组优良率87.5%,B组95.83%(P=0.001);两组内AOFAS客观评分与主观评级相当,主客观评价统一度较好。结论:依托关节镜技术,借鉴尸体解剖数据,半腱肌腱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后足僵硬等常见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功能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韧带 韧带 解剖重建 修复 关节镜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解剖重建与修复疗效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建永 王英振 姜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解剖重建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手术治疗,随机给予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组),或...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解剖重建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手术治疗,随机给予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组),或行ATFL/CFL解剖重建(重建组)。对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40.2个月。AOFAS足踝评分A组由术前(47.50±8.60)分提高至术后2年的(88.71±3.52)分(t=-12.364,P=0.000);B组由术前(47.50±9.60)分提高至(93.50±4.27)分(t=-18.452,P=0.000)。两组在疼痛、步态、支撑与功能、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稳定性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A组术前(6.80±3.80)分,术后(2.00±1.90)分;B组术前(6.80±3.60)分,术后(2.05±1.70)分(P〉0.05)。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僵硬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距骨前移及倾斜矫正,无不稳定复发。B组踝关节稳定性恢复更佳,术后2年AOFAS评分修复与重建组间存在差异(t=-1.939,P=0.034)。[结论]借鉴于尸体解剖数据,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的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稳定性要求高的青壮年患者及修复失败的翻修手术。保残重建及手术切口改良降低了神经损伤概率,功能恢复更加理想,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韧带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解剖重建 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克强 黄长明 +10 位作者 谷孝将 李柱林 徐厚君 谢晓荣 杨牧 安琳 张鑫 赵胜坤 荣林 张志余 殷超群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目的对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2例,术后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略外翻位6周.第7周开始去石膏行踝关... 目的对应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12例,术后将踝关节固定于中立略外翻位6周.第7周开始去石膏行踝关节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对疼痛、功能、外形进行评价。结果疼痛评分:术前0~30分,平均(20.83±7.93)分;术后30~40分,平均(32.50±4.52)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01)。功能评分:术前14~39分,平均(28.08+9.19)分;术后40—50分,平均(48.17±3.41)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01)。外形无明显变化,手术前后评分均为10分。总分:术前26—79分,平均(58.08±16.76)分;术后80~100分,平均(90.67±6.48)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5,P〈0.001)。结论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韧带 韧带 解剖重建 自体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定量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魁 华英汇 +2 位作者 李宏云 张健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及其起止点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结果:19例人体下肢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平均长度为23.1±2.98 mm,其中单束8例(42.1%),双束11例(57.9%)。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平均距离(AA)为17.1±3.00 mm,至腓骨隐匿结节(AO)平均距离为5.1±1.69 mm,至腓骨尖(AT)平均距离为14.1±2.86mm,前距腓韧带距骨止点至距骨上下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4±2.25 mm及18.4±2.30 mm,至距骨前外软骨面的平均距离为4.8±1.42 mm。跟腓韧带(CFL)平均长度为31.4±3.55 mm,跟腓韧带腓骨起点至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的平均距离为6.4±2.55 mm,跟腓韧带与前距腓韧带间夹角为116.6±12.69°,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至跟骨外侧结节(CP)平均距离为15.4±2.86 mm,至跟骨后上缘(CC)平均距离为13.9±2.46 mm,至距下关节面(CS)平均距离为15.2±3.21 mm。以变异度衡量各解剖标志相对稳定性结果如下:ATFL腓骨止点AA(17.54%)<AT(20.28%)<AO(33.14%),CFL跟骨止点CC(17.70%)<CP(18.57%)<CS(21.1%)。结论:通过解剖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形态参数及起止点至各解剖骨性标志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为临床上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了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前距韧带 韧带 解剖 变异系数
下载PDF
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建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 目的比较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及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对20具冰冻新鲜成年尸体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ATFL、CFL韧带形态及血管神经分布。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通过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n=24),分别行韧带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A组)或基于尸体解剖研究数据的腓骨侧单隧道解剖重建(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侧别、致伤原因、初次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内翻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及踝关节活动度,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无不稳定复发。术后2年两组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年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活动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内翻活动度、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AOFAS评分B组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各项目中,两组疼痛、异常步态、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踝关节稳定性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法缝合修复相比,通过腓骨侧单隧道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青壮年及翻修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韧带 韧带 解剖重建 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凯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距下关节韧带 解剖学 生物力学 韧带 韧带 骨间韧带
下载PDF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对踝关节稳定性及软骨接触应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史旭 左华 +2 位作者 王毓幸 姚翔 袁即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26-4931,共6页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 背景:在踝关节扭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中近85%涉及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机制为足跖屈时踝关节内翻。急性踝关节外侧扭伤的患者中有20%-40%会出现持续疼痛和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导致距骨平移和旋转过大,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退化。目的:通过有限元建模探究不同类型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对踝关节稳定性以及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的影响。方法:将1名27岁志愿者足踝CT扫描数据DICOM文件导入有限元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及曲面拟合,再进行网格划分,建立含有骨骼、关节软骨和韧带的完整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比正常、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4种不同工况下的踝关节稳定性和距骨软骨接触应变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在前抽屉试验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前移距离明显大于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P<0.05),而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跟腓韧带损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距骨倾斜试验中,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骨倾斜角度明显大于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而跟腓韧带损伤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之间、正常和距腓前韧带损伤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在单足站立试验中,与正常模型相比,上述3种损伤模型改变了距骨穹窿软骨接触应变分布,峰值由距骨穹窿前外侧转移至前内侧,导致了距骨穹窿软骨前内侧压力增高,并且峰值大小比较: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损伤的峰值明显大于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跟腓韧带损伤;④研究结果验证了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时踝关节稳定性的丢失和前内侧软骨接触应变峰值增加,揭示了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和踝关节骨关节炎之间的联系,确认了修复或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外侧副韧带 踝关节 有限元 生物力学 韧带 韧带
下载PDF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1
9
作者 焦晨 胡跃林 +5 位作者 郭秦炜 江东 谢兴 陈临新 赵峰 皮彦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 目的:研究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3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平均年龄26.4±8.7岁,接受踝关节外侧韧带修复手术。术中证实所有患者的跟腓韧带均缺失,采用距跟外侧韧带距骨止点移位替代法修复跟腓韧带。研究平均随访22.3±4.0个月,术前和术后进行AOFAS评分、Mazur评分、Tegner评分、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满意度评分,调查再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AOFAS评分、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客观检查(抽屉试验和侧搬应力试验)术后均为阴性,满意度评分平均7.4分,无主观不稳和再伤发生,无距下关节(跗骨窦区)疼痛或/和不稳发生。结论: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对距下关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韧带 距下关节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舜瑢 姜文学 +2 位作者 李林 玄东泽 元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 :探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991年 5月~ 1998年 8月在我院因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接受手术的患者 48例 ,将其分为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修复组 2 1例及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而未... 目的 :探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991年 5月~ 1998年 8月在我院因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接受手术的患者 48例 ,将其分为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修复组 2 1例及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而未修复跟腓韧带的未修复组 2 7例。修复组随访 3~ 2 1个月 ,平均 8.7个月 ;未修复组随访 3~ 2 6个月 ,平均 11.3个月。术后临床观察踝关节有无疼痛、不稳定感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 ;X线观察距骨前移距离 (an teriortalartranslation ,ATT)和距骨前移率 (ΔATT)以及距骨倾斜角 (talartilt ,TT)。结果 :术后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及关节不稳的发生率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术前或术后两组间TT值和ΔAT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复合损伤时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与两种韧带同时修复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排前韧带 韧带 手术 损伤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840例韧带损伤类型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单洁玲 李倩茹 +2 位作者 蔡叶华 阮婷婷 李宏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 目的:通过对华山医院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超声图像的调查明确其韧带损伤类型及各损伤类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人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8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踝关节軔带损伤的超声图像,采用t检验和精确Fisher检验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患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损伤类型结果以百分数呈现。结果:在840个病例中,单纯距腓前軔带损伤占47.9%(402/840),距腓前初带损伤合并胫腓韧带损伤占8.1%(68/840),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占44.0%(370/840);在370例合并损伤病例中,16.8%(62/370)的患者表现为距腓前韧带被完全吸收,其中19.4%(12/62)的患者跟腓初带也被吸收;在所有外侧韧带损伤病例中跟腓靭带出现吸收的比例较低(25/840=3.0%)。结论: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超声检查发现跟腓韧带被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即使当距腓前靭带被吸收后,也只有大约1/5的跟腓軔带需要重建,并不需要在所有的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中都常规修复或重建跟腓籾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超声评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韧带 韧带 损伤类型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萨晨琛 王剑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56-2458,共3页
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s,LASs)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1],约80%都能通过保守治疗康复,20%经治疗后依然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其症状包括:顽固性的疼痛、打软腿、反复扭伤和肿胀等... 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s,LASs)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1],约80%都能通过保守治疗康复,20%经治疗后依然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其症状包括:顽固性的疼痛、打软腿、反复扭伤和肿胀等。CAI分为功能性不稳定(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和机械性不稳定(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前者韧带没有明显的松弛,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受伤后该部位神经末梢和本体感觉未恢复导致的本体感觉缺失和平衡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BILITY 器质性病 运动损伤 前抽屉试验 感觉缺失 本体感觉 ANKLE 踝关节扭伤 韧带 骨长短肌腱
下载PDF
正常踝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MRI扫描方法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彦玲 侯建明 叶添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寻找踝关节外侧韧带于自然体位下MRI显示最佳的扫描方位。资料与方法首先解剖6例(12个踝关节)自然体位的正常踝关节标本,分离出外侧韧带,测量其走行角度,据此制定MRI扫描方案;然后对25名自愿者(50个踝关节)行不同方位MRI扫描,比较... 目的寻找踝关节外侧韧带于自然体位下MRI显示最佳的扫描方位。资料与方法首先解剖6例(12个踝关节)自然体位的正常踝关节标本,分离出外侧韧带,测量其走行角度,据此制定MRI扫描方案;然后对25名自愿者(50个踝关节)行不同方位MRI扫描,比较不同扫描方位上各韧带的显示效果。结果距腓前韧带(AT-FL),在-20°斜断面显示效果最佳,评分最高;-15°和-25°斜断面显示效果次之;横断面和-30°斜断面显示效果不及上述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显示效果最差。跟腓韧带(CFL)在15°斜断面显示效果最佳,评分最高;20°和25°斜断面显示效果次之;30°斜断面显示效果不及上述断面;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显示效果最差。结论MRI评价踝关节外侧韧带时,选择适当的扫描方位可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外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 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姬健钧 杨自权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8期714-717,725,共5页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常常于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对于踝关节急性损伤,临床上由于部分医师对踝关节损伤的认识及理解不够,常会引起漏诊、误诊,从而不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大部分医师会指导患者制动患足,... 踝关节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负重关节,常常于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对于踝关节急性损伤,临床上由于部分医师对踝关节损伤的认识及理解不够,常会引起漏诊、误诊,从而不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大部分医师会指导患者制动患足,但患者如果在生活、工作当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踝关节反复扭伤、肿胀及疼痛,久而久之便容易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会 踝关节损伤 韧带 诊疗方案 骨短肌腱 距骨 踝关节外侧韧带 肌腱损伤 临床医师 骨远端
下载PDF
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配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富强 王翔宇 +1 位作者 徐俊峰 张小龙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配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32例,女27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1岁。左侧25例,右侧34例...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配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9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32例,女27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1岁。左侧25例,右侧34例。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X线检查示,和健侧相比,距骨倾斜角> 10°、距骨前移距离> 3 mm。初次受伤至此次手术时间6~25个月,中位数12个月。均取自体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术后3周开始进行中药薰洗,每天2次,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X线检查,记录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定总体疗效。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 30±6. 13) 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6个月,中位数1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明显减小[14. 10°±1. 33°,4. 42°±1. 16°,t=45. 380,P=0. 000;(7. 62±0. 66) mm,(3. 42±0. 27) mm,t=49. 620,P=0. 000]。术后6个月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分(85. 24±4. 75)分,优10例、良47例、可2例。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配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改善踝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第三骨肌 韧带 韧带 薰洗
下载PDF
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松波 李兴华 +1 位作者 刘化文 王爱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的42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5~46(37.6±12.4)岁;左足15例,右足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7.4±2.8)个月;14例外侧副韧带走行区有压痛,28例患者诉平地行走时有多次踝关节扭伤史。术后12个月对距骨倾斜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行踝关节内翻应力和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机械稳定性;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踝与后足功能进行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3±10.0)个月,2例失访。VAS由术前的(4.50±0.93)分降低到术后12个月的(1.10±0.30)分;距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2.26±1.13)°减小到术后12个月的(4.60±0.45)°;AOFAS评分由术前的(65.10±7.50)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84.40±3.95)分;其中优27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甲钴胺3个月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现象,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自体腓骨短肌腱双骨道穿腱式(改良Chrisman-Snook术式)能够解剖学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踝关节 韧带 韧带
下载PDF
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 被引量:9
17
作者 沙勇 唐辉 +4 位作者 丁晶 徐永清 李福兵 阮默 李春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4401-4405,共5页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 背景: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应用于踝关节修复重建的报道目前较少。目的:分析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26例,其中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或松弛18例,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或松弛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及Good评级评估踝关节功能,并进行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后足活动度比较。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美国足踝外科协定(AOFAS)评分:同时修复跟腓韧带和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48.4±3.7)分,治疗后(88.2±3.8)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8分;单独修复距腓前韧带组治疗前(50.0±6.4)分,治疗后(89.5±3.4)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9.5分。Good评级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提示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增大了腱骨接触面积,增加了骨腱愈合的概率,增强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其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同种异体肌腱 移植 解剖重建 慢性踝关节不稳 深低温冷冻保存 韧带 韧带
下载PDF
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联合跟腓韧带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合并距下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伟伟 汤骏杰 +5 位作者 张勇 李伟 祝蓥 王颖 桂鉴超 秦建忠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5-571,共7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合并距下关节不稳(STI)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行关节镜手...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和跟腓韧带(CFL)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合并距下关节不稳(STI)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足外科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5例CLAI合并ST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8.6±1.5)岁(范围:19~39岁)。右侧9例,左侧6例。所有患者术前拍摄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并行MRI检查,术中在关节镜下采用拉索技术分别行ATFL和CFL修复术。术后1年复查MRI,记录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AH)及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评估患肢疼痛和功能情况。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6±2.3)个月(范围:12~3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AH由术前的(50.5±11.7)分升至(94.2±6.1)分(t=-13.132,P<0.01);KAFS由术前的(44.3±10.8)分升至(90.8±6.4)分(t=-12.510,P<0.01);VAS由术前的(6.1±1.4)分降至(1.4±1.2)分(t=9.4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修复ATFL和CFL可恢复患者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稳定性,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为临床治疗CLAI合并STI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距下关节不稳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韧带 韧带 关节镜 韧带修复
原文传递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斯杰(综述) 郝东升(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6期669-672,共4页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结构主要包括韧带、骨性结构和肌腱^([1])。踝关节日常扭伤发生率较高,美国人群中所有踝关节扭伤有50%是非体育活动导致的^([2])。踝关节内翻是扭伤类型中最常见的,可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 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维持踝关节稳定的结构主要包括韧带、骨性结构和肌腱^([1])。踝关节日常扭伤发生率较高,美国人群中所有踝关节扭伤有50%是非体育活动导致的^([2])。踝关节内翻是扭伤类型中最常见的,可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3])。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稳定性由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韧带 骨性结构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外侧副韧带损伤 韧带 踝关节内翻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17例:锚钉与同种异体肌腱修补重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培 闫洪伟 +2 位作者 李哲 杨冬蕊 李志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21-1624,共4页
背景:陈旧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常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但该术式需要牺牲部分自体腓骨短肌腱,使腓骨短肌腱外翻足的功能受到影响。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修复重建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 背景:陈旧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常常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但该术式需要牺牲部分自体腓骨短肌腱,使腓骨短肌腱外翻足的功能受到影响。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修复重建陈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17例,病程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锚钉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术中应用4.5mm直径的钻头在外踝处打孔,在距腓韧带的距骨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在跟骨跟腓韧带止点处拧入锚钉一枚,然后将异体肌腱在外踝骨孔处穿过,维持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中度外翻位,将肌腱的两端分别用锚钉的尾线缝合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伸曲中立位和轻度外翻位。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AOFAS评分及应力X射线平片结果。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6,12,24个月复查,患者AOFAS评分显示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踝关节不稳,应力位置的距骨倾斜角度平均值及距骨的移动距离平均值明显减小,踝关节功能较好,外形满意。可见,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与锚钉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手术剥离软组织范围小,不损伤正常自身结构,可维持踝关节正常形态,恢复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肌腱 锚钉 韧带 韧带 软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