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心肺耐力测试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心明 尹小俭 +1 位作者 季浏 刘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8,共6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1000(800)米跑和20m SRT对测量青少年心肺耐力的测试效度,为有效地制定评价青少年心肺耐力的测试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A中学13-15岁共61名(男29名,女32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OC曲线,多重线性... 目的:分析和探讨1000(800)米跑和20m SRT对测量青少年心肺耐力的测试效度,为有效地制定评价青少年心肺耐力的测试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A中学13-15岁共61名(男29名,女32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OC曲线,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和探讨1000(800)米跑,20m SRT和跑台测试法直接测得的VO2max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结论:(1)1000米跑,20m SRT与跑台直接测试法测得的VO2max的相关系数男生分别为0.440和0.468,女生(800米跑)为0.513和0.765;在测量青少年心肺耐力方面,20m SRT优于1000米(男生)跑和800米(女生)跑。(2)以跑台测试所得的VO2max为金标准,男生1000米跑,20m SRT所测得VO2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1和0.688,女生800米跑,20m SRT的面积分别为0.523和0.661;(3)VO2max与20m SRT次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式:VO2max=115.54356-(1.93803×年龄)-(7.13359×性别)-(1.86024×BMI)-(0.065772×N)(男生为0,女生为1,N为20m SRT次数),方程式与VO2max的相关系数为0.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MAX 20mSRT 1000(800)米跑 跑台测试
下载PDF
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环境测试走、跑运动能量消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江崇民 邱淑敏 +3 位作者 王欢 牟希涛 张彦峰 尚文元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36,共7页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我国成年男性走、跑过程中的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方法:15名成年男性在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完成4.8km/h、6.4 km/h、8.0 km/h三个速度的走、跑运动,使用Cortex MetaMax 3 B测... 目的:通过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我国成年男性走、跑过程中的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方法:15名成年男性在平板运动跑台和场地完成4.8km/h、6.4 km/h、8.0 km/h三个速度的走、跑运动,使用Cortex MetaMax 3 B测定走、跑过程中的气体代谢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走、跑时平板运动跑台测试和场地测试之间气体指标、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两种测试方法得来的数据存在线性相关。使用ICC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两种测试方法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论:相同速度下平板运动跑台走、跑和场地走、跑的能量消耗差异显著,只有直接测量场地走、跑的能量消耗才能反映日常生活中和体育健身活动中走、跑运动的真实状况。应用直线回归分析建立了平板运动跑台测试和场地测试两种方法之间的转换推导公式,根据跑台测试结果推算场地测试耗氧量和能量消耗,但由于样本量较少,该公式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跑台测试 场地测试 能量消耗
下载PDF
3种最大摄氧量实验室直接测试方法结果比较、回归分析与应用
3
作者 林岭 吴文腾 +4 位作者 罗嘉铭 樊凯文 王华叶 李志广 段小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比较3种常用最大摄氧量(VO2max)实验室直接测试法测试结果间差异,探讨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线性回归关系,便于不同方法测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与实现可比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组内交互设计的准实验研究,对20名越野滑雪男运动员分别采用Bruce法(方法1)、功率自行车90秒递增负荷法(方法2)、跑台1分钟递增负荷法(方法3)3种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试,每两种方法测试间歇期为1周。自变量为3种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因变量为最大摄氧量。结果:(1)3种测试方法最大摄氧量的组间均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方法3>方法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种方法测试结果个体差值的频数统计显示,测试方法1的最大摄氧量高于方法2约6 ml/min·kg,高于方法3约3 ml/min·kg;(3)同等跑台跑速下,方法3的平均血乳酸高于方法1,且方法3达有氧阈、无氧阈的跑速均低于方法1约一个速度单位(1 km/h);(4)方法1与方法2、方法1与方法3测试结果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模型与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模型检验拟合度R2分别为9.25、9.05。结论:(1)Bruce法在评价运动员阶段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值方面效果最好,其它两种方法与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可用于不同测试方法结果间的互相预测;(2)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分别采用适合其能力特点的方法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3)有氧阈、无氧阈对应的跑速、心率变化区间可作为把控有氧阈、无氧阈训练强度的有效、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摄氧量 跑台测试 功率自行车测试 差值分布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