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趣剧”电影传统的溯源、流变及其美学旨趣
1
作者 胡玉清 黄望莉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5,共7页
从文明戏前用以等客的滑稽小戏,到话剧风行之时的创作实践,“趣剧”自诞生起就是植根于本土市民社会,密切关涉日常生活,以娱情性、消遣性为旨归的一种喜剧形态。从戏剧到电影,“趣剧”的形态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直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从文明戏前用以等客的滑稽小戏,到话剧风行之时的创作实践,“趣剧”自诞生起就是植根于本土市民社会,密切关涉日常生活,以娱情性、消遣性为旨归的一种喜剧形态。从戏剧到电影,“趣剧”的形态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直至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包括张骏祥、桑弧、张爱玲等在内的一批知识分子,一方面充分借鉴好莱坞神经喜剧的经验模式,一方面与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相结合,使“趣剧”走向了“高乘喜剧”的形态,其叙事结构的精致和语言的机锋,同时融入了对人情世态和现代都市人文议题的指涉,透露出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的审视、批判,却又有宽厚的人文意识。今天看来,这一“趣剧”传统所显露出来的超越时代的文化旨趣,在今天也依旧散发着独特的美学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剧 喜剧电影传统 “高乘喜剧” 张骏祥 都市现代性
原文传递
论趣剧 被引量:2
2
作者 顾聆森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0,共6页
滑稽戏是流行于江、浙、沪吴语地区的地方剧种,它的前身是趣剧。趣剧是一种营建“滑稽套子”的艺术。它虽以致笑为目的,但在笑场的背后却隐藏着对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劣根所进行的揭露、讽刺和鞭挞。在趣剧中,作为噱头载体的情节和人物... 滑稽戏是流行于江、浙、沪吴语地区的地方剧种,它的前身是趣剧。趣剧是一种营建“滑稽套子”的艺术。它虽以致笑为目的,但在笑场的背后却隐藏着对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劣根所进行的揭露、讽刺和鞭挞。在趣剧中,作为噱头载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行为常常谋求一种非逻辑性设置,从而造就了它独特的结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趣剧 滑稽套子 幕表 逻辑悖理
下载PDF
滑稽戏渊源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顾聆森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35,共5页
人们一直认为滑稽戏渊源于文明戏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滑稽戏的形成同样遵循了中国地方戏剧从曲艺过渡为剧种的普遍规律 ,不同之处只在于 ,在它孕育的过程中 ,曾借文明戏作为自己学步的拄拐 .
关键词 文明戏 趣剧 独脚戏 滑稽戏
下载PDF
艺术滑稽的渊源追溯 被引量:1
4
作者 顾聆森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0-65,共6页
最早的“滑稽”职业演员可以追溯到古代俳优 ,而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就是艺术滑稽的主要存储体。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 ,原始的艺术滑稽经历了它存储载体的频繁更迭 ,才在 2 0世纪前叶 。
关键词 原始滑稽 滑稽存储体 滑稽戏剧 俳优 参军戏 科白戏 趣剧 独脚戏 艺术滑稽 渊源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江南校园趣剧演出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5
作者 张丽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8,共9页
清末民初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校园趣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义务戏、赈灾戏、纪念活动演剧等非商业性趣剧演出。最早的校园趣剧演出肇始于1900年12月24日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文新剧《笨贼一对》。以汪优游、徐半梅为代表的新剧家将趣剧作... 清末民初江南地区涌现出大量的校园趣剧,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义务戏、赈灾戏、纪念活动演剧等非商业性趣剧演出。最早的校园趣剧演出肇始于1900年12月24日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文新剧《笨贼一对》。以汪优游、徐半梅为代表的新剧家将趣剧作为新潮演剧的重要类型,创作并演出大批优秀趣剧,代表性作品有汪优游的《新跳加官》和徐半梅的《谁先死》《遗嘱》等。在以汪优游的《新跳加官》等为代表的政治滑稽讽刺剧大行其道、赢得社会认可的同时,另一支以"趣味"见长的校园趣剧却受到官方压制。最终,在20世纪20、30年代,趣剧在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中渐成燎原之势,最终以其现实性、讽刺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乃至社会上层人士的认可与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校园趣剧 滑稽小戏 汪优游 《新跳加官》
下载PDF
早期电影的商业特质——由张石川的“处处惟兴趣是尚”说开去
6
作者 许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4期48-48,50,共2页
张石川在《敬告读者》中明确提出"尚无主义之足云"、"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1)的电影策略,"惟兴趣"即是跟随当下社会的娱乐主张,迎合观众口味,以趣味为驱动;"博一粲"是指电影最终拍摄... 张石川在《敬告读者》中明确提出"尚无主义之足云"、"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1)的电影策略,"惟兴趣"即是跟随当下社会的娱乐主张,迎合观众口味,以趣味为驱动;"博一粲"是指电影最终拍摄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满足原初快感获得商业利益。张石川总结在中国早期电影导演观念中,这种不讲求"主义",单纯地为了兴趣和票房的创作到头来也拉低了20年代电影的思想艺术性。但是也由于这个因素完成对于早期中国电影的类型初创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石川 娱乐化 类型化 趣剧
下载PDF
传双美之风情 开巧合之趣剧——浅评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剧之传承与影响
7
作者 潘婷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阮大铖作为一代奸臣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曲创作对于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不以人废言"的观点,通过对《燕子笺》、《春灯谜》的分析,指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发展的影响,还其在中国戏曲... 阮大铖作为一代奸臣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曲创作对于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不以人废言"的观点,通过对《燕子笺》、《春灯谜》的分析,指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发展的影响,还其在中国戏曲史中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大铖 风情趣剧 不以人废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