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澳美依附同盟关系——二战后至越战期间澳美关系研究评述 |
汪诗明
|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
|
祸不单行——越战期间美国航母的3次甲板起火事件 |
阿廖沙
|
《舰载武器》
|
2024 |
0 |
|
3
|
创伤·复原——创伤理论视域下的《靠鲸生活的人》 |
李润润
曹淑娅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6
|
|
4
|
《同情者》中的冷战史观与跨太平洋的战争书写 |
张磊
|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炮火“大本营”——越战中的美军火力支援基地 |
拖雷
|
《兵器》
|
2024 |
0 |
|
6
|
“空中死神”AC-130 |
争气朋克
|
《问天少年》
|
2024 |
0 |
|
7
|
儿子的战争母亲的战斗:《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克莱尔的越战创伤 |
高银
|
《海外英语》
|
2013 |
5
|
|
8
|
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统一思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
|
《新疆人大》
|
2019 |
4
|
|
9
|
台湾与越战--一场充满悖论的历史遭遇 |
陈长伟
|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0
|
人性污秽的背后——解读菲利普·罗思的《人性的污秽》 |
孔淑萍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是“最危险的人”,还是改变历史的英雄? |
王晓莹(编译)
|
《风流一代》
|
2023 |
0 |
|
12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华圣诞散文的写作伦理 |
涂文晖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23 |
0 |
|
13
|
战争、灾难与回忆——林璎《越战老兵纪念碑》的启示 |
丁宁
|
《公共艺术》
|
2011 |
3
|
|
14
|
从建筑到艺术——林璎与她的纪念碑 |
张莹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14 |
2
|
|
15
|
冷战后期英国女性主义诗歌一瞥 |
郑超
|
《粤海风》
|
2003 |
2
|
|
16
|
美国的越南研究 |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10 |
2
|
|
17
|
鲍比·安·梅森《在乡下》的阈限焦虑书写 |
刘玉红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8
|
越战后越美关系的发展——一种建构主义视角 |
李忠林
|
《红河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9
|
越战后美国尚武国民道德重塑的文化诠释 |
张涛
|
《外国语文》
|
1997 |
1
|
|
20
|
经典新闻图片的生命力——由海外报纸纪念《战火中的女孩》面世40周年说起 |
郭建良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