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对其形成环境的制约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善芳 李延河 +2 位作者 丁悌平 伍宗华 古平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 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 He值分布在0 .0 13×10 - 6 ~0 .76 0×10 - 6 之间,平均0 .2 0 0×10 - 6 ,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 He值与其全岩的3He/4 He值基本一致。在3He—4 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远离地幔氦的分布范围,而位于大气氦与地壳氦的过渡部位。采用真空压碎方法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也未找到地幔氦的明显踪迹。结合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极低的δ1 8O值、εNd(0 )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可能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并未曾俯冲至10 0多千米的地幔深度。榴辉岩的3He/4 He值与围岩类型密切相关,榴辉岩的δ1 8O值与围岩的δ1 8O值同步变化,以及含柯石英大理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等非基性超高压变质岩和脉状榴辉岩的发现,均证明榴辉岩与其围岩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过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变质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即榴辉岩是原地成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超高压变质榴辉岩 氦同位素 形成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