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58
1
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1 位作者 刘太清 沈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间杂种优势 重穗型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214
2
作者 杨守仁 张龙步 +2 位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王进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也是难题。现在我国人口已近十二亿,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大头。高产更高产,难度越来越大。它的超高产育种,既无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循,就只能摸索前进。本文试图将几十年来多少人的汗水心血... 水稻超高产育种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课题,也是难题。现在我国人口已近十二亿,水稻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大头。高产更高产,难度越来越大。它的超高产育种,既无现成的理论和方法可循,就只能摸索前进。本文试图将几十年来多少人的汗水心血所凝成的宝贵经验,全面加以分析整理,藉以进一步完善过去所提出的理想株形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大方向。优化性状组配以及杂交后代选择标准等理论和方法,以供国内外同行参考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超高产育种 后代选择
下载PDF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英文) 被引量:189
3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文忠 张龙步 杨守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5-672,共8页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 ,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第三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 ,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 ,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第三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 ,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 ,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 ,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性状组配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理论与方法 ,中国北方已经创造出新株型优异种质 ,并育成了直立大穗型超高产粳稻新品种 ,在北方寒地稻作生态区产量已达到 12~ 13t· ha-1。这些品种的最大特点是直立或半直立大穗型 ,生物产量高。从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角度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理想株型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52
4
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4 位作者 陈深广 朱德峰 王熹 闵绍楷 翟虎渠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t/hm2(800kg/667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837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282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功能型 生物学意义 协优9308 国际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杂种优势利用 中国超级稻 1996年 2005年 超高产育种 杂交稻组合 2000年 经验基础 株型育种 理想株型 技术路线 育种计划 目标产量 基本情况 生育后期
下载PDF
广适性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8S的选育 被引量:138
5
作者 邓启云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安农S -1为不育基因供体 ,通过杂交、复交导入常菲 2 2B和Lemont优质、多抗等优良性状 ,并累加培矮 64S优良株叶形态基因 ,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 ,育成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 8S。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 ,不育... 以安农S -1为不育基因供体 ,通过杂交、复交导入常菲 2 2B和Lemont优质、多抗等优良性状 ,并累加培矮 64S优良株叶形态基因 ,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 ,育成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Y5 8S。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 ,不育起点温度低 ,开花习性好 ,异交结实率高 ,抗病、抗逆性强 ,一般配合力高 ,米质优良等优点 ,尤其是它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且生理不育下限温度也较低 ,有利于安全制种和获得繁殖高产。Y5 8S适合用于配制广适性、优质、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 Y58S 适应性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2 位作者 曹洪任 张龙步 杨守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4,共8页
籼粳亚种间F_2群体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小维管束数、1次枝梗数、1次枝梗粒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每穗粒数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每穗粒数... 籼粳亚种间F_2群体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小维管束数、1次枝梗数、1次枝梗粒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颈小维管束数与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2次枝梗粒数和每穗粒数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每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粒数决定,而2次枝梗粒数主要由2次枝梗数决定,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1次枝梗数通过2次枝梗数影响每穗粒数;穗颈维管束数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还讨论了粳稻超高产育种中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穗部性状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北方粳稻新株型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7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4 位作者 张文忠 周淑清 刘丽霞 张龙步 杨守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07-1413,共7页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从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超高产有关的生理与遗传基础问题,指出新株型超高产育种是实现水稻单产第三...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为主,从籼粳稻杂交、新株型创造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超高产有关的生理与遗传基础问题,指出新株型超高产育种是实现水稻单产第三次飞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育种 株型 北方粳稻 水稻 籼粳稻 沈阳农业大学 新品种选育 研究进展 生理 问题
下载PDF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和光合产物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严进明 张荣铣 +2 位作者 焦德茂 陈炳松 张红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利用 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 优 16 2、特优 12 4等新近育成的 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 ,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 ,两优培... 利用 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重穗型杂种稻的光合能力和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两优培九、 优 16 2、特优 12 4等新近育成的 3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 ,具备有超高产的潜力。同时 ,两优培九和 优 16 2有较强的耐光抑制能力 ,特优 12 4有一定的耐低光强的能力。但与对照品种汕优 6 3相比较 ,这三个重穗型杂种稻品种光合产物的运转效率差 ,光合稳定性不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现有重穗型杂种稻同化物的运转效率和对外界变化光强的光合适应能力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能的生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杂种稻 光合能力 光合产物运转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杨守仁 韩显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重塑株型、利用亚种间杂交优势、使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是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新株型的共同特点是株高增加;分蘖数减少,成穗率提高,大穗;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并重。实践证明,通过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中间材料或特异种质资源,经回交或复交进行优化性状组配,是选育超高产品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株型 特点 途径
下载PDF
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实现途径 被引量:59
10
作者 赵久然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基于目前玉米科研动态、种业发展和生产需求,提出超级玉米应具有5项育种指标:①超高产:15000kg/hm2或比同生育期主栽对照品种增产20%;②优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③广适:适宜我国几大玉米主产区;④多抗:抗多种病虫害和多种不利生态因子;... 基于目前玉米科研动态、种业发展和生产需求,提出超级玉米应具有5项育种指标:①超高产:15000kg/hm2或比同生育期主栽对照品种增产20%;②优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③广适:适宜我国几大玉米主产区;④多抗:抗多种病虫害和多种不利生态因子;⑤易制种:7500kg/hm2,易保证质量。实现育种目标的途径是高配合力+理想株型+多抗广适,而主要采取以耐密植为核心的多抗广适稳产性育种方案。育种与栽培紧密结合,实现群体密植而不倒,果穗全、匀、饱,协调稳定零风险。适宜的产量构成要素模式是:高密度(75000±7500株/hm2)、中大穗(200~250g/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玉米 育种目标 理想株型 零缺陷品种 自交系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 被引量:33
11
作者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水稻 超高产育种 国际水稻研究所 超高产组合 杂种优势 杂交稻 新株型 产量潜力 育种计划
下载PDF
中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48
12
作者 程式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06,共2页
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了水稻新株型育种[2],后被媒体宣传为超级稻。
关键词 超级稻育种 超高产育种 中国粮食安全 国际水稻研究所 中国超级稻 产量潜力 株型育种 技术创新 理想株型 超级杂交稻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策略 被引量:40
13
作者 程式华 翟虎渠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7-150,154,共5页
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 ,着重讨论了以创制广亲和恢复系和广亲和不育系以及理想株型塑造等为核心的杂交稻产量超高产育种策略 ,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超高产育种 广亲和性 理想株型 杂交水稻
下载PDF
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4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50,共12页
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研究项目,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后来居上,无论超高产遗传生理基础研究还是超级稻育种实践,无论南方超级杂交籼稻还是北方超级常规粳稻,总体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潜力... 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研究项目,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后来居上,无论超高产遗传生理基础研究还是超级稻育种实践,无论南方超级杂交籼稻还是北方超级常规粳稻,总体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潜力和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为中国稻作科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从超级稻兴起、技术路线确立、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北方粳型超级稻相关生理与遗传问题:近年来北方粳稻继续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和加工品质,同时以垩白性状为代表的外观品质有明显提高,至少在9 t·hm-2之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产量和品质可以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分析北方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是不足取的,通过增加株高提高产量也是行不通的,提高稻瘟病抗性是北方粳稻的重要育种目标;北方粳稻着粒密度普遍较高,但是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认为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北方粳稻着粒密度处于比较合适范围;籽粒长宽比是决定籼粳稻碾磨品质的主要因素,而对外观品质亚种间差异影响较小,近年来中国籼稻碾磨品质有明显改善,籼粳稻差异幅度有所降低,籼粳稻外观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但是籼粳稻差异依旧。建议:在全面总结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成果与经验基础上,明确今后超级稻研究的方向与目标,改设立阶段性产量目标分期攻关为按生态区长期稳定支持,改小面积产量验收评价指标为考核大面积均衡增产。根据北方粳稻生态、生产和品种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育种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如籼粳血缘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稻 粳型超级稻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 被引量:45
15
作者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共2页
在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后,如何实现更高的水稻产量目标?作者提出了在保持现有水稻收获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逐步提升植株高度的株型发展模式来实现水稻产量不断提高的新设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育种 株高 产量 株型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张文忠 杨守仁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水稻单产经历了由矮化育种和杂交稻带来的两次飞跃以后 ,长时间停滞不前。研究表明 ,以籼粳稻亚种间强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超高产育种 (即超级稻 ) ,正孕育着单产水平的第 3次突破。基本理论与技术路线是增加生物产量 ... 水稻单产经历了由矮化育种和杂交稻带来的两次飞跃以后 ,长时间停滞不前。研究表明 ,以籼粳稻亚种间强优势利用与理想株型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超高产育种 (即超级稻 ) ,正孕育着单产水平的第 3次突破。基本理论与技术路线是增加生物产量 ,优化产量结构 ,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 ,通过优化性状组配使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按照这一理论与技术路线 ,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 ,并育成了单产 12~ 13t/hm2 的超级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超级稻 理论研究 品种选育 产量 籼粳稻
下载PDF
四川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4
17
作者 周开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5-10,共6页
本文论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紧迫性,总结国内外超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适合四川生态条件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育种路线,并以四川近年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的育种成就,论证该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适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间重穗型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4
18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2 位作者 张龙步 张文忠 杨守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认为水稻单产水平已经历了由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带来的两次大的飞跃.进一步高产,难度将越来越大.第三次单产水平的飞跃将产生于以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为... 对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认为水稻单产水平已经历了由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带来的两次大的飞跃.进一步高产,难度将越来越大.第三次单产水平的飞跃将产生于以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为导向的超高产育种.实践证明,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株型变异和强优势,再通过优化性状组配将二者结合起来,是选育新株型超高产品种或杂交稻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北方粳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育种 株型
下载PDF
野生稻高产QTL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益善 邓启云 +3 位作者 陈立云 邓化冰 庄文 熊跃东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后将野生稻高产QTL导入优良晚稻恢复系测64-7及中稻恢复系9311和明恢63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选... 1995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在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两个主效高产QTLyld1.1和yld2.1。随后将野生稻高产QTL导入优良晚稻恢复系测64-7及中稻恢复系9311和明恢63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田间选择相结合,育成了Q611等携带野生稻高产QTLyld1.1和yld2.1的新恢复系。经测交鉴定,Q611所配组合表现出强大的产量优势,说明野生稻高产QTL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重要的育种价值,同时也表明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同样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野生稻高产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 育种效果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高温胁迫─小麦超高产的主要障碍 被引量:28
20
作者 田良才 张明仪 李晋川 《山西农业科学》 1995年第2期14-18,共5页
小麦是冷季作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我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是同纬度除少数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热的国家,淮河一秦岭以北冬小麦集中产区,小麦抽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占到该生育期的1/3,大约7... 小麦是冷季作物,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我国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是同纬度除少数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热的国家,淮河一秦岭以北冬小麦集中产区,小麦抽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高温天气占到该生育期的1/3,大约70%的时间突破了临界温度。北方受高温干热风影响的小麦面积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71%,为害频率为十年七遇,小麦年减产18.5~35亿kg,热胁迫危害成为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的主要生理障碍。小麦耐热基因型与热敏感基因型存在广泛的变异,耐热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为小麦抗热筛选提供了依据。提高小麦的抗热性水平,缓解胁迫为害,是今后小麦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热胁迫 抗热筛选 超高产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