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马均 陶诗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48,共7页
以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对作者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高产原理及技术进行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不仅能获高产,而且能节省种子、劳力等生产成本,是多熟制地区特别是迟栽田及发挥重穗型品种增产潜... 以5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对作者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高产栽培技术”的高产原理及技术进行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不仅能获高产,而且能节省种子、劳力等生产成本,是多熟制地区特别是迟栽田及发挥重穗型品种增产潜力的一条重要的高产途径。“两超”栽培高产的直接原因是颖花数量的增加和籽粒的良好充实。“两超”栽培高素质的“超多蘖壮秧”和本田期健壮的个体生长是其穗足、穗大粒多的前提,而其高质量的群体结构和明显的后期生长优势是其籽粒灌浆结实良好和单穗重提高的物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植栽培 高产栽培
下载PDF
不同播种粒数对水稻生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涛 商文楠 +2 位作者 曹海峰 张俊宝 金学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134-137,共4页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 选用龙粳9号品种,设计水稻三超栽培352孔大钵盘育苗1、2、3粒三个不同播种密度(粒数)及相应1、2、3个穴内不同苗数的宽行超稀植栽培处理,进行水稻超高产生育特点和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苗素质、成穗率、比叶重、剑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等指标均呈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茎鞘叶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态势都表现为1粒播种最佳;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平方米穗数3粒>2粒>1粒,穗粒数1粒>2粒>3粒,结实率、千粒重随粒数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定位定粒播种减少粒数是培育多蘖壮秧进行宽行超稀植栽培而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 产量构成因素 超稀植栽培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龙粳9号 钵盘育苗 播种密度 试验研究 生育特点 秧苗素质 灌浆速度 水稻产量 多蘖壮秧 超高产 成穗率 比叶重 播种量 平方米 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大幅度 宽行
下载PDF
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双友 黄立功 +4 位作者 李业军 刘成才 冯丽秋 黄静华 张文素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年第B12期230-231,共2页
我市属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年活动积温在2200~2500℃.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分蘖力强、熟期略晚的品种,通过提早在室内(或温室... 我市属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年活动积温在2200~2500℃.温度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并且经常出现低温冷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两段育苗超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分蘖力强、熟期略晚的品种,通过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两次移栽,争取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实现超稀植栽培,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并实现增产的一项栽培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在我市经过了几年的试验、示范,2006年推广了约200hm^2.最高产量达1.1万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生产 两段育苗 第三积温带 超稀植栽培 活动积温 黑龙江省 低温冷害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模式 被引量:4
4
作者 陶诗顺 张清东 +1 位作者 陈德刚 马均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4期1-8,21,共9页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 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和两熟制稻区杂交水稻生产实际,研究出了一套以“秧田超稀植培育超多蘖壮秧”和“大幅度减少本田栽插穴数”为技术核心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植栽培”新模式。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的高产潜力,同时可以省种、省工、降低生产成本。越稀栽培杂交稻高产的基本原理在于具有比常规多穴栽培更良好的秧苗质量,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更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和更优良的穗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超多蘖壮秧 超稀植栽培 中稻
下载PDF
超稀植栽培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的生长动态和氧化力及POD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岩 孙涛 +1 位作者 李晶 魏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21-23,共3页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 以穗重型品种东农423和穗数型品系东农03~44为试验材料,于2008-2009年研究了超稀植栽培对水稻根系活力、根系POD、伤流液强度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稀植栽培条件下,根系健壮,衰老缓慢。较常规栽培根系干重和体积明显增加,上层根系分布较多。整个生育期内根系活力较高,齐穗后根系的伤流液强度和POD活性也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且下降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栽培 根系活力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丛插基数与插秧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付民杰 吴明根 +2 位作者 全炳武 高峰 刘文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5,共4页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试验研究了稻作超稀植栽培下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对产量诸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稀植时 ,插秧密度对分蘖率、结实率的影响不显著 ,而插秧基数成为增产的限制性因子 ;丛插基数和插秧密度具有密切的互补性 ,插秧密度 2 9 7cm× 19 8cm ,丛插基数为 1株 /穴的处理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 ;插秧密度相同而行株距有差异的两组处理相比 ,宽行距的处理更能协调群体的光能利用和改善通风能力 ,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栽培 丛插基数 插秧密度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平 周剑飞 严雅青 《上海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超稀植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水稻栽培技术 可持续生产 强化栽培 栽培体系 水稻高产 小苗移栽 相关技术
下载PDF
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翠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02年第5期32-33,共2页
介绍了铜陵北部圩区油菜超稀植高产的生态条件 ,总结了该地区油菜超稀植高产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油菜 栽培技术 超稀植栽培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气象效应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朴哲 崔日权 《吉林气象》 2005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超稀植栽培 气象效应 水稻 增产潜力 小气候条件 栽培 高产稳产 生产实践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油菜“渝黄一号”超稀植肥料运筹及栽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典明 唐章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肥料运筹和栽期对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一号”超稀植产量及其有效性状的影响 ,寻找出产量 415 7.1kg/hm2 (B2 A2 )和 3 65 3 .6kg/hm2 ,加黄籽率 93 .2 % (A1 B2 )的肥料运筹和栽期的最佳方案。 10月...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 ,研究了肥料运筹和栽期对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一号”超稀植产量及其有效性状的影响 ,寻找出产量 415 7.1kg/hm2 (B2 A2 )和 3 65 3 .6kg/hm2 ,加黄籽率 93 .2 % (A1 B2 )的肥料运筹和栽期的最佳方案。 10月 12日栽(B2 ) ,A2 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薹为 5∶3∶2、PK基施 ;A1 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腊 :薹为 5∶3∶1∶1,P肥基∶追∶腊为 5∶4∶1,K肥追∶腊∶薹为 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运筹 栽期 渝黄一号油菜 超稀植栽培 产量 有效性状 黄籽率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应重视的几项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典文 陈景新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6期56-57,共2页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它的推广应用给稻区农户带来了很高的效益。但近年来,在推广该技术的具体环节上还存在着诸如品种选择不合理、田间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优势的发挥。因此在该技术的...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是一项节本、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它的推广应用给稻区农户带来了很高的效益。但近年来,在推广该技术的具体环节上还存在着诸如品种选择不合理、田间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优势的发挥。因此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推广大棚旱育苗技术、降低播种量、合理安排插秧规格、精细整地、合理浅灌、合理施肥等几项技术措施都是我们应当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栽培 技术措施
下载PDF
干旱盐碱地区水稻超稀植栽培试验研究
12
作者 焦铁伟 王德林 +1 位作者 李作海 冯丽娟 《黑龙江水利科技》 1996年第4期8-9,共2页
干旱盐碱地区水稻超稀植栽培试验研究焦铁伟,王德林,李作海,冯丽娟(林甸县农业开发办)关键词干旱盐碱地区,水稻,越稀植栽培,试验七十年代以来,黑龙江省西部干旱盐碱地区种植水稻获得成功,并逐年发展。林甸县按照上级的要求,... 干旱盐碱地区水稻超稀植栽培试验研究焦铁伟,王德林,李作海,冯丽娟(林甸县农业开发办)关键词干旱盐碱地区,水稻,越稀植栽培,试验七十年代以来,黑龙江省西部干旱盐碱地区种植水稻获得成功,并逐年发展。林甸县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我县二期农业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盐碱地区 水稻 栽培 超稀植栽培 试验
下载PDF
鄂杂棉1号超稀植栽培生产潜力及棉田综合效益田间试验分析
13
作者 张同树 邵圣才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4,共6页
荆州农科院对优质丰产鄂杂棉 1号采用超稀植栽培技术 ,由每亩 2 0 0 0株降至每亩 2 2 0株 ,并配套多种间作模式 ,深施肥料技术 ,使棉花单株平均结铃达到 43 6个 ,最高达到 468个 ,亩产皮棉 2 0 2kg ,亩效益超过 2 0 0 0元 ,达到了省种... 荆州农科院对优质丰产鄂杂棉 1号采用超稀植栽培技术 ,由每亩 2 0 0 0株降至每亩 2 2 0株 ,并配套多种间作模式 ,深施肥料技术 ,使棉花单株平均结铃达到 43 6个 ,最高达到 468个 ,亩产皮棉 2 0 2kg ,亩效益超过 2 0 0 0元 ,达到了省种、高产、高效之目的 ,为鄂杂棉 1号的普及推广和棉农增效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稀植栽培 生产潜力 棉田综合效益 田间试验分析 鄂杂棉1号棉花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试验研究
14
作者 曹庆振 《黑龙江气象》 1994年第2期33-34,共2页
对现有8个水稻优良品种进行多年试验,考察了叶片生长日期与温度关系:不同播期的秧苗素质;超稀植栽培,积温与分蘖的关系;各品种抗倒伏情况。认定水稻超稀植栽培可增加分蘖提高产量20%,提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采用(10+6)×5寸栽培规... 对现有8个水稻优良品种进行多年试验,考察了叶片生长日期与温度关系:不同播期的秧苗素质;超稀植栽培,积温与分蘖的关系;各品种抗倒伏情况。认定水稻超稀植栽培可增加分蘖提高产量20%,提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采用(10+6)×5寸栽培规格。并在全县推广水稻超稀植栽培一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栽培 产量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炯道 王克文 +1 位作者 王莹 刘喜 《垦殖与稻作》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水稻 超稀植栽培技术 增产原理 育苗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对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创建的科学解析Ⅱ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雅君 杨福 +2 位作者 孟令君 陈莫军 严光彬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1期55-57,64,共4页
对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的一些疑虑作以解释,如重施穗肥与倒伏问题、稀植栽培与出穗期的关系、超稀植与成熟度问题等。分析了超级稻育种目标设计,南方稻区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的提示,阐述了南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与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 对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的一些疑虑作以解释,如重施穗肥与倒伏问题、稀植栽培与出穗期的关系、超稀植与成熟度问题等。分析了超级稻育种目标设计,南方稻区强化栽培技术研究的提示,阐述了南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与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稻区 水稻 超稀植栽培技术 强化栽培技术
下载PDF
超稀植稻田养殖鲶鱼技术
17
作者 李世臣 兑艳 +1 位作者 王治松 胡永康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超稀植栽培技术 稻田养殖 养殖技术 鲶鱼 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根系 旱育稀植栽培 高产栽培技术 叶片光合作用 有效分蘖期
下载PDF
对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创建的科学解析Ⅰ——兼论穗数增产与粒数增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彦利 严光彬 +2 位作者 宋丽娟 贾玉敏 严永峰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阐述了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说明了超稀植栽培技术选择少蘖、大穗型品种的原因,从适宜栽培密度、生态特点等方面开展少蘖、大穗型品种稀植技术选择分析,对超稀植栽培中少插基本苗进行技术剖析,同时对超稀植栽培中减少分... 阐述了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说明了超稀植栽培技术选择少蘖、大穗型品种的原因,从适宜栽培密度、生态特点等方面开展少蘖、大穗型品种稀植技术选择分析,对超稀植栽培中少插基本苗进行技术剖析,同时对超稀植栽培中减少分蘖肥、重施穗肥进行理论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稻区 水稻 超稀植栽培技术 科学解析
下载PDF
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郑洪艳 《科学种养》 2008年第8期12-13,共2页
我市位于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水稻生长期125~135天,水稻年种植面积1.87万公顷。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是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平均产量7500千克/公顷。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及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 我市位于高纬度的北方寒地稻作区,水稻生长期125~135天,水稻年种植面积1.87万公顷。目前,大面积采用的是大中棚钵体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技术,平均产量7500千克/公顷。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及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2003年开始,我市进行了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2004年进入了示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 北方寒地 旱育苗 两段式 超稀植栽培技术 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面积
下载PDF
水稻超稀植栽培育苗技术
20
作者 宋淑玲 宋术伟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9期4-4,共1页
水稻超稀植比旱育稀植栽培平均增产10%左右,据在我省宁安县调查,每公顷增收540~930元,节省成本390~450元。每公顷纯增收930—1480元,投入产出比为1:3.78,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 超稀植栽培 育苗技术 水稻 旱育稀植栽培 投入产出比 经济效益 公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