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塘坝超稀主放肥水鱼高效益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钦喜 《黑龙江水产》 1996年第1期28-29,共2页
塘坝养鱼是山区渔业生产的一大特点。有一个适宜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措施就能给山区塘坝养鱼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993、1994两年我们选择了我市老街基乡养鱼户崔得春的一个塘坝进行了:以肥水鱼为主、超稀放高收益放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 塘坝养鱼是山区渔业生产的一大特点。有一个适宜的养殖模式和管理措施就能给山区塘坝养鱼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993、1994两年我们选择了我市老街基乡养鱼户崔得春的一个塘坝进行了:以肥水鱼为主、超稀放高收益放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分析一下。 一、材料及方法 1、塘坝的基本情况:选定的塘坝是在一个山沟的最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分析 塘坝 高效益 经济效益 养殖模式 增重倍数 收获表 天然饵料 成活率
下载PDF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谢戎 王贵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传统栽培间稻米整精米率的变异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小穗型组合在超稀栽培条件下的整精米率会明显改善,而大穗型组合的整精米率反而降低。其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高,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明显降低,相对提高了籽粒容重,近而提高了整精米率。大穗型组合在传统栽培条件下的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较低,改为超稀栽培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明显降低,此时因库源比例失调,源明显不足以致籽粒充实度差,从而相对降低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超稀栽培应选用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7粒的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栽培 整精米率 库源结构 组合材料 稻米 川东南 籽粒充实度 栽培条件 灌浆速率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小苗超稀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1 位作者 朱永川 王贵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杂交中稻Ⅱ优 7号为材料 ,研究了移栽叶龄、本田栽秧密度和施氮量等对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上等肥力冬水田采用每公顷施纯氮 195kg ,4叶左右移栽 ,每公顷栽 7.5万~ 9.0万穴 ,每穴栽单株的小苗超稀栽培技术 ,能够达... 以杂交中稻Ⅱ优 7号为材料 ,研究了移栽叶龄、本田栽秧密度和施氮量等对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上等肥力冬水田采用每公顷施纯氮 195kg ,4叶左右移栽 ,每公顷栽 7.5万~ 9.0万穴 ,每穴栽单株的小苗超稀栽培技术 ,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的产量水平 ,且具有省种、省工、矮化植株、减轻纹枯病等优点 ;但尚需解决抽穗不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小苗秧 栽培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高产原理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38-44,共7页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 以试验资料为基础,对作者近年来提出的“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新模式”的高产原理进行了系统探讨。结果表明:与常规多穴栽培相比,这一新型栽培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秧苗素质,创造出更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形成更为突出的单茎生长优势和更发达更具活力的根系以及更优良的穗部性状,很好地协调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个体与群体、穗多与穗大等矛盾,实现杂交水稻的高产甚至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多蘖壮秧 栽培 高产原理
下载PDF
超稀播高倍繁殖小麦原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成超 刘元龙 《种子科技》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小麦原种超稀播一般每亩可节省种子 5~ 10 kg,增产 10 %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 ,群体消长平稳 ,个体健壮 ,最终变“一减 (减少用种量 )”为“三提高 (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 )”而获得高产 ,繁育系数提... 小麦原种超稀播一般每亩可节省种子 5~ 10 kg,增产 10 %以上。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 ,群体消长平稳 ,个体健壮 ,最终变“一减 (减少用种量 )”为“三提高 (提高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 )”而获得高产 ,繁育系数提高到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原种 繁育系数 播栽培 种子产量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两熟制杂交中稻超稀旱育秧迟栽产量及节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玉嵩 张根 陶诗顺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96,118,共4页
为了探索川西北丘陵区两熟制杂交中稻的抗旱节水栽培途径,以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超稀旱育秧分期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状况和节水效应。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见穗期、完全齐穗和抽穗持续的... 为了探索川西北丘陵区两熟制杂交中稻的抗旱节水栽培途径,以2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超稀旱育秧分期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状况和节水效应。结果表明,秧龄处理对水稻同一品种的见穗期、完全齐穗和抽穗持续的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成熟期的影响很小;在采用旱稀育壮秧和良好管理条件下,适度范围内的推迟移栽,杂交稻仍然能保持正常的本田分蘖能力,保持良好的穗粒结构,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推迟水稻的移栽期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本田前期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率,取得明显的节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旱育秧 产量 节水效应
下载PDF
小麦超稀播增产机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姚金来 《耕作与栽培》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小麦超稀播一般每亩节省种子7-10公斤,增产10%左右,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小麦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使得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因"一减(减少用种量)"造成"三增(增成穗率、增粒数、增千粒重)"而获得... 小麦超稀播一般每亩节省种子7-10公斤,增产10%左右,其增产机理是充分利用了小麦营养生长期长的特点,使得群体消长平稳,个体健壮,最终因"一减(减少用种量)"造成"三增(增成穗率、增粒数、增千粒重)"而获得高产,即个体生产力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均 陶诗顺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25-532,共8页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多蘖壮秧 栽培 大穗 高产
下载PDF
水稻宽窄行超稀插增产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唐德富 吕志友 +3 位作者 佟立杰 刘君阁 井力 唐志杰 《中国稻米》 1997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宽窄行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四川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模式 四川丘陵区杂交稻超稀播旱育秧避旱稳产栽培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诗顺 马均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16-17,共2页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 一、技术背景四川丘陵区冬、春干旱频繁,初夏旱发生频率高,同时灌溉水源不足,季节性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影响水稻适期栽插,常年有500~800万亩杂交稻因等水栽秧,其秧龄达50天以上,个别片区甚至长达60~70天。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一段水育秧和密播旱育秧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四川省 旱育秧 杂交稻 丘陵区 栽培模式 推模式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4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万先齐 刘茂 王贵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54-958,共5页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栽培 作用时期 主导因素 施氮方法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养分及干物质积累特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均 陶诗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1-27,共7页
以杂交中稻D优95、冈优22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量,尤其是生育后期,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 以杂交中稻D优95、冈优22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可以明显地提高稻株对N、P、K的吸收及干物质的积累量,尤其是生育后期,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对N、P、K的吸收强度仍较大,特别是N素,积累量多,干物质的生产与积累也较常规栽培大而快,表现出明显的后期生长优势;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齐穗后穗部N、P、K的积累仍有较大比例靠齐穗后的吸收,且穗部干物质的积累来自于齐穗后的光合作用的比例较大;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还可提高N、P、K及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经济系数及单位N、P、K的生产效率。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本田最佳密度为11.25~15.00万穴/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多蘖壮秧 栽培 干物质 积累
下载PDF
高原粳稻超稀移栽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钏兴宽 李国生 +5 位作者 康洪灿 孙文涛 王锦艳 徐光 蒋晓华 陈国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4-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 以滇型三系杂交粳稻滇杂37、常规粳稻CR-4-9为研究材料,设每公顷栽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5个密度水平,单本移栽,研究超稀移栽条件下高原粳稻产量和其它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加,至30万穴/hm2密度水平产量达到最大值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为13.90和11.62 t/hm2,之后产量缓慢下降,2个品种的产量与密度回归模型分别为yA1=10.152 0+1.885 3x-0.230 7x2和yA2=9.598 0+1.061 3x-0.140 7x2;2个品种每公顷30万穴比12万穴分别增产18.20%和10.24%,达极显著水平;单株有效穗数、单株生产力、成穗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分别与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超稀条件下,生育进程推迟2~6 d。高原粳稻在适当的低密度水平下可实现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粳稻 移栽 密度
原文传递
钵苗超稀摆栽是一项水稻轻简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春雷 王玉山 +2 位作者 邹积斌 魏树和 吴一才 《中国稻米》 1997年第6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钵苗 摆栽
下载PDF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凤林 张维金 +1 位作者 秦开霞 陶元林 《现代农业》 2010年第6期37-39,共3页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是用塑料钵盘育苗、手摆秧的栽培方式。是在旱育稀植机械插秧、手插秧技术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产出、高效益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依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其... 水稻钵盘育秧超稀摆栽高产栽培技术是用塑料钵盘育苗、手摆秧的栽培方式。是在旱育稀植机械插秧、手插秧技术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适应新形势的高产出、高效益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依据水稻生物学特性,充分发挥其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与群体自身调节能力,充分挖掘当地水、气、光、热等自然资源的增产潜力,通过合理稀植.增强了植株自身的抗逆能力。钵盘育秧超稀摆栽既具有插秧栽培的田间分布均匀,便于作业、成熟较为一致,又具有抛秧栽培的秧壮、栽浅、返青快、分蘖多、省工、省力、省种子产量高等优点.是一项新的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摆栽 技术试验 盘育秧 水稻 抛秧栽培技术 机械插秧 分蘖能力
下载PDF
高含油量油菜在恩施的稀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罗金华 秦光才 +2 位作者 李求文 王建国 吴云鹏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199-201,共3页
为实现高含油量油菜在武陵山区的轻简化高效种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于2019-2021年引进庆油3号和中油杂19品种,研究集成了超稀栽培技术。为加快该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在恩施示范中的稀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 为实现高含油量油菜在武陵山区的轻简化高效种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于2019-2021年引进庆油3号和中油杂19品种,研究集成了超稀栽培技术。为加快该科技成果的转化,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在恩施示范中的稀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在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油菜轻简高效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油3号 中油杂19 高含油量 种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密度“离子氛”全有机凝胶吸附剂的资源化除磷研究
17
作者 谢娜 黄禹嘉 +2 位作者 丰敏 胡梦涵 余义开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200,共17页
水体磷污染控制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环保议题,本次研究发现一类全有机骨架凝胶除磷吸附剂(PMASG),通过产生高密度“离子氛”效应,对磷酸根产生全方位包围式静电结合作用,实现对水中磷酸根的高效吸附处理,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合成工艺绿... 水体磷污染控制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环保议题,本次研究发现一类全有机骨架凝胶除磷吸附剂(PMASG),通过产生高密度“离子氛”效应,对磷酸根产生全方位包围式静电结合作用,实现对水中磷酸根的高效吸附处理,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合成工艺绿色经济,应用成本低廉;(2)适用于广泛浓度的磷水体,尤其实现了超稀浓度磷(低于0.5 mg·L^(-1))水体中深度提取磷资源;(3)吸附容量较大,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值为107.05 mg·g^(-1),优于大部分现有无机类吸附剂;(4)应用时未释放有害物质;(5)吸附磷后废渣,全有机型PMASG可通过热降解消除残留,而被吸附的磷酸根则可以磷矿化转变,以此实现废渣资源化.综合比较,PMASG比现有无机吸附剂拥有更多的应用优势.总之,本次研究基于研发一类经济、绿色、高效及便于资源化的新型除磷吸附剂材料,开拓了全有机骨架吸附剂资源化除磷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污染 磷水体 资源化除磷 全有机吸附剂 离子氛效应 废渣磷矿化
原文传递
两系杂交粳稻双晚超稀播壮秧分蘖特性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德正 李成荃 +2 位作者 王守海 罗彦长 吴爽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9,共4页
两系粳杂作双晚栽培,高温是抑制分蘖发生,造成穗数不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超稀播育壮秧,大田促分蘖等适应两系粳杂特点的栽培措施,则可以减轻高温影响,显著提高大田分蘖,进而极显著增加单株分蘖、穴穗数和单株... 两系粳杂作双晚栽培,高温是抑制分蘖发生,造成穗数不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采取超稀播育壮秧,大田促分蘖等适应两系粳杂特点的栽培措施,则可以减轻高温影响,显著提高大田分蘖,进而极显著增加单株分蘖、穴穗数和单株产量,且穴穗数每增加1个,增产4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示 杂交水稻 粳稻 分蘖特性 栽培
下载PDF
水稻大棚钵体育苗及本田超稀摆栽技术的推广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相哲 董兰祥 孙成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21-23,共3页
肇东市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稻区,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35万hm2。2009年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大棚钵体育苗和超稀摆栽技术面积为6 666.67 hm2,在多雨寡照稻瘟病大发生年份,实现平均单产9 054.00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768.00 kg.hm-2,在... 肇东市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稻区,水稻种植总面积为2.35万hm2。2009年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大棚钵体育苗和超稀摆栽技术面积为6 666.67 hm2,在多雨寡照稻瘟病大发生年份,实现平均单产9 054.00 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768.00 kg.hm-2,在大面积种植情况下获得显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棚钵体育苗 摆栽
下载PDF
超稀溶液体系中高性能MFI型沸石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攀 周亮 +3 位作者 李华征 李洪健 杨建华 王金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1,共7页
以廉价管状大孔α-Al_2O_3作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超稀溶液体系(H_2O/SiO_2=1000)中成功制备了高性能MFI型沸石膜,分别考察晶种尺寸和H_2O/SiO_2对沸石膜的形貌及渗透蒸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为0.4μm晶种制备的晶种层具有更... 以廉价管状大孔α-Al_2O_3作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超稀溶液体系(H_2O/SiO_2=1000)中成功制备了高性能MFI型沸石膜,分别考察晶种尺寸和H_2O/SiO_2对沸石膜的形貌及渗透蒸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尺寸为0.4μm晶种制备的晶种层具有更大的晶核密度,能够增加载体表面的成核位点,因此对沸石膜的生长具有更强的诱导作用。超稀溶液体系中低浓度的模板剂和硅源环境能够控制沸石晶体的生长速率,从而降低沸石膜厚度,同时可以抑制晶间缺陷的形成。将制备的沸石膜用于60℃渗透蒸发分离5wt%乙醇/水混合物,分离因子α(乙醇/水)和渗透通量分别为47和4.09 kg/(m^2·h)。采用超稀的合成液配方和廉价大孔载体,既可以降低沸石膜制备的原料成本,又可以提高沸石膜的渗透通量,显示出MFI型沸石膜在脱除水中低浓度有机物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I型沸石膜 管状大孔α-Al2O3载体 溶液 渗透蒸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