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研究的超民族视角——跨体系社会及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20
1
作者 汪晖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1,共7页
本文围绕有关中国化的命题,梳理了学术界的有关争论,用跨体系社会及其运动吸纳并尝试进一步发展"多元一体"概念,重新界定中国社会的"一"与"多"。作者指出:作为一个跨体系社会,中国是一个将他者的痕迹内... 本文围绕有关中国化的命题,梳理了学术界的有关争论,用跨体系社会及其运动吸纳并尝试进一步发展"多元一体"概念,重新界定中国社会的"一"与"多"。作者指出:作为一个跨体系社会,中国是一个将他者的痕迹内化为自身要素,同时又保持独特生机的生生不息的包容性、统合性的文明。但也因此,跨体系社会是与跨社会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界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跨体系社会 中国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理解释 被引量:14
2
作者 贺海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以单一民族身份建构民族关系遮蔽了人的身份及其交往场域的多样性。"内与外"和"远与近"思维方式形塑了有民族国度和无民族国度两种理论叙事模式。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和历史格局,家庭隐喻下的中华民族和作... 以单一民族身份建构民族关系遮蔽了人的身份及其交往场域的多样性。"内与外"和"远与近"思维方式形塑了有民族国度和无民族国度两种理论叙事模式。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和历史格局,家庭隐喻下的中华民族和作为共和国指代的中华民族均指向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实体存在。单一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仅遮蔽了中国传统社会家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际关系的属性。在防范单一民族论的本位主义的同时,还应警惕大民族主义的文化策略和学术导向。作为一种超民族理念,现代权利话语提供了维系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 公民身份 民族平等 现代法治国
下载PDF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误读和再发现——兼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傅钱余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7,共8页
因作品中丰富的文化符号,田瑛的创作风格往往被贴上"湘西""土家族"等标签。事实上,田瑛真正的创造性是以看似地域、民族的材料表达超地域、超民族的主题。《大太阳》在奇诡的想象中寓意生态和权力,《生还》则在神... 因作品中丰富的文化符号,田瑛的创作风格往往被贴上"湘西""土家族"等标签。事实上,田瑛真正的创造性是以看似地域、民族的材料表达超地域、超民族的主题。《大太阳》在奇诡的想象中寓意生态和权力,《生还》则在神秘的外衣下呈现生命的自由与激情。将田瑛作为个案,拓展到文学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问题,一种超越二元论的思考方式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瑛 民族 世界性 民族
原文传递
文明的冲突或认知文化:国际文化交流解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约恩·吕森 严志军(译)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2,共4页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科学的现代形态出现之后,随之发展出一种普适化的历史观念和概念,这是一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关于成就和进步的宏大叙事。之后,人文科学在19世纪又获得了一种清晰的民族形式,有关人类的普适化观念,如今已经被...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科学的现代形态出现之后,随之发展出一种普适化的历史观念和概念,这是一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关于成就和进步的宏大叙事。之后,人文科学在19世纪又获得了一种清晰的民族形式,有关人类的普适化观念,如今已经被分裂为各种各样带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形态。而如今,民族国家的力量正日趋弱化,并产生了超民族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形成集体性的、超越所有文化差异的文化认同。就此,我们应当阐明差异并应对差异,寻求一种合理的理论框架来对民族中心主义进行文明化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文化差异 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中的认同政治 被引量:80
5
作者 威尔.金里卡 刘曙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多民族国家应该表达并保护何种民族认同?这里存在一系列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国家表达主流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并试图同化其他民族群体或至少将他们归到私人领域。这一策略实质上意味着将多民族国家变成单一民族国家。第二种选择是国家对... 多民族国家应该表达并保护何种民族认同?这里存在一系列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国家表达主流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并试图同化其他民族群体或至少将他们归到私人领域。这一策略实质上意味着将多民族国家变成单一民族国家。第二种选择是国家对所有内部民族的认同(多数的认同和少数的认同)给予平等的公开承认和容纳,它往往以"多民族联邦制"的形式出现。第三种选择是国家试图建构并推进一种新的超越现有民族认同的超民族认同或泛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中的认同政治展示出某些十分相通的模式。但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多民族国家中的认同政治上短期内不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认同政治 单一民族国家 民族联邦制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重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5,共8页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体体现在文化上就更是呈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多极化和非单一化。实际上,全球化之于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消解了认同的"单一性"和"本真性",为一种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铺平了道路。中华文化的认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儒学或道学的认同,而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并经过当代重新阐释了的新的多元认同,在这方面,经过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建构的新儒学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中华民族 民族主义 文化认同 新儒学
下载PDF
世界文学:经典与超民族认同 被引量:14
7
作者 江宁康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9,共9页
世界文学主要研究那些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并在多个国家被译介和传播的各民族文学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常常超越了单一民族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具有超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因此,经典性和超民族性对世界文... 世界文学主要研究那些获得了国际性声誉、并在多个国家被译介和传播的各民族文学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常常超越了单一民族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各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品味,具有超民族文化认同的意义。因此,经典性和超民族性对世界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也是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经典性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民族电影的限制想像 被引量:8
8
作者 安德鲁·希格森 李小刚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9,28,共13页
关键词 民族电影 限制想像 话语模式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分野 民族特性
原文传递
论文化生命体——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为中心 被引量:7
9
作者 肖伟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这两个成语化的表达是研究中华文化生命体必须高度关注的。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就意味着数典忘祖,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就会严重伤害我们的文化生命体,就会丧失中华民族... “不能数典忘祖”、“历久弥新”这两个成语化的表达是研究中华文化生命体必须高度关注的。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就意味着数典忘祖,就会犯颠覆性错误,就会严重伤害我们的文化生命体,就会丧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性,最终就会导致精神独立性的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能数典忘祖”是贯穿文化生命体、文化主体性和精神独立性的一根红线,是“第二个结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形式。“历久弥新”与“不能数典忘祖”凸显了魂脉与根脉的极端重要性,着力强调了文化的超民族性、超时代性,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极大深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两大观念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命体 不能数典忘祖 历久弥新 第二个结合 民族 时代性
下载PDF
合作的想象 被引量:8
10
作者 George E.Marcus 钱妤 王文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共7页
对民族志进行反思的过程,包括了对田野研究中民族志学者与当地报告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对与民族志文本伴随始终的想象特质的正视和承认,以及对民族志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在全球化的当下,人类学的民族志是民族... 对民族志进行反思的过程,包括了对田野研究中民族志学者与当地报告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对与民族志文本伴随始终的想象特质的正视和承认,以及对民族志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的重新认识。在全球化的当下,人类学的民族志是民族志学者和对自己的角色有主见、有认识的地方合作者共同制造的想象,而民族志的功能则是对这种合作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作为一个媒介而不是真理的知识,让人们能够了解、研究这种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民族 合作 想象 民族
下载PDF
政治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读哈贝马斯近著两种 被引量:3
11
作者 童世骏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00年第1期52-73,334-335,共24页
哈贝马斯关于集体认同的观点包括:1.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是做成的,而不是现成的。2.政治文化是做成现代集体认同的关键。3.存在着"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和"与政治物相关的文化"两种文化观。4.把政治文化理解为"... 哈贝马斯关于集体认同的观点包括:1.现代社会的集体认同是做成的,而不是现成的。2.政治文化是做成现代集体认同的关键。3.存在着"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和"与政治物相关的文化"两种文化观。4.把政治文化理解为"以政治方式形成的文化"极为重要。5.影响政治文化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认同 政治文化 现代社会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下载PDF
音乐与民族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曙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章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音乐的本质、创作、表演、欣赏、教育、交流、传播、理论研究等方面,讨论了世界历史时代民族与音乐关系的深层问题。
关键词 音乐 民族 民族 民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入宪与统一之国家观念建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引业 《金陵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现代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都在采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的同时,积极建构一种超民族认同或泛国家认同。然而,这种超民族的建构亦必须十分谨慎。如果这种超民族认同建构是立基于各族人民的"共享的价值"或"共享... 现代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大都在采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的同时,积极建构一种超民族认同或泛国家认同。然而,这种超民族的建构亦必须十分谨慎。如果这种超民族认同建构是立基于各族人民的"共享的价值"或"共享的认同"之上,那么这种建构将较容易成功。相比其他多民族国家的超民族建构而言,"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族人民"共享的价值",亦是各族人民"共享的认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华民族"明确入宪,将使我国深厚的统一的思想观念,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转为宪法上的自觉,这对于我国有效地反击各种分裂势力,切实维护国家统一乃至实现两岸统一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元主义 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 统一
下载PDF
法理念的普遍性问题研究——超民族性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凡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2,共6页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当今,各具民族、国家、地域等具体特征的法理念与具有超民族的、全球意义的法理念的共生互补、相互转化正是当今法理念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法理念 法律文化 法律意识 人文理念
下载PDF
全球化、世界主义与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王宁访谈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宁 吴维忆 《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205-215,共11页
一全球化问题以及世界主义的研究吴: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内的国际权威,您早在20世纪末就将全球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进中国,近几年来,您的视角已经扩展到了由全球化问题到世界主义的研究。您多次撰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超民族主... 一全球化问题以及世界主义的研究吴:作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领域内的国际权威,您早在20世纪末就将全球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进中国,近几年来,您的视角已经扩展到了由全球化问题到世界主义的研究。您多次撰文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在国际学界发出了中国学者的独特声音。您特别强调世界主义与中国当下的文化和学术研究密切关联,那么具体而言,您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理论传统对于丰富世界主义的讨论,以及建构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将会产生,或者说应该产生哪些贡献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全球化问题 多元文化认同 学术研究 国际学界 全球化背景下
下载PDF
从“多元一体格局”到“跨体系社会”——民族研究的区域视角与超民族视野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金春 王丽娜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3,共7页
近代以来的民族研究主要是在民族主义知识框架下展开的。在民族研究中,民族被放置于主体性地位,因而无法在更为广阔的视野内呈现民族社会复杂多样的关系。因此,需要在研究方法与知识视野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近代以来的民族研究主要是在民族主义知识框架下展开的。在民族研究中,民族被放置于主体性地位,因而无法在更为广阔的视野内呈现民族社会复杂多样的关系。因此,需要在研究方法与知识视野上有所突破。通过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跨体系社会"理论的评述,本文认为,在民族研究中,区域视角与超民族视野更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 跨体系社会 区域视角 民族视野
下载PDF
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杰作对话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其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6-201,共6页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和确定,从学理上自觉而明确地肯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西方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论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其所谓"世界文学"之"世界"常常遮蔽了包括中国少数...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和确定,从学理上自觉而明确地肯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西方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论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其所谓"世界文学"之"世界"常常遮蔽了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内的诸多在文化/文学上自成一体的族群主体,是"有缺陷性的世界性"。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杰作比较研究、平等对话是改进、完善少数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需要,是建设、发展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理论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成熟的民族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全球化:相关问题与特点论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志洲 《国际论坛》 2001年第4期7-13,共7页
全球化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准确认知其特点是深入理解其涵义的重要方面 ,而这要求首先把握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全球化在当今的现实发展程度、全球化起始阶段的认定、全球化“标签”与时代特征的对应性关系等 ,作为认识基础。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准确认知其特点是深入理解其涵义的重要方面 ,而这要求首先把握几个相关的问题 ,如全球化在当今的现实发展程度、全球化起始阶段的认定、全球化“标签”与时代特征的对应性关系等 ,作为认识基础。全球化作为正在促使我们时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全球化体系 ,涵义非常复杂 ,因此对其特点的认知还涉及种种“问题与主义”。作者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所认知的全球化的八个方面特点 ,即全球范围紧密联系与“瞬间”高度互动性、时空重组、全球同质性、超民族—国家性、多维性、资本与市场的主导性、美欧或西方主导性与新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均衡性和不平等性。最后部分 ,作者认同全球化发展有一个极限 ,并由此促使制度反思和新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特点 市场经济 全球同质性 民族-国家性
下载PDF
晚年哈贝马斯的“欧盟哲学”:形成、发展及其当代危机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冰融 张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150,共12页
“欧盟哲学”是哈贝马斯为欧洲未来发展寻求道路的重要尝试。在他看来,欧洲传统的民族国家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各种现实问题。欧盟要维持在世界的影响力,继续保持凝聚力,就需要借鉴美国的联邦经验,从政治、经济、法治等方面,践行“超越民... “欧盟哲学”是哈贝马斯为欧洲未来发展寻求道路的重要尝试。在他看来,欧洲传统的民族国家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各种现实问题。欧盟要维持在世界的影响力,继续保持凝聚力,就需要借鉴美国的联邦经验,从政治、经济、法治等方面,践行“超越民族国家”理论,重塑欧洲国家的功能。并且通过重新运用人权理论,再次寻求欧盟在价值观上的统一。哈贝马斯的“欧盟哲学”,体现了他力主继续维持欧盟形式,将之作为确保并加强欧洲国际地位基本保证的立场。但是,他的这一理论过多停留在主观建构上,在现实中并不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在未来也会同欧盟一样面临来自于现实的诸多挑战和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晚年 民族国家 欧盟哲学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作为一种文化的科学与人类的未来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正耀 《科学学研究》 1987年第3期28-35,114,共9页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当今,人类文化会聚、融合,整个世界趋于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是一种超民族性的文化,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指导人类克服人类文化走向一个理性和人道的有机整体的进...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当今,人类文化会聚、融合,整个世界趋于一个统一的整体。科学是一种超民族性的文化,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指导人类克服人类文化走向一个理性和人道的有机整体的进程中的各种冲突和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走向 民族 民族 世界史 现代文明 二十世纪 历史研究 政治家 斯宾格勒 科学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