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邓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选用超快通道麻醉的优越性。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13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采用舒芬太尼、七氟醚超快通道麻醉方案,对照组69例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常规...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选用超快通道麻醉的优越性。方法: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13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采用舒芬太尼、七氟醚超快通道麻醉方案,对照组69例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常规麻醉方案,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情况、术后转归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后、切皮开胸时、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时、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快于对照组,ICU留观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选用超快通道麻醉可实现早拔管、早出院、减少医疗费用的临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舒芬太尼 七氟醚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
原文传递
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迁 曾庆诗 +5 位作者 钟执文 张晓慎 谢斌 黄焕雷 郭惠明 王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实施超快通道麻醉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2011年至2014年我院共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 031例... 目的总结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实施超快通道麻醉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 2011年至2014年我院共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 031例,重症监护室床位周转困难时,选择35例患者实施超快通道麻醉,其中33例(94.3%)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手术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1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3例。成功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3.9±1.8)h、住院时间(4.5±1.9)d。1例患者术后再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止血,其余患者无需再次气管插管。未能在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的2例患者分别为苏醒延迟和咽后壁活动性出血。全组患者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能够安全地实施超快通道麻醉,该技术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体外循环 胸腔镜手术 心脏手术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用于低体重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晓麟 胡奕瑾 +1 位作者 方向楠 朱希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8-991,共4页
目的对比超快通道麻醉方法与传统麻醉方法应用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快通道麻醉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CHD低体重患儿114例,男54例,女60例,年龄6个月至2岁,体重5~10kg,ASAⅢ或Ⅳ... 目的对比超快通道麻醉方法与传统麻醉方法应用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快通道麻醉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CHD低体重患儿114例,男54例,女60例,年龄6个月至2岁,体重5~10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快通道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57例。超快通道麻醉组患儿于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停七氟醚,复温开始时停止泵注顺式阿曲库铵,随后开始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缝皮开始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h^(-1)至监护室。术毕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切口及引流口皮下局部浸润。静脉给予氨茶碱2~4mg/kg、清理呼吸道并以SIMV模式诱导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10min内在手术室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送ICU。传统麻醉组患儿采用常规麻醉方法,手术结束后带管直接送ICU。记录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拔管时、术后6、12、24h躁动评分(SAS)及术后不良反应(气道梗阻)发生情况。结果超快通道组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麻醉组(P<0.05)。超快通道组拔管时S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术后6、12、24h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一例气道梗阻发生。结论与传统麻醉组比较,超快通道麻醉用于低体重CHD患儿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但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气道梗阻及躁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重患儿 拔管时间
下载PDF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超快通道麻醉经验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志瑶 朱达 +5 位作者 陈一鸣 王首正 高建斌 董靖 潘湘斌 杨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250-256,共7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5—9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或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行TEER手术,... 目的回顾性总结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麻醉方法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5—9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或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行TEER手术,且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心功能及麻醉分级、术前及术后1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手术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手术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对麻醉管理、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女11例(36.7%),年龄(63.6±6.1)岁。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14例(46.7%);左心室射血分数(36.0±8.1)%,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6.0±8.2)mm;二尖瓣反流程度4+:17例(56.7%),3+:13例(43.3%);NT-proBNP(1934.1±1973.5)pg/ml;采用超快通道麻醉的患者中,有1例(3.3%)患者术中使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30例患者术后24 h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谵妄、呼吸抑制、围术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消化道大出血、心包积液、脑血管意外、需紧急手术或二次干预及其他术中严重不良事件;无30 d全因死亡发生,平均术后住院(7.4±2.8)d。所有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37.6±11.1)%,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63.2±8.6)mm;二尖瓣反流程度2+:7例(23.3%),1+:23例(76.7%);NT-proBNP(1949.2±2576.6)pg/ml。结论超快通道麻醉可应用于TEER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缘对缘介入修复 麻醉管理 通道麻醉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鑫 侯芝绮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拟在腹腔镜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快通道麻醉组(U组)和常规麻醉组(G组),每组30例。U组患儿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拟在腹腔镜下行疝气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快通道麻醉组(U组)和常规麻醉组(G组),每组30例。U组患儿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G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两组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2)、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3)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G组HR、BP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T2时HR和BP均高于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术毕至拔管时间(5.1±2.3)min、PACU停留时间(16.2±1.1)min均短于G组的(15.7±2.1)、(25.4±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快通道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以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的麻醉方法 ,能够缩短复苏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小儿疝气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启源 姚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52-657,共6页
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track anesthesia,UFTA)指在手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进程,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 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track anesthesia,UFTA)指在手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进程,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综述围绕加强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探讨UFT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点、潜在风险与局限性,并探索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通道麻醉 加强康复外科 心脏手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超快通道麻醉管理
7
作者 邹逸帆 刘启源 +3 位作者 孙煦 周懿 任云 姚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4-578,共5页
收集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例超快通道麻醉下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总结麻醉管理经验。超快通道麻醉策略:通过体外循环方法、药物等减少围术期患者炎症反应和进行多器官保护,再根据... 收集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6例超快通道麻醉下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总结麻醉管理经验。超快通道麻醉策略:通过体外循环方法、药物等减少围术期患者炎症反应和进行多器官保护,再根据手术进程,精确使用长/短效麻醉药物,实现手术结束后即刻清醒;使用深麻醉气管拔管、瑞芬太尼输注技术和经鼻高流量通气,使患者在安全、低应激下拔除气管导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手术时间(413±92)min,麻醉时间(480±100)min,体外循环时间(168±42)min,心脏阻断时间(119±36)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4±5)min。14例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腋动脉单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式,2例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式。所有患者于术后30 min内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前后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或相对正常范围内。术后ICU滞留时间6(3,11)d,总住院时间(23±8)d。7例患者因发生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超过20 d。所有患者康复出院。超快通道麻醉策略应用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实现手术室内即刻气管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通道麻醉
原文传递
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超快通道麻醉应用32例报道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星星 梁杰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开展心脏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共开展心脏手术90例,... 目的 探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开展心脏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共开展心脏手术90例,包括胸腔镜心脏手术56例,其中32例实施超快通道麻醉即手术结束后即刻拔管。超快通道麻醉手术类型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1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7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合并二尖瓣置换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12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3例。其中患者的心肺流转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41)min、(63.3±79.2)min、(280.7±79.4)min,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1±6.5)d,1例患者因胸腔出血再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止血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 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实施超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心脏手术 通道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手术室内拔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蔡兴志 于爱兰 +2 位作者 张宗旺 张学俊 张雷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90-593,621,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3年3月实施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6例,总结麻醉方法、手术及体外循环特点、术毕即刻手术室内拔...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09年5月~2013年3月实施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86例,总结麻醉方法、手术及体外循环特点、术毕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的实施情况及术后转归情况,根据气管拔管时间分为手术室内拔管组(OR组)和重症监护室(ICU)拔管组(ICU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220例(76.9%)术毕即刻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其中有2例(0.9%)拔管后15 min内需要再插管.ICU组的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pressure,PASP)[(50± 10) mmHg(1 mmHg=0.133 kPa)]高于OR组[(45±8) mmHg] (P<0.05),且术前PASP>60 mmHg患者所占的比例也较高(14%与6%)(P<0.05).ICU组术中芬太尼的总用量[(10±4) μg/kg],高于OR组[(6±4)μg/kg](P<0.05),两组单位时间内芬太尼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CU组比较,OR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 结论 术毕即刻手术室内拔管用于全胸腔镜下房、室间隔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芬太尼的用量、体外循环及手术时间是实施手术室内拔管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心脏外科手术 通道麻醉 术毕即刻拔管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中超快通道麻醉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神杰 滕浩康 +2 位作者 卫含伟 刘金涛 严美娟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超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至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超快通道麻醉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超快通道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至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右侧腋下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超快通道麻醉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0.375%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对照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情况,包括术后拔管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滞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内、1~12 h内和12~24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术后1、12和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 h内、1~12 h内和12~24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1、12和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右侧腋下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超快通道麻醉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胸肌筋膜平面阻滞 通道麻醉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柳生 王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5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在本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快通道麻醉组)与对照组(传统麻醉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 目的:观察超快通道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在本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小儿患者8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超快通道麻醉组)与对照组(传统麻醉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吸入七氟醚诱导,并静注舒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七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对照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静注异丙酚、芬太尼与爱可松行气管插管,术中以异丙酚、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两组患者以P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并测定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测定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后拔管时间、C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观察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超快通道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该种麻醉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心脏直视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小儿心脏手术行超快通道麻醉的体外循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娜 黄国栋 +4 位作者 陈伟丹 王怀贞 封居冕 曹凡 陈欣欣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管理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影响UFTA的CPB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行CPB手术的1034例患儿,根据... 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管理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影响UFTA的CPB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行CPB手术的1034例患儿,根据是否成功实施UFTA分为UFTA组和UFTA失败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术前基线资料匹配的患儿,两组各纳入346例,先对两组可能的CPB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PB、主动脉阻断、CPB中最低温度及最低红细胞压积、晶体量、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CPB后动脉血乳酸是影响UFTA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B、主动脉阻断、CPB后动脉血乳酸、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是UFTA的独立影响因素。UFTA失败组的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住院费用均高于UFTA组。结论CPB、主动脉阻断、CPB后动脉血乳酸、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是影响UFTA的独立危险因素。UFTA有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通道麻醉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不同超快通道麻醉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朝宾 贾爰 +2 位作者 王嵘 孙莉 晏馥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487-2490,共4页
目的高碳酸血症和氨茶碱均能缩短成人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先心病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拔管策略(常规拔管策略、氨茶碱拔管策略、高碳酸血症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 目的高碳酸血症和氨茶碱均能缩短成人全麻患者苏醒时间,先心病患儿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拔管策略(常规拔管策略、氨茶碱拔管策略、高碳酸血症拔管策略)在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中的优劣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选取拟进行择期手术的90名简单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Ⅰ组、Ⅱ组在外科手术结束时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维持在35~45 mm Hg,Ⅲ组在外科手术关胸开始时调整呼吸参数,使Pa CO2在手术结束时调整至45~55 mm Hg,在手术结束时Ⅰ组和Ⅲ组分别给予3ml生理盐水,Ⅱ组给予稀释为3 ml的1 mg/kg氨茶碱。记录患儿的手术室拔管情况、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变化、相关呼吸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 nit,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显著长于II、III组(P<0.05),II、III组拔管时呼吸频率显著高于I组(P<0.05),II组拔管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2)最大值显著低于I、III组(P<0.05),II、III组手术室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I组(P<0.05),各组间平均动脉血压、心率、BIS值、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茶碱(1 mg/kg)可以在非CO2蓄积状态下,促进简单先心病开胸直视矫治术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从而提高UFTA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先天性心脏病 通道麻醉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昶 张永志 +2 位作者 张丁 邓雪峰 陶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1期4083-408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1),患者均行胸腔镜手...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n=31),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超快通道麻醉,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与血清IFN-γ变化。结果:两组T0、T1、T2与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对比无差异(P>0.05),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 25.8%,P<0.05)。两组术后7 d的血清IFN-γ值高于术前1 d,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进程,有利于抑制血清IFN-γ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胸腔镜 血流动力学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超快通道麻醉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的影响
15
作者 葛秀娟 况倩倩 高玉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2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UFTA)对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行VATS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UFTA)对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清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需行VATS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复合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UFTA,两组患者均接受VATS。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前术后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并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65±0.28)、(7.05±0.36)d,较对照组[(5.35±0.32)、(9.15±0.40)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30 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2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 d的血清干扰素-γ为(5.482±0.512)pg/mL,较对照组[(2.726±0.433)pg/mL]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FTA用于VATS不会对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手术过程产生影响,可明显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胸腔镜 血流动力学 干扰素-Γ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对法络四联症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柯少凡 王海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1年第30期35-38,共4页
目的浅议法络四联症患者行超快通道麻醉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法络四联症患者自主参与,对照组、观察组各15例均是随机划分,观察其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状况。结果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肾损伤发生率、血肌酐、BUN、... 目的浅议法络四联症患者行超快通道麻醉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法络四联症患者自主参与,对照组、观察组各15例均是随机划分,观察其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状况。结果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肾损伤发生率、血肌酐、BUN、尿酸、1dN/L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CICI停留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麻醉方式相比,法络四联症患者应用超快通道麻醉,不会对急性肾损伤造成影响,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节约大笔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法络四联症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7
作者 王立强 程周 +3 位作者 廖小卒 梁毅 叶红雨 李斌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1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FCA)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观察组采用UFCA。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 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FCA)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观察组采用UFCA。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 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意识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5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位感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P <0.05)。结论与传统麻醉比较,行UFCA的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神经意识恢复更快,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麻醉 胸腔镜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警觉/镇静
下载PDF
小剂量纳洛酮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超快通道麻醉复苏中的研究
18
作者 于颜锋 《海峡药学》 2021年第8期115-117,共3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剂量的纳洛酮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复苏中,探究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Ⅱ~Ⅳ级,血管介入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1例。两组均采用超快通道麻醉技术,...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剂量的纳洛酮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复苏中,探究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ASAⅡ~Ⅳ级,血管介入全身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1例。两组均采用超快通道麻醉技术,B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0.05 mg纳洛酮,10 min后重复给予1次。记录拔管时(T_(0))的潮气量,记录拔管时和拔管后(T_(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 2),苏醒时间,术后患者的躁动评分。结果拔管时潮气量B组大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19.5±3.9)min∶(17.3±2.8)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评分4分的例数(5∶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拔管后高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痛觉过敏、呼吸抑制等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纳洛酮在复苏期使缩短了复苏时间,提高复苏质量,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在血管介入手术的超快通道麻醉技术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通道麻醉 介入手术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用药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古丽斯坦.衣力衣明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0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用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超快通道麻醉用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快通道麻醉。结果麻醉诱导前(T_0),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体外循环后(T_2),两组患者HR,MAP均上升,CVP均下降(P <0. 05),手术结束时(T_3),两组患者HR及MAP均上升(P <0. 05),气管插管后(T_1)至手术结束时(T_3),两组患者cTnI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术后1 d,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 d,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疼痛分级为0级的占比、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3分的占比高于对照组,4分、5分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脏手术中应用超快通道麻醉镇痛、镇静效果肯定,可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手术对患者心肌的刺激,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通道麻醉 炎性因子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喉罩复合超快通道麻醉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庆 黎必万 陈贤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超快通道麻醉技术(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于本院行心脏病介入治疗的CHD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超快通道麻醉技术(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于本院行心脏病介入治疗的CHD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采用喉罩复合UFTA技术,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复合UFTA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两组于T0(麻醉前)、T1(插管/置喉罩时)、T2(插管/置喉罩后5 min)、T3(拔管/拔除喉罩时)、T4(拔管/拔除喉罩后5 min)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两组患儿拔管躁动、咽痛、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9.21±3.67)min、(7.24±3.17)d和(4.13±1.84)h,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T0时刻,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4时刻,观察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躁动、咽痛和喉痉挛发生率分别为6.25%、6.25%和2.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复合UFTA技术应用于CHD患儿介入手术,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系统刺激,使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促进患儿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通道麻醉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介入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