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竹材微观构造及竹纤维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晖 朱一辛 +1 位作者 杨志斌 洪彬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概述了竹材显微结构、竹纤维超微形态及细胞壁超微构造研究方面主要成果,分别介绍了竹纤维在竹材人造板(重组竹、竹木复合材、竹纤维增强复合材)、竹纤维纺织品、竹浆造纸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综合分析竹纤维特性及其在各领域发展的优势,... 概述了竹材显微结构、竹纤维超微形态及细胞壁超微构造研究方面主要成果,分别介绍了竹纤维在竹材人造板(重组竹、竹木复合材、竹纤维增强复合材)、竹纤维纺织品、竹浆造纸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综合分析竹纤维特性及其在各领域发展的优势,指出竹纤维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竹纤维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微观构造 超微形态 竹纺织品 竹浆
下载PDF
蝗总科精子超微形态比较及其在系统分类上的意义(直翅目) 被引量:12
2
作者 奚耕思 郑哲民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7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8科19属23种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精子有4种类型。这4种类型精子间的主要差异反映在中心粒侧体及线粒体衍生体的超微形态结构方面。经过比较和分析,确认8科中癞蝗科种类(除友谊华癞蝗外)的精子最... 通过对8科19属23种蝗虫精子超微形态结构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精子有4种类型。这4种类型精子间的主要差异反映在中心粒侧体及线粒体衍生体的超微形态结构方面。经过比较和分析,确认8科中癞蝗科种类(除友谊华癞蝗外)的精子最原始,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剑角蝗科(除中华蚱蜢外)种类的精子最进化。根据精子的演化类型建立了蝗总科精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总科 精子 超微形态 系统分类
下载PDF
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静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索寄主范围不同的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幼虫感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为害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单食性蛀果害虫———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老熟幼虫触角... 【目的】探索寄主范围不同的蛀果蛾科(Carposinidae)幼虫感器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为害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单食性蛀果害虫———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老熟幼虫触角和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结果】山茱萸蛀果蛾幼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梗节上有2个刺形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鞭节上有1个栓锥感器和3个锥形感器。口器上共有6种感器:刺形感器数量多,分布广;栓锥感器主要分布在颚叶、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指形感器位于内唇和下颚须端节侧缘;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仅存在于下颚上;内唇感器为内唇所特有。【结论】蛀果蛾幼虫触角和口器的感器与寄主范围之间未发现严格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蛀果蛾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器 超微形态
下载PDF
三种夜蛾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娜 魏劲松 +2 位作者 党露 王建波 花保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7-884,共8页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为确定不同种类夜蛾口器及其感器在超微结构上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夜蛾H.assulta(Guenée)和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3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重要农业害虫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夜蛾雌、雄成虫口器感器类型均无明显差异。棉铃虫和烟夜蛾口器感器在类型和形状上十分类似,均具有毛形、锥形和栓锥形感器;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粗、密,棱纹明显。银纹夜蛾口器感器与两种铃夜蛾区别明显,除上述3类感器外,还具有腔锥形感器;其喙管末端的栓锥感器细、疏,棱纹不明显。结果显示口器感器可用于夜蛾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科 棉铃虫 烟夜蛾 银纹夜蛾 感器 口器 喙管 超微形态
下载PDF
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粘接的超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谭建国 周丽晶 +1 位作者 冯敏 冯海兰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自酸蚀牙本质粘接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择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且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前磨牙,使用两步法的自酸蚀粘接剂Contax粘接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表面超微形态以... 目的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自酸蚀牙本质粘接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方法选择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且因牙周病拔除的上颌前磨牙,使用两步法的自酸蚀粘接剂Contax粘接处理。扫描电镜观察硬化牙本质表面超微形态以及树脂牙本质界面的混合层和树脂突的微观表现。结果硬化牙本质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柱状的矿化结晶体堵塞。粘接界面也可见到清晰的混合层和树脂突,但树脂突较短。结论硬化牙本质的粘接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牙本质小管内的矿化结晶可能影响粘接效果。自酸蚀粘接剂对硬化牙本质具有一定的粘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龋性 牙颈部 硬化 形态研究 自酸蚀粘接剂 牙本质小管 牙本质粘接剂 扫描电镜观察 上颌前磨牙 树脂突 超微结构 方法选择 超微形态 粘接界面 粘接效果 混合层 牙周病 两步法 结晶体 矿化
原文传递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学清 林娜 +1 位作者 陈炜 胡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9期1226-1231,共6页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霜疫霉 生物学特性 超微形态
下载PDF
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感器的分布和超微形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宗波 杨培 +1 位作者 彭艳琼 杨大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2-1281,共10页
为探索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组成,第3鞭小节着生... 为探索木瓜榕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emarginatus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木瓜榕传粉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组成,第3鞭小节着生一坚固的脊骨突。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包括单孔形和多孔形)、多孔板形感器(包括长形和圆形)、腔锥形感器(分为3种类型)、栓锥形乳突状感器、角锥形感器。结合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锥形感器、多孔板形感器、栓锥形乳突状感器和腔锥形感器类型1为有孔型,为化学感器;无孔型的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是机械感器,但腔锥形感器类型2和3为本体感器或湿热压力感器;最为特异的为角锥形感器,其厚壁无孔,逆向触角主轴,为该科昆虫所特有,推测可防止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果时滑脱。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木瓜榕传粉榕小蜂特异性行为,并为下一步开展电生理研究,揭示其信息化学物质利用和分配模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榕传粉榕小蜂 传粉者 寄主定位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钟海英 张珏锋 +1 位作者 李芳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 【目的】为明确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对上述结构的超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方法】选择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幼虫口器和触角及其感器为研究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两种群梗节具2个刺形感器、3个锥形感器;上唇具6对刺形感器;上颚切齿叶具7个端齿,基外侧具2个刺形感器;轴节和茎节各具1个刺形感器;外颚叶具3个锥形感器、2个刺形感器和2个栓锥感器;下颚须侧缘具1个指形感器;下唇须端部有1个刺形感器。两种群间鞭节和下颚须感器数目存在差异:茭白种群鞭节具1个栓锥感器和2个锥形感器,水稻种群则具1个栓锥感器和1个锥形感器;茭白种群下颚须具5个锥形感器和3个柱形感器,而水稻种群具4个锥形感器和4个柱形感器。在感器长度上,茭白种群部分龄期幼虫的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梗节、轴节、茎节)、锥形感器(分布于梗节、下颚须、外颚叶)、栓锥感器(分布于鞭节、外颚叶)显著长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茭白种群(1~5龄)的部分柱形感器(分布于下颚须)、3~5龄幼虫部分刺形感器(分布于外颚叶)显著短于水稻种群的相应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口器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下载PDF
瘤坚大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5,T001-T002,共10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 ,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 ,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 ,最后蜡质堆积形...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瘤坚大球蚧Eulecaniumgigantea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分泌湿蜡 ,最初在虫体背面凝结成晶体状的不同大小颗粒 ,接着连接成片状和块状构造 ,最后蜡质堆积形成龟背状蜡壳。蜡壳的各个板块与体壁上突起的腺孔分布区位置相对应。雄虫蜡壳与低龄期若虫蜡壳质地相同。雌成虫分泌的蜡质为长而卷曲的空心蜡丝。雌成虫背面和腹面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基团和成分是相同的。尽管雄虫蜡壳与雌虫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 ,但存在的官能团有明显差别 ,主要表现在雄虫蜡泌物光谱图上 1736 3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而雌虫只有一个 ;在振动频率 12 4 2 0cm-1~ 110 6 6cm-1出现 3个C—O键振动峰 ,而雌虫的是一系列锯齿状长碳链—C—C—C—骨架振动峰。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推测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可能主要是由长链烃、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某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坚大球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林木害虫
下载PDF
朝鲜毛球蚧蜡泌物的超微形态与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映平 郑乐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9-333,T001-T00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 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朝鲜毛球蚧Didesmococcuskoreanus在不同发育阶段蜡泌物的超微形态和化学成分。结果发现 :该虫在低龄期的蜡泌物的形态是长丝状 ,到 3龄和成虫期是由湿蜡凝结成不同大小的颗粒 ,块状和片状。雄虫蜡壳是薄蜡片构成 ,表面呈鱼鳞状凹凸。低龄期若虫蜡泌物的红外光谱特征与雌成虫的十分相似 ,说明二者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相同的 ,雄虫和低龄若虫及雌成虫蜡壳萃取物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型基本一致 ,但在 12 40 7cm- 1 处出现一个中等强度的特征峰 ,这充分说明 3种蜡泌物的有机化合物种类和结构一致 ,只是雄虫分泌物与另二者比较具有特征官能团 ,从而 ,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区别出雄虫。此外 ,根据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可以知道该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长链脂肪酸、脂肪醇和一些带芳香环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毛球蚧 蜡泌物 超微形态 化学成分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激光加黏结剂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超微形态比较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海燕 仇丽鸿 李子木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06-307,共2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改变。方法选取2009年6—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的具有典型面磨损牙15颗,随机分为黏结剂组、激光+黏结剂组及对照组,每组5颗牙。黏结剂组采用AdperPromptL-Po...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改变。方法选取2009年6—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的具有典型面磨损牙15颗,随机分为黏结剂组、激光+黏结剂组及对照组,每组5颗牙。黏结剂组采用AdperPromptL-Pop处理15s;激光+黏结剂组采用Nd:YAG激光进行预处理后,再用AdperPromptL-Pop处理15s;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变化。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硬化牙本质表面呈现无结构的组织,表面有污染层,部分牙本质小管口暴露;黏结剂组硬化牙本质表面污染层被去除,牙本质小管暴露,部分小管内可见突出表面的矿化晶柱;激光+黏结剂组牙本质表面较干净,呈现凹凸不平状,有硬化柱的牙本质小管数量相对减少。结论 Nd:YAG激光联合AdperPromptL-Pop处理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污染层及牙本质小管内的硬化柱,粗化硬化牙本质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牙本质 ND:YAG激光 超微形态
原文传递
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处理后的超微形态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丽晶 谭建国 +1 位作者 胡白河 冯海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实验组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双尖牙 ,使用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ScotchbondMulti purp... 目的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经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处理后树脂—牙本质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实验组选择因牙周病拔除的有典型牙颈部非龋性缺损的天然双尖牙 ,使用全酸蚀牙本质粘接剂ScotchbondMulti purpose处理硬化牙本质表面 ,并用树脂修复缺损。对照组为正畸拔除的正常双尖牙 ,人工机械制备牙颈部楔形缺损。扫描电镜观察酸蚀处理后硬化牙本质表面的超微形态改变 ,以及树脂粘接修复后树脂 -牙本质界面的混合层和树脂突的微观表现。结果 :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表面的牙本质小管大部分被柱状的矿化结晶体堵塞。全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Multi purpose不能酸蚀掉小管内的矿化结晶 ,粘接修复后 ,硬化牙本质与树脂的界面可见到清晰的混合层和树脂突 ,混合层的厚度和树脂突的长度与正常牙本质相似 ,但树脂突的数量较正常牙本质少 ,树脂突之间交通枝少见。结论 :硬化牙本质的粘接特性与正常牙本质存在差异。树脂突的数量及交通枝不足是硬化牙本质粘接强度受限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颈部 非龋性 硬化牙 牙本质 全酸蚀牙 粘接剂 超微形态 楔状缺损
下载PDF
檀香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谷可欣 张天翼 +3 位作者 何泾正 袁中伟 范维 尹立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4-600,共7页
采用倍比稀释法与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檀香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与DNA外渗量,探究檀香醇对USA30... 采用倍比稀释法与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檀香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标准菌株USA30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与DNA外渗量,探究檀香醇对USA300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通过SDS–PAGE试验,探讨檀香醇对USA300可溶性蛋白代谢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观察经檀香醇处理后的USA300的超微结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檀香醇对USA300生物被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檀香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USA300的生长繁殖,其MIC和MBC分别为32、64μg/m L;与对照组相比,经64μg/m L檀香醇处理1h后的USA300菌体电导率增加3.40%±0.54%,经64、32μg/mL檀香醇处理6 h后的菌体细胞内的DNA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经64、32、16μg/m L檀香醇处理2、6 h后的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均极显著降低(P<0.01);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檀香醇处理过的USA300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变化不大,但是细胞的二分裂增殖出现明显的异常;亚抑菌浓度的檀香醇能明显抑制USA300生物被膜的形成。综上可知,檀香醇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代谢过程,可明显降低菌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而影响细菌的生命活动,而对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甚微。由此可见,檀香醇在新型抗MRSA药物的开发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檀香醇 DNA外渗量 可溶性蛋白质 电导率 超微形态 生物被膜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我国主要变性土的微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隋尧冰 曹升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8-25,T002,共9页
本文研究了变性土三大土类黑粘土、浊粘土,艳粘土的微形态特征。通过大形态、微形态、超微形态观察和膨胀收缩试验揭示了变性土的孔隙、结构、粘粒的就地重新排列以及土壤垒结与土壤粘粒含量、粘粒种类以及土壤膨胀势之间的关系,其中福... 本文研究了变性土三大土类黑粘土、浊粘土,艳粘土的微形态特征。通过大形态、微形态、超微形态观察和膨胀收缩试验揭示了变性土的孔隙、结构、粘粒的就地重新排列以及土壤垒结与土壤粘粒含量、粘粒种类以及土壤膨胀势之间的关系,其中福建浊粘土的微形态特征发育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超微形态 变性土 中国
下载PDF
节节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蜡质组成和超微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艳婷 孙瑜琳 +6 位作者 王美玲 汪勇 史雪 李春莲 权力 王中华 陈耀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16-1521,共6页
为了解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生育期叶片表皮蜡质组成及晶体形态的变化,对节节麦叶片蜡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蜡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 为了解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生育期叶片表皮蜡质组成及晶体形态的变化,对节节麦叶片蜡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蜡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叶片表面蜡质晶体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叶表皮蜡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21种,主要以初级醇为主(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5%、84%和70%),并含有少量的烷烃、醛、酮和脂肪酸;随着节节麦的生长发育,蜡质总量不断积累,烷烃含量极显著地升高,其中以C29烷烃的增加最明显,而初级醇含量显著降低,其中C26醇的相对含量降低最明显(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0%、76%和63%),其他各类化合物组分变化不大。经扫描电镜观察,节节麦叶片近轴和远轴面的蜡质晶体形态无明显差别,苗期均为片状,抽穗期大部分仍以片状形态存在,并且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比苗期稀疏,灌浆期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变得更加稀疏。这些变化可能与抽穗期、灌浆期烷烃含量的增加和初级醇含量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表皮蜡质 化学组成 蜡质含量 超微形态
下载PDF
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
16
作者 李永杰 赵红 杜喜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6-986,共11页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上均具8类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在两种螟蛾触角上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锥形感器的数量仅次于毛形感器;柄节上B hm氏鬃毛的数量比梗节多;刺形感器的长度向鞭节末端逐渐变长,鞭节末端的最长且数量最多;栓锥形感器Ⅰ型在鞭节的每亚节均为1个,仅分布在鞭节末端的栓锥形感器Ⅱ型在两种螟蛾中的数量不同且稳定。水稻切叶野螟成虫的触角感器亚型多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耳形感器Ⅳ型仅在水稻切叶野螟成虫触角上发现。触角感器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一些特征值在两种螟蛾中有一定差别。【结论】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但亚型有一定差异;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栓锥形感器Ⅱ型的数量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螟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为螟蛾总科(Pyraloidea)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功能和探索触角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切叶野螟 稻纵卷叶螟 触角 感器 超微形态
下载PDF
艾菊瓢虫口器及其感器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
17
作者 石亚萍 王科 +3 位作者 刘长仲 郝亚楠 郝昕 马瑞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 研究昆虫口器的形态是探究昆虫取食机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部分的超微形态,以及口器感器的种类及分布特征,探究植食性瓢虫口器各结构的功能及协调机制,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艾菊瓢虫成虫口器各结构的超微形态及口器感器进行详细观察,并与其他食性瓢虫口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艾菊瓢虫的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根据感器的形态、长度及分布共鉴定出7种感器,即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表皮孔、板形感器以及分枝刷状结构,其中分枝刷状结构在瓢虫中首次报道。艾菊瓢虫口器基本组成及主要形态与其他食性瓢虫种类相似,但在细微形态上均有差别,这些形态差异与取食习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菊瓢虫 口器 感器 扫描电镜 超微形态
下载PDF
桑粉虱卵、幼虫、蛹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虹 洪健 +1 位作者 徐锦松 朱黎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1-385,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描述了桑粉虱卵。
关键词 桑粉虱 超微形态 管状孔 桑树 害虫
下载PDF
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明 刘云 +2 位作者 陶蓉 范瑞青 姜国良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4-918,共5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 (H 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 ,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 ,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 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 (H 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 ,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 ,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 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为感染的靶细胞 ,造成细胞微绒毛全部或部分破坏 ,细胞功能丧失 ,是造成养殖皱纹盘鲍病害发生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肠上皮组织 立克次体 超微形态 细胞病理学 电镜技术
下载PDF
叶蝉科昆虫口器的超微形态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雅婷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231-234,共4页
基于叶蝉科昆虫的口器研究,总结了叶蝉科昆虫口器的超微形态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叶蝉科昆虫超微形态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叶蝉科昆虫 口器 超微形态 感器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