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文学与音乐:对跨媒介领地的一个测绘
被引量:9
- 1
-
-
作者
维尔纳·沃尔夫
裴亚莉(译)
闪金晴(译)
-
机构
德国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英语系
德国奥地利格拉兹大学媒介间性研究中心
国际文字与音乐研究协会(WMA)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7,共25页
-
文摘
在简要讨论了跨媒介研究中所使用的基本术语"媒介"(medium)和"跨媒介性"(intermediality)之后,本文概述了跨媒介性的外部的和内部的种种构成形式,并特别强调了音乐-文学间的关系(超媒介性,跨媒介转换,多媒介性,跨媒介指涉)。用来说明这一类型学研究方法的例证,选自英语、德语文学以及西方古典音乐;在对这些例子的阐释中,跨媒介性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
关键词
跨媒介性
超媒介性
跨媒介转换
多媒介性
跨媒介指涉
西方文学
古典音乐
-
Keywords
intermediality
transmediality
intermedial transposition
plurimediality
intermedial reference
Western literature
classical music
-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从“再媒介化的双重逻辑”看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杨梦姣
-
机构
安徽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韩国国立顺天大学
-
出处
《当代电视》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
基金
2022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徽派’纪录片的历史演进与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CX120)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在中国的电视节目发展中,“再媒介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概念,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并时刻检验着传播效果。电视媒体在“再媒介化”的过程中,直接性与超媒介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直接性,作为传统电视的标志特征,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超媒介性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媒体体验,它强调多样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电视节目必须在这两种逻辑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永葆生命力和吸引力,以适应观众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
关键词
电视
电视节目
再媒介化
直接性
超媒介性
-
分类号
G20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跨媒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4
- 3
-
-
作者
何成洲
-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6-7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8ZD06)。
-
文摘
21世纪以来,随着新科技与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跨媒介的现象日渐普遍,跨媒介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跨媒介研究不能只注重跨媒介现象的形式分析,而是要将跨媒介现象问题化,将跨媒介的形式与相关的人文议题紧密结合起来。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跨媒介形式的存在价值和适用性,而是要借助适当的研究方法揭示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互动和统一。关于跨媒介性有不同的解释和分类,目前倾向于将它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分别是跨媒介混合、跨媒介指涉、跨媒介转变,以及超媒介性。结合一些典型的跨媒介文学与艺术的作品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对每一种跨媒介类型加以比较细致的介绍。
-
关键词
跨媒介性
混合
指涉
转变
超媒介性
-
Keywords
intermediality
hybridity
reference
transformation
hyper-mediality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自有風味:淺談散曲雅俗有致的本質
- 4
-
-
作者
夏頌
李學昭(譯)
-
机构
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
-
出处
《岭南学报》
2023年第2期3-34,共32页
-
文摘
本文提出一種新的散曲分類法,横截面式地討論分析了散曲一方面是如何處理不同的語域,另一方面又是如何將現有的主題和媒介再語境化。具體地説,文章聚焦三類散曲:重點呈現日常生活片段的歌曲,爲朝廷節日慶典助興的歌曲,以及回顧中國歷史上包括文學史、宗教史上的模範人物的歌曲。本文表明:日常歌曲和朝廷主導的歌曲尊奉即時性美學,而某些雅俗有致的歌曲則更爲清晰地呈現出具有不同導向的超媒介特徵。
-
关键词
散曲
雅俗有致的文學
即時性
超媒介性
再媒介化
-
Keywords
Sanqu songs
mixed-register literature
immediacy
hypermediacy
remediation
-
分类号
I207.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桌面作为影像:电影对计算机的“再媒介化”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张愉
邓娇
-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
-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41,共9页
-
文摘
数字化时代的电影,与计算机等新媒介产生了深层次互动,明显表现出媒介之间的借用与再现,即“再媒介化”。作为电影对计算机“再媒介化”的典型表征,“桌面电影”遵循着即时性与超媒介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以凸显计算机的媒介性、隐匿电影的存在来表现即时性;另一方面对计算机的超媒介性加以沿袭化用,因而具有高度的自反性;而基于媒介形式的即时沉浸与间离自反之间的来回切换则构成了游戏性的叙事快感,同时生成了开放的现实内涵。
-
关键词
再媒介化
桌面电影
即时性
超媒介性
自反性
-
分类号
TP30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J905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