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郭岩 佟超 +1 位作者 赵志华 陈磊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93-3795,37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T<0.9mm);IMT增厚组60例(0.9mm≤IMT<1.3mm);斑块组4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T<0.9mm);IMT增厚组60例(0.9mm≤IMT<1.3mm);斑块组40例(IMT≥1.3mm),3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实验室生化分析检查。结果斑块组、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其他实验室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IMT增厚组的顺应性(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膨大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AI、PWVβ呈正相关(r=0.512,P<0.05;r=0.483,P<0.05),与AC呈负相关(r=-0.71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L-C、AC、PWVβ为影响IMT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部血管能安全、无创地动态观察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血管壁的变化,有利于进行IMT的判断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弹性成像技术 动脉硬化 颈动脉 超声弹性定量技术 颈部血管 血管壁
下载PDF
基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的检测方式对HIV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分析
2
作者 罗婷婷 冯程 赵宁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11期1370-1372,1383,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的检测方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304例新发HIV感染患者记作新发HIV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志愿者40例记作对照组。再取接受高效...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的检测方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方法将医院从2017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304例新发HIV感染患者记作新发HIV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志愿者40例记作对照组。再取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5年以上的HIV患者40例记HIV治疗组。分别比较三组人员的各项基线(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资料,此外,对所有受试者均实施基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的检测,获取相关参数[包括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直径、血管位移、硬度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对比。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HIV患者各项超声弹性定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新发HIV组、对照组、HIV治疗组在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方面比较均不明显(均P>0.05)。新发HIV组与HIV治疗组血管位移分别为(366.72±91.45)μm、(349.23±87.53)μ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35±105.83)μm;且HIV治疗组硬度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均高于新发HIV组以及对照组(均P<0.05);三组颈动脉IMT以及血管直径对比均不明显(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管位移与硬度系数、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而硬度系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基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的检测方式早期评估HIV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超声弹性定量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硬度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