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韦微 左慧懿 谭少健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42只眼)...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患者的眼前节参数变化与屈光漂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40例(42只眼)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均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曲率(KM)、前房容积(ACV)、前房深度(ACD)及前房角角度(ACA)等参数,并记录屈光状态。全部数据均采用正态性检验。同一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各时间点的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术后屈光度变化与ACD变化、ACV变化、ACA变化及KM变化之间的关系则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患者1 d的平均屈光度为(-0.43±0.50)D、术后1周为(-0.71±0.54)D及术后1个月为(-0.50±0.46)D。术后1 d时,患者的屈光度接近手术目标屈光度-0.50 D。但在术后1周时,近视眼度数增加。术后1个月时,近视眼度数再次接近目标屈光度。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P<0.05)。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均比术前提高(t=-2.15,-2.01;P<0.05)。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显示,患者术后1 d的ACD为(3.99±0.53)mm、术后1周为(3.81±0.50)mm及术后1个月为(3.53±0.38)mm。术后各时间点的ACD均较术前加深(t=8.53,8.02,5.12;P<0.05),术后1个月的ACD比术后1 d显著减少(t=4.57,P<0.05)。术后1 d时,患者的ACD达到最深,此后呈减小趋势。患者术后1 d时的ACV为(152.05±26.75)mm^3、术后1周为(139.71±26.65)mm^3及术后1个月为(127.83±25.37)mm^3。患者术后的ACV均较术前增大(t=-5.65,-3.91,-2.28;P<0.05)。与术后1 d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ACV减少(t=2.12,4.26;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屈光漂移 眼前节
原文传递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慧芬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生物测量参数变化及人工晶状体类型的选择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7例(27只眼)。年龄42~78岁,平均(60.8±10.2)岁。依据选用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将全部患者分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两组。检查患者手术前后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Bigbag人工晶状体组和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晶状体核硬度及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9,χ2=1.32,0.86,0.76,0.45;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眼轴长度及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3,0.432,0.963,0.862,0.634;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之间、眼压和两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1,0.079,0.091,0.29;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9,13.326; 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9.683; P<0.05)。治疗后Bigbag人工晶状体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Re STOR人工晶状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患者晶状体后囊膜至视网膜距离的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眼内生物测量参数 人工晶状体
原文传递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芳 王雪 +1 位作者 吴志鸿 汪东生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 目的观察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武警总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8只眼),女性28例(32只眼)。年龄在57~82岁,平均年龄为(69. 20±7. 32)岁。按照起病缓急,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32例(34只眼)分为A_1组;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者16例(26只眼)分为A_2组。按照前房角粘连范围,将<180°者22例(28只眼)分为B_1组;将≥180°者26例(32只眼)分为B_2组。按照两种局部降压药物是否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将控制良好者18例(21只眼)分为C_1组;将控制不佳者30例(39只眼)分为C_2组。所有患者均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随访,记录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前房角粘连范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使用情况。对所得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_1组和A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30. 52±8. 29) mm Hg(1 mm Hg=0. 133 k Pa)和(23. 91±8. 12)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3±4. 21) mm Hg和(17. 7±4. 13)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 09,4. 96; P <0. 05); B_1组和B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20. 8±4. 45) mm Hg和(32. 59±8. 16)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4. 04±3. 19) mm Hg和(16. 38±4. 80)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 81,2. 19; P <0. 05); C_1组和C_2组术前眼压分别为(19. 8±1. 05) mm Hg和(34. 59±7. 26) 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2. 04±2. 19) mm Hg和(18. 98±2. 65) mm Hg,经独立样本t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 25,-10. 25; P <0. 05);所有受试者,术前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前房角开放度数分别为(2. 01±0. 31) mm、(0. 14±0. 05) mm及(15. 6±5. 3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眼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