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岩性地层圈闭成藏条件 被引量:21
1
作者 范彩伟 李绪深 +3 位作者 刘昆 谭建财 宋鹏 李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9,共7页
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及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渐新世早期受红河断裂走滑侧翼拉分作用,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形成了大规模的崖城组海陆过渡—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中新统深水沉积储层,其中,上中... 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分析及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渐新世早期受红河断裂走滑侧翼拉分作用,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形成了大规模的崖城组海陆过渡—半封闭浅海相烃源岩。该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中新统深水沉积储层,其中,上中新统黄流组轴向水道分为海南隆起水系提供主要物源的早期水道和昆嵩隆起秋盆河提供主要物源的晚期水道,2期水道砂岩具有不同的空间展布规律和沉积形态;中中新统梅山组坡控海底扇受物源和古地形影响发育斜坡水道型、盆底扇型和底流改造型等3种沉积样式,不同沉积样式控制不同的储层沉积和物性特征。这2种类型深水储集体在沉积和差异沉降作用下形成4种类型岩性地层圈闭,其下伏深部地层由于水热和生烃增压作用而形成区域范围的裂隙网络,从而沟通了深部烃源岩地层,使天然气在超压和浮力作用下运移到中新统岩性地层圈闭富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乐东凹陷 陵水凹陷 轴向水道 海底扇 岩性地层圈闭 超压驱动 裂隙运移
下载PDF
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及运聚模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贾京坤 尹伟 +3 位作者 邱楠生 陈纯芳 周末 缪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5,共7页
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红河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包括输导层及断裂)进行研究,分析油气输导体系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控制作用。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古动力,结... 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及地震解释等资料,对红河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包括输导层及断裂)进行研究,分析油气输导体系发育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控制作用。利用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油气成藏关键时期的古动力,结果表明,在延长组长8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处于超压系统,且超压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古动力。在延长组油气输导机制及油气运聚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在超压系统内长8段油气输导体系是由有效输导断裂及与其连通性良好的输导层共同构成的断—缝—砂输导体系。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沿压力差方向向有效低势区聚集,具有侧向封闭条件或物性"甜点"以及有效低势区的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是研究区下步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输导体系 超压驱动 运聚模式 红河油田
下载PDF
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华 景琛 +2 位作者 刘雅利 袁飞飞 卢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430,438,共8页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数,计算"运移参数变化率",可以定量确定超压驱动、浮力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所对应的运移参数变化率范围,从而有效地判识油气运移过程中所具有的运移动力构成、运移方式及其作用边界。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运移方式的量化表征与判识,受控于参数的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同源、同路径和同期次油气运移方式的定量判识。受构造背景、油气性质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判定界限存在差异,量化标准具有地区特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参数变化率 油气运移方式 动力构成 超压驱动 浮力驱动
下载PDF
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4
作者 张磊 李莎 +5 位作者 罗波波 吕伯强 谢敏 陈新平 陈冬霞 邓彩云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70,共14页
东濮凹陷深部储层致密,超压广泛发育,油气生运聚过程复杂。利用测井、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对源岩与储层的影响以及油气运移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阐明深层超压岩性油气藏的... 东濮凹陷深部储层致密,超压广泛发育,油气生运聚过程复杂。利用测井、录井、钻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的形成机制、超压对源岩与储层的影响以及油气运移动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阐明深层超压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东濮凹陷北部古近系沙三段超压岩性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裂缝油气藏3种纯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2种复合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尤其在前梨园洼陷、海通集洼陷、柳屯洼陷及濮城—卫城洼陷周边,具有“环洼有序分布”的特征。(2)研究区厚层膏盐岩发育及生烃过程产生的深层超压对烃源岩的生烃具有抑制作用,有效扩大了生油窗,增强了深部源岩的生烃能力,促进了其对环洼岩性油气藏的大规模近源供烃;膏盐岩发育、早期快速埋藏、超压的抗压实作用和晚期发育的溶蚀作用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深部广泛发育的超压和浮力协同作用为深层油气运移提供了有效动力。(3)研究区东部洼陷带为“单洼单源、早混相晚气相、自生自储、超压驱动运聚”成藏模式;东部陡坡带为“单洼多源、早混相晚气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为“单洼多源、油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西部洼陷带为“单洼单源、油相、超压-浮力驱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近源供烃 膏盐岩 超压驱动 浮力驱动 侧向运聚 沙三段 古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与分布富集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迅达 廖晋 +2 位作者 孙文钊 刘平 李春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3-974,共12页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形成、分布及保存均与底辟区超压体系密切相关。文章根据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与钻探成果,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生成、运聚及富集成藏特征。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分布往往具有浅层...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形成、分布及保存均与底辟区超压体系密切相关。文章根据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与钻探成果,系统地分析总结了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生成、运聚及富集成藏特征。研究表明,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分布往往具有浅层气田沿中央泥底辟带分布、中深层岩性气藏分布于底辟构造翼部的特征,且具有"流体超压驱动、底辟裂缝输导、重力流扇体储集、高压泥岩封盖、天然气幕式脱溶成藏"的运聚成藏及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油气资源分布 成藏规律 超压驱动 泥岩封盖 底辟构造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的天然气幕式动态成藏模式——以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为例
6
作者 甘军 高之业 +4 位作者 熊小峰 庹雷 刘昭臣 贾荔丹 白立勋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2-1213,共12页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资源潜力巨大,然而深水深层天然气输导体系不清、运聚过程不明,制约了该地区乃至南海北部的油气勘探进展。因此,基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构造沉积与储层特征,建立地质模型,...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资源潜力巨大,然而深水深层天然气输导体系不清、运聚过程不明,制约了该地区乃至南海北部的油气勘探进展。因此,基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构造沉积与储层特征,建立地质模型,并设计3种模拟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天然气运聚的物理模型,据此开展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深入分析研究区主要通源断层在不同启闭条件下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断层封闭性和储层相带、物性是控制天然气运聚的重要因素,而由于超压驱动作用,断层封闭性具有相对性:断层在封闭状态下,对天然气运移起到遮挡作用,但随充注压力的增加具备幕式开启的可能,且断层在开启状态下对天然气运移无遮挡作用;②在陵水组三段与三亚组二段砂体厚度及物性相同条件下,天然气沿开启性断层垂向运移优于侧向运移;③在陵水组三段与三亚组二段砂体厚度及物性不同条件下,半封闭性断层幕式开启导致天然气在断层两盘物性更好的陵水组三段砂体中存在幕式动态成藏过程。研究成果为宝岛凹陷北部断阶带的天然气输导体系与运聚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对琼东南盆地乃至南海北部深水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北部断阶带 物理模拟实验 超压驱动 天然气幕式成藏 深水深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