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机接口技术的社会问题及其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洁 吴宁 《思想理论战线》 2024年第1期80-88,141,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以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之间更加高效、灵活和自然的交互为目标,是一项新兴脑科学技术。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脑机接口技术在帮助残障人士重建行动能力、治疗精神疾病、促进教育娱乐多元、增强人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 脑机接口技术以实现人脑与计算机之间更加高效、灵活和自然的交互为目标,是一项新兴脑科学技术。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脑机接口技术在帮助残障人士重建行动能力、治疗精神疾病、促进教育娱乐多元、增强人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导致人的自然性丧失、技术逐渐商品化、深层次社会矛盾、生态平衡破坏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主要由脑机接口技术的不确定性、资本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渗透带来的不可控性、脑机接口技术的主体——人的非理性所造成。脑机接口技术是否可以合理、安全应用,既涉及诸多伦理问题,也需要深化脑机接口的技术研究、完善脑机接口技术的法律制度、加强脑机接口技术的经济监管、提高公众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理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超人 社会问题
原文传递
后人类话语反思——以齐泽克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昕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4-191,共8页
理解和回应当前科技革命对社会文化和主体存在的影响,是进入21世纪后诸哲学流派、文化理论的共同努力。齐泽克对后人类两个流派、两种倾向的阐述与质疑,始终置于他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无论是文化左翼的后人类思潮,还是超... 理解和回应当前科技革命对社会文化和主体存在的影响,是进入21世纪后诸哲学流派、文化理论的共同努力。齐泽克对后人类两个流派、两种倾向的阐述与质疑,始终置于他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无论是文化左翼的后人类思潮,还是超人类主义的奇点理论,其共同倾向在于“普罗米修斯的耻辱”和人机混杂的新迷思。齐泽克数十年的著述,始终关注前沿科技发展,在对后现代多元主体、后人类主客混杂状态和数字大他者的批判基础上,齐泽克以对“非人”和“后主体性”概念的标举,显示了后“索卡尔”时代,人文理论介入科技话语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 超人 齐泽克 非人
下载PDF
《克拉拉与太阳》中超人类的疾病隐喻与旧物的精神救赎
3
作者 董慧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呈现了一幅超人类与机器人相互交织的后人类生活图景。超人类乔西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其身体疾病成为主要描写对象。小说叙述者并未在事实层面描述乔西的病痛,而着重于乔西身体疾病的隐喻意义。乔西的个体... 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呈现了一幅超人类与机器人相互交织的后人类生活图景。超人类乔西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其身体疾病成为主要描写对象。小说叙述者并未在事实层面描述乔西的病痛,而着重于乔西身体疾病的隐喻意义。乔西的个体疾病不仅反映了技术对生活殖民带来的人与人异化关系的危害,更进一步折射出工具理性与资本逻辑运作下社会生产与消费问题。消费加速反过来又造成人与物关系的异化,机器人成为超人类的消费对象,并被不断更新抛弃。在批判后人类时代人与人、人与物异化问题的同时,石黑一雄在小说中通过旧物回收的方式,想象精神救赎的途径,为我们解决技术带来的人际困扰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超人 疾病的隐喻 旧物
原文传递
曲折的前进——国产科幻电影中的后人类主义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昶 《艺术教育》 2023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受社会环境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国产科幻电影虽在上世纪30年代已有所发展,但直至改革开放前,该类作品均单一地呈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缺乏审慎的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打开了市场,引进了资金支持,解放了... 受社会环境和科技水平的影响,国产科幻电影虽在上世纪30年代已有所发展,但直至改革开放前,该类作品均单一地呈现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缺乏审慎的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打开了市场,引进了资金支持,解放了思想,但同时资本的逐利本性也消耗着国产科幻电影中的自我批判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展现出的对科技乐观主义的反思也受资本裹挟而逐渐萎靡。直到近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大国形象的树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才逐步走回正轨。文章认为,后人类主义所倡导的观点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思想形成呼应,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也与我国民胞物与、友爱包容的传统文化达成共识,当前国产科幻电影正展现着后人类主义思想的本土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科幻电影 超人 后人主义
原文传递
莫言文学创作中的“齐物”思想
5
作者 宗玉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6,共7页
莫言以道家“齐物”思想作为叙事作品的深层结构,通过动物叙事泯灭善恶是非的标准,以零度叙事还原出人性/动物性、理性/欲望之间的博弈过程,以散点透视与视角的层迭呈现万物殊异的浑然整体,建立“齐物”下“超人类”的绝对平等,并展示... 莫言以道家“齐物”思想作为叙事作品的深层结构,通过动物叙事泯灭善恶是非的标准,以零度叙事还原出人性/动物性、理性/欲望之间的博弈过程,以散点透视与视角的层迭呈现万物殊异的浑然整体,建立“齐物”下“超人类”的绝对平等,并展示其在现实语境下的重要意义:只有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在正视人性后反求诸己,才能在审视自我中宽恕他人,达到众生悲悯、无我无物的“天人合一”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齐物 平等 超人
下载PDF
数字空间中的“超人类”生成与演变
6
作者 赵倪聪 蔡峻 《未来传播》 2023年第3期17-26,共10页
数字革命,让人类本需依赖科学进步才能完成的生物性进化得以快速地实现。互联网媒介尺度的升级,将进入数字空间的用户再一次肢解,与之替换的虚拟躯体得到赛博式的生命延长、机能强化、肢体改造,让数字空间中的虚拟自我指向朱利安·... 数字革命,让人类本需依赖科学进步才能完成的生物性进化得以快速地实现。互联网媒介尺度的升级,将进入数字空间的用户再一次肢解,与之替换的虚拟躯体得到赛博式的生命延长、机能强化、肢体改造,让数字空间中的虚拟自我指向朱利安·赫胥黎所提及的超人类模式。无序、复杂且独特的虚拟数字空间,无声地改变着超人类的属性和与现实用户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Web 1.0的自我之投射,Web 2.0的自我之重启,以及Web 3.0的自我之新生。原存于数字空间的自然属性逐渐被虚拟世界所剥离,现实的元素在虚拟的躯体上不断消解,用户主体与超人类客体的边界逐渐模糊。奇点的存在,更是让超人类存在脱离现实用户本体的可能,形成独立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 数字空间 身体 WEB
下载PDF
人类增强技术会催生出“超人类”吗——机体哲学视角的考察
7
作者 王前 唐跃洺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7,193,共10页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 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可能前景引发了诸多学者关于“超人类”的讨论。从机体哲学视角看,人类本质上是生命机体、人工机体、社会机体和精神机体的耦合。人类增强技术作为改造人类自身机能的技术,如果能够带来各类机体的协调发展,将使人类发展进入更高级阶段但不会催生出“超人类”;如果人类增强技术的应用破坏了各类机体的和谐关系,就会带来人类生存方式的异化,这种意义上的“超人类”对人类社会是不利的。富勒等乐观派提出的理由和悲观派对“超人类”的忧虑都存在忽视各类机体之间有机联系的倾向,前者孤立看待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益处,而后者夸大了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运用机体哲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超人类”的相关思潮,有益于新型人类增强技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技术 超人 机体哲学 异化
原文传递
后人类语境中的人机关系——以《爱、死亡与机器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莹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前对于人机关系的讨论多聚焦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即人机的对抗、渗透与融合。但二元对立并非解读人机关系的唯一可能方式,后人类语境赋予我们超越二元对立模式来谈论人机关系的可能性。文章分析了网飞(NetFlix)在2019年推... 目前对于人机关系的讨论多聚焦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即人机的对抗、渗透与融合。但二元对立并非解读人机关系的唯一可能方式,后人类语境赋予我们超越二元对立模式来谈论人机关系的可能性。文章分析了网飞(NetFlix)在2019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与机器人》,考察了这部剧集对多种形态的机器人、赛博、怪物等非人经验的书写,以及与人机关系密切相关的超人类与后人类等议题。认为将人机关系放置在更加复杂的关系网络中,有助于摆脱二元对立的人机关系的成见,建立在生成的一元论基础之上的后人类游牧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死亡与机器人》 超人 后人 人机关系 游牧主体
下载PDF
行动的诗人——论梅列日科夫斯基批评视野中的莱蒙托夫
9
作者 武晓霞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4,共8页
在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上,梅列日科夫斯基对莱蒙托夫的评论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莱蒙托夫:超人类诗人》既继承了先辈别林斯基的批评传统,也发展了同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观点,但更多融入了自己的"新宗教哲学"观点... 在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上,梅列日科夫斯基对莱蒙托夫的评论可谓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莱蒙托夫:超人类诗人》既继承了先辈别林斯基的批评传统,也发展了同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观点,但更多融入了自己的"新宗教哲学"观点。本文将分析这部作品的思想演化发展过程,并将其中的反题系统与作家之前几部批评作品中的对立系统进行对比,以确定莱蒙托夫在作家经典批评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 行动 恶魔 神人 超人
原文传递
人体增强技术的伦理争议辨析
10
作者 江璇 《西部学刊》 2021年第5期45-47,共3页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采用增强技术对人体进行直接干预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激进主义者倡导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以及高新的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消除先天性的不足与障碍,进而追寻人人平等,提升并挖掘人类的潜能。保...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采用增强技术对人体进行直接干预的问题产生了较大的争议。激进主义者倡导通过运用人类的理性以及高新的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消除先天性的不足与障碍,进而追寻人人平等,提升并挖掘人类的潜能。保守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秩序的安排,不应该妄想通过人为技术去干预或改变它,通过技术干预进而改变人类的自然状态和能力,是对上帝意志的冒犯,也是对宗教文化的挑战。因而关于通过增强技术来对人体进行干预的问题,需要从形而上的理论层面对其进行伦理的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增强技术 超人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下载PDF
跨界交流中的“元宇宙”
11
作者 严可健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1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元宇宙”大热的背景之下,与之相关的主题读书会在成都“未来之城”举办。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团队对“元宇宙”祛魅,强调其是集聚人类幻想的“有灵之境”,但也是资本话语的展演。数智时代,人类学应躬身入局,以整合并置之势回应“元... 在“元宇宙”大热的背景之下,与之相关的主题读书会在成都“未来之城”举办。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团队对“元宇宙”祛魅,强调其是集聚人类幻想的“有灵之境”,但也是资本话语的展演。数智时代,人类学应躬身入局,以整合并置之势回应“元宇宙”和“超人类”的挑战。同时,读书会呈现出的跨界复调,为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超人 文学人 跨界交流
原文传递
浅析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61
12
作者 冉聃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1期137-138,共2页
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应用不仅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体的过程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人类这一哲学概念进行完整的重新定义成为学术争论中的一个焦点,... 当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应用不仅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人类生活质量。在科学技术,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体的过程中,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人类这一哲学概念进行完整的重新定义成为学术争论中的一个焦点,后人类这一术语成为我们去理解重塑人类概念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不管是哲学专业学者还是非专业人士,在理解和应用后人类主义的时候往往备受超人类主义这一概念的困扰。本文试图阐明后人类主义与超人类主义这两种独立却相互联系的学术思潮之间的差异,同时表明后人类主义在重新理解人的本体论上为我们提供一种更为审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主义 超人主义 去中心化
原文传递
西方文论关键词 后人文主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世丹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4,共10页
“后人类”这个术语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当代批评话语体系;后人文主义理论是继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之后另一种重要的后学。人文主义是一种集中在人的利益或价值的学说、看法或生活方式... “后人类”这个术语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人文主义和社会科学的当代批评话语体系;后人文主义理论是继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之后另一种重要的后学。人文主义是一种集中在人的利益或价值的学说、看法或生活方式,尤其是一种通常拒绝超自然主义,强调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通过理性而实现自我的哲学。而后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则以批判传统人文主义为己任,主张“去人类中心化”。哲学后人文主义思想首先解构人文主义的基石“人”的概念,接着又向“人类中心论”和人的优越性发难,彻底终结了人的自大传统。后人文主义提出了和谐共存的自然观,主张合理开发利用高科技,恢复科技造福人类、维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功能,倡导人类要关爱非人类,承认差异,包容并敬重他者,建构多元物种和谐共生的后人类社会。后人文主义理论不仅有助于揭示新兴技术的内在政治,同时也为我们重新看待人与技术、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一种新型的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 后人文主义 超人主义 哲学后人文主义
原文传递
超人类主义与生物保守主义之争——生物医学增强技术的生命政治哲学反思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灿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生物医学技术具有双重目的:治疗和增强。随着增强功能的彰显,生物医学技术不再仅仅是寻求治疗疾病的健康技术,而成为重塑身体和改造生命的增强技术。更重要的是,生物医学增强技术在分子层面对身体和生命进行深度干预、塑造和设计,由此... 生物医学技术具有双重目的:治疗和增强。随着增强功能的彰显,生物医学技术不再仅仅是寻求治疗疾病的健康技术,而成为重塑身体和改造生命的增强技术。更重要的是,生物医学增强技术在分子层面对身体和生命进行深度干预、塑造和设计,由此导致生命政治的转向,且形成了新的分子生命政治,产生了一系列的公众反应,从希望、不确定性到忧虑,引发了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围绕着生命的性质、新优生学的选择、社会自由权利的限度、社会分裂的风险、技术的政治管制等议题进行争论。面对此种争议,应当摒弃简单的支持或反对的伦理立场,国家需要在政策层面规范生物医学增强技术,以确保此技术的负责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政治 分子生命政治 超人主义 生物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后人类主义对教育的挑战与重塑 被引量:15
15
作者 朱彦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136,共8页
与其他后理论思潮不同的是,后人类主义挑战了传统人文主义特别是它以"人"为中心思考人与机器、人与动物以及人与物关系的二元论,并通过人与非人之间的"共生"或"共同生成"关系重塑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 与其他后理论思潮不同的是,后人类主义挑战了传统人文主义特别是它以"人"为中心思考人与机器、人与动物以及人与物关系的二元论,并通过人与非人之间的"共生"或"共同生成"关系重塑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后人类主义应用于教育,不仅挑战了传统人文教育理想,而且要求实现一种"没有人文主义的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上,后人类主义教育理论家提出了"后人类教育学""赛博格教育学"的概念,并将之付诸实验,创造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后人类主义对教育的重塑,根本无法解决今天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危机"。因为它不仅将人与非人之间的关系理想化了,而且其教学模式也带有不确定性,它最终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逻辑及其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后人主义 超人主义 动物 赛博格
原文传递
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反人本主义、元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弗朗西斯卡·法兰多(著) 计海庆(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20,共7页
“后人类”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可以用来指称各种不同思想运动或学派的概念,包括哲学的、文化的或批判的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就其中外熵论的、自由的或民主的超人类主义而言),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新物质主义进路,以及具有完全不同... “后人类”已经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可以用来指称各种不同思想运动或学派的概念,包括哲学的、文化的或批判的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就其中外熵论的、自由的或民主的超人类主义而言),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新物质主义进路,以及具有完全不同视野的反人本主义、元人类主义、元人性论和后人性论等。无论对于专家还是非专家而言,后人类这个概念普泛和无所不包的使用,已经引起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混乱。探讨上述各种不同运动之间的区别,聚焦后人类主义和超人类主义所共有的指称域,并阐述这两种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思想可以表明,后人类主义为反思可能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主义 超人主义 反人本主义 元人主义 新物质主义技术 未来 后人 超人 赛博格
下载PDF
超人类主义视域中的人的完善及其问题——从尼采的视角看“人类增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彦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4,共9页
"人类增强"是当今时代超人类主义思想运动的一项浩大工程,它希望利用新科技改善或增强人的体能、智力、情感以及道德等方面,超越人类现有状态和限度,趋向后人类目标。这代表了一种新的人的完善方案。在此方面,超人类主义者往... "人类增强"是当今时代超人类主义思想运动的一项浩大工程,它希望利用新科技改善或增强人的体能、智力、情感以及道德等方面,超越人类现有状态和限度,趋向后人类目标。这代表了一种新的人的完善方案。在此方面,超人类主义者往往将尼采的超人学说看成"先驱"或类似的思想,他们甚至认为超人和后人类是一致的概念。但是,如果我们从尼采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种人类增强计划,就会发现超人类主义者完全误解了尼采的超人学说,超人不是表达一种技术乌托邦,而是文化目标。尼采的这种对人的完善的思考,启发我们思考技术的限度,理解它对整个生活和文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 完善论 超人主义 增强 超人
原文传递
人类增强的类型、范式与伦理争议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灿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日益深入人身体内部,不断地建构和重塑人本身。支持者认为人类增强技术使得人成为强大的超人类;反对者则认为人终将成为弗兰肯斯坦式的怪兽。按照人类增强技术的目的不同,可以把人类增强分为四种:生理增强、认知增强、...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日益深入人身体内部,不断地建构和重塑人本身。支持者认为人类增强技术使得人成为强大的超人类;反对者则认为人终将成为弗兰肯斯坦式的怪兽。按照人类增强技术的目的不同,可以把人类增强分为四种:生理增强、认知增强、道德增强和复合增强。人类增强技术不断地挑战着传统二元对立的概念,例如身体与心灵、自然与人工、生命和非生命,且伴随着伦理争议,诸如治疗和增强、人的性质和尊严、道德自由和社会风险。对此争议具有不同的解释范式,生物医学范式聚焦于治疗和增强的界定;超人类范式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人;社会范式则更多地关注道德自由和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增强 道德增强 生物医学范式 超人范式
下载PDF
走向“超人”:“完美健康权”的期待与悖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蔚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超人类主义作为一项较为有争论的新兴思潮,一直将健康权实现作为其发展的正当性依据之一:其拥护者认为遗传学和技术科学可以助推治疗医学转变为改良医学,直到达至个体"完美健康"。但从实践中观察,"完美健康"仅仅是... 超人类主义作为一项较为有争论的新兴思潮,一直将健康权实现作为其发展的正当性依据之一:其拥护者认为遗传学和技术科学可以助推治疗医学转变为改良医学,直到达至个体"完美健康"。但从实践中观察,"完美健康"仅仅是一种主观的期待,忽略了技术发展可能造成的权利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尊严之减损。"健康"概念本身存在的过程性、社会连带性等特征要求将集体健康或者整个人类的健康光谱拉长,从而实现人类权利的自然演进。我国的法学视野中已经出现了对诸如贺建奎案等基因技术滥用的反思,对无限制地追求"完美健康"提出质疑,呼吁对人类增强技术进行法律和伦理规制。然而,目前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价值不统一、规范与适用之间不协调之处,难以真正缓和技术发展与人的基本权利之间的冲突。法律与技术的关系成为法学研究者真正的关切:既不能阻却技术发展,也不能放任技术侵蚀人的固有权利。我们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协调健康权的主观面向与客观面向,平衡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从而迈向新的伦理契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主义 完美健康权 基因编辑 增强
原文传递
超人类主义思想史 被引量:9
20
作者 尼克·波斯特洛姆 孙云霏 王峰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07-129,共23页
超人类主义主张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技术增强人的能力。史前文明对永生的追求、启蒙时期对人性的倡导、科幻小说中对技术改变人类状况的构想,均可被视作超人类主义思想的萌芽。已经实现或有望实现的人工智能、纳米技术... 超人类主义主张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技术增强人的能力。史前文明对永生的追求、启蒙时期对人性的倡导、科幻小说中对技术改变人类状况的构想,均可被视作超人类主义思想的萌芽。已经实现或有望实现的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上载,则日益凸显超人类主义议题的重要性。超人类主义已经产生广泛影响,理论家们撰文发表看法并相互论争,世界各地的相关组织也纷纷成立。超人类主义的论域十分广泛,伦理问题成为核心问题之一。关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我们是否应当运用技术来增强自身,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之间或许应该寻求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人主义 科幻 技术 伦理 生物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