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荞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9
1
作者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42,共4页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现状 ,包括国际荞麦研究协会及其活动简介、国际荞麦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栽培荞麦起源的祖先种、起源地及其传播情况、荞麦类型与分类、荞麦的生理特性、荞麦的育种等 。
关键词 荞麦 研究协会 种质资源 起源地 种类 分布 生理特性 育种 受精特性
下载PDF
糜子(黄米)的营养和生产概况 被引量:45
2
作者 柴岩 《粮食加工》 2009年第4期90-91,共2页
1起源与栽培历史 —糜子、谷子。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发掘时,发现了1 500多粒碳化谷粒,其中糜子占90%,谷子占10%。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的C14鉴定结果认为,这些谷物距今7 700~8 000年之间,这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 000~2 700年。... 1起源与栽培历史 —糜子、谷子。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发掘时,发现了1 500多粒碳化谷粒,其中糜子占90%,谷子占10%。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的C14鉴定结果认为,这些谷物距今7 700~8 000年之间,这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 000~2 700年。据专家推断,西辽河上游地区很有可能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地和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概况 糜子 营养 多伦多大学 起源地 栽培历史 鉴定结果 旱作农业
下载PDF
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 被引量:38
3
作者 白云翔 《东南文化》 2002年第7期25-37,共13页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者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者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铜器 青铜器起源 起源地 发展道路
下载PDF
云南在亚洲栽培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被引量:41
4
作者 李昆声 《云南社会科学》 1981年第1期69-73,共5页
稻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目前全球稻谷有90%以上在亚洲种植和消费。关于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美国遗传学家R·C·金认为,水稻起源于热带亚洲。我国... 稻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目前全球稻谷有90%以上在亚洲种植和消费。关于人工栽培稻的起源。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美国遗传学家R·C·金认为,水稻起源于热带亚洲。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气候湿热,雨量丰富,有足够的热量资源和水利资源,适宜水稻生长,国外学者因而提出了我国南方是水稻发源地。我国著名农学家丁颖认为,“我国的栽培稻种是起源于华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野生稻 云南 出土古稻 百越民族 起源研究 新石器时代遗址 普洱县 起源地 粳稻
下载PDF
我国核桃生产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8
5
作者 刘警 于秋香 +3 位作者 李扬 李义红 张家齐 白仲奎 《北方果树》 2020年第6期38-41,共4页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1,2]。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3]。核桃是药食同源的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4~7],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8]。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核桃起源地之一...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1,2]。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之一[3]。核桃是药食同源的果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4~7],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8]。我国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核桃起源地之一,在多年的栽培演化过程中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种质资源。近年来我国核桃生产有了快速发展,核桃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生产 经济林树种 核桃栽培 营养物质 药食同源 起源地 种质资源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巴人起源地综考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正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1,共6页
目前学术界对巴人起源地问题歧见丛生。本文在清理已有见解的脉络后 ,试图在典籍与考古的二重证据之外 ,综合采风得来的语言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第三重证据 ,对巴人起源地作一综合考察。本文以古代巴人后裔——现代土家族为主要研究起... 目前学术界对巴人起源地问题歧见丛生。本文在清理已有见解的脉络后 ,试图在典籍与考古的二重证据之外 ,综合采风得来的语言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第三重证据 ,对巴人起源地作一综合考察。本文以古代巴人后裔——现代土家族为主要研究起点。其语言 ,属藏缅语族 ,形成于西部 ;其民俗——灵物、色尚、舞蹈、神话传说——亦与西部民族相似 ;考古与文献证据也说明古代巴人与西部联系更密切。因而 ,本文得出结论 :早期巴人是西部民族 ,起源于汉水上游与嘉陵江上游 ,并于春秋中期以后推进至峡江地区 ,于春秋、战国之际到达清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起源地 西部民族
下载PDF
现代物流与配送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明珂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2,共2页
现代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要求。
关键词 现代物流 配送 客户要求 供应链 起源地 商品 正向 消费 信息
下载PDF
商族起源地望发微——兼论山西垣曲商城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昌远 《历史研究》 1987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商族起源地望问题,是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历史研究》先后发表王玉哲先生《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和干志耿等同志《商先起源于幽燕说》两文,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它将有助于商族起源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山西垣曲 起源地 商族 先商文化 早商文化 甲骨文 殷本纪 史记 晋南 源地
原文传递
中国香港外来入侵植物 被引量:22
9
作者 蒋奥林 朱双双 +2 位作者 陈雨晴 郭晓明 王瑞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 该文于2015—2016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整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危害状况等。结果表明:(1)中国香港有外来入侵植物共101种,隶属于36科77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种类最多,有17种。(2)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77.2%。(3)外来种类中草本植物占了绝大多数,占总种数的80.2%。(4)恶意入侵与严重入侵植物共42种,占总种数的41.6%。同时,通过与邻近的珠海、深圳、澳门、广州四个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提出了珠三角区域共防共治外来植物入侵、保障环境生态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中国香港 种类组成 起源地 生活型 入侵途径 危害等级
下载PDF
亚洲稻作文化的起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昆声 《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关于亚洲栽培稻谷起源地之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关心的课题,国际学术界已争论了一个世纪。关于栽培稻是否起源于某一特定的民族,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我于1981年提出我国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看法,并认为:“最早驯化野... 关于亚洲栽培稻谷起源地之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关心的课题,国际学术界已争论了一个世纪。关于栽培稻是否起源于某一特定的民族,迄今未见专文论述。我于1981年提出我国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看法,并认为:“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是古代百越”,本文进一步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稻作文化 起源地 中国云南 新石器时代 东南沿海地区 百越 河姆渡遗址 罗家角
原文传递
略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文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0-69,共10页
栽培大豆 (Glycinemax)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 ,大豆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研究栽培大豆起源的依据是 :(1)有无野生大豆的分布 ;(2 )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大豆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并且同耕... 栽培大豆 (Glycinemax)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 ,大豆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研究栽培大豆起源的依据是 :(1)有无野生大豆的分布 ;(2 )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大豆可能有不同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并且同耕作栽培制度、用途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3)有无历史文献的记载 ;(4)有无考古文物资料的实证 ;(5 )生物学方面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 :春大豆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及东北地区 ,起源于 30 0 0— 4 0 0 0年以前 ;夏大豆 (麦豆秋杂二年三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黄淮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夏大豆 (稻豆两熟区 )生态类型起源于长江流域地区 ,起源于 2 0 0 0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豆 耕作栽培制度 起源地 地理分布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tand structure and growth betwee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forests of Pinus sylvesti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被引量:21
12
作者 朱教君 范志平 +2 位作者 曾德慧 姜凤岐 MATSUZAKI Takesh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11,共9页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iris Linnaeus var. mongolica Litvinov) as a valuable conifer tree species has been broadly introduced to the sandy land areas in 揟hree North?regions (North,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Chi... Mongolian pine (Pinus sylvestiris Linnaeus var. mongolica Litvinov) as a valuable conifer tree species has been broadly introduced to the sandy land areas in 揟hree North?regions (North,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of China), but many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earliest Mongolian pine plantations in Zhanggutai, Zhangwu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ZZL).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ason,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growth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factors between artificial stands (the first plantation established in ZZL in 1950s) and natural stands (the origin forests of the tree species in Honghuaerji, Inner Mongolia) on sandy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ariation of diameter-class distributions in artificial stands and natural stands could be described by Weibull and 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s, respectively. Chapman-Richards growth model was employed to reconstruct the growth process of Mongolian pin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tem analysis. The ages of maximum of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average growth rate of DBH, height, and volume of planted trees were 11, 22 years, 8, 15 years and 35, 59 years earlier than those of natural stand trees, respectively. In respect of the incremental acceleration of volume, the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tands reached their maximum values at 14 years and 33 years respectively. The quantitative maturity ages of artificial stands and natural stands were 43 years and 102 years respective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ife span of the Mongolian pine trees in natural stands was about 60 years longer than those in artificial stands. The differences mentioned above between artificial and natural Mongolian pine forests on sandy land were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drastic variations of ec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latitud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height above sea level. Human beings' disturbances and higher density in plantation forest may be ascribed as additional reasons. Those results m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sylvestiris var. mongolica Mongolian pine Sandy land COMPARISON Growth model
下载PDF
贵州高原,茶树主要的起源地 被引量:18
13
作者 罗庆芳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39,共3页
关键词 贵州高原 起源地 茶树 系统化 品种资源 茶叶专家 云贵高原 中心地带
下载PDF
高句丽族称及其族属考辩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德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4-229,共6页
对古高句丽民族的族称及其族属问题的研究,一直为中外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关注,本文试对此问题作新的考辩,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和指正。一高句丽,不同时期的不同史籍,又作高句骊、句丽、高骊、槀离及句骊等。古今学者对其含义的理解颇不一... 对古高句丽民族的族称及其族属问题的研究,一直为中外史学界和民族学界所关注,本文试对此问题作新的考辩,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和指正。一高句丽,不同时期的不同史籍,又作高句骊、句丽、高骊、槀离及句骊等。古今学者对其含义的理解颇不一致,如《隋书·高丽传》谓:“朱蒙建国,自号高句丽,以高为氏。”显然,作者认为高为族姓,句丽为族名;《然藜室记述》卷一谓:“高丽亦取山高水丽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民族 东北地区 炎帝 族属 起源地 族称 古代民族 族系 考辩 族名
原文传递
嘎仙洞拓跋焘祝文石刻考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佟柱臣 《历史研究》 1981年第6期36-42,共7页
一九八○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大兴安岭顶巅东麓嘎仙洞发现的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拓跋焘祝文石刻,是东北西部地区所发现的石刻中年代最早者。这份石刻不仅为拓跋鲜卑的起源地提出了准确的... 一九八○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二十里大兴安岭顶巅东麓嘎仙洞发现的太平真君四年(公元四四三年)拓跋焘祝文石刻,是东北西部地区所发现的石刻中年代最早者。这份石刻不仅为拓跋鲜卑的起源地提出了准确的地理座标,也为阐明东胡族系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证据。石刻共二百零一字,分十九行,每行十二字至十六字不等。书体道劲,犹存隶风.祝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嘎仙洞 乌洛侯 鲜卑人 大兴安岭东麓 石刻 鄂伦春自治旗 起源地 东胡族 西拉木伦河
原文传递
桦本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之端 路安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根据植物类群演化的时空统一观点,利用古植物学、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认为:最早的桦木科植物生活在晚白垩纪桑托期,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起源之后,一方面较缓慢地向欧洲散布... 根据植物类群演化的时空统一观点,利用古植物学、地理分布和系统发育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桦木科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认为:最早的桦木科植物生活在晚白垩纪桑托期,起源于中国中部地区,起源之后,一方面较缓慢地向欧洲散布,并在古新世到达欧洲;另一方面向中国东北地区散布,并迅速扩散到北极地区,通过白令陆桥在白垩纪最晚期到达了北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科 起源时间 起源地 演化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忠堂 《大豆科技》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翻开世界大豆发展史,我们曾有过非常辉煌的一页,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是世界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大豆产业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
关键词 大豆产业 种植面积 人类进步 发展史 起源地 出口量 世界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 被引量:11
18
作者 渡部忠世 徐朝龙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题记:稻谷是亚洲的主要农作物。在过去,认为它的起源地是热带低湿地带的说法很流行,但是,通过包含在古代遗址的土砖里的稻壳为线索来研究栽培稻的分布和变迁,产生了以连结云南和阿萨姆的高纬度地带为其起源地的新学说。
关键词 栽培稻起源 起源地 亚洲栽培稻 低湿地 印度支那 云南 稻壳 日本 热带地区 传播路线
下载PDF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地问题的再探讨──兼论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说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卫斯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17,共13页
中国稻作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目前流行5种观点:1.起源于云贵高原;2.起源于华南;3.起源于长江下游;4.起源于黄河下游:5.多中心起源。对此笔者逐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 中国稻作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目前流行5种观点:1.起源于云贵高原;2.起源于华南;3.起源于长江下游;4.起源于黄河下游:5.多中心起源。对此笔者逐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在这一地区都有较为普遍的发现。3.这一地区发现的史前稻作遗存,在年代上不仅有属国内迄今最早的发现,而且仅次于这一年代的同类发现在这一地区仍然存在,其后表现得更加普遍。笔者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全新世中期生态环境的考察,和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不同阶段遗址在这一地区分布情况的考察,以及史前稻谷遗存在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情况的考察,最后认定,中国稻作的起源地在长江中游,尤其鄂西、湘西北地区当是中国栽培稻的最早发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起源地 中国
下载PDF
试论黍的起源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仰浩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248-251,266,共5页
黍(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古老的具有早熟、耐瘠和耐早特性的谷类怍物。米粒有两类:粳者古代称穄、(?)或糜,也有称稷的;糯者称黍。黍也常常作为粳糯两者的共同名称。现代粳性者西北地区称糜子,东北、华北或南方某些地区称稷子。... 黍(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古老的具有早熟、耐瘠和耐早特性的谷类怍物。米粒有两类:粳者古代称穄、(?)或糜,也有称稷的;糯者称黍。黍也常常作为粳糯两者的共同名称。现代粳性者西北地区称糜子,东北、华北或南方某些地区称稷子。糯性类型北方称黍子或粘糜子,南方称夏小米或黄粟(黍)。关于黍的起源,众说纷纭,本文在简略评论介绍以往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一些论点。由于对中国古籍所称五古之一的“稷”究竟是粟还是黍存在着争论,本文在引用古籍时不介入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起源地 糜子 考古发现 栽培种 考古资料 作物 野生 姜寨遗址 文化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