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 被引量:67
1
作者 刘俊来 唐渊 +4 位作者 宋志杰 Tran My Dung 翟云峰 吴文彬 陈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5-1303,共19页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特提斯 印度-欧亚板块碰撞 剪切 大地构造演化 构造
下载PDF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亚林 张国伟 +1 位作者 李三忠 姚安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473,共9页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 ,不同岩片 (块 )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 ,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 ,不同岩片 (块 )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 ,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 :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 ;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 ,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 ,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逆冲推覆构造 剪切 勉县-略阳缝合 秦岭造山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连云山岩体韧性走滑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
3
作者 熊言洁 许德如 +2 位作者 向必伟 叶挺威 张子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37,共16页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经历了从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古太平洋板片活动方式的变化。连云山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发育E-W向和NE-SW向走滑剪切带。E-W向走滑剪切带(F1)弥散地发育于二云母花岗岩中,而NE... 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经历了从挤压到伸展的构造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古太平洋板片活动方式的变化。连云山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发育E-W向和NE-SW向走滑剪切带。E-W向走滑剪切带(F1)弥散地发育于二云母花岗岩中,而NE-SW向走滑剪切带(F2)以应变集中带形式切过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岩株,叠加在F1之上。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连云山岩体中剪切变形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150±2 Ma和138±5 Ma。从F2剪切带斑状花岗岩中心向边缘,石英C轴组构揭示糜棱岩中石英滑移系从柱面<c>到底面,表明从岩体中心向边缘变形温度从500℃降至约300℃。据此可以确定F1变形时间为150 Ma之后,F2变形时间为斑状花岗岩冷却至中心温度约400~500℃时,接近138 Ma。应力分析揭示两条剪切带发育的最大主应力(σ1)为NEE-SWW向,指示早白垩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低角度俯冲方向为NEE-SWW向,深俯冲板片“回绕”时间略晚于138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山岩体 剪切 挤压构造 石英C轴组构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型金矿矿化特征和动力学机制:以哀牢山金矿带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晓明 石贵勇 +4 位作者 翟伟 张燕 熊德信 潘伟坚 胡北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95-996,共2页
国际上流行的造山型金矿理论主要是在前寒武古老克拉通剪切带型金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roves et al.,1998;Goldfarb et al.,2001)。流行观点认为: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在增生造山带,而碰撞造山带似乎不利于成矿(Barley et al.,1992;Groves... 国际上流行的造山型金矿理论主要是在前寒武古老克拉通剪切带型金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roves et al.,1998;Goldfarb et al.,2001)。流行观点认为: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在增生造山带,而碰撞造山带似乎不利于成矿(Barley et al.,1992;Groves et al.,1998;Kerrich et al.,2000)。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大量发育,至少形成了3条重要的Au矿带,即滇西哀牢山Au矿带(Sun et al.,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喜马拉雅期 哀牢山金矿 剪切 碰撞造山 西南地区 流体包裹体 剪切型金矿 金矿体 成矿时代
下载PDF
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发现的意义——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后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源骏 《资源环境与工程》 1999年第2期2-12,共11页
通过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认为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岩带,依此提出大别造山带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直接碰撞对接,其主缝合线应在岳西、英山、罗田、吕王一线,并以此为界,分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南北大别块... 通过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认为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岩带,依此提出大别造山带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直接碰撞对接,其主缝合线应在岳西、英山、罗田、吕王一线,并以此为界,分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南北大别块体。根据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北大别地块应为华北板块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田 剪切 混杂岩 美国 弗朗西斯科群 板块 主缝合线 南大别地块 北大别地块 基底
下载PDF
南秦岭佛坪地区早中生代变质-深熔-变形作用的锆石U-Pb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慧 陈龙耀 +2 位作者 曲玮 胡娟 刘晓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5-562,I0001-I0009,共27页
本文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等构造变形分析,勾勒出南秦岭佛坪地区龙草坪混合岩化片麻岩穹隆、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以及秧田坝—十里铺走滑剪切带的基本形态。同时,对该区混合岩、麻粒岩以及变形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几何学与运动学等构造变形分析,勾勒出南秦岭佛坪地区龙草坪混合岩化片麻岩穹隆、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以及秧田坝—十里铺走滑剪切带的基本形态。同时,对该区混合岩、麻粒岩以及变形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其中中色体年龄集中在(211.8±1.9)Ma,浅色体中锆石边部年龄为(203.7±1.6)Ma,而继承核部则显示了与本地区泥盆纪变质沉积岩中碎屑锆石一致的年龄谱系。麻粒岩的锆石也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核与边分别得到(201.5±7.0)Ma和(188.1±1.5)Ma的加权平均年龄。伟晶岩和细粒花岗岩样年龄分别为(200.4±2.0)Ma和(201.1±1.5)Ma,误差范围内一致。穹隆一带的副片麻岩和走滑剪切带南侧变质沉积岩分别得到(198.1±2.2)Ma和(196.1±2.1)Ma的变质年龄。佛坪县城片麻岩穹隆一带的变形花岗岩年龄为(205.5±3.0)Ma。综合以上构造变形与变质-深熔-岩浆作用的研究,我们构建了佛坪地区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序列,并提出片麻岩穹隆侵位过程中得到了作为勉略带东侧部分的秧田坝—十里铺韧性走滑剪切带活动的促进。并认为南秦岭构造带至少在217~212Ma之前仍处于俯冲环境,于211~201Ma进入同碰撞背景,并于200~190Ma完成同碰撞向伸展体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深熔-变形 锆石U-PB年龄 片麻岩穹隆 剪切 南秦岭
下载PDF
在大陆尺度走滑剪切带弯曲过程中的韧性双重构造——以巴西东北为例
7
作者 Corsi.,M 侯中健 《广西地质》 1997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泛非造山运动期间,巴西东北的Borborema发生了大陆尺度的剪切带系统。该系统包括走向NE和走向EW的韧性走滑剪切带。遥感工作和构造填图已经揭示了这种弧形网结走滑剪切带,该带与由未变形的物质形成的S型透镜体分离而... 在泛非造山运动期间,巴西东北的Borborema发生了大陆尺度的剪切带系统。该系统包括走向NE和走向EW的韧性走滑剪切带。遥感工作和构造填图已经揭示了这种弧形网结走滑剪切带,该带与由未变形的物质形成的S型透镜体分离而位于走向EW的Patos剪切带西侧尽头,它是这个地区最大的剪切带之一。这个叠瓦状剪切带构造最初是在高温变形条件下形成的。它可以解释成一个韧性走滑双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构造 剪切 剪切 透镜体 大陆尺度
下载PDF
东北巴西博尔博雷玛省地质构造发育背景
8
作者 高坪仙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4期56-62,共7页
东北巴西大部分属于博尔博雷玛省(Borborema)。全省可划分三个构造域,在克拉通化期间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热事件:2600Ma(太古宙)、2000Ma(古元古或外亚马孙)和700Ma到550Ma的巴西利亚事件。主老的太古宙片麻岩构造窗分布较广泛... 东北巴西大部分属于博尔博雷玛省(Borborema)。全省可划分三个构造域,在克拉通化期间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热事件:2600Ma(太古宙)、2000Ma(古元古或外亚马孙)和700Ma到550Ma的巴西利亚事件。主老的太古宙片麻岩构造窗分布较广泛,它主要是由高级再造的灰色片麻岩组成,受剪切带所限,多形成穹窿或半穹窿状。元古宙地层大多出露在太古宙基底之间的片岩带区。晚元古巴西利亚运动期间,博尔博雷玛地区发育了一个复杂的大陆尺度韧性走滑剪切网络。它们是泛非-巴西利亚造山运动期间发育的地壳规模超大陆网络的一部分,其形成可能与周围主要克拉通的相对位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 造山运动 博尔博雷玛省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发现的意义——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后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刘源骏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B04期131-136,144,共7页
通过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认为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岩带,依此提出大别造山带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直接碰撞对接,其主缝合线应在岳西、英山、罗田、吕王一线,并以此为界,分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南北大... 通过与美国弗朗西斯科群对比,认为大别山罗田"走滑剪切带"是一个典型的混杂岩带,依此提出大别造山带系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直接碰撞对接,其主缝合线应在岳西、英山、罗田、吕王一线,并以此为界,分出具有不同地质特征的南北大别块体。根据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北大别地块应为华北板块基底,而南大别地块应属扬子板块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田 剪切 混杂岩 美国 弗朗西斯科群 板块 主缝合线 南大别地块 北大别地块 基底
下载PDF
西昆仑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的两类剪切指向、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10
作者 许志琴 戚学祥 +3 位作者 杨经绥 嵇少丞 李海兵 陈方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52-1261,共10页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西昆仑南缘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主要由宽7km的孔兹岩质糜棱岩组成,具有早期自西向东的右行走滑剪切、后期自东向西的左行走滑剪切的剪切应变特征。韧性剪切带孔兹岩质糜棱岩中典型造岩矿物的晶格优... 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西昆仑南缘康西瓦韧性走滑剪切带主要由宽7km的孔兹岩质糜棱岩组成,具有早期自西向东的右行走滑剪切、后期自东向西的左行走滑剪切的剪切应变特征。韧性剪切带孔兹岩质糜棱岩中典型造岩矿物的晶格优选方位的电子背散射(EBSD)测量结果表明,钠长石具(010)[001]或(100)[001]滑移系,矽线石具{hk0}[001]滑移系,均反映了高温(>650℃)和中—高温(650~550℃)的应变特征。差应力作用下的变质生长与剪切所致的刚性旋转进一步增加了矽线石的组构强度。然而,石英却具形成于中温→中低温→低温环境(<550℃)的{10ī0}<a>→{10ī1}<a>→{0001}<a>3组滑移系,均指示自东向西的左行剪切指向,EBSD组构的结果与野外剪切应变的判断一致。Ar/Ar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右行韧性走滑作用形成于加里东期(445~428Ma),继后的左行走滑作用主要经历了3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250Ma、203Ma和101~125Ma)。在白垩纪时期,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和康西瓦左行走滑断裂连接成一条连续的巨型(长度2200km)走滑构造带,同时康西瓦走滑断裂和铁克里克逆冲断裂之间的挤压转换域的形成制约了青藏高原西北缘塔里木南部前陆盆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山 康西瓦韧性剪切 两类剪切指向 EBSD组构 构造事件年代学
下载PDF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古特提斯缝合带”的连接 被引量:49
11
作者 许志琴 李源 +1 位作者 梁凤华 裴先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1-680,共10页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 中国大陆西北部的"古特提斯缝合带"如何与东面的"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连接,是涉及中国大陆中部构造格架的关键问题之一。南秦岭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和东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三叠纪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对比,以及一条位于两者之间的220~204 Ma的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的存在,提供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新的视角,为此,我们提出南秦岭的勉略蛇绿岩带向东通过宁陕-湘河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和大陆俯冲与深俯冲造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北缘连接,构成"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古特提斯缝合带新模式。沿着这条边界,南秦岭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南部的南秦岭被动陆缘单元和北部的南秦岭主动陆缘单元,后者向东的延伸由于南、北板块之间三叠纪的剪切碰撞而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 古特提斯蛇绿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 宁陕-湘河左行剪切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再会 王立全 +3 位作者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7-1295,共9页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SN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选取高黎贡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41.9Ma±1.0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 高黎贡变质带位于高黎贡走滑剪切带以西,呈SN向或NE-SW向带状展布,是滇西最显著的带状变质带之一,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选取高黎贡剪切带内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41.9Ma±1.0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38.4Ma±2.1Ma的变质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演化、岩石组构和年代学资料,认为花岗质糜棱岩原岩结晶年龄为42Ma,遭受糜棱岩化的变质时间为38Ma,同时表明高黎贡剪切带右行走滑的起始时间为38Ma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剪切 花岗质糜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滇西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起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田 朱光 +2 位作者 向必伟 林少泽 顾承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0-1140,共21页
为探讨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方式,对其印支期变形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研究与综合分析。张八岭隆起带上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表现为上盘向南南西运动的平缓韧性滑脱变形带;庐江地区张八岭群表现为郯庐陡立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大别造山带东缘郯... 为探讨郯庐断裂带的起源方式,对其印支期变形构造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研究与综合分析。张八岭隆起带上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表现为上盘向南南西运动的平缓韧性滑脱变形带;庐江地区张八岭群表现为郯庐陡立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大别造山带东缘郯庐剪切带经历了两期变形事件,早期变形表现为北东走向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而晚期变形为叠加的北东-南西向紧闭褶皱;大别造山带内宿松杂岩及造山带南缘张八岭群表现为折返构造特征。结合前人白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及郯庐断裂带周缘前陆变形带特征,提出了郯庐断裂带起源的板片撕裂断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起源 张八岭群 左行剪切 中三叠世 板片撕裂断层
下载PDF
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源 许志琴 +4 位作者 裴先治 张健 赵佳楠 张岚 武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95-3608,共14页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走滑剪切带,早期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晚期叠加了左行脆性剪切变形。对带内千糜岩化石英片岩中的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和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早期面理化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14.4±1.1Ma(MSWD=1.3),εHf(t)主要集中在-8.58^-0.29之间,tDM2=2.45~1.62Ga;晚期钾长花岗岩脉的年龄212.8±1.6Ma(MSWD=2.1),εHf(t)=-5.79~2.07,tDM2=2.53~1.49Ga。同位素数据表明两期花岗岩脉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是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晚期钾长花岗岩脉是早期花岗岩演化的产物。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左行走滑断层至少从晚三叠世中期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中侏罗世或晚三叠末。尤其是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勉略缝合带具有相同的左行韧性走滑叠加晚期脆性走滑的构造样式和活动时间,表明二者的形成可能都与古特提斯洋的斜向俯冲或者扬子板块的顺时针旋转有关。本研究成果为南秦岭的"古特提斯洋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向东经宁陕断裂带与大陆俯冲和深俯冲形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接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古特提斯洋缝合 勉略缝合 宁陕左行剪切 同构造花岗岩
下载PDF
河南省桐柏上上河金矿带断裂控矿体系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奎松 周红霞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3期474-480,共7页
以上上河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系统地质剖面测量和开采坑道观察,初步对矿区控矿断裂特征及其与矿化关系进行了总结,确定了控矿构造的主次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和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控矿构造属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 以上上河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系统地质剖面测量和开采坑道观察,初步对矿区控矿断裂特征及其与矿化关系进行了总结,确定了控矿构造的主次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和矿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控矿构造属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且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成矿前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金矿体产出、规模严格受断裂控制,同时金矿化强度与断裂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金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上河金矿 右型剪切 控矿构造 桐柏 河南
下载PDF
武当地块中的走滑韧性剪切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小虎 周鼎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5,共5页
从基性岩墙群区域形态差异、韧性剪切带产状特点、构造岩类型与矿物变形特征、区域褶皱样式差异等方面初步论证了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认为南秦岭武当地区的构造格局不是前人认定的以推覆构造为主,而确实有走滑韧性剪切带存在。
关键词 韧性剪切 武当地块 剪切
下载PDF
江西省德兴市蛤蟆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7
作者 郑学梅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第15期31-33,共3页
蛤蟆石金矿是蛤蟆石金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上,位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的蛤蟆石走滑剪切变形带中.大地构造地处于华夏板块钦杭结合带宜(丰)—德(兴)混杂叠覆带和信(江)—钱(塘)地块接壤处的赣东北地壳叠覆断裂带内.... 蛤蟆石金矿是蛤蟆石金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上,位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的蛤蟆石走滑剪切变形带中.大地构造地处于华夏板块钦杭结合带宜(丰)—德(兴)混杂叠覆带和信(江)—钱(塘)地块接壤处的赣东北地壳叠覆断裂带内.成矿区带属华南成矿省钦杭东段成矿带,萍乡-德兴铜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的德兴矿化集中区内.金矿化严格受控于陡立的走滑剪切带.金矿化带以北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矿石类型以千糜岩夹石英条带为主,次为糜棱岩.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和钠长石化组合是金的直接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蟆石金矿田 剪切变形 找矿标志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被引量:175
18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1-1390,共20页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 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走滑阶段(240-220Ma),其走滑活动局限在大别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间。这个阶段的陆-陆深俯冲作用使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向西韧性挤出,导致徐淮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发育。②左旋平移走滑阶段(220-190Ma),徐淮弧形构造带向南错移了约145km,并被大别山以北地区的东西向逆冲系统所吸收。左旋走滑扩展使郯庐断裂带贯穿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第二运动时期对应于中、晚侏罗世至古新世时期的"燕山运动",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东亚活动陆缘的演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历了③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挤压走滑活动,伴随着华北东部地区岩石圈、地壳增厚和郯庐左旋走滑断裂系的发育。④早白垩世以地壳伸展和陆内裂谷断陷作用为主,使早期增厚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发生垮塌和减薄。⑤晚白垩世—古新世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带及其两侧发育一系列拉分盆地。系统地阐述了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发育过程与地质特征,及其在东亚大陆演化历史中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郯庐断裂系 中生代 基底韧性剪切 徐淮弧形构造 构造 伸展构造
下载PDF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被引量:57
19
作者 朱光 谢成龙 +2 位作者 王勇生 牛漫兰 刘国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87-1702,共16页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 本文首次报导苏鲁造山带西缘新发现的北东向郯庐高压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剪切带糜棱岩中长石与石英皆广泛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其重结晶型式指示变形温度高达600~700℃。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的白云母,经电子探针分析指示为多硅白云母,所计算的形成压力为1.03~1.45 GPa,表明形成于地壳底部的高压榴辉岩相环境。工作中对剪切带糜棱岩中6个多硅白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9)Ar测年,其中2个超糜棱岩基质中新结晶多硅白云母分别给出了209.9±1.5Ma 和214.3±1.4Ma(皆晚三叠世)的^(40)Ar/^(39)Ar 坪年龄,指示了左旋走滑的冷却年龄。这些年龄值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已有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 年龄基本一致,表明郯庐断裂带形成于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结合其它地质现象,笔者认为在这两个板块碰撞中郯庐断裂带是以陆内左旋变换断层的型式出现的,从而将大别与苏鲁造山带大规模左行错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 苏鲁造山 高压韧性剪切 糜棱岩 多硅白云母 ^40AR/^39AR年龄
下载PDF
依兰-伊通断裂带中生代走滑构造特征与起源时代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承串 朱光 +3 位作者 翟明见 林少泽 宋利宏 刘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9-1601,共23页
北东走向、长达900km的依兰-伊通断裂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大型断裂构造,然而其起源问题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认识上分歧.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与室内综合分析,表明该断裂带在白垩-古近纪地堑外侧仍保存着走滑断层或韧性剪切带,代表了其起源... 北东走向、长达900km的依兰-伊通断裂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大型断裂构造,然而其起源问题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认识上分歧.通过系统的野外观察与室内综合分析,表明该断裂带在白垩-古近纪地堑外侧仍保存着走滑断层或韧性剪切带,代表了其起源期构造.这些走滑构造多为脆性平移断层,仅在南部威远堡-叶赫段和中部舒兰段出露为韧性剪切带.这两段剪切带走向北东-南西,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缓倾的矿物拉伸线理.露头与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均指示剪切带为左行走滑运动,并具有小幅度的逆冲分量.显微构造指示威远堡-叶赫段剪切带的变形温度为400~450℃,而舒兰段剪切带为350~400℃.一系列剪切带内变形与未变形岩体或岩脉的锆石U-Pb定年,限定了其走滑活动时限为160~126Ma.再依据研究区主要地质事件的对比,推断该断裂带起源时间为早白垩世初.由此表明,起源于中三叠世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在早白垩世初区域挤压作用下(相当于燕山运动B幕)沿着依兰-伊通断裂带以左行平移断层的形式向北扩展进入东北地区.依兰-伊通断裂带在早白垩世初的出现应是东部太平洋区伊泽纳崎板块的高速斜向俯冲与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最终关闭联合动力作用下的结果,但前者的动力贡献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起源构造 左行韧性剪切 显微构造 早白垩世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