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鹏湾赤潮多发区的叶绿素α分布与环境关系初探 被引量:50
1
作者 黄良民 钱宏林 李锦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根据1990-1991年大鹏湾盐田海域4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赤潮多发区海水中叶绿素α含量的测值范围为0.06-8.28mg/m3,平均为1.33mg/m3。季节平均值以春、秋季较高,夏、冬季较低;表层的叶绿素α含量稍高于底层。... 根据1990-1991年大鹏湾盐田海域4个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赤潮多发区海水中叶绿素α含量的测值范围为0.06-8.28mg/m3,平均为1.33mg/m3。季节平均值以春、秋季较高,夏、冬季较低;表层的叶绿素α含量稍高于底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影响叶绿素α含量变化的主要因子是Fe,COD,S,其次是DO,t,Tb;此外,Mn,SI(OH)4,PO4,NO2与叶绿素α含量变化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叶绿素α的分布变化与各种无机要素和赤潮之间的关系提出综合的相关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海湾生态和探索赤潮预测预报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赤潮 大鹏湾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福建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戴红 李奶姜 陈国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运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经济贝类于2003年5月~10月进行每月1次的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均未检测出PSP;DSP于7、8、10月在紫贻贝(Mytilusgall... 运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经济贝类于2003年5月~10月进行每月1次的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均未检测出PSP;DSP于7、8、10月在紫贻贝(Mytilusgalloprovincialis)体内检出,其中10月检出DSP含量为10Mu/100g,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湾赤潮监控 麻痹性贝毒 腹泻性贝毒
下载PDF
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蔡燕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共9页
根据2002—2005年4—9月份象山港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Si,N和P)监测基础资料,分析、探讨了监控区水域的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监控区水质富营养化严重,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PO4-P;Si,N和P营养盐含量的空间... 根据2002—2005年4—9月份象山港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Si,N和P)监测基础资料,分析、探讨了监控区水域的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年来,监控区水质富营养化严重,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PO4-P;Si,N和P营养盐含量的空间波动程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SiO3-Si,PO4-P和NO3-N含量的月变化特征主要受港湾内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陆源径流的共同影响;NH4-N含量的月变化特征受鱼类新陈代谢强弱的影响。4年来NH4-N的含量略有升高,NO3-N和SiO3-Si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NO2-N和PO4-P的含量则保持稳定;SiO3-Si/PO4-P比值略有所减小,NO2-N/DIN,NH4-N/DIN,NO3-N/DIN,DIN/PO4-P和SiO3-Si/DIN的比值均保持稳定。4年来整个监控区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量占DIN的83.77%~97.23%,是该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式,PO4-P一直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因子。SiO3-Si/DIN<1,与DIN相比,SiO3-Si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赤潮监控 营养盐结构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石海明 尹翠玲 +2 位作者 张秋丰 徐玉山 王彬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49,共4页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DIP、DIN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DIN的污染程度明... 根据2004~2006年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分析、探讨了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污染现状、变化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年来,渤海湾赤潮监控区海域受到了DIP、DIN污染,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且DIN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DIP;除个别项目外,渤海湾赤潮监控区以S4站营养盐含量最高,原因是S4站靠近河口,大量生活污水排放所致;在赤潮多发期,表层海水N、P、Si含量存在明显的月变化特征。6月份营养盐含量最低,8月份最高。年际变化表明:NH4-N的年际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而SiO3-Si的年际变化最小。赤潮监控区DIN一直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NO3-N占DIN含量的57%~78%。近年来DIN/PO4-P和Si03-Si/PO4-P逐年增加,而SiO3-Si/DIN则逐年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赤潮监控 营养盐变化 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1 位作者 蔡燕红 李志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03,共6页
根据2002-2005年丰水期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以DO、COD、DIN和DIP作为基本化学指标参数,分析了近4年来整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并从各监测站位、监测层次分析了赤潮监控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水质... 根据2002-2005年丰水期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以DO、COD、DIN和DIP作为基本化学指标参数,分析了近4年来整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状况。并从各监测站位、监测层次分析了赤潮监控区水质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水质污染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来,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的N、P污染比较严重,水质有机污染一直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整个港湾水质一直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表层富营养化程度略大于底层,DIN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因子。整个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存在港顶最高,越往港湾的出口处污染越轻的趋势。4年来监控区水质污染主要与陆源排污、养殖业自身排污以及港内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赤潮监控 水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近5a来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池缔萍 郭翔宇 钟仕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4-569,共6页
根据2004~2008年每年3~11月份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监测基础资料,对监控区水域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5 a监控区Si、N、P营养盐的空间波动程度存在明显年际差异,营养盐含量受监控区... 根据2004~2008年每年3~11月份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监控区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监测基础资料,对监控区水域营养盐变化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5 a监控区Si、N、P营养盐的空间波动程度存在明显年际差异,营养盐含量受监控区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陆源径流以及鱼、贝类新陈代谢强弱的共同影响。5 a来NO2-N、NH4-N和SiO3-Si的含量呈波动性升高,PO4-P含量保持稳定,NO3-N含量有所降低,Si∶P值上升比较明显,而N∶P和Si∶N值波动较大。2004~2005年监控区无机氮主要存在形式是NO3-N,2006~2008年主要存在形式为NH4-N。P一直是该海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潜在限制性因子。5 a来监控区海水符合养殖功能区的水质标准要求,未受到PO4-P和DIN营养盐的污染,处于贫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湾 南澳赤潮监控 营养盐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北戴河赤潮监控区营养盐变化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万磊 张永丰 +1 位作者 张建乐 赵书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对2007年~2011年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的营养盐时空分布、结构变化以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无机氮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陆地径流输入是该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河口附近海域各项营养盐浓度最高,随离岸距离... 对2007年~2011年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的营养盐时空分布、结构变化以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无机氮含量呈现出升高趋势;陆地径流输入是该海域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河口附近海域各项营养盐浓度最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各营养盐浓度逐渐降低;近5年来该海域氧化性环境有加强的趋势,硝酸盐占无机氮的比重总体呈增大趋势,氨盐占无机氮的比重总体呈减小趋势;2009年至2011年该海域潜在限制性营养盐为活性磷酸盐;近年来该海域由贫营养状态逐渐演变为中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戴河赤潮监控 营养盐 富营养化 营养盐结构
原文传递
2012年渤海湾赤潮监控区赤潮发生及富营养化状况 被引量:12
8
作者 尹翠玲 张秋丰 +2 位作者 刘洋 崔健 何荣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分析了2012年2次赤潮发生过程中水文气象因子、水质理化因子与浮游植物细胞的变化过程可知,水文气象因子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推动力量,诱发赤潮的发生,海水的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生长,最终导致赤潮的爆发;通过2009-2012年赤潮... 分析了2012年2次赤潮发生过程中水文气象因子、水质理化因子与浮游植物细胞的变化过程可知,水文气象因子和海水理化因子是赤潮发生的推动力量,诱发赤潮的发生,海水的富营养化促进了藻类的生长,最终导致赤潮的爆发;通过2009-2012年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分析可知,赤潮监控区在近4a来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呈现增加趋势,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活性磷酸盐,到2012年赤潮监控区由磷限制状态逐渐转为氮磷均未限制的富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赤潮监控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万磊 张永丰 +1 位作者 张建乐 赵书利 《河北渔业》 2012年第7期13-16,68,共5页
对2007-2011年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的水文、水质和生物要素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1年暑期旅游季节赤潮监控区海域透明度较差;pH值、COD、DO、无机氮和叶绿素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在2007年和2008年维持... 对2007-2011年北戴河赤潮监控区的水文、水质和生物要素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1年暑期旅游季节赤潮监控区海域透明度较差;pH值、COD、DO、无机氮和叶绿素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活性磷酸盐在2007年和2008年维持在稍高浓度水平,而在2009-2011年则维持在较低浓度水平;硅酸盐则与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特征相反,在2007年和2008年维持在较低浓度水平,而在2009-2011年则维持在稍高浓度水平;五年来该海域基本未出现富营养化状况,2007-2010年富营养化指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2011年度富营养化指数明显高于前四年,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加重;每年度的7-9月份浮游植物细胞数量较多,2009-2011年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戴河赤潮监控 营养盐 浮游植物 环境质量
下载PDF
2006年夏季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的赤潮生物 被引量:8
10
作者 尹翠玲 张秋丰 +1 位作者 胡延忠 石海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 2006年5月至8月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共发生3次赤潮,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别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异弯藻-海洋卡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Chattonelta marin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本文研究了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生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揭示赤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其危害,为赤潮的预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重点监控 赤潮生物 赤潮异弯藻 海洋卡盾藻 夜光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屠建波 张秋丰 +1 位作者 胡延忠 石海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2-594,共3页
根据天津近岸赤潮监控区2003年度到2005年度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利用目前较为通用的富营养化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富营养化现状整体呈现逐步恶化的现状,由2003年度的仅有一个站位发生轻微富营养化... 根据天津近岸赤潮监控区2003年度到2005年度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利用目前较为通用的富营养化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富营养化现状整体呈现逐步恶化的现状,由2003年度的仅有一个站位发生轻微富营养化迅速恶化到2004年度、2005年度的严重富营养化;海水水质已经由2003年度的二类海水,锐减到2005年度的四类海水水质。(2)该区域严重富营养化现状主要是由陆源高营养盐(D IN和D IP)输入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监控 富营养化 营养盐 评价
下载PDF
象山港赤潮监控区红色裸甲藻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燕红 张海波 项有堂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6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对2004年5月27日—6月3日象山港水域发生的大范围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赤潮面积为240km2,赤潮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1922),密度最高达到4.03×107个/dm3,厚度4m。赤潮的发生导致水体中pH、DO... 对2004年5月27日—6月3日象山港水域发生的大范围赤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赤潮面积为240km2,赤潮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1922),密度最高达到4.03×107个/dm3,厚度4m。赤潮的发生导致水体中pH、DO、COD、活性磷酸盐的含量较同期常规监测时偏高,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硅酸盐含量明显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持续的高温天气是本次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赤潮监控 红色裸甲藻
下载PDF
2011年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珊 陈燕珍 +1 位作者 刘希刚 曹戈然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甲藻4属11种,黄藻1属1种,金藻1属1种。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nut costatum)、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offini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均为赤潮生物种。春季5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较高,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成为形成赤潮的潜在生物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港赤潮监控 浮游植物 群落
下载PDF
福建福宁湾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红 陈国斌 李伏庆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7,共9页
本文根据2002-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对NO2-N、NO3+N、NH4-N三态DIN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O3-N、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2-N含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福宁湾海... 本文根据2002-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对NO2-N、NO3+N、NH4-N三态DIN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NO3-N、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NO2-N含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福宁湾海域赤潮高发期水体DIN中三氮所占比例与年平均相比变化最大的是NO3-N,其次是NH4-N,NO2-N最小;NO3-N、DIN与盐度均呈明显负相关;NO3-N与DIN呈明显正相关;NO3-N是福宁湾海域DIN的主要存在形式;三态氮中仅NO3-N为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浮游植物对DIN的吸收主要以NO3-N形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 变化特征 无机氮 浮游植物 影响 福宁湾 三都湾赤潮监控
下载PDF
东海四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比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马越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9,共6页
根据 2002 年度赤潮多发期东海岱山、象山港、三都湾和厦门 4 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各赤潮监控区在赤潮多发期主要水质环境参数、营养盐结构、水质富营养化以及有机污染程度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4 个监... 根据 2002 年度赤潮多发期东海岱山、象山港、三都湾和厦门 4 个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各赤潮监控区在赤潮多发期主要水质环境参数、营养盐结构、水质富营养化以及有机污染程度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4 个监控区盐度和 pH, DO, COD 以及 DIP 含量差异不大,而NO2-N, NO3-N 和 NH4-N 含量差异最显著;营养盐结构分析则表明在赤潮多发期 4 个监控区 NO3-N 平均含量占 DIN 含量的 57.4 %~94.7 %,是监控区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决定监控区 N 和 P 营养盐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各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的限制因子均为 P。富营养状态指数和水质指数分析则表明,除三都湾赤潮监控区外其他 3 个监控区水质均呈富营养化状态,且三都湾海域水质属轻度有机污染,而其他三个监控区海域水质均属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赤潮监控 水质状况 营养盐结构
下载PDF
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丽旭 马越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根据2002年4~9月份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建立表、底层DO、COD、DIN、DIP以及水质指数(A)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时间序列,运用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象山港赤潮监控区在赤潮多发期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 根据2002年4~9月份象山港赤潮监控区水质监测基础资料,建立表、底层DO、COD、DIN、DIP以及水质指数(A)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时间序列,运用变异系数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象山港赤潮监控区在赤潮多发期水质状况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赤潮多发期,监控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较严重,明显呈低P高N状态;各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各环境参数对水质有机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的贡献也存在显著差异,且赤潮监控区水质富营养化指数与水质指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赤潮监控 水质监测 相关分析 动态变化 水质指数 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指数
下载PDF
福宁湾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红 张文斌 陈国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93,共6页
根据2002至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研究该海域PO4-P、DIN的时空变化特征、营养程度现状以及本海域的营养盐限制因子。研究表明:PO4-P、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福宁湾海域季度平均E值为1.48,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状态;N/P>... 根据2002至2003年福宁湾海域的监测资料,研究该海域PO4-P、DIN的时空变化特征、营养程度现状以及本海域的营养盐限制因子。研究表明:PO4-P、DIN含量均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福宁湾海域季度平均E值为1.48,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状态;N/P>16并不是福宁湾海域爆发赤潮的必要条件;福宁湾海域N/P值长期保持较高,秋、冬季N/P值较为稳定;PO4-P为福宁湾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磷酸盐 无机氮 时空变化 福宁湾 三都湾赤潮监控
下载PDF
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海梅 纪焕红 +2 位作者 刘鹏霞 张正龙 周红宏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探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步骤、方法和基本原则。指出了站位优化的4个步骤:明确监测目标;分析监测海域特征,给定抽样框架;确定站位优化方法,选择最优的监测站位;监测站位优化评估。分析表明:监测目标是进行站位优化的基础和切入点,... 探讨了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步骤、方法和基本原则。指出了站位优化的4个步骤:明确监测目标;分析监测海域特征,给定抽样框架;确定站位优化方法,选择最优的监测站位;监测站位优化评估。分析表明:监测目标是进行站位优化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选择确切的优化方法的前提;抽样框架是通过深入分析监测海域环境特征给出的;科学合理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是监测站位优化和监测评价的有效手段;优化后的站位更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海洋环境信息,从而更客观的评价海域环境,为海域管理提供决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位优化 抽样框架 通用随机方格分层算法 赤潮监控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霞 焦明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69-19371,共3页
[目的]利用多元遥感数据提取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方法]以小尺度连云港海州湾赤潮为研究对象,选用2005年10月8日IRS-P6数据、2006年5月20日Landsat 5-TM数据、2006年10月6日MODIS 1B数据以及2009年4月22日HY-1B的2级数据为遥感数据源,... [目的]利用多元遥感数据提取连云港海域赤潮信息。[方法]以小尺度连云港海州湾赤潮为研究对象,选用2005年10月8日IRS-P6数据、2006年5月20日Landsat 5-TM数据、2006年10月6日MODIS 1B数据以及2009年4月22日HY-1B的2级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对其进行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图像裁剪等预处理后,结合同步观测的连云港赤潮监控区站位环境数据,采用二次滤波法、叶绿素a浓度法、波段比值法提取海州湾赤潮信息。[结果]2005年10月8日,连云港海域暴发面积约20.0 km2的赤潮;2006年5月20日,连云港海域赤潮处于消亡阶段;2006年10月6日,赤潮暴发规模大,面积约436.5 km2;2009年4月22日,连云港海域赤潮零星分布,面积约10.8 km2。[结论]该研究为连云港环境监测相关部门实施有效地赤潮预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海域 赤潮监控 多源遥感数据 二次滤波法 波段比值法 叶绿素a浓度法
下载PDF
连云港市赤潮监控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防治建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华 张晴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文章根据连云港市赤潮监控区2006年与2007年水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水质状况与2006年水质状况相比较差,全年5月到10月期间是污染较... 文章根据连云港市赤潮监控区2006年与2007年水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水质状况与2006年水质状况相比较差,全年5月到10月期间是污染较重的时间段,监控区水质已受到轻度及较重的有机污染与富营养化状况。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业和运输污染,因此有监控区反映到整个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保护工作重点要对工业排水进行控制与净化,加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对海水水产养殖区的监控,提高对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防治建议 有机污染 富营养化 连云港市赤潮监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