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赤壳科部分属之间的系统学关系(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向民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22,共8页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 对nrDNA大亚基部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探讨丛赤壳科11个属的属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Cosmospora不是单起源,它的成员分别与Nectria,Haematonectria以及Neocosmospora3个不同的属聚类在一起;Haematonectria和Neocosmospora的亲缘关系最接近;Lanatonectria为一个独立的属;以Neonectriadiscophoravar.discophora为代表的Neonectria是一个可靠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毛
下载PDF
丛赤壳科5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8-1017,共10页
对采自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地的丛赤壳科标本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综合形态解剖、培养性状、DNA序列和无性阶段特征,报道5个中国新记录种:肯达拉赤壳Cosmospora khandalensis,翠绿赤壳C.viridescens,剑孢新赤壳Neocosmospora pr... 对采自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和西藏等地的丛赤壳科标本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综合形态解剖、培养性状、DNA序列和无性阶段特征,报道5个中国新记录种:肯达拉赤壳Cosmospora khandalensis,翠绿赤壳C.viridescens,剑孢新赤壳Neocosmospora protoensiformis,罗杰森假赤壳Pseudocosmospora rogersonii和瘤顶赤壳Tumenectria laetidisca,对它们的宏微观特征和菌落形态进行了描述及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分类 瘤顶
原文传递
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Bionectria sp.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艳 胡昌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135,共5页
从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30株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5.8S rDNA序列两种鉴定方法,确定其中1株(XH004)为生赤壳属(Bionectria)真菌,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分离到该属内生真菌.通过抑菌实验、细胞毒实验、TLC检测和HPCL... 从南方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30株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5.8S rDNA序列两种鉴定方法,确定其中1株(XH004)为生赤壳属(Bionectria)真菌,这是目前世界上首次从红豆杉科植物中分离到该属内生真菌.通过抑菌实验、细胞毒实验、TLC检测和HPCL检测证明XH004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杀细胞作用,且极可能含有紫杉醇或紫杉醇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下载PDF
中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物种多样性及致病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国清 陈帅飞 +2 位作者 吴志华 周旭东 谢耀坚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为了明确中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强弱,本试验对在中国报道的桉树焦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比较,β-tubulin、HistoneH3、TEF-1α三段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并测定各病原菌在7个温度下的菌落生长速度,... 为了明确中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力强弱,本试验对在中国报道的桉树焦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比较,β-tubulin、HistoneH3、TEF-1α三段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并测定各病原菌在7个温度下的菌落生长速度,以及对4个桉树无性系(DH32—29、广州1号、广林4号、OC14)离体叶片的致病力大小。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桉树焦枯病病原菌分属6个不同的物种,分别是Ca.cerciana、Ca.crousiani、Ca.pauciramoso、Ca.pseudocolhounii、Ca.pseudoreteaudii和Ca.fujianensis。不同病原菌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病原菌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发育树分枝。被测试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在5℃和35℃下均停止生长。被测试的5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在4个桉树无性系上的致病力差异显著,总体致病力强弱顺序为:Ca.cerciana〉Ca.pauciromosa〉Ca.pseudoreteaudii〉Ca.crousiana〉Ca.fujianensis。桉树无性系对不同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物种存在多样性,各病原菌的致病性差异显著.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特定病原物种的桉树无性系是解决桉树焦枯病危害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帚梗柱孢 桉树人工林 接种 叶焦枯
下载PDF
中国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物种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帅飞 刘倩丽 +2 位作者 李洁琼 李国清 刘菲菲 《桉树科技》 2015年第2期34-56,共23页
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中含有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大的病原菌。通过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我国共发现并鉴定了28个丽赤壳属物种,其中27个种是在桉树人工林叶片、桉树林下土壤或者桉树苗上发现。... 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中含有一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大的病原菌。通过基于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我国共发现并鉴定了28个丽赤壳属物种,其中27个种是在桉树人工林叶片、桉树林下土壤或者桉树苗上发现。本文对我国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概述,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菌落特点、寄主范围、分布地域和危害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未来我国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分类以及引起病害的防控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帚梗柱孢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桉树 病害防控
下载PDF
12种桉树焦枯病病原菌对10种桉树无性系致病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国清 李洁琼 +2 位作者 刘菲菲 李天会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明确在中国发现的桉树叶片焦枯病病原菌Calonectria spp.对桉树的致病力大小,并测定不同桉树无性系对Calonectria病原菌抗病性的强弱,本试验采用在中国发现的12种Calonectria属(Ca.cerciana、Ca.chinensis、Ca.hongkongensis、Ca.mi... 为了明确在中国发现的桉树叶片焦枯病病原菌Calonectria spp.对桉树的致病力大小,并测定不同桉树无性系对Calonectria病原菌抗病性的强弱,本试验采用在中国发现的12种Calonectria属(Ca.cerciana、Ca.chinensis、Ca.hongkongensis、Ca.microconidialis、Ca.papillata、Ca.parakyotensis、Ca.pauciramosa、Ca.pentaseptata、Ca.pseudoreteaudii、Ca.seminaria、Ca.terrestris、Ca.tetraramosa)共29株致病菌对10个桉树无性系(DH32-22、DH32-29、EC152、EC153、EC155、G1、K31、OC14、U6、W5)进行了室内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12种被测试Calonectria病原菌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10个桉树无性系离体叶片产生病斑;不同种Calnectria病原菌对同一桉树无性系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不同桉树无性系对同种Calonectria致病菌的抗病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致病性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天麻连作障碍与土赤壳属真菌的关联分析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进强 唐鑫 +8 位作者 郭兰萍 杨野 王艳红 魏渊 苏大鹏 何华 李良远 欧阳臻 周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96-2303,共8页
天麻连作障碍明显,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从天麻种植后土壤微生物变化探讨其与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通过比较种植天麻1年、2年和3年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及丰度的变化,分离出可能导致天麻连作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天麻-冬荪”轮作种... 天麻连作障碍明显,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从天麻种植后土壤微生物变化探讨其与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通过比较种植天麻1年、2年和3年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及丰度的变化,分离出可能导致天麻连作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天麻-冬荪”轮作种植探究了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控措施。结果显示,天麻种植导致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稳定性降低、有害菌种类和丰度增加等,在种植第2年最为明显;即使将土壤闲置2年,其微生物多样性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连作土壤中变化最为显著的真菌是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其在土壤中的丰富度与天麻病害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将其接种于种植天麻的土壤中能显著增加天麻的腐烂病害发生率。种植1茬天麻后再轮种1~3茬冬荪,能显著减少I.cyclaminicola的丰度,逐渐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并降低天麻病害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种植使土壤中的土赤壳属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其中I.cyclaminicola是天麻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通过轮种冬荪来减少天麻连作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土传病害 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
原文传递
国内外桉树焦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国清 吴志华 +4 位作者 谢耀坚 李天会 常润磊 王艳 周旭东 《桉树科技》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桉树焦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影响桉树的正常生长。本文主要对桉树焦枯病的病原、病害特征、危害状况、桉树抗病性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帚梗柱孢 抗病性
下载PDF
天麻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唐鑫 张进强 +6 位作者 江维克 袁青松 王艳红 郭兰萍 杨阳 杨野 周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88-2295,共8页
褐腐病是天麻种植生产上的高发病害,但其病原菌尚不明确。该文从77份感染褐腐病天麻块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试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菌,比较了各病原菌的致病力及其对天麻营养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褐腐病害天麻块茎... 褐腐病是天麻种植生产上的高发病害,但其病原菌尚不明确。该文从77份感染褐腐病天麻块茎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试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菌,比较了各病原菌的致病力及其对天麻营养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褐腐病害天麻块茎样本中共分离获得119株真菌,其中,土赤壳属真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42.01%。经致病性验证表明有6株真菌的致病特征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6株真菌分属于粪壳菌纲丛赤壳科土赤壳属真菌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和I.robusta;2类真菌均能产色素、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其中I.cyclaminicola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I.robusta。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接种I.cyclaminicola所形成的病斑显著大于I.robusta接种组,提示I.cyclaminicola对乌天麻的致病力高于I.robusta。对峙培养结果显示,I.cyclaminicola和I.robusta均能够显著抑制蜜环菌的萌发及菌索的生长;蜜环菌亦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且I.cyclaminicola受抑制程度小于I.robusta。该研究首次揭示了I.cyclaminicola和I.robusta是天麻褐腐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褐腐病 病原菌 Ilyonectria cyclaminicola Ilyonectria robusta
原文传递
黄连根腐病土赤壳属病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对其ITS序列测序,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共分离到土赤壳属真菌38株。不同株系的菌株侵染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二株菌致病性强,分离频率高,是病原菌。它们的ITS序列与Ilyonectria liliigena和I.destructans的同源性分别达99%,形态特征与这两株菌一致。结合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将二者分别鉴定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此外,部分土赤壳菌的菌落形态和致病性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其ITS序列碱基也发生了突变。【结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这类土赤壳属真菌基因易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病原真菌 基因突变
下载PDF
1株选择性降解茅苍术挥发油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蕾 刘付燕 +1 位作者 任承钢 戴传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855-2862,共8页
目的: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根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选择性降解转化茅苍术挥发油的菌株,实现内生真菌对茅苍术挥发油主要成分的转化作用。方法:利用微生物体外转化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追踪挥发油变化,筛选出能选择性利用挥发油的... 目的:从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根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选择性降解转化茅苍术挥发油的菌株,实现内生真菌对茅苍术挥发油主要成分的转化作用。方法:利用微生物体外转化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追踪挥发油变化,筛选出能选择性利用挥发油的内生真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转速、装液量、初始pH和植物组织添加对内生真菌降解的影响,并选取对降解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筛选到的内生真菌ALG-13可以选择性利用挥发油,改变了挥发油主要成分相对百分比。总体表现为苍术酮和苍术素增加,β-桉叶醇和茅术醇含量减少。经过真菌选择性降解后,挥发油组分更加接近道地茅苍术的挥发油组成。ALG-13基于形态特征、ITS序列系统学分析,确定为生赤壳属真菌Bionectria ochroleuca。最优降解条件为200 r.min-1,pH 4.5,250 mL装液量为50 mL、蔗糖为碳源。结论:内生真菌ALG-13可以选择性降解挥发油,使挥发油组分接近道地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内生真菌 挥发油 选择性利用
原文传递
草莓根腐病病原真菌Ilyonectria novozelandica的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芳芳 褚继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0,共6页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对草莓育苗圃内发病草莓根部进行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原菌菌株为土赤壳属病原菌。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初步鉴定该病原菌菌株ZJ16属于...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对草莓育苗圃内发病草莓根部进行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原菌菌株为土赤壳属病原菌。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初步鉴定该病原菌菌株ZJ16属于土赤壳属,但不能鉴定到种,又选择土赤壳属特异基因EF-1α和Histone H3基因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分析,并将待测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EF-1α和Histone H3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待测菌株与Ilyonectria novozelandica(GenBank收录号:CBS 112593)的同源性均达到了100%。确定新疆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为Ilyonectria novozelandica,该菌种是1个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病原鉴定
下载PDF
Calonectria真菌在中国桉树上的分布和危害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文霞 陈帅飞 《桉树科技》 2019年第4期43-49,共7页
由丽赤壳属真菌导致的焦枯病是世界范围内桉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焦枯病给我国桉树人工林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简要概括了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阐述了丽赤壳属病原菌对桉树的危害特征和在桉树上的物种多样性;总... 由丽赤壳属真菌导致的焦枯病是世界范围内桉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焦枯病给我国桉树人工林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简要概括了丽赤壳属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和寄主范围;阐述了丽赤壳属病原菌对桉树的危害特征和在桉树上的物种多样性;总结了针对丽赤壳属真菌测试其致病力的接种方法和孢子诱导方法;概述了丽赤壳属真菌物种对桉树的致病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致病力 孢子诱导
下载PDF
一株乳突赤壳属蕨麻致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慈 李军乔 +2 位作者 李晨芹 田甜 曲俊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5,共9页
为了明确引起蕨麻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青海省门源蕨麻人工种植基地患根腐病的蕨麻块根部分离得到菌株MY-BSX4-1,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分析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培养基对... 为了明确引起蕨麻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青海省门源蕨麻人工种植基地患根腐病的蕨麻块根部分离得到菌株MY-BSX4-1,对其进行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同时分析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培养基对该病原菌生长及其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将MY-BSX4-1菌株鉴定为乳突赤壳属(Thelonectria olida)。致病性研究表明,该菌株符合柯赫氏法则,是导致蕨麻根腐病的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MY-BSX4-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5℃;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且对菌落产孢无明显影响;pH 4.0~12.0时菌丝均能较好生长,其中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0~9.0,产孢最适pH为8.0;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利于产孢,果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氮源中牛肉浸膏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不利于菌丝生长;蕨麻煎汁培养基和蕨麻煎汁培养基(硝酸钠)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 根腐病 乳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丛赤壳科4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81-1988,共8页
报道了采集于山东、河南、四川和云南的丛赤壳科4个中国新记录种:乌列沃光赤壳、假赤壳、瘤顶乳突赤壳和悬钩子乳突赤壳。对我国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图示,并与上述种的原始描述以及ITS和28S rDNA序列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乳突 肉座菌目 分类
原文传递
6种杀菌剂对不同桉树焦枯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国清 陈帅飞 +2 位作者 刘菲菲 周旭东 谢耀坚 《桉树科技》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对5种桉树丽赤壳属病原菌(Ca.c... 由丽赤壳属(Calonectria)真菌引起的桉树焦枯病是桉树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筛选能有效抑制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6种杀菌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咪鲜胺)对5种桉树丽赤壳属病原菌(Ca.cerciana、Ca.crousiana、Ca.fujianensis、Ca.pauciramosa、Ca.pseudoreteaudii)通过菌丝生长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强弱。结果显示:6种杀菌剂对5种丽赤壳属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差异显著。不同杀菌剂对同一丽赤壳属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不同丽赤壳属病原菌对同一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比较分析,咪鲜胺能有效发地抑制本研究中测定的丽赤壳属病原菌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焦枯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鹿蹄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鹿蹄草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娟 王威威 +1 位作者 吕雪 张梦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93,F0003,共8页
采用表面消毒法及选择培养基分离鹿蹄草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初步回接试验筛选高效菌株,采用形态学及18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高效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二次回接试验测定高效菌株对宿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从鹿蹄草中分离到7株内生真菌,初... 采用表面消毒法及选择培养基分离鹿蹄草根部内生真菌,通过初步回接试验筛选高效菌株,采用形态学及18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高效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二次回接试验测定高效菌株对宿主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从鹿蹄草中分离到7株内生真菌,初步回接试验表明其对鹿蹄草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筛选到一株高效菌株R25,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丛赤壳属(Nectria)真菌;该菌株能显著提高宿主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中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筛选的高效菌株能显著提高鹿蹄草的生长代谢活性,在鹿蹄草的引种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内生真菌 18SrDNA 生理效应
下载PDF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的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延春 刘四新 +4 位作者 蒋春洁 齐静 李从发 胡晓苹 李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10-113,共4页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 应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进行鉴定。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镰刀菌、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测试菌种,对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在不同生长周期15 d内的发酵液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依次采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正丁醇对发酵液进行分部提取,再测定各部粗提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内生真菌BWL6007属于生赤壳属(Bionectria),是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获得的生赤壳属内生真菌;其最佳发酵时间为11 d;发酵液乙酸乙酯部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佳,活性成分主要以中极性的物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北极真菌Nectria sp.B-13中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潮 叶科元 +3 位作者 方莎莎 卢小玲 刘小宇 吴文惠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的对北极真菌Nectriasp.B-13中的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极地真菌Nectriasp.B-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利... 目的对北极真菌Nectriasp.B-13中的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极地真菌Nectriasp.B-1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利用1 H-和13 C-NMR、LC-MS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和微量稀释法测试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和抗稻瘟霉作用。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这4个为酚醛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分别为dechlorodeacetylchloronectrin(1),LL-Z-1272εacid(2),8'-hydroxyascochlorin(3)和LL-Z 1272β(4)。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5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IC50值的范围在48.67~92.18μmol/L之间;同时,化合物2还可抑制稻瘟霉的生长,MIC值为18.2μg/mL。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首次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获得的化合物,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和抗稻瘟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真菌 倍半萜烯类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桉树焦枯病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2 位作者 麻文建 朱天辉 郑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 桉树焦枯病是威胁桉树生长的首要病害,建立准确、有效的桉树焦枯病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技术是桉树焦枯病前期诊断的必要手段。本研究针对柱枝双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菌株的β-微管蛋白(beta-tubulin)基因上保守序列极强的靶基因区域序列进行特异性引物BT-S-1/BTA-1的设计和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的合成,分别利用常规PCR和巢式PCR技术对引物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本研究也对所建立的巢式PCR用于桉树焦枯病原菌快速检测的田间时效性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beta-tubulin基因序列通用引物BT-T1-S/BT-CYLTUBIR-A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所有参试菌株均可扩增出1条约500bp的条带;而单独使用特异性引物BT-S-1/BT-A-1进行常规PCR扩增时仅病原菌能够扩增出1条148bp的明亮条带;当利用通用引物作为第1轮引物,以稀释10倍后的第1轮PCR产物作为第2轮PCR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时,也可扩增出上述148bp大小的明亮条带,且巢式PCR的扩增效果较常规PCR具有明显的视觉优越性;灵敏度检测试验表明,巢式PCR的灵敏度可检测到5fg/μL,较常规PCR可以扩增出的极限(DNA质量浓度为5pg/μL)至少提高了103倍;田间时效检测试验也说明巢式PCR较常规PCR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灵敏性,可达到田间检测的要求。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桉树焦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桉树焦枯病 快速检测 柱枝双孢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