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赛罕乌拉保护区 被引量:9
1
作者 巴特尔 《野生动物》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8年批准建立的.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内蒙古 赛罕乌拉保护区 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转变
2
作者 娜日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赛罕乌拉、达里诺尔两个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分析了两个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应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的...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的赛罕乌拉、达里诺尔两个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分析了两个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应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社区居民与保护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保护区的管理中要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受益;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保护区的管理应导入由保护区管理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当地居民及科研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赛罕乌拉保护区 达里诺尔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赛罕乌拉保护区龙胆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蓉 向昌林 蓝登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5期12-14,共3页
采用野外调查、整理标本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对赛罕乌拉保护区龙胆科野生植物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得出该地区龙胆科植物共计6属12种。12种植物皆可用于观赏花卉,其中10种可药用,中、蒙共同使用的有4种,仅供中药使用的有3种,仅... 采用野外调查、整理标本及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对赛罕乌拉保护区龙胆科野生植物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得出该地区龙胆科植物共计6属12种。12种植物皆可用于观赏花卉,其中10种可药用,中、蒙共同使用的有4种,仅供中药使用的有3种,仅供蒙药使用的有3种;1种可用于农药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保护区 龙胆科 野生植物
下载PDF
灰喜鹊一家
4
作者 李晓辉 邢莲莲 《人与生物圈》 2002年第4期36-37,共2页
灰喜鹊并不十分珍稀,广布于欧亚大陆的温暖地区,但是却因它们是很多害虫的天敌而受到人类的重视.
关键词 赛罕乌拉保护区 灰喜鹊 益鸟招引 野生动物保护
原文传递
鹿鸣呦呦
5
作者 岩松 《人与生物圈》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十月的赛罕乌拉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深山幽谷之中,野生马鹿高亢的叫声此起彼伏,马鹿"恋爱"的季节到了.
关键词 赛罕乌拉保护区 野生动物种类 马鹿 保护现状
原文传递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6
作者 洪雪萌 戈昕宇 李俊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0-600,共11页
为了解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17年5–9月分别对保护区的典型草原、湿地、山地沟谷草甸、退化草原、农田、山地旱生灌丛、山地中生灌丛等7种生境中的蝴蝶进行观测调查。共记录和采集蝴蝶2,290只,隶属5科42... 为了解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2017年5–9月分别对保护区的典型草原、湿地、山地沟谷草甸、退化草原、农田、山地旱生灌丛、山地中生灌丛等7种生境中的蝴蝶进行观测调查。共记录和采集蝴蝶2,290只,隶属5科42属63种。蛱蝶科的种类数(34种)和个体数(991只)最多。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绢粉蝶(Aporia crataegi)、荨麻蛱蝶(Aglais urticae)、银斑豹蛱蝶(Speyeria aglaja)等5种为保护区的优势种。保护区蝶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呈正态分布模式,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生境相互重叠,蝶类活动范围在不同生境中可以延伸。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种类及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山地中生灌丛蝶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退化草原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低,优势度指数最高;山地沟谷草甸的科、属、种、个体数最多;退化草原的科、属、种、个体数都是最少。区系组成分析表明广布种占63.49%,古北种占36.51%。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在各月份间有明显差异,蝴蝶种类及个体数与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我们认为适当的干扰有利于蝶类多样性发展,而强烈的人为干扰会严重破坏草场环境,影响蝶类生存和繁衍,降低蝶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多样性 影响因素 干扰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的区系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立彦 刘振亮 +1 位作者 赵遵田 周红英 《山东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共有12科13属42种1变型,其中优势科为梅衣科、蜈蚣衣科、黄枝衣科、石蕊科。其区系成分以环北极成分、东亚成分为主,这与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特点相一致,过滤性是其突出特点。
关键词 内蒙古 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地衣 环北极成分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书理 李桂林 +1 位作者 巴特尔 那顺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18-622,共5页
1 990~ 1 999年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考察研究 ,共记录到鸟类 1 50种 ,隶属于 1 7目 4 7科 1 0 2属 .其中 63种是夏候鸟 ,38种是留鸟 ,1 0种是冬候鸟 。
关键词 内蒙古 鸟类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标本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立彦 赵遵田 贾泽峰 《山东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首次报导了内蒙古自治区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衣 41种 1变型 ,隶属于 1 2科2 3属。其中 ,中国新记录 1种。
关键词 内蒙古 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地衣 分类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10
作者 那顺得力格尔 王安梦 +4 位作者 巴特尔 宁宗勋 僧格 张逦嘉 鲍伟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固定样线法于2006~2009年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目18科51种,其中有37种留鸟,9种冬候鸟,5种旅鸟,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所记录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3种,... 采用固定样线法于2006~2009年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目18科51种,其中有37种留鸟,9种冬候鸟,5种旅鸟,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所记录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29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值最高的生境为山地森林,鸟类种数为37种。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划分为9种类型,较为复杂的组成与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以及动物地理区划属于蒙新区和东北区的双重过渡地带有关。与周边地区冬季鸟类调查比较,本次调查鸟类物种相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鸟类 物种多样性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居留型
原文传递
不同母质温带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星辰 鲁绍伟 +3 位作者 向昌林 李少宁 赵娜 徐晓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53-2160,共8页
本研究以赛罕乌拉保护区2种不同土壤母质(黄土和沙母质)与3种利用方式(围栏打草、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草地为对象,基于群落组成调查数据,计算人为干扰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草地退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 本研究以赛罕乌拉保护区2种不同土壤母质(黄土和沙母质)与3种利用方式(围栏打草、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草地为对象,基于群落组成调查数据,计算人为干扰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草地退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母质与人为利用方式的差异使草地处于不同的退化状态,黄土与沙母质类型草地退化程度均随人为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当人为利用方式相同时,黄土母质草地人为干扰指数(均值1.21)比沙母质草地(均值1.48)低。各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随土壤母质的砂质化和人为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57~4.2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6~2.39,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76~0.8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0.80。随着人为干扰指数增加,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下降,而均匀度指数有上升趋势。过度放牧对2种土壤母质草地均会造成严重威胁,黄土与沙母质草地最适宜的利用方式分别为围封打草和季节性放牧。在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过程中,需兼顾草地不同土壤母质与人为利用方式的影响,针对不同土壤母质条件规划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实现因地制宜的草地恢复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人为干扰 草地退化 温带草地
原文传递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淑杰 杨小丹 +3 位作者 李明 周梅 李桂林 赵鹏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3,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植物进行调查,并对该区植物地理区系进行研究,在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从科、属、种3个层次对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地理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 本研究通过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植物进行调查,并对该区植物地理区系进行研究,在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从科、属、种3个层次对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地理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丰富,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792种(包括8亚种、48变种、2变型),隶属于348属,91科,其中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优势科明显,中生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温带成分明显,并与其他成分有较广泛的联系,过渡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维管束植物 地理成分
下载PDF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书理 李桂林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1年第2期28-29,共2页
本文在系统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个人见解 ,并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对环境旅游进行规划分析 。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规划 旅游资源 经济效益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服务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贾晓燕 王晓江 +2 位作者 牛建明 张文军 刘玉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501,共7页
通过测定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物理性质及持水量,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服务。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各异,天然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强于人工植被。0~60 cm土层平... 通过测定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物理性质及持水量,研究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服务。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各异,天然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强于人工植被。0~60 cm土层平均容重白桦林的最小,农田的最大;土壤最大持水量白桦林最高,线叶菊草原最低;土壤非毛管持水量白桦林最高,农田最低。②阴坡植被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高于阳坡植被,其中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最强。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凋落物水源涵养服务不同。白桦林水源涵养量最高,显著高于线叶菊草原和农田,而与蒙古栎林、华北落叶松林、虎榛子灌丛及山杏灌丛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服务 植被类型 凋落物 土壤持水量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
原文传递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区系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乐 冯佳 +2 位作者 刘晓铃 李峰 谢树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6-382,共7页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阿尔山支脉,地理坐标为118°18′—118°55′E,43°59′—44°27′N,总面积为100446.1hm2(图1)。该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阿尔山支脉,地理坐标为118°18′—118°55′E,43°59′—44°27′N,总面积为100446.1hm2(图1)。该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8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和西辽河上游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植物 群落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生态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磊 李明 +6 位作者 王安梦 张逦嘉 张书理 杨永昕 李桂林 巴特尔 鲍伟东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2年第3期9-12,共4页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 为了解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状态,2009年5~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直接观察法对红角鸮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观察的4个巢址全部是以柳树为主干的树洞巢,巢内铺垫物较少或无铺垫,巢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为91.3cm,巢内径平均为13.5cm,巢外径平均为15.0cm,巢深平均32.0cm(n=4)。平均窝卵数为3.75,对其中一窝进行测量,4枚卵平均量度是28.9mm×24.6mm,重量9.5g。雏鸟孵出后,雌性亲鸟承担主要育雏任务,雄性亲鸟日间停歇于离巢不远的树上负责警戒工作,夜间与雌鸟共同哺育雏鸟。小型鼬科动物的捕食可能是干扰红角鸮繁殖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红角鸮 巢址选择 育幼行为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树先 郭成 李文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10,共3页
根据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分析:共有14科101属133种,有明显的优势类群,其中叶甲科(Chrysomel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为优势科.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其次是古北种;... 根据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分析:共有14科101属133种,有明显的优势类群,其中叶甲科(Chrysomel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为优势科.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其次是古北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特征显著,且共有成分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补录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慧敏 刘铁志 +2 位作者 田艳春 李桂林 巴特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本文作者采集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标本400余份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发现有94种赛罕乌拉新纪录种,分属20科39属,内蒙古新纪录种有28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经过分析食用菌25,药用菌12,食用兼药用8种,具抑制... 本文作者采集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标本400余份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发现有94种赛罕乌拉新纪录种,分属20科39属,内蒙古新纪录种有28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经过分析食用菌25,药用菌12,食用兼药用8种,具抑制肿瘤作用的有8种,毒菌1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补录 资源评价
下载PDF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成 袁树先 王龙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20,共4页
根据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0科32属43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是优势科;其次是缘蝽科(Coreidae)和盲蝽科(Miridae).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世界区系成分以东洋+古北种(50.00%)为... 根据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名录进行区系分析,保护区共有半翅目昆虫10科32属43种,其中蝽科(Pentatomidae)是优势科;其次是缘蝽科(Coreidae)和盲蝽科(Miridae).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半翅目昆虫世界区系成分以东洋+古北种(50.00%)为主,其次为古北种(31.58%).中国区系成分以东北+华北+蒙新共有种(15.79%)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昆虫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鹿鸣罕山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志刚 《人与生物圈》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黎明前的夜空是暗蓝色的。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高悬在天空,启明星的上方是一轮新月。前面的山峰像一排黑黑的兽齿,分割着天与地。寒气袭人。四周全笼罩在夜色之中。吉普车突突地发动了,发动机的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车灯划破了夜空,在... 黎明前的夜空是暗蓝色的。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高悬在天空,启明星的上方是一轮新月。前面的山峰像一排黑黑的兽齿,分割着天与地。寒气袭人。四周全笼罩在夜色之中。吉普车突突地发动了,发动机的鸣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车灯划破了夜空,在山路上吉普车上下颠簸,跨过冰封的溪流,穿过茂密的山林,我们来到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正沟。今天,与我同行的四人,赤峰来的张工程师,还有保护区的巴特尔,一位当地向导和一位司机,我们的任务是考察罕山的野生马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野生马鹿 科学考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