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吸附与游离定量评价模型及微观赋存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俊乾 卢双舫 +2 位作者 张婕 张鹏飞 薛海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3-592,共10页
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影响其可动性及可采性。为了定量评价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初步形成了页岩油吸附与游离定量评价理论框架,可用于分析:①非饱和吸附状态(0 <p/p0<1)下单组分烃... 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影响其可动性及可采性。为了定量评价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初步形成了页岩油吸附与游离定量评价理论框架,可用于分析:①非饱和吸附状态(0 <p/p0<1)下单组分烃的吸附量与游离量;②饱和吸附状态(p/p0≥1)下单组分烃和混合烃(残余油)的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模型综合考虑了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吸附相与游离相密度、吸附相厚度)、页岩孔隙微观结构(形态、大小、孔体积、比表面积)以及页岩储层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视密度)。基于模型并结合中国东部湖相页岩油靶区(以东营凹陷为例),初步揭示了页岩油微观赋存机制,认识到:①页岩油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受多参数综合影响;②当孔径小于约50 nm时,孔隙大小对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及其比例影响较为显著;当孔径大于约50 nm时,孔隙大小影响较弱,此时游离油量依赖于含油孔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量 游离量 微观结构 评价模型 赋存机制 页岩油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页岩气赋存力学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左罗 熊伟 +2 位作者 郭为 高树生 胡志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从页岩孔隙类型及大小出发,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并借助Lee势能函数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赋存状态。指出,页岩孔隙大体上可分为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和非黏土矿物孔隙3大类,甲烷分子在各类孔隙中主要受到... 从页岩孔隙类型及大小出发,详细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受力情况,并借助Lee势能函数分析了页岩气在各类孔隙中的赋存状态。指出,页岩孔隙大体上可分为有机质孔隙、黏土矿物孔隙和非黏土矿物孔隙3大类,甲烷分子在各类孔隙中主要受到色散力作用,靠近孔隙壁面的气体分子受到孔隙壁面分子色散力作用被吸附,未受到壁面作用的分子则在孔隙中央呈游离状态;随着页岩各类孔隙孔径的增大,孔隙中受壁面分子影响的区域比例变小,孔隙的吸附能力减弱,吸附气主要赋存在小于10 nm的孔隙中;含有大量微孔隙的有机质和黏土的吸附能力比其他矿物强;在有机孔和黏土孔中页岩气以吸附气和游离气的方式存在,而在矿物孔中主要以游离气方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类型 赋存机制 势能函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宏微观赋存机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靖 胡宗全 +2 位作者 谢俊 刘忠宝 赵建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32,共10页
页岩中有机质的宏微观赋存特征对于确定其成因、时空分布以及生烃机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对于不同矿物/岩相与有机质间赋存的非均质性及模式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以四川盆地及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 页岩中有机质的宏微观赋存特征对于确定其成因、时空分布以及生烃机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对于不同矿物/岩相与有机质间赋存的非均质性及模式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以四川盆地及周缘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岩心观察、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微米—纳米级尺度下无机矿物成因、形态及其与有机质的接触关系,并在岩相划分的基础上,研究厘米—毫米级尺度下岩相与有机质的赋存关系,探讨有机质成因、宏微观展布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页岩矿物组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有机质为可溶有机质和不溶有机质;(2)石英、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存在着3种有机质赋存样式,黄铁矿存在着4种有机质赋存样式;(3)研究区页岩可划分为富有机质硅质页岩、高有机质硅质黏土质页岩、高有机质含灰硅质黏土质页岩和低有机质粉砂黏土质页岩等4种典型岩相;(4)有机质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赋存方式的非均质性,其中富有机质硅质页岩中有机质赋存的非均质性表现在相同或相似沉积环境下纹层内部,低有机质粉砂黏土质页岩中的有机质赋存的非均质性表现在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纹层间;(5)有机质赋存的主控因素包括有机质类型与演化条件、无机组分成因与形态、沉积环境等。结论认为,不同尺度下有机质赋存的非均质性影响着页岩气"甜点"的分布与预测结果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及周缘 晚奥陶世 早志留世 页岩 有机质 宏观与微观 赋存机制 岩相/矿物 非均质性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富集基础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如凯 张婧雅 +5 位作者 李梦莹 蔡毅 吴松涛 刘畅 张素荣 康缘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74-2895,共22页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先后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三塘湖、松辽、苏北、江汉、四川、柴达木等盆地取得重大突破。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中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储层类型、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原油物性...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先后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三塘湖、松辽、苏北、江汉、四川、柴达木等盆地取得重大突破。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相比,中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储层类型、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原油物性、气油比均有较大差异,目前勘探开发成效亦有明显不同。通过系统剖析中国陆相页岩油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勘探实践成果,提出中国陆相页岩油富集基础研究的4个关键问题:(1)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与成因模式;(2)页岩储集空间跨尺度表征实验方法与储集性;(3)页岩油赋存机制、相态与可动性评价;(4)“甜点段/区”优选评价。加强基础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解决页岩系统成岩-成烃-成储-富集规律不明,可动性评价与“甜点段/区”评价难度大等问题,明确影响页岩油商业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加快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进程和规模效益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跨尺度表征 赋存机制 可动性评价 “甜点段/区”优选评价
下载PDF
川西藏东地区隧道围岩有害气体孕育机制及逸出风险评价研究
5
作者 张吉禄 刘新荣 +5 位作者 周小涵 祁占锋 刘瀚之 刘煜宇 孙浩 吴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 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区域内断裂分布密集、岩性变化巨大,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有效预测岩层内有害气体赋存种类与状态。基于川西藏东地质演化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内岩石、断裂构造以及水热循环影响下有害气体的成因及组分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地层构造及岩石分布进行分析,明确区域内主要气藏类型及分布范围;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现场监测对评价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川西藏东地区岩层主要有害气体孕育类型包括岩浆岩脱气孕育气体、变质岩化学反应释放气体、沉积岩油气矿藏富集气体、金属矿伴生气体等;其中,岩浆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入侵通道形成的气囊内,变质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酸性岩浆岩与碳酸岩接触面以及金属矿附近,沉积岩孕育有害气体主要赋存于油气盖层内。2)岩石圈断裂对深部有害气体的赋存最有利,水热循环通过物质扩散和水力运移2种方式加速深部有害气体的运移,其中深大主断裂控制型水热循环模式影响最显著。3)基于川西藏东地区地层岩性及断裂构造特征,对CO_(2)、CH_(4)、SO_(2)及H_(2)S等主要有害气体的赋存区域进行划分。4)根据研究区域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水热分布特点,建立复杂地层有害气体逸出风险评价体系;根据隧道开挖高浓度有害气体逸出可能性划分为5个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逸出风险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东地区 有害气体 隧道围岩 断裂构造 评价体系 赋存机制
下载PDF
影响香菇中甲醛含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冰茹 王纪华 +1 位作者 马智宏 冯晓元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年第6期52-54,共3页
本文分析了香菇在不同生产阶段甲醛产生的原因,探讨了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鲜香菇和干香菇中甲醛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外源因素对香菇中甲醛含量检出效果的作用,以期为进一步优化香菇加工处理以及改进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 甲醛 富积规律 赋存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煤层气赋存-传导机制及气井产水方程推导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光 姚光庆 李伟才 《中国煤层气》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煤岩为含天然裂隙网络与细小微孔隙的双重孔隙结构,微孔隙的孔径与吸附分子相当,不构成渗流空间,裂隙网络是煤层气渗流的最主要通道。本文阐述了煤岩中裂隙与微孔隙两类孔隙的结构特点,煤层气的赋存与传导机制以及煤层气藏中煤层气与水... 煤岩为含天然裂隙网络与细小微孔隙的双重孔隙结构,微孔隙的孔径与吸附分子相当,不构成渗流空间,裂隙网络是煤层气渗流的最主要通道。本文阐述了煤岩中裂隙与微孔隙两类孔隙的结构特点,煤层气的赋存与传导机制以及煤层气藏中煤层气与水两相共同渗流的渗流特征。利用二氧化碳从微孔隙中置换出煤层气的原理,且在二氧化碳气体注采平衡条件下,利用物质平衡及渗流理论推导出了煤层气藏产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方程,得出了在两相渗流阶段煤层气井产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双曲线型的结论。这些理论以及技术方法对煤层气资源的评价及开发具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机制 传导机制 产水变化规律
下载PDF
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机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秦玉金 陈煜朋 +2 位作者 姜文忠 于笑晨 苏伟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机制是指导深部煤炭和瓦斯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理论基础。相比浅部煤层,深部煤层的赋存环境具有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压力、低渗透率的"三高一低"特征,其决定了深部瓦斯赋存独有特征以及深部资源产出... 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机制是指导深部煤炭和瓦斯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理论基础。相比浅部煤层,深部煤层的赋存环境具有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压力、低渗透率的"三高一低"特征,其决定了深部瓦斯赋存独有特征以及深部资源产出面临的技术难题。系统回顾了应力、温度、压力、渗透率对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指出单一物理场影响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多场耦合作用环境是研究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机制的客观条件,为深部煤层瓦斯赋存机制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瓦斯赋存机制 高地应力 高温 高瓦斯压力 低渗透率 多场耦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