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2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被引量:97
1
作者 张希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107-118,125,共13页
一、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宋代科举取士人数大量增加,远远超过唐代,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宋代通过科举登科者究竟有多少人?却迄今还没有人做出比较精确的统计。宋代的科举制中,有贡举、武举、制举、词科、童子举以及宗室应举等等。贡... 一、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宋代科举取士人数大量增加,远远超过唐代,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宋代通过科举登科者究竟有多少人?却迄今还没有人做出比较精确的统计。宋代的科举制中,有贡举、武举、制举、词科、童子举以及宗室应举等等。贡举又分进士、明经、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开宝通礼、学究、明法等)。其登科者,除正奏名之外,还有特奏名。贡举是宋代科举中取士最多的一个科目。宋初循唐故事,每次放榜进士不过30人,诸科不过50人。太宗即位,始大量增加取土人数,每榜取士达数百人。但“贡举之疏数,取士之多寡,惟上所命”,未有定制。仁宗皇祐四年(1052),始规定:“进士限四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取士 特奏名 宋会要辑稿 诸科 知贡举 明经 科举制 宋王朝 资治通鉴 文献通考
原文传递
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 被引量:34
2
作者 辛德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0,178,共46页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年代中期,田余庆发表《论轮台诏》一文,更系统地论述说,汉武帝刘彻在其去世前两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转向所谓"守文",从而"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产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影响。其实上述论断不能成立:(1)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所谓"轮台诏",只是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汉廷的政治路线;(2)市村瓒次郎、唐长孺和田余庆诸人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出现了重大转变,主要依据的史料是《资治通鉴》,而《通鉴》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而是出自南朝刘宋王俭著的小说《汉武故事》,完全不可信据;(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汉武故事》,是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4)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王俭在《汉武故事》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是基于他对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之间政治斗争的感情倾向,有意而为。(5)《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形象,虽属艺术创作,但在西汉的历史上自有原型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司马光 汉武故事 汉武帝 轮台诏 重构
原文传递
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 被引量:29
3
作者 施安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3年第4期30-38,共9页
本文主要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石刻拓本为依据,参考前人有关记载,探讨武则天造字的若干规律性,并将此认识应用到文物的断代鉴别之中。
关键词 武则天 故宫博物院 武后 墓志铭 文字 杨氏 唐长安 资治通鉴 元载 石刻文
原文传递
唐代“南选”与岭南溪洞豪族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承文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9-101,共13页
唐代“南选”与岭南溪洞豪族王承文唐代“南选”是唐朝中央在岭南、黔中等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宋代以来,王溥、王应麟、赵翼等著名学者都进行过南选资料的编集,顾炎武则明确指出南选是一种具有因地制宜性质的地方铨选制度... 唐代“南选”与岭南溪洞豪族王承文唐代“南选”是唐朝中央在岭南、黔中等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选官制度。宋代以来,王溥、王应麟、赵翼等著名学者都进行过南选资料的编集,顾炎武则明确指出南选是一种具有因地制宜性质的地方铨选制度①。张泽咸先生《唐代“南选”及其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岭南 《新唐书》 全唐文 《唐会要》 溪洞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都督府 州刺史
原文传递
唐弱水西山羁縻州及保宁都护府考 被引量:26
5
作者 郭声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92,共12页
关键词 弱水西山 都护府 都督府 羁縻州 吐蕃 西山地区 西山八国 资治通鉴 大金川 旧唐志
原文传递
契丹贵族大会钩沉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桂芝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88,共21页
辽朝契丹人的贵族大会 ,材料零散又残缺不全。本文力图对辽代有限的、不连贯的零散记录加以汇集 ,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 ,比照蒙古贵族大会 ,尽可能地勾勒出辽代贵族大会的大致轮廓 ,并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
关键词 阿保机 贵族 契丹社会 《辽史》 资治通鉴 述律氏 耶律倍 嫡长子继承制 夷离堇 契丹人
原文传递
韩偓年谱(上) 被引量:14
7
作者 霍松林 邓小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95-103,共9页
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唐诗纪事》卷65),自号玉山樵人(《香奁集》自序)。《四库全书总目》151《韩内翰别集》:“《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胡仔《渔隐丛话》谓字致元,毛晋作是集跋,以为未知孰是。案刘向《列... 韩偓字致尧,小字冬郎(《唐诗纪事》卷65),自号玉山樵人(《香奁集》自序)。《四库全书总目》151《韩内翰别集》:“《唐书》本传谓偓字致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字致尧,胡仔《渔隐丛话》谓字致元,毛晋作是集跋,以为未知孰是。案刘向《列仙传》称:偓佺,尧时仙人,尧从而问道。则偓字致尧,于义为合。致光、致元,皆以字形相近误也。”今从之。岑仲勉《补唐代翰林学士两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学士 新唐书 四库全书总目 节度使 登科记考 长安 资治通鉴 中书舍人 会昌 刘向
下载PDF
论宋金以前东北与中原之间的交通 被引量:20
8
作者 辛德勇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宋代诗人苏辙曾描述燕山形势说:“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中开多箕筚,末路牵一线。”燕山山势高兀,峰谷参差,在其南部更由于流水侵蚀,使坚硬的石英岩基底裸露地表,形成了一条东西壁立的峭脊,宛如一道屏障,横插在... 宋代诗人苏辙曾描述燕山形势说:“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中开多箕筚,末路牵一线。”燕山山势高兀,峰谷参差,在其南部更由于流水侵蚀,使坚硬的石英岩基底裸露地表,形成了一条东西壁立的峭脊,宛如一道屏障,横插在东北与中原之间。出入南北,唯赖山海之间的狭长滨海平原(即今辽西走廊)和潮河、滦河两大河流及其支流的河谷。但滨海道路到隋唐以后才逐渐畅通,潮河和滦河等山地河谷也多呈下嵌河曲,河道深狭,崎岖难行。在河流切穿石英岩脊处则形成道道险隘,成为控扼南北往来的咽喉之地。因此,通过燕山十分不易。由于燕山阻隔,直到明代,东北与中原之间的经济地理特征差别一向很显著。同时,也造成了两大区域间在民族与政权分布上的差异,并影响到其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东北与中原之间交通的开拓见诸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舂秋时代。《国语·鲁语下》,《左传》昭公九年)随着历史的发展,交通状况也不断变迁。这里仅就宋金以前东北与中原之间的交通状况及其影响,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流域 山海关 卢龙塞 资治通鉴 隋唐时期 老哈河 辽西 海道 宋金 地理志
下载PDF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 被引量:20
9
作者 宁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15,4,共7页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宁泊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翼骧先生,是当今较早攻习中国史学史的学者之一,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仍在辛勤耕耘,坚持不辍地从事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指导着多名博士研究生... 史学史研究的今与昔──访杨翼骧先生宁泊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杨翼骧先生,是当今较早攻习中国史学史的学者之一,现在虽年事已高,但仍在辛勤耕耘,坚持不辍地从事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并指导着多名博士研究生。1994年盛夏,我采访了正忙于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史学史研究 杨翼骧 研究史 梁启超 章学诚 《中国历史研究法》 资治通鉴 历史哲学 西南联大
下载PDF
论初唐的女性专权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葛晓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3期55-61,4,共8页
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子一直保持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但其间也曾出现过由妇女掌握中央政权的例外,这就是从公元674年武后与高宗并立为“二圣”,到公元713年唐玄宗诛灭太平公主的时期。这四十年恰恰处在初唐向盛唐的发... 在长达二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子一直保持着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但其间也曾出现过由妇女掌握中央政权的例外,这就是从公元674年武后与高宗并立为“二圣”,到公元713年唐玄宗诛灭太平公主的时期。这四十年恰恰处在初唐向盛唐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一百四十年里,它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曾引起不少史学家的兴趣,但人们研究的重心主要在于武则天的历史功过,还很少有人从妇女学的角度对产生武则天一类女性统治者的背景和原因作出解释。本文试图就此略作探究,并兼论这四十年在文学方面造成的影响,以期从不同的视角对这段历史求得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女性 唐代文学 初唐 太平公主 资治通鉴 武后 宫廷诗 中国封建社会 中宗
原文传递
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吉军 《浙江学刊》 1988年第4期112-119,111,共9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者把宋代文化高峰的形成称为“中国文化之谜”。本文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了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对“忧患意识”说和单纯的“经济基础”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 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教育事业 重文轻武 北宋 司马光 士大夫 资治通鉴
下载PDF
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7
12
作者 戴逸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共3页
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戴逸今年是尊敬的范文澜同志100周年诞辰。范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又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人。借此机会,... 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戴逸今年是尊敬的范文澜同志100周年诞辰。范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又是中国史学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人。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史学会对范老表示深切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座谈会 历史学家 诞辰100周年 时代需要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资治通鉴 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
原文传递
宋代的节日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瑞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74-80,共7页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结构的重新组成,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最能反映当时民情风俗的各种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革。本文介绍宋代帝、后的“圣节”,官定的...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阶级结构的重新组成,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内容,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其中,最能反映当时民情风俗的各种节日,也出现了一些变革。本文介绍宋代帝、后的“圣节”,官定的重要节日,节气性和季节性的节日,带有宗教迷信性质的节日等。一、帝、后的“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宋徽宗 北宋 十七年 东京 宋仁宗 欧阳修 资治通鉴 宋哲宗
下载PDF
论唐代方镇“进奉”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明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5年第1期28-33,8,共7页
李唐政权于德宗建中元年实施两税法以取代租庸调旧制.这次改革带着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即是要建立中央与地方在新形势下分割赋役权益的新方式,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权既限制又让步的矛盾斗争关系.直接反映这种目的的两税法规定之一,是各... 李唐政权于德宗建中元年实施两税法以取代租庸调旧制.这次改革带着一个重要的现实目的,即是要建立中央与地方在新形势下分割赋役权益的新方式,体现了中央对地方财权既限制又让步的矛盾斗争关系.直接反映这种目的的两税法规定之一,是各州两税三分制.元稹说:“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二曰留使,三曰留州,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可见两税三分制的特点是“定额以取资”,三个份额是基本固定的.不过,在实际执行中,唐中央与地方对两税收入的分割均非循规蹈矩.方镇多想方设法截留上供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镇 德宗 宪宗 节度使 羡余 两税三分制 两税法 唐后期 资治通鉴 李翱
下载PDF
唐后期民户大迁徒与两税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翁俊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7-101,共15页
将近300年的唐朝历史中,出现过几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的现象。唐后期出现的两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现象,其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都是唐前期的逃户所不能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后期出现的是民户大迁徒活动。这两次民户大迁徙都与两... 将近300年的唐朝历史中,出现过几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的现象。唐后期出现的两次民户大规模逃离本土现象,其范围之广和影响之深,都是唐前期的逃户所不能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后期出现的是民户大迁徒活动。这两次民户大迁徙都与两税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唐后期民户迁徙与两税法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一、安史乱后民户的大迁徙 开元、天宝年间的逃户,由于官府的大力搜括,至天宝八载(749年)终于告一段落。而这时期国家的编户增至9069154户,创唐代国家编户数量的最高纪录。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编户急剧下降,至乾元三年(760年),全国编民只有1931145户,只相当于天宝十三载户数的1/5弱。短短数年中,国家编户竟然如此大幅度流失,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与这时期出现的民户大迁徙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唐会要》 唐后期 全唐文 民户 《册府元龟》 州刺史 《文苑英华》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原文传递
吐鲁番文书中的若干年号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震 《文物》 1983年第1期26-34,共9页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年号的为数不少。其中麴氏高昌国自章和(531—548年)以后、唐代自贞观以至大历,已无需论证。本文对十六国时期至章和以前的年号,就有文献可考者略述其流行于高昌的原由,对尚待考证者提出初步看法,并对某些相关的历史...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年号的为数不少。其中麴氏高昌国自章和(531—548年)以后、唐代自贞观以至大历,已无需论证。本文对十六国时期至章和以前的年号,就有文献可考者略述其流行于高昌的原由,对尚待考证者提出初步看法,并对某些相关的历史问题试加探讨。本文涉及的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而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却有限,某些问题难以作出准确的结论,这里只是提出个人的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文书 年号 高昌国 吐鲁番出土文书 北凉 十六国时期 北魏 十七年 西凉 资治通鉴
原文传递
唐与吐谷浑和亲关系始末考 被引量:13
17
作者 靳翠萍 《敦煌学辑刊》 1998年第1期130-137,共8页
关键词 吐谷浑 金城县 《唐代墓志汇编》 长公主 资治通鉴 《新唐书》 贞观十七年 《册府元龟》 甘肃武威 青海
下载PDF
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保隆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0-73,共14页
形成在我国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高句骊族,主要来源于貊族东迁的后裔高夷、夫余、沃沮、小水貊、等。首先使用高句骊称号的是高夷人,构成高句骊族主体的是夫余人;在高句骊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沃沮、小水貊、等先后被兼并,与高句骊凝聚... 形成在我国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高句骊族,主要来源于貊族东迁的后裔高夷、夫余、沃沮、小水貊、等。首先使用高句骊称号的是高夷人,构成高句骊族主体的是夫余人;在高句骊族发展壮大过程中,沃沮、小水貊、等先后被兼并,与高句骊凝聚为一族。同时,在高句骊崛起后,也有非貊族系的古代朝鲜人后裔、汉、鲜卑、肃慎、契丹、百济等族人,被其俘掠或投奔、陷没后融入高句骊族,前三种人人数众多。高句骊族在解体、消失过程中,凡15万户约七八十万人流向有四:迁居中原各地近30万人,投入新罗约10万人,亡归鞘(渤海)的10万人以上,散入突厥万余人,共50余万人。其余20余万人,多半死于战乱,余散居在辽河以东、渤海国以南、大同江以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骊 《三国史记》 高句丽 资治通鉴 夫余 小水貊 《旧唐书》 《三国志》 《新唐书》 《后汉书》
原文传递
浊上变去见于南宋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纶鑫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宋代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294卷完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光门人刘女世尝撰《音义》十卷,世已无传。南渡后注者纷纷... 宋代司马光领衔编撰的《资治通鉴》294卷完成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光门人刘女世尝撰《音义》十卷,世已无传。南渡后注者纷纷,而乖谬弥甚'。至宋末元初,胡三省历尽艰难,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汇合群书,订为补漏',完成了《资治通鉴音注》,成为'司马氏功臣'。现在流行的《资治通鉴》版本,是根据清代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音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上变去 资治通鉴 全浊上声字 四库全书总目 切韵 辩误 实际语音 胡三省 南宋 司马光
原文传递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被引量:16
20
作者 雷志良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133-136,共4页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雷志良畲族自称“山哈”或“生哈”。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雷志良畲族自称“山哈”或“生哈”。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 图腾崇拜 文化内涵 皇清职贡图 《天下郡国利病书》 马克思主义 资治通鉴 民族问题 文化交流 中央民族大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