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贯穿式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钱道海 刘斌 +3 位作者 奚士航 沈正超 王冠男 王小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贯穿式胰肠吻合(PPJ)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PD且术中采用PPJ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贯穿式胰肠吻合(PPJ)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PD且术中采用PPJ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43例,年龄65.5(54.2,72.0)岁。观察患者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对CR-POPF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0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均成功行PD治疗,其中腹腔镜PD患者76例(70.4%),开腹PD患者32例(29.6%)。术中均采用了PPJ,包括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39例(36.1%)、贯穿式胰肠间断吻合49例(45.4%)和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20例(18.5%)。手术时间390.0(314.0,480.0)min,术中出血量200.0(100.0,384.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0(10.0,15.0)d,术后胰瘘(B+C级)发生率为11.1%(12/108)。年龄、体质量指数、胰腺CT值、胰管粗细是发生CR-POPF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95,95%CI:0.822~0.975)、胰腺CT值(OR=0.812,95%CI:0.698~0.946)、胰管直径(OR=0.457,95%CI:0.220~0.952)是PPJ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PJ是一种安全的胰肠吻合方式,其术后胰瘘可能与年龄偏小、胰腺CT值偏低和胰管直径较细有关,仍需扩大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切除术 危险因素 贯穿吻合 临床相关性术后
原文传递
ERAS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胜利 宋寅浩 张善家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和改良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92例患者,分别施行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传统组)和改良U型贯...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和改良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92例患者,分别施行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传统组)和改良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改良组),各46例。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血清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周,改良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含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13.0%vs.30.4%),P<0.05。结论ERAS下PD中改良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胰吻合方式,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捆绑套入吻合 改良U型贯穿交锁吻合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