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1990—2008 被引量:7
1
作者 黄瑞玲 李子联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8,共6页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短期"保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权衡,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深入考察。本文的研究得出下列结论:第一,广义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具有...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短期"保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权衡,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深入考察。本文的研究得出下列结论:第一,广义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具有大体一致的波动关系,三个变量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第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第三,我国货币兼具中性和非中性的特征;第四,按照传统分析标准,我国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货币性质
下载PDF
重新审视货币的性质、功能与均衡
2
作者 张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69,共11页
长期以来,货币的性质、功能与均衡被公认为货币金融理论最艰深的问题之一,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澄清此问题。研究发现,确认货币性质与功能的难题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便露端倪,随后在马克思的交易逻辑中得到更加系统的阐... 长期以来,货币的性质、功能与均衡被公认为货币金融理论最艰深的问题之一,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澄清此问题。研究发现,确认货币性质与功能的难题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便露端倪,随后在马克思的交易逻辑中得到更加系统的阐发。在凯恩斯的新框架中,上述难题则被明确归结为交易媒介与金融资产之间的功能组合,并由此衍生出满足实体经济交易与怂恿金融交易的"货币均衡"问题。一些学者通过引入银行体系重返"威克塞尔传统",自诩为货币的宏观结构找到了微观基础,但货币功能的宏微观裂痕并未消失,实际金融运行依然在寻求货币均衡的艰难政策选择中剧烈摆荡。制度金融分析框架为此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视角,认为货币功能之所以出现结构性矛盾,根源在于横亘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主流鸿沟,货币在交易媒介与金融资产的"痛苦"组合只不过是其表现形式而已。文章的结论是,货币的基本功能在于促使实体经济实现低成本交易和有效配置经济资源,任何有损上述功能的其他功能都应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加以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性质 亚里士多德困局 威克塞尔传统 货币分析制度范式
原文传递
对货币的再认识
3
作者 张玉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S1期47-51,共5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政治上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会议确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政治上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会议确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年来,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货币性质 中央银行 银行券 流通手段 治理通货膨胀 派生存款 专业银行 现金管理 思想路线
下载PDF
重新审视货币的性质、功能与均衡
4
作者 张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期81-82,共2页
最初货币的出现是出于方便经济交易的内在需求,只有当经济交易提出需求时,货币才会“现身”。此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很快发现,除了便利经济交易,货币还具有独立创造“价值”和获取回报的特殊“金融功能”:货币不仅是交易中介... 最初货币的出现是出于方便经济交易的内在需求,只有当经济交易提出需求时,货币才会“现身”。此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很快发现,除了便利经济交易,货币还具有独立创造“价值”和获取回报的特殊“金融功能”:货币不仅是交易中介,还是金融资产。这一发现“石破天惊”。为了进一步挖掘货币的金融功能,马克思首次完整刻画了货币功能演化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功能 交易中介 金融资产 功能演化 内在需求 货币性质 回报 重新审视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对货币拜物教的批判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怀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随着他的哲学观的逻辑演进而不断发展。他把货币的本质开始理解为交换媒介,接着看作是私有财产之间的交换关系,后来克服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在《资本论》及手稿中才科学阐明了货币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从历...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随着他的哲学观的逻辑演进而不断发展。他把货币的本质开始理解为交换媒介,接着看作是私有财产之间的交换关系,后来克服了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在《资本论》及手稿中才科学阐明了货币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深刻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比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更加明显和耀眼的谜底,金银之所以凭借其自然属性而成为货币,其实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以及对货币背后的社会关系本质的颠倒和遮蔽。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和货币数量论陷入货币拜物教进行了深刻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性质 社会生产关系 重商主义 货币数量论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召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7-12,共6页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 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所经过的一系列"中介运动",在货币形式中"消失"了,所以,货币比商品具有更加耀眼的拜物教性质。马克思通过"还原"上述"中介运动",对货币进行发生学的考察,揭示了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秘密。货币是商品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不能仅仅从商品交换所遇到的"外部困难"来理解货币的起源。马克思对货币主义、货币名目论、货币数量论的批判都是基于他对货币的拜物教性质的分析而得以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拜物教性质 发生学考察 货币主义 货币名目论 货币数量论
下载PDF
黄金与金币史话
7
作者 欣士敏 《福建金融》 2001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美元兑换黄金 金币 流通手段 金银比价 货币使用 货币价值尺度 合法货币 世界货币职能 浮动汇率制 货币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