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PM2.5水溶性无机离子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鑫龙 李星 +2 位作者 杨兴川 许金浩 赵文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6,共4页
比较了天津市雾霾天和非雾霾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4^2-、NO3-、Cl-、NH4^+、Ca^2+、Na^+、Mg^2+、K^+)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雾霾天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35~60μg/m3,均值为43μg/m3,雾霾天PM2.5日均质量... 比较了天津市雾霾天和非雾霾天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4^2-、NO3-、Cl-、NH4^+、Ca^2+、Na^+、Mg^2+、K^+)的污染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非雾霾天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35~60μg/m3,均值为43μg/m3,雾霾天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120~332μg/m3,均值为242μg/m3;雾霾天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均高于非雾霾天。(2)非雾霾天SO4^2-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2二次转化,NO3-主要来自一次污染源,雾霾天SO4^2-、NO3-主要来自大气中燃煤源的SO2、NO2二次转化;非雾霾天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雾霾天NH4+主要以NH4NO3和NH4HSO4的形式存在;Na^+、K^+、Cl^-除了海盐来源外,煤和生物质的燃烧及其二次转化是主要贡献源;Ca^2+和Mg^2+主要来自建筑扬尘源和土壤扬尘源。(3)风速和相对湿度是雾霾天SO4^2-、NO3-、NH4+浓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无机离子 气象因素 贡献
下载PDF
株洲市冬季室内PM2.5污染成分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泉 李灿 +4 位作者 魏小清 马千里 张博欣 唐文武 殷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8-1093,共6页
为研究室内PM 2.5及其载带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株洲市典型的居民住宅和相邻校园的学生宿舍的室内采样收集PM 2.5样本,评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和识别来源,并评价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 为研究室内PM 2.5及其载带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株洲市典型的居民住宅和相邻校园的学生宿舍的室内采样收集PM 2.5样本,评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和识别来源,并评价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宿舍、住宅室内PM 2.5分别为(57.20±23.95)、(90.31±27.41)μg/m^3。非地壳元素中Fe最高。(2)宿舍和住宅室内PM 2.5中Cu、As、Zn、Pb、Sb、Se和Cd均表现出显著富集,人为污染源显著;住宅主要污染源是吸烟和土壤尘再悬浮,宿舍室内主要受室外源影响。(3)采样期间室内PM 2.5中Mn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As、Cd及Cr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贡献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贵州省贫困农村氟污染现状及贡献源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文冬 李金娟 +1 位作者 郭兴强 蒋武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选取了纳雍县四个贫困村寨(阳光、熊块、光明和红星)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所用的炉灶、燃料及灰渣、部分食物及室内空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氟的含量,分析了氟污染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约有87... 选取了纳雍县四个贫困村寨(阳光、熊块、光明和红星)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所用的炉灶、燃料及灰渣、部分食物及室内空气进行了调查和样品采集,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样品中氟的含量,分析了氟污染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约有87%的农民使用无烟囱的简易敞炉和蜂窝煤炉,燃料中约80.5%为拌泥煤和蜂窝煤。块煤、粉煤、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85±27.64mg/kg、83.03±47.10mg/kg、199.41±113.61mg/kg和83.11±44.16mg/kg,而拌煤粘土中氟的平均含量为566.08±266.65mg/kg,最高达到1132.81mg/kg;食用的辣椒、玉米粒及玉米面中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73.52±296.78mg/kg、23.16±12.79mg/kg和9.20±2.74mg/kg,而辣椒中的最高含量达到了1273.92mg/kg。室内空气中氟含量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分别为13.66±3.01μg/m3、1.28±0.76μg/m3。拌泥煤和蜂窝煤中氟的释放率分别为66.31%和43.76%。拌泥煤中的黏土中的氟仍是主要的氟源,主要通过食用辣椒进入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病 氟污染 燃煤 拌煤黏土 贡献
下载PDF
广安市PM_(2.5)组成特征及污染贡献源分析
4
作者 兰木羚 周仁强 +2 位作者 谌均 包凌玲 邓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0-154,共5页
基于广安市2017年6月-2018年5月逐日平均国控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该文对广安市PM_(2.5)组成特征及污染贡献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广安市PM_(2.5)主要成分为元素碳(30%)、有机碳(30%)和混合碳(12%);颗粒物首要污染源为燃煤(22... 基于广安市2017年6月-2018年5月逐日平均国控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该文对广安市PM_(2.5)组成特征及污染贡献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广安市PM_(2.5)主要成分为元素碳(30%)、有机碳(30%)和混合碳(12%);颗粒物首要污染源为燃煤(22%),工艺过程源(19%)、扬尘源(18%)和二次源(18%)贡献率也较高,机动车、生物质和其他源贡献率都较低;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扬尘源和机动车为广安市主要污染来源,不同季节污染源贡献率有所不同,春季扬尘源贡献突出,秋季主要表现为扬尘源、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和机动车,夏季和冬季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贡献率突出,其次为扬尘源;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机动车、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是春季PM_(2.5)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夏季则是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机动车、扬尘源;秋季机动车是导致PM_(2.5)升高的主要原因;冬季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是PM_(2.5)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污染期间应重点管控工业源(工艺过程和燃煤)、扬尘源和机动车,春季和冬季还应加强生物质燃烧源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PM_(2.5) 贡献 广安市
下载PDF
广州市PM_(2.5)污染特征及潜在贡献源区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俊 廖碧婷 +4 位作者 王春林 邓雪娇 沈子琦 汤静 蓝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_(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_(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_(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 基于NCEP/NCAR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和2015-2017年PM_(2.5)浓度,利用HYSPLIT模型研究不同气流轨迹对广州PM_(2.5)浓度的影响,以及污染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广州2015-2017年PM_(2.5)平均浓度为36.5μg/m^3,逐月平均PM_(2.5)浓度1月份最高,为49.3μg/m^3,轻度污染及以上时次比例达15.66%,6月份最低,为20.8μg/m^3,无轻度及以上污染时次。(2)PM_(2.5)平均浓度在不同情景类型下的浓度高低顺序依次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其中污染日的PM_(2.5)平均浓度是清洁日的近3倍,干季的PM_(2.5)平均浓度是湿季的1.4倍;不同情景类型下的PM_(2.5)浓度日变化特征基本都在白天时段低(16时最低),晚上时段高(21-22时最高),日变化幅度为污染日>干季>清洁日>湿季。(3)在干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5类:东北路径、东南路径、西北路径、西南路径及偏西路径,其中第2类东南路径对广州PM_(2.5)平均浓度的贡献最高;而在湿季,影响广州的气流轨迹路径主要有4类:偏南路径、东南路径、偏北路径及西南路径,其中第3类偏北路径对广州PM_(2.5)浓度的贡献最高。(4)基于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析表明,广州PM_(2.5)浓度潜在源贡献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东部的东莞、惠州、深圳、肇庆、中山等周边地区,该研究可为确定广州污染潜在源贡献区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聚类分析 传输路径 潜在贡献 广州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楚良海 刘文兆 +1 位作者 朱元骏 李双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利用FSAM(Flux Source Area Model)模型,对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90%贡献率水平下,整个冬小麦各生育期内通量源区范围动态变化明显,通量... 利用FSAM(Flux Source Area Model)模型,对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通量数据空间代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90%贡献率水平下,整个冬小麦各生育期内通量源区范围动态变化明显,通量贡献最大点在距离观测点7.7—36.2m范围内变化。在盛行风向上,通量源区离观测点最近点为3.3m,最远点可达172.8m;在侧风向上,通量源区在38.1~128.4m范围内变化。不同观测高度的对比研究表明,观测高度从1.86ITI增加到12.17m,盛行风向上源区距观测点最远距离从172.8m增加到1555.2m;在侧风向上则从123.2m增加到665.8m,通量源区范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大气稳定度对通量贡献源区影响很大,在大气稳定状态下,通量源区面积最大,距观测点最远距离达到135.3ITI;中性条件下次之,为101.7m;在不稳定条件下面积最小,为36.3m。同一日内,夜晚源区面积较白天大。在日和季尺度上,大气稳定度是影响通量源区范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 通量贡献 冬小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夏季金塔绿洲近地层通量足迹及源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迪 吕世华 +2 位作者 陈世强 罗斯琼 权晓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5,共8页
选取2005年5月24日-6月18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的观测实验”中的3层CSAT3的实验数据,应用Schmid的FSAM(The Flux-Source Area Model)模型,分析了不同观测高度的通量贡献源区分布以及观测高度对通量贡献源区... 选取2005年5月24日-6月18日在金塔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的观测实验”中的3层CSAT3的实验数据,应用Schmid的FSAM(The Flux-Source Area Model)模型,分析了不同观测高度的通量贡献源区分布以及观测高度对通量贡献源区分布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大气层结条件下源区的分布以及稳定度对通量贡献源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源区大于不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源区,并且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通量贡献源区会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绿洲 足迹 FSAM 通量贡献
下载PDF
西宁市区不同天气形势下的PM_(10)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 被引量:9
8
作者 谢启玉 何永晴 +1 位作者 朱宝文 沈晓燕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针对2016年西宁市区稳定和沙尘两种不同天气形势,基于后向轨迹气团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结合市环境监测站PM_(10)浓度质量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区不同天气形势下不同来源区域PM_(10)质量浓度的... 针对2016年西宁市区稳定和沙尘两种不同天气形势,基于后向轨迹气团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结合市环境监测站PM_(10)浓度质量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区不同天气形势下不同来源区域PM_(10)质量浓度的贡献影响及其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西宁市区稳定天气PM_(10)均来自青海省境内,PM_(10)输送路径以西方和东方转向路径最多,占总轨迹数的34.78%和30.43%;西方路径主要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向东输送,东方转向路径则从西宁市西部地区向东转而向西输送,两者经过的地区均没有明显的沙源;PM_(10)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在西宁市区及其北部与大通县和互助县交界地区。沙尘天气PM_(10)输送路径除了以来自青海省海西州的西方路径为最多外,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方转向路径也较多,占比分别达到42.11%和36.84%;西方路径PM_(10)主要从沙漠地带南疆—青海省海西州西部向东输送,东方转向路径PM_(10)则经河西走廊沙源地进入西宁市区;PM_(10)污染主要是PM_(10)由沙源地输送进入西宁市区聚集所造成。地形对PM_(10)的输送路径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 PM10 轨迹聚类 潜在贡献 不同天气形势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上游水热通量足迹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赛钰 王维真 徐菲楠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7-897,共11页
遥感技术是获取区域地表水热通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地面观测值对遥感估算水热通量进行验证时,存在空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结合足迹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遥感蒸散发模型提供空间尺度匹配的验证数据。利用黑河流域上游阿柔超级站和... 遥感技术是获取区域地表水热通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地面观测值对遥感估算水热通量进行验证时,存在空间尺度不匹配的问题,结合足迹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遥感蒸散发模型提供空间尺度匹配的验证数据。利用黑河流域上游阿柔超级站和中游大满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对常用的3种水热通量足迹模型Kormann&Meixner(KM)模型、Kljun模型和Hsieh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比较和分析了3个模型单时次和日尺度的足迹结果差异,为足迹模型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服务于数据质量判别和遥感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①奥布霍夫长度(L)是KM模型和Hsieh模型的敏感因子,L值变化时,Hsieh的足迹结果变化大于KM,而Kljun模型对L的敏感程度不高;观测高度(z_(m))和侧向风速标准差(σ_(v))也是3个模型的敏感因子。②单时次30 min尺度上,KM和Hsieh的通量贡献源区大小和形状吻合较好,但与Kljun足迹结果存在显著差异;Kljun的源区范围明显较小,上风向通量贡献峰值明显大于KM和Hsieh,且上风向通量贡献峰值的位置明显小于另外两个模型。③日尺度上,3种足迹模型的水热通量源区形状相似,Kljun模型的源区范围最小。实验结果为足迹模型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服务于碳、水热通量数据质量判别和遥感模型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仪 水热通量 足迹模型 通量贡献 黑河流域
原文传递
滁州市一次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气象与传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雷 周颖 龚年祖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_(3))污染过程,O_(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_(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_(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气象 污染输送 潜在贡献 滁州
下载PDF
境外生物质燃烧对滇西地区春季大气细颗粒物含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慧芹 罗蒙 +5 位作者 范丹华 杨锦超 龚婉 刀昱威 赵新建 段吉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54,共11页
利用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地面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MODIS卫星热源点数据,结合TrajStat模式和区域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滇西地区大气污染传输特征及境外生物质燃烧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冬春季空气质量较差,其... 利用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地面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MODIS卫星热源点数据,结合TrajStat模式和区域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对滇西地区大气污染传输特征及境外生物质燃烧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冬春季空气质量较差,其中,春季最差,此时各类污染物浓度均最高,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MODIS卫星热源点监测显示,春季境外热源点密度增多,在偏西气流引导下影响滇西地区,且春季污染时段内偏西气流轨迹占比最高,超过80%,经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中北部的中长距离偏西输送轨迹携带的PM2.5浓度最高;使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ectory,CWT)方法分析发现,春季污染时段内主要贡献源区集中在德宏以西的缅甸中北部、印度东北部以及孟加拉国东部地区,浓度贡献水平为70~120μg/m3,权重潜在源贡献因子(Weighted PSCF,WPSCF)和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eighted CWT,WCWT)高值区与热源点密集区基本吻合或位于其下风风向;运用WRF-Chem模式对滇西地区一次污染过程的地面PM2.5浓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是滇西地区大气PM2.5的最主要来源,在模拟的污染时段贡献占比约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 主要贡献 卫星热 生物质燃烧 WRF-Chem 模型
下载PDF
新疆大气PM_(2.5)来源与潜在贡献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君利 韩海东 王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4-884,共11页
利用2021年3月—2022年2月新疆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合因子分析和NO_(2)、SO_(2)与CO的来源特性辨别物质排放源,并借助基于Hysplit模式的Meteo Info软件包确定PM_(2.5)输送路径和潜在贡献源区分布状况... 利用2021年3月—2022年2月新疆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合因子分析和NO_(2)、SO_(2)与CO的来源特性辨别物质排放源,并借助基于Hysplit模式的Meteo Info软件包确定PM_(2.5)输送路径和潜在贡献源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新疆PM_(2.5)浓度显著偏高,尤其是冬季平均高达86.16μg·m^(-3)。其中,天山北坡经济带PM_(2.5)来源主要受周围油气田作业排放及其输送过程中大风扬尘的支配,而其他地区的PM_(2.5)主要源于大风扬尘,辅以石油与天然气燃烧排放。(2)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油气田作业区气流输送PM_(2.5)浓度虽然仅为局地路径的50%,但路径占比达50%,因此,应是区域PM_(2.5)来源的重要通道,且PM_(2.5)浓度变异系数高达103.6%,是导致雾霾甚至浮尘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哈密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物质补给路径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PM_(2.5)潜在贡献源区均主要分布在孔雀河流域和罗布泊等地。(3)外源气流受盆地地形作用而演化成辐合/辐散气流,辅以(类)山谷风促进污染物混合,应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塔里木盆地内PM_(2.5)演化趋势类似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聚类分析 Hysplit模式 潜在贡献 新疆
下载PDF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产甲烷全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美欣 朱雨森 +3 位作者 郭萌 李鸣晓 亓雪娇 贾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431,共8页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AD工艺相比,新型AD-MEC耦合工艺在富营养化、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酸化和初级能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均低于AD工艺,削减比例分别为70.28%、39.53%、92.29%、49.68%和41.2%。贡献源解析发现,AD-MEC耦合工艺的预处理和污水处理单元为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MEC和AD单元影响较小。基于此,对AD-MEC耦合工艺进行优化,将废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回用至预处理单元,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进一步削减61.48%。可见,采用AD-MEC耦合工艺进行厨余垃圾厌氧产沼,通过沼液的深度利用、沼气净化提质和废水回用,可有效减少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微生物电催化 甲烷 全生命周期评价 贡献解析
下载PDF
银川平原夏半年不同等级降雨水汽输送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娜娜 韩磊 +4 位作者 柳利利 彭苓 周鹏 马云蕾 马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4-1413,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区域水循环,改变了水汽的传输路径,了解不同等级降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水资源的利用及旱涝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基于2018—2020年夏半年(5—10月)采集的银川平原降雨样品,研究不同等级降雨中氢氧稳定同位素...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区域水循环,改变了水汽的传输路径,了解不同等级降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水资源的利用及旱涝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基于2018—2020年夏半年(5—10月)采集的银川平原降雨样品,研究不同等级降雨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二次蒸发效应,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水汽通量等方法分析降雨的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夏半年不同等级降雨稳定同位素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偏负,小雨氘盈余(d-excess)值偏负而中雨和大雨偏正,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随着雨量级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二次蒸发作用的强弱随气温升高而增大,随降雨量、相对湿度和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弱。西风水汽为银川平原夏半年降雨的主控水汽,同时小雨、中雨、大雨还分别受到陆地蒸发水汽、大西洋水汽及太平洋水汽的影响。潜在蒸发源区对小雨影响较大,主要位于研究区周边及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雨潜在蒸发源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地区及其西北部和东南部;大雨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及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等级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 水汽通量 潜在贡献 银川平原
下载PDF
石化企业对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贡献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璐 吴磊 +3 位作者 赵东风 沈瑞华 甘为民 巫明娟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43,66,共4页
为研究石化企业工艺流程中对周围环境大气细颗粒物有贡献的生产单元及其源强情况,以某千万吨级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细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分别识别出了该石化企业内所有形成一次细颗粒物的排放源、参与形成二次细颗粒物的无机以及有... 为研究石化企业工艺流程中对周围环境大气细颗粒物有贡献的生产单元及其源强情况,以某千万吨级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根据细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分别识别出了该石化企业内所有形成一次细颗粒物的排放源、参与形成二次细颗粒物的无机以及有机前体污染物源。同时分析得出了石化企业生产的油品质量也对其周围大气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高低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细颗粒物 贡献识别 油品质量
下载PDF
鸭子河德阳段水质现状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16
作者 冯蕾洁 姚建 《绿色科技》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指出了鸭子河作为德阳市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水体污染加剧,急需对水质进行评价和污染分析。利用德阳市2015年监测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鸭子河两个断面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呈轻度污染,通过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发现... 指出了鸭子河作为德阳市重要河流之一,近年来水体污染加剧,急需对水质进行评价和污染分析。利用德阳市2015年监测数据,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鸭子河两个断面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质呈轻度污染,通过分析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发现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是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子河流域 内梅罗指数 污染贡献 防治
下载PDF
重大工程设定地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1 位作者 易立新 吴胜兴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4,共3页
重大工程由于自身的重要性及其破坏的严重性,其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不能再局限于经验统计,而应由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来确定。重点分析地震动参数和衰减关系的选取、最大贡献潜源和震级、震中距的确定、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对设定地震... 重大工程由于自身的重要性及其破坏的严重性,其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不能再局限于经验统计,而应由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来确定。重点分析地震动参数和衰减关系的选取、最大贡献潜源和震级、震中距的确定、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对设定地震的影响,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就地震动参数的合理选取、最大贡献潜源的确定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定地震 最大概率 最大贡献 衰减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