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76
1
作者 刘德祥 董安祥 陆登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201,共7页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 选取西北地区171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历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0℃、≥10℃积温和<0℃负积温等指标,分析近43年气候变化特征。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积温,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多),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西北地区气候变暖主要来自于最低气温的贡献;<0℃负积温明显减少;降水量西部增多、东部减少,分界线与黄河走向基本一致。西北地区西部呈暖湿变化趋势,东部呈暖干变化趋势,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积温 月平均气温 气候变化 降水量 中国西北地区 冬作 越冬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高桂芹 齐作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3期404-406,共3页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万医灯居山地匹冬竿贝伏跹笠忆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空间分布为北多、南次之、中部最少。②冬季负积温的年际变化呈现3个时段,20世...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统计万医灯居山地匹冬竿贝伏跹笠忆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唐山地区冬季负积温空间分布为北多、南次之、中部最少。②冬季负积温的年际变化呈现3个时段,20世纪60年中期到70年代初为冷冬时段,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为冷冬与暖冬交替出现的过渡时段,90年代后至今为暖冬时段。③冬季变暖趋势北部最明显,南部次之,中部最不明显。针对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提出了对冬小麦生长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积温 冬小麦 影响
下载PDF
北京市冬季采暖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轩春怡 高燕虎 李慧君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 ,通过对北京城、近郊 5个气象台站近 4 0年的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 :①近年来采暖终日较传统终日有明显提前的趋势 ;②采暖期长度有缩短的趋势 ;③由于近年气候变暖 ,采暖强度明显减弱 ;④室外...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的规定 ,通过对北京城、近郊 5个气象台站近 4 0年的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 :①近年来采暖终日较传统终日有明显提前的趋势 ;②采暖期长度有缩短的趋势 ;③由于近年气候变暖 ,采暖强度明显减弱 ;④室外计算温度比现在采用的 - 9℃高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暖 积温 室外计算温度 气象资料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孙本普 孙士宗 +2 位作者 李凤云 李秀云 刘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0-64,共5页
田间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剧烈降温或越冬期负积温多、极端最低气温低、降水量少,冬小麦遭受严重冻害而影响其穗数,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返青后分蘖生长发育状况。高产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冬小麦单位面积穗... 田间试验研究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冬剧烈降温或越冬期负积温多、极端最低气温低、降水量少,冬小麦遭受严重冻害而影响其穗数,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返青后分蘖生长发育状况。高产栽培条件下有的年份间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相差较大,这与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短、积温多少有关。生长时间长、积温多则穗数多,反之则少。穗数多的年份,适时播种的小麦是通过促进中等分蘖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成穗率而增加其穗数;晚播冬小麦则补偿了冬前积温不足,延长了幼苗阶段生长时间,巩固冬前分蘖,增加春季分蘖,并使其提前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幼穗分化开始早、时间长,促进冬小麦分蘖生长发育而提高其穗数。故年后幼苗阶段生长时间长、积温多的年份,应推迟第一肥水时间,防止冬小麦群体过大、基部节间过长而造成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条件 穗数 生长发育状况 生长时间 极端最低气温 积温 试验研究 影响程度 单位面积
下载PDF
海冰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与海冰再生周期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顾卫 顾松刚 +2 位作者 史培军 刘杨 崔维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共9页
认识海冰厚度在气温等因子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是估算海冰资源量的基础。该文通过室内冻结实验、现场观测实验和历史资料分析 ,探讨了在气温和风的影响下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冰的再生周期。室内实验利... 认识海冰厚度在气温等因子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是估算海冰资源量的基础。该文通过室内冻结实验、现场观测实验和历史资料分析 ,探讨了在气温和风的影响下海冰厚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冰的再生周期。室内实验利用 5 0 0L温控冰柜 ,实验温度设为 -2℃、-4℃、-6℃、-8℃、-1 0℃ ,冻结时间 1 1 4h-1 2 0h,冰厚取样间隔 6h。现场观测地点为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北侧海区的潮间带平整冰面 ,在观测冰厚变化的同时 ,测定实验地点的冰面温度、冰上气温和邻近岸上的地面温度、地上气温。历史资料分析使用 1 989年 1 2月 2 5日~ 1 990年 2月 2 3日葫芦岛海洋站观测到的气温、风速和冰厚的资料 ,以及同时期葫芦岛气象站≤ -2℃积温、≤ -4℃积温资料做对比分析。文中得出的结论如下 :随着气温降低或负积温值的增加 ,冰厚逐渐增加 ;风速增加 ,冰厚降低 ,风速减小 ,冰厚增加 ;在气温≤ -4℃条件下 ,渤海海冰再生速率为 1 86cm·d- 1 ,生成厚度为 1 0cm的海冰所需时间为 5 4d ;常冰年渤海各海区工程性开采海冰的可能次数为 :辽东湾 7 4次~ 1 3次 ,渤海湾 3 7次~ 7 4次 ,莱州湾 1 9次~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厚度 时间变化特征 再生周期 渤海 积温 海冰资源量
下载PDF
覆盖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与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建财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瑞平 倪东宁 徐昭 郑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5,共8页
在河套灌区进行不同覆盖措施秋浇田间冻融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0.9kg/m2(F0.9)、秸秆覆盖量0.6kg/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研... 在河套灌区进行不同覆盖措施秋浇田间冻融试验,研究其对盐渍土壤冻融特性及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覆盖量0.9kg/m2(F0.9)、秸秆覆盖量0.6kg/m2(F0.6)、玉米整秆覆盖(YZ)、地膜覆盖(DM)、未覆盖(CK)。研究表明:覆盖秋浇后,不同地面覆盖的输热能力对地层的热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同覆盖影响了土壤冻结融化推进过程,改变了土壤冻结深度对气温负积温的响应关系,通过初步确定冻结期冻土深度与负积温变化的定量关系,可用气温负积温来判断和预测冻结期内土壤冻结深度的变化。从冻融期结束后春玉米播期的土壤水、盐、热3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地面覆盖对秋浇灌水质量的影响,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提高了春玉米播期0~10、0~40和0~120cm的土壤储水量,但覆盖使得土层0~20cm土壤含水率偏高,不利于春玉米播种及出苗。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降低了表层0~10cm及耕层0~40cm土壤含盐量,整秆覆盖YZ的控盐效果最好。地膜覆盖下春玉米的适宜播期较CK提前了7d,而秸秆覆盖较CK延后了6~7d。覆盖措施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处理YZ与F0.9出苗率显著高于F0.6和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覆盖 冻融 秋浇 盐碱土 积温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冬季持续变暖对采暖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9-41,共3页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暖冬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暖 积温 暖冬 能源消耗
下载PDF
陕北、渭北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建文 刘耀武 +2 位作者 徐小红 符昱 李美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利用陕北、渭北各气象站 196 0~ 199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各站的负积温 ,用小网格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 ;选择榆林、绥德、延安、洛川和铜川等 5个代表站 ,对 4 0年负积温进行 3年滑动平均模拟 ,分析时间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 ,发... 利用陕北、渭北各气象站 196 0~ 199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各站的负积温 ,用小网格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 ;选择榆林、绥德、延安、洛川和铜川等 5个代表站 ,对 4 0年负积温进行 3年滑动平均模拟 ,分析时间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 ,发现它们都有 4年和 9年的基本周期 ;分析确定了冬季冷暖评判指标 ;根据负积温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 ,选择直线回归和方差分析叠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渭北地区 冬季 积温 变化特征 发展趋势 预测预报 农业气候 生态指标
下载PDF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桑建人 刘玉兰 +1 位作者 韩世涛 邱旺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气候变化 EOF特征
下载PDF
低温冻害对浙江省柑橘生产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孙伟 王秀珍 +1 位作者 黄敬峰 金志凤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7,共6页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从短时期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冬季负积温、霜冻四个气象要素,统计分析了柑橘冻害规律。结果表明:短时期天气突然降温是发生柑橘冻害的直接原因;越冬期柑橘受到的极端最低气温冻害频率,70... 利用浙江省63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从短时期气温突降、极端最低温度、冬季负积温、霜冻四个气象要素,统计分析了柑橘冻害规律。结果表明:短时期天气突然降温是发生柑橘冻害的直接原因;越冬期柑橘受到的极端最低气温冻害频率,70年代最大,其它年代较小;冬季负积温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各主产区出现的霜冻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气温突降 极端最低气温 积温 霜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有效辐射变化及其对表层土温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韧 赵林 +8 位作者 丁永建 沈永平 季国良 刘广岳 杜二计 肖瑶 孙琳婵 刘杨 石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22-1032,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格尔木、狮泉河、昌都日射站及中国科学院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有效辐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温度资料讨论了高原北部有效辐射的变化对表层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变化因所处... 利用青藏高原格尔木、狮泉河、昌都日射站及中国科学院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有效辐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温度资料讨论了高原北部有效辐射的变化对表层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变化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异,高原东北部、西部及高原腹地有效辐射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高原东南部有效辐射呈增大的趋势;2)有效辐射对冻结期间负积温的形成及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冻结期间负积温随地面有效辐射的减小而升高;3)有效辐射与地表融冻强度之间呈反相关,与融冻强度滞后两年的反相关更显著;4)青藏高原F/Q值大于地表反照率(Rk/Q),二者的作用均使地表失去能量而降温,总体上F/Q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要大于Rk/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有效辐射 积温 融冻强度
下载PDF
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顾卫 张秋义 +2 位作者 谢锋 李宁 崔维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16,共8页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 ,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 ,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 ,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文中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 ,即选择≤ -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 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 ,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 ,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 ,文中利用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 ,并采用当天的NOAA 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 2 6 7% ;利用该方法得到的 2 0 0 0年 1月 1 8日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为 1 7 3× 1 0 8m3,其中可能开采的海冰资源量为 7 4× 1 0 8m3,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东岸。另外 ,该方法也存在着估算的结冰范围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统计方法 估算 辽东湾 海冰资源量 积温 冰厚变化
下载PDF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庆九 张荣 管兆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利用华北地区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Morlet小波和合成分... 利用华北地区62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Morlet小波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同期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北负积温具有全区一致性增加的特点,其中山西北部增加明显。2)由于华北地区东部和西部负积温增长幅度不同,可将华北地区分为2个区域。两区负积温均有突变,其中Ⅰ区负积温的突变年份为1988年,Ⅱ区负积温的突变年份为1986年,Ⅰ区负积温存在3~6a周期振荡,Ⅱ区负积温存在2~4a周期振荡。3)北半球冬季环流场的变化与华北负积温异常有一定相关关系。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近地面层,偏冷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华北冬季偏冷,负积温绝对值偏大;在对流层中层,东亚大槽及乌拉尔山高压脊为主要影响系统,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偏强,冷空气活动偏强;偏暖年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突变 环流特征
下载PDF
甘肃省冬季负积温资源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小利 辛吉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利用甘肃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6年至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的冬季负积温,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利用EOF、REOF、小波分析方法等,分析了甘肃省负积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季负... 利用甘肃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6年至2005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的冬季负积温,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并建立了空间分布模型。利用EOF、REOF、小波分析方法等,分析了甘肃省负积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季负积温在空间尺度上可分为五个气候区;近40年来,负积温总体呈下降趋势,1985年是负积温变化的转折点;1990年代负积温平均值是各个年代中最小的,不同气候区在不同阶段负积温变化特征及变化周期有所不同;为进一步了解负积温的未来变化趋势,采用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冬季负积温的预测模型,根据各气候区的预报模型可得到负积温预测值,用负积温拟舍1966年-2000年的冷暖冬状况,拟合率为68%.95%,准确率为63%~94%,试预测2001年~2005年的冷暖冬状况,准确率在60%-100%之间。对各代表站2006年~2010年的冬季负积温趋势进行延伸预报,结果表明,2006年-2010年的5年期间,各气候区冬季负积温总体上低于历史平均值25%-35%,年际间的冬季冷暖变化不太明显,多数年份仍为暖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冬季 积温 时空特征 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辽宁省负积温地理分布特征与模拟 被引量:15
15
作者 纪瑞鹏 张玉书 +2 位作者 冯锐 陈鹏狮 张淑杰 《气象科技》 2005年第4期360-362,共3页
负积温是表征霜期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对辽宁省4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及整个冬季的负积温值,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负积温多年... 负积温是表征霜期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对辽宁省4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及整个冬季的负积温值,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负积温多年平均值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在ARCGIS平台上制作负积温数字图像,大大提高了传统手段分析负积温的精度,为发展霜期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积温 地理分布 小网格推算模型 地理分布特征 辽宁省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模拟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库尔勒1959-2008年冬季气温及负积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雪英 吉春容 李晓川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利用库尔勒市近50a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冬季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负积温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冬季平均气温自1985年开始发生增暖突变,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冬季增温主要... 利用库尔勒市近50a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冬季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负积温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冬季平均气温自1985年开始发生增暖突变,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冬季增温主要体现在最低气温和2月平均气温的显著偏高,冬季气温最暖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负积温增暖变化早于冬季气温,冬季≤0℃低温持续日数明显减少,但近8a冬季≤-15℃的低温寒冷日数较20世纪80、90年代有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近8a负积温绝对值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 冬季气温 积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区负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希强 陈仁升 刘俊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7-1275,共9页
基于祁连山区及周边32个气象站点56年气象资料和较高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残差插值"方法,运用多种空间插值手段,获取研究区负积温空间栅格化数据,并详细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负积温(绝对值... 基于祁连山区及周边32个气象站点56年气象资料和较高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残差插值"方法,运用多种空间插值手段,获取研究区负积温空间栅格化数据,并详细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负积温(绝对值)分布在607~3507℃之间,区域分布差异较大;积温段Ⅲ、Ⅳ和Ⅱ共占据研究区总面积的91.31%;除积温段Ⅵ外,其余按顺序近似呈环状分布,积温值由外向内递增;栅格尺度负积温动态度自南向北,基本呈带状递减。(2)研究区所有站点均表现出负积温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天数缩短趋势,绝大部分站点通过显著性检验。(3)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期间,积温段Ⅰ和Ⅱ面积持续减少,积温段Ⅴ和Ⅵ面积持续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结果,但近期却表现出相反趋势,表明从2000年代到2010年以后(2010—2015年),变暖趋势处于相对停滞阶段;积温段Ⅲ和Ⅳ面积分别呈波动减少和增加趋势,增减幅度较小。(4)积温段Ⅲ~Ⅳ(25.72%)、Ⅳ~Ⅴ(19.66%)和Ⅱ~Ⅲ(17.90%)是研究区负积温转移的主要类型;从2000年代到2010年以后(2010—2015年),负积温表现为单向转移,即:从积温值较高段向较低段转移;相邻年代间,负积温存在双向转移,但从积温值较高积温段向较低积温段转移仍占绝对优势,体现了气候波动变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时空变化 祁连山 积温转移 空间插值
下载PDF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元华 王文 +1 位作者 张梅 史湘军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 利用京、津、冀区域80个气象观测站196l~2010年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的积温、生育期及负积温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小麦越冬前的积温及生育期、返青后的积温及生育期,总的分布呈自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麦越冬前积温增加最多的是东北部,平均每10 a增加13.0℃,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 a增加8.4℃。小麦返青后的积温增加最多的是北部,平均每10 a增加40.9℃,增加最少的是中部,平均每10 a增加30.7℃。小麦越冬期间负积温的绝对值南部明显少于北部,并且由南向北逐渐增大,近50 a冬季负积温绝对值下降,尤其是1988年以来气候变暖明显,不易发生冻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冬小麦 积温 积温
下载PDF
宁夏近53年冬季气温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董国庆 李丽平 郑广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2-1181,共10页
根据宁夏2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年来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全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冬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对比分析... 根据宁夏2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年来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宁夏全区、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冬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对比分析了21世纪以来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0℃负积温变化的新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宁夏全区及各地冬季平均气温2000年以前上升趋势显著,其中引黄灌区冬季增暖最明显,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山区增暖幅度最小,1985年为宁夏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突变点。21世纪以来宁夏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趋缓,中部干旱带甚至出现下降。2宁夏各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说明宁夏各地冬季气温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冬季最低气温升高;进入21世纪以来,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幅度较冬季平均气温剧烈,大部分地区出现下降;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除中部干旱带2002年后略微下降之外,大部分地区持续上升。3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升高,<0℃负积温绝对值大幅降低,有利于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遭遇冻害的风险降低,也易使农作物病虫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线性趋势 突变分析 积温
原文传递
1957-2007年东北地区负积温时空演变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滢瑛 李卓仑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9-1537,共9页
作为冬季寒冷程度的指标之一,负积温的变动在理论上可能与冻土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选用EOF分解、连续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东北地区81个气象站点1957-2007年的负积温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变化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冻土退化、平均... 作为冬季寒冷程度的指标之一,负积温的变动在理论上可能与冻土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选用EOF分解、连续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东北地区81个气象站点1957-2007年的负积温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变化的时间序列及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冻土退化、平均温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负积温呈全区一致性上升趋势,且增温率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全区经历明显的降温-增温-降温阶段,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北部及以北地区高温期短、振幅较大,年际变差更明显.除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以外,全区负积温最低、最高及突变年份一致,表现出全球气候变化下负积温变动的区域同步性.负积温增温与冻土退化及年平均温度的上升具有较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冻土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