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倦怠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1
作者 伍揆 《科学生活》 2024年第8期64-65,共2页
职业倦怠(burnout)是一种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的状态。最早由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的症状。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 职业倦怠(burnout)是一种由长期过度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身体的极度疲惫的状态。最早由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J.弗罗伊登贝格尔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的症状。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拉奇等人把对工作中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克里斯蒂娜 罗伊登 情绪耗竭 影响及应对 应激源 心理分析学 贝格尔
原文传递
水下的热带雨林——巨藻森林
2
作者 杜若 《天天爱科学》 2024年第16期44-49,共6页
大家都知道陆地上有成片的森林,可你知道吗,海洋里也是有森林的。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进行著名的航海考察,在看到海洋中的巨藻群落后,感到非常惊,他在日记里写道:“那些依赖巨藻生存的所有种类... 大家都知道陆地上有成片的森林,可你知道吗,海洋里也是有森林的。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进行著名的航海考察,在看到海洋中的巨藻群落后,感到非常惊,他在日记里写道:“那些依赖巨藻生存的所有种类的水生动物,它们的数量大得惊人。我只能将这里的水下世界比作陆地上的热带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生物学家 热带雨林 巨藻 你知道吗 贝格尔 水生动物 森林 水下
原文传递
何以去爱,何以分别——电影《机器人之梦》的修辞之美
3
作者 陈一萱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9期50-53,共4页
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由巴勃罗·贝格尔执导。影片以童真且趣味化的叙事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乎爱与分别的故事。孤独的小狗购买了一个陪伴它的机器人,它们一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海滩的意外让它们不得不暂时分别。随着时间的... 动画电影《机器人之梦》由巴勃罗·贝格尔执导。影片以童真且趣味化的叙事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乎爱与分别的故事。孤独的小狗购买了一个陪伴它的机器人,它们一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但海滩的意外让它们不得不暂时分别。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没能如愿回到对方身边,且身边都有了新的陪伴者,但彼此间的爱意早已成为难以抹去的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叙事语言 巴勃罗 陪伴者 趣味化 动画电影 贝格尔
下载PDF
费尔巴哈与贝格尔宗教“异化”说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洪东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3-267,共5页
费尔巴哈与贝格尔均在西方宗教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对比二者宗教异化说的异同,并从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目标等方面分析导致这种异同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费尔巴哈 贝格尔 宗教 异化
原文传递
半音为表、调性为本——析贝尔格钢琴奏鸣曲Op.1音高组织思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奇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基本动机"(Grundgestalt)的特点以及"展开式变奏"(Developing variation)手段的分析,指出作品在星罗棋布的半音和全音技法的外表下,传统调性观念为本源的音高组织形态,揭示出其介于晚期浪漫主... 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基本动机"(Grundgestalt)的特点以及"展开式变奏"(Developing variation)手段的分析,指出作品在星罗棋布的半音和全音技法的外表下,传统调性观念为本源的音高组织形态,揭示出其介于晚期浪漫主义时期自由无调性以及序列音乐无调性之间一种复合的音高组织思维。此外,笔者对新的音高组织思维带来的一系列结构力变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钢琴奏鸣曲 基本动机 展开式变奏 结构力
下载PDF
对排球教科书贝格尔编排法的教材教法改革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洪志敏 《体育科学研究》 1997年第1期62-63,共2页
由于贝格尔编排法占国际排球赛事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研究和熟悉它,并研究出一套教法,尽快地把这一新编排法传授给学生。由于我们研究的教法比新版教科书的教法更合理,故建议对排球教科书中关于贝格尔编排法的教法进行修改。
关键词 贝格尔 编排法 教材 教法 排球运动
下载PDF
从佛教因果说看彼得·贝格尔对神正论的探讨
7
作者 段皓宇 鲁克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98,共5页
彼得·贝格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并在《神圣的帷幕》中对各历史时期、各宗教体系的神正论加以探讨。贝格尔在论述佛教的神正论时,依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解释了苦难、恶以及死亡等无秩序现象(anomic)。但这... 彼得·贝格尔继承了马克斯·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并在《神圣的帷幕》中对各历史时期、各宗教体系的神正论加以探讨。贝格尔在论述佛教的神正论时,依佛教的“无常”“无我”理论解释了苦难、恶以及死亡等无秩序现象(anomic)。但这种走向虚无的解释方法也消解了佛教的神正论及其对社会作的合理化论证,造成其神正论理论的内部冲突。这实际上是由贝格尔采用佛教的出世理论解释世间的苦难造成的,他没有阐述佛教的世间和出世间两重因果,也就不可能处理由它们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理论冲突,而这在佛教既涵盖世间法又涵盖出世间法的因果框架中得以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神正论 佛教 因果
下载PDF
神圣的社会与人造的神圣——涂尔干与贝格尔宗教社会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幼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贝格尔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受到了涂尔干的影响。涂尔干认为社会是宗教的起源,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宗教具有维系社会的功能。贝格尔认为宗教是建立神圣宇宙的人类活动,宗教的合理化论证能够维系社会,但在现代社会里宗教的合理化论证面临着世... 贝格尔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受到了涂尔干的影响。涂尔干认为社会是宗教的起源,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宗教具有维系社会的功能。贝格尔认为宗教是建立神圣宇宙的人类活动,宗教的合理化论证能够维系社会,但在现代社会里宗教的合理化论证面临着世俗化的挑战。两人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这使得他们在宗教的定义、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看法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贝格尔 宗教社会学 社会 神圣
下载PDF
从世俗化到去世俗化的理论反思——基于贝格尔宗教理论的发展
9
作者 尚真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2,共4页
贝格尔早期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探讨宗教对人类"建造世界"和"维系世界"的神圣作用,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他的世俗化理论,但是对世俗化对宗教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悲观态度。然而,随着宗教复兴运动的发展,贝格尔又提出&qu... 贝格尔早期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中探讨宗教对人类"建造世界"和"维系世界"的神圣作用,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他的世俗化理论,但是对世俗化对宗教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悲观态度。然而,随着宗教复兴运动的发展,贝格尔又提出"去世俗化"理论,以宗教更加复兴的基调回击世俗化理论中的悲观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世俗化 神圣 去世俗化
下载PDF
世俗世界中存在的上帝——论彼得·贝格尔《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中关于上帝存在的“新五路证明”
10
作者 许才义 《金陵神学志》 2010年第1期95-107,共13页
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神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从阿奎那到康德,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当代著名宗教社会学者彼得·贝格尔的《天使的传言》一书... 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一直是神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且众说纷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奥古斯丁到安瑟伦,从阿奎那到康德,这个问题引起了古今无数神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本文拟介绍当代著名宗教社会学者彼得·贝格尔的《天使的传言》一书中所论述到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新五路证明"的问题。作者首先简单介绍贝格尔的这本书及其价值,其次分析古今哲学与神学思想史上颇有代表性的上帝存在的证明,最后通过阐释贝格尔的具有"现象学和心理学色彩"的"新五路证明",从而彰显其哲学和神学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天使的传言 上帝存在 证明
原文传递
早期贝格尔对世俗化现象的阐释及其思辨策略
11
作者 曹义昆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5-22,共8页
彼得·贝格尔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理论家和宗教社会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发表《神圣的帷幕》一书,对当时知识界公认的西方工业社会普遍世俗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从而使他赢得世俗化理论家的声誉。贝格尔的阐释工作主要围绕"... 彼得·贝格尔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理论家和宗教社会学家,在其学术生涯的早期发表《神圣的帷幕》一书,对当时知识界公认的西方工业社会普遍世俗化现象进行了阐释,从而使他赢得世俗化理论家的声誉。贝格尔的阐释工作主要围绕"世俗化"概念的定义、世俗化现象的西方宗教渊源、世俗化在社会结构层面的表现以及世俗化与多元主义的关系等方面而展开。从大处着眼、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和比照,是贝格尔对世俗化现象阐释所采取的基本思辨策略。这样的思辨策略固然使他的相关论述极具思想穿透力和说服力,但也导致研究方法上对经验的事实和证据有所忽略或甄别不足的缺陷,为他后期职业生涯中放弃世俗化命题的重大学术转向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世俗化 西方宗教 社会结构 多元主义 思辨策略
下载PDF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六十一)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12
作者 麦漪凡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第3期72-72,F0003,共2页
19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其中的一位。1809年的2月,达尔文降生在英国什罗普郡的一个医生家庭,学生时代的他,放弃家庭为他安排的医学和神学学习,选择进行博物... 19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其中的一位。1809年的2月,达尔文降生在英国什罗普郡的一个医生家庭,学生时代的他,放弃家庭为他安排的医学和神学学习,选择进行博物学研究。1831-1836年的五年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的达尔文,被老师亨斯洛推荐参与 "贝格尔号"军舰环球科学考察,跟随船队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再向南半球出发,到达澳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大学 达尔文 博物学 世界通史 物理学 生物学家 贝格尔 英格兰
原文传递
“神圣帷幕”的降落——西方宗教“世俗化”及其现代性困境
13
作者 唐忠毛 《当代宗教研究》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西方的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政治、经济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的世界图景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相对稳定的,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整合世界图景并提供给人们以终极意义的作用。关于宗教整合与维系社会的功能,宗教... 在西方的传统社会中,宗教与政治、经济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的世界图景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相对稳定的,宗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整合世界图景并提供给人们以终极意义的作用。关于宗教整合与维系社会的功能,宗教社会学家们基本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宗教 世俗化 社会结构 社会基础 贝格尔 《神圣的帷幕》 书评
下载PDF
多元歌剧先锋——柏林喜歌剧院轻歌剧《春季风暴》
14
作者 周凡夫 《歌剧》 2020年第8期28-37,共10页
柏林喜歌剧院(Komische Oper Berlin)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将美裔捷克作曲家雅罗米尔·魏因贝格尔(Jaromír Weinberger,1898~1967)几乎已被遗忘的轻歌剧(Operetta)《春季风暴》(Arníbou?e/SpringStorm)于今年1月25日再度搬... 柏林喜歌剧院(Komische Oper Berlin)经过各方努力,终于将美裔捷克作曲家雅罗米尔·魏因贝格尔(Jaromír Weinberger,1898~1967)几乎已被遗忘的轻歌剧(Operetta)《春季风暴》(Arníbou?e/SpringStorm)于今年1月25日再度搬上舞台,让它在首演87年后重见天日(然而随后安排于4月19日的演出,和歌剧节作为开幕节目的制作,因新冠疫情停演,又一次碰上风暴式的不幸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歌剧 歌剧院 歌剧节 贝格尔 柏林 被遗忘
下载PDF
彼得·贝格尔世俗化理论范式的致理思路——基于《神圣的帷幕》的解读
15
作者 李明轩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4-16,共3页
彼得·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一书中阐释了其世俗化理论,介绍了对世俗化的定义,展开了世俗化的表现,分析了世俗化的原因,探讨了世俗化对宗教的影响。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在宗教社会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梳理其理论思路,有利... 彼得·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一书中阐释了其世俗化理论,介绍了对世俗化的定义,展开了世俗化的表现,分析了世俗化的原因,探讨了世俗化对宗教的影响。贝格尔的世俗化理论在宗教社会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梳理其理论思路,有利于我们反思其理论,从而能够正确全面地把握他的世俗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宗教 世俗化
下载PDF
抵抗、从属抑或共生——五旬节-灵恩运动与现代性关系的再思考
16
作者 陈明丽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2年第2期227-250,共24页
一、引言有关宗教世俗化的讨论从20世纪中叶至今不绝于耳,对于宗教发展趋势的结论大都不太乐观。但彼得·贝格尔(Peter L.Berger)面对世界各地宗教复兴,改变了先前的判断,认为世俗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宗教的衰退。①贝格尔在列举宗教... 一、引言有关宗教世俗化的讨论从20世纪中叶至今不绝于耳,对于宗教发展趋势的结论大都不太乐观。但彼得·贝格尔(Peter L.Berger)面对世界各地宗教复兴,改变了先前的判断,认为世俗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宗教的衰退。①贝格尔在列举宗教复兴现象时,特别以五旬节—灵恩运动为例,来支撑这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复兴 五旬节 灵恩运动 宗教世俗化 贝格尔 宗教发展趋势 彼得 20世纪中叶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中的“祛魅”与“返魅”——对贝格尔世俗化理论的几点诠释
17
作者 王凯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宗教世俗化问题是上世纪宗教社会学界的重要议题。面对这一问题,作为世俗化理论旗手的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在坚持现代性与宗教相对立的前提下,通过对西方的基督教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分析考察,认为西方"一神教"传统是... 宗教世俗化问题是上世纪宗教社会学界的重要议题。面对这一问题,作为世俗化理论旗手的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在坚持现代性与宗教相对立的前提下,通过对西方的基督教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分析考察,认为西方"一神教"传统是世俗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工业资本主义运动是世俗化产生的现实基础,现代人意识结构转变是致使世俗化进程不可逆转的主要因缘。这一主张虽然指出了上世纪的西方社会在科学主义影响下,宗教神圣性日益丧失的深层次原因,但并未考虑到科学乐观主义所带来的信仰危机所造成的宗教神圣性在私人领域的回归。通过梳理西方现代宗教史,结合多种宗教学理论分析,便能更清楚看到贝格尔理论所忽略的现代性中"祛魅"与"返魅"共存的这一重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格尔 宗教 世俗化 宗教性 现代性
下载PDF
VBA在贝格尔竞赛编排法中的实际应用
18
作者 张涛 《潍坊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2-64,共3页
通过借助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程序语言,按照贝格尔竞赛编排规则和要求进行编程。最终实现比赛编排一键化操作,高效完成比赛轮次及参赛队伍之间对阵表,避免手工编排出现的人为错误。
关键词 贝格尔 VBA 竞赛编排
下载PDF
论神正论在宗教社会学中的转向及运用——以马克斯·韦伯与彼得·贝格尔为中心
19
作者 史佳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作为基督教重要的神学概念之一,神正论被马克斯·韦伯借用到宗教社会学中,与意义等范畴搭配,作为缓和信徒的个人苦难和彼岸世界包括超验的神的张力的工具,构筑起了韦伯比较宗教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彼得·贝格尔承继并深... 作为基督教重要的神学概念之一,神正论被马克斯·韦伯借用到宗教社会学中,与意义等范畴搭配,作为缓和信徒的个人苦难和彼岸世界包括超验的神的张力的工具,构筑起了韦伯比较宗教学和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彼得·贝格尔承继并深化了韦伯的神正论思想,将之作为其社会学理论架构在宗教社会学方面一个重要的表现。而神正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跳出原本基督教神学的狭窄桎梏,获得了更深刻且广阔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神正论 韦伯 贝格尔
下载PDF
达尔文巧解父子矛盾
20
作者 琚金民 《初中生必读》 2022年第5期15-16,共2页
有一天,达尔文在家里接连收到亨斯罗和皮柯克两位教授的来信。这两封信告诉达尔文一个重要的信息:英国政府准备派贝格尔号舰到南美洲南海岸做地质测量,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舰长想招募一名博物学家同行并进行相关的考察研究,两位教授都向... 有一天,达尔文在家里接连收到亨斯罗和皮柯克两位教授的来信。这两封信告诉达尔文一个重要的信息:英国政府准备派贝格尔号舰到南美洲南海岸做地质测量,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舰长想招募一名博物学家同行并进行相关的考察研究,两位教授都向舰长推荐了自己。接到两封信,达尔文欣喜若狂,因为他对自然考察有浓厚的兴趣,早就有去环球航行做自然考察的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球航行 达尔文 巧解 博物学家 地质测量 贝格尔 南美洲 浓厚的兴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