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博览之窗
1
作者
李朋飞
《党史博览》
2023年第2期40-41,共2页
毛泽东为何赞扬邓小平“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为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全局作出了巨大牺牲。按最初设想,刘邓大军将在鲁西南战役后,经豫皖苏边区逐步向南挺进。但...
毛泽东为何赞扬邓小平“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为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全局作出了巨大牺牲。按最初设想,刘邓大军将在鲁西南战役后,经豫皖苏边区逐步向南挺进。但是,陕北困难重重。为减轻陕北压力,毛泽东指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心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邓大军
人民解放战争
鲁西南战役
豫
皖
苏
边区
千里跃进大别山
顾全大局
强渡黄河
战略
原文传递
一九四一年新四军第四师战略转移问题再探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蓝天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5,共15页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然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四师陷入敌顽夹击的不利境地。华中局为重点保障苏北地区安全,逐渐倾向于保存四...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然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四师陷入敌顽夹击的不利境地。华中局为重点保障苏北地区安全,逐渐倾向于保存四师实力;中共中央则基于皖南事变后国共谈判及全国战略配合的考量,对四师坚持津浦路西仍抱有期待。此后日军动向变化改变了国共在涡河以南的兵力布置重心,四师主力被分割在涡河南岸地区,难以展开。加之豫皖苏边区群众基础有限、军队建制尚待完善,四师难以获得充分的补给和支持,最终作出由路西战略转移的决策。四师的暂时转移,是根据各方实力变动和地方情形作出的务实选择,为日后新四军“重返路西”蓄积了发展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第四师
敌后游击战
国共关系
战略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四军在黄淮平原对“抗日沟”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陆发春
轩艳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163,共12页
“抗日沟”是新四军为抵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抗日沟”在黄淮平原的运用,给新四军创造了有利的地形屏障,变不利为有利。“抗日沟”有利于民众隐蔽和疏散,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四军的动员下,民众积极参与...
“抗日沟”是新四军为抵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抗日沟”在黄淮平原的运用,给新四军创造了有利的地形屏障,变不利为有利。“抗日沟”有利于民众隐蔽和疏散,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四军的动员下,民众积极参与,在黄淮平原挖掘了密如蛛网的“抗日沟”。随着“抗日沟”的广泛运用,“平原变山地”,改变了新四军无处可藏、无险可依的困境,使平原游击战有了依托和屏障。之后,“抗日沟”与平原游击战、交通壕攻击战等其他战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相互补充、可攻可守的战术体系。“抗日沟”为新四军创造了“地利”和“人和”的条件,改善了新四军生存的环境,成为新四军在黄淮平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沟”
黄淮平原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第四师
彭雪枫
原文传递
刘瑞龙与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泽民
《江淮法治》
2010年第23期55-56,共2页
刘瑞龙,江苏南通人,生于1910年10月3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任安吴堡青训班副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奉中央电令,随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赴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确山竹沟镇。1939年11月,随刘少奇到达新四军六支队所在地豫皖苏边区涡...
刘瑞龙,江苏南通人,生于1910年10月3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任安吴堡青训班副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奉中央电令,随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赴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确山竹沟镇。1939年11月,随刘少奇到达新四军六支队所在地豫皖苏边区涡阳县北新兴集,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区委副书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主根据地
刘瑞龙
抗日民主政权
豫
皖
苏
边区
参议会
政权机关
行政公署
政权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
被引量:
1
5
作者
姚仁隽
《军事历史研究》
1994年第2期45-50,共6页
关键词
军事思想
彭雪枫
政治工作
抗日根据地
战争论
新四军第四师
新四军游击支队
抗日游击战争
豫
皖
苏
边区
斗争实践
原文传递
淮北抗日根据地若干史实考证
6
作者
童天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4-31,共8页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近年来,报刊发表了不少关于淮北抗日根据地史的回忆资料和文章,其中对若干史实说法不一,而且出入较大。本文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试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若干重要史实作初步考证,以求教正。
关键词
新四军游击支队
邓子恢
新四军第6支队
淮北抗日根据地
苏
皖
边区
彭雪枫
新四军第六支队
淮北军区
豫
皖
苏
边区
刘子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雪润枫红
7
作者
章熙建
《铁军》
2013年第9期29-33,共5页
换一种视角解读一代战将彭雪枫,或许能更真实地触摸一个铁血英雄的灵魂脉动。那串戛然而止的生命足迹,笃实而鲜亮地深烙在他为之眷恋与奋斗的土地上,留下直贯苍穹、千年回响的悲壮跫音。——题记1941年9月9日的晌午,浩瀚的洪泽湖波光潋...
换一种视角解读一代战将彭雪枫,或许能更真实地触摸一个铁血英雄的灵魂脉动。那串戛然而止的生命足迹,笃实而鲜亮地深烙在他为之眷恋与奋斗的土地上,留下直贯苍穹、千年回响的悲壮跫音。——题记1941年9月9日的晌午,浩瀚的洪泽湖波光潋滟。两匹枣红马恬静地在蜿蜒的石工堤下吃着嫩草,堤上垂柳如织,一身戎装的彭雪枫与身着军裤白褂的林颖缓步而行。蓦地,彭雪枫驻足侧身,取出一本《斯大林传》递给林颖,语带局促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雪枫
江西军区
骑兵团
游击战争
战斗间隙
豫
皖
苏
边区
平原游击战
细雨霏霏
豫
湘桂战役
阎锡山
原文传递
抗战初期的舞阳县青年救国会
8
作者
刘西淼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七七”事变后,地处豫中的舞阳县广大青年受我党抗日救国政策的影响,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建立了舞阳县青年救国会,在当地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团结全县广大青年,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成为当时全省青年运动最活跃的县份之一.一、舞...
“七七”事变后,地处豫中的舞阳县广大青年受我党抗日救国政策的影响,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建立了舞阳县青年救国会,在当地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团结全县广大青年,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成为当时全省青年运动最活跃的县份之一.一、舞阳县青年救国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舞阳县青年救国会(以下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救国会
抗战初期
“七七”事变
抗日救国
中共中央长江局
国民党顽固派
豫
皖
苏
边区
三日刊
革命力量
豫
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皖苏边摩擦事件述略
9
作者
童天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5-38,共4页
1941年2月10日,蒋介石调集汤恩伯9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从新黄河(即黄泛区)西岸,大举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猛烈进攻。新四军第4师被迫进行自卫,虽经三个月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利。为顾全抗战大局,我军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命令...
1941年2月10日,蒋介石调集汤恩伯9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从新黄河(即黄泛区)西岸,大举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猛烈进攻。新四军第4师被迫进行自卫,虽经三个月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利。为顾全抗战大局,我军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命令,于5月间,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了皖东北地区。这是继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又一严重的反共事件。对这一事件,党史书刊中很少提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华中
新四军军部
顽军
八路军
抗日根据地
津浦路
顽固派
汤恩伯
反共
李品仙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少奇与华中党校
10
作者
郭锡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华中党校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苏北盐城创建,它是在刘少奇(当时先后任中原局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的首先提议和直接过问下筹办起来的。华中党校成立后,刘少奇亲任党校校长,多次为党校的学员授课,使华中党校成...
华中党校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苏北盐城创建,它是在刘少奇(当时先后任中原局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的首先提议和直接过问下筹办起来的。华中党校成立后,刘少奇亲任党校校长,多次为党校的学员授课,使华中党校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极具特色的大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党员
任中原
九四
思想建设
东南局
党的建设
豫
皖
苏
边区
先锋模范作用
刘少奇选集
温仰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牺牲的新四军高级将领
11
作者
吕传彬
《党史纵横》
2020年第8期36-39,共4页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镇平县七里庄。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屡建奇功。曾任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四支队)司令...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镇平县七里庄。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屡建奇功。曾任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四支队)司令兼政委等职。1938年9月,率游击支队东征,创建和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5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游击支队
新四军第四师
第十八集团军
豫
皖
苏
边区
淮北军区
抗日民主根据地
彭雪枫
河南省委
原文传递
从衡阳走出去的开国少将——资凤
12
作者
中共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衡阳通讯》
2018年第9期44-45,共2页
资凤(1895—1955),湖南耒阳人,曾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自参加工农革命军起,他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关键词
毛主席
工农革命军
红四团
豫
皖
苏
边区
彭雪枫
原文传递
忠贞情怀永不变——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
13
作者
刘佳
《晚霞》
2016年第12期20-22,共3页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信仰的年代。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归趋,它在革命实践的时候才显示出其真正意义。在那些被采访的老人或沉静、或激越的描述中,一段段历史从枪林弹雨中走来,那些气壮山河的记忆在他们心中永...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信仰的年代。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归趋,它在革命实践的时候才显示出其真正意义。在那些被采访的老人或沉静、或激越的描述中,一段段历史从枪林弹雨中走来,那些气壮山河的记忆在他们心中永远鲜活,冒死前进的生死经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用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自强的精神和可贵的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人大
热血澎湃
人格力量
一段段
刘邓大军
豫
皖
苏
边区
北方局
山西新军
对敌斗争
挺进大别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彭雪枫浴血江淮
14
作者
付少武
苏克勤
《铁军》
2020年第8期44-46,共3页
战火纷飞,戎马倥偬,慷慨赴国难,无暇儿女情,彭雪枫直到34岁还是孑然一身。1941年5月,彭雪枫作为新四军四师师长,奉命率领部队到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经苏皖区行署主任刘瑞龙和苏皖区党委书记刘子久牵线搭桥,与淮宝县妇女干部...
战火纷飞,戎马倥偬,慷慨赴国难,无暇儿女情,彭雪枫直到34岁还是孑然一身。1941年5月,彭雪枫作为新四军四师师长,奉命率领部队到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经苏皖区行署主任刘瑞龙和苏皖区党委书记刘子久牵线搭桥,与淮宝县妇女干部林颖谈起了恋爱。其实彭雪枫两年前就认识林颖。她原名周裕群,学名周楠,1920年3月生于湖北樊城一个富裕人家。受革命洪流的影响,她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1月到达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受到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热情接待。初次相见,林颖就被这位英俊年轻、文武双全的豫皖苏边区最高首长所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路军第四纵队
豫
皖
苏
边区
彭雪枫
新四军四师
津浦路
刘瑞龙
妇女干部
文武双全
原文传递
长篇传记连载之七:彭雪枫浴血江淮
15
作者
付少武
苏克勤
《铁军》
2020年第12期41-43,共3页
第七章名将西征以身殉国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根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建议,同意师长彭雪枫率四师西征的请缨,以恢复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挽救中原战局。8月15日,彭雪枫召开誓师大会后,一路浩浩荡荡向津浦路西挺进。
关键词
彭雪枫
豫
皖
苏
边区
津浦路
西征
以身殉国
新四军军部
长篇传记
根据地
原文传递
开辟豫皖苏边
16
作者
张震
《大江南北》
2015年第10期20-23,共4页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张震同志1914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1926年投身革命,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11旅旅长等职。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游击支队
湖南平江
滕海清
豫
皖
苏
边区
谭友林
中将军衔
津浦路
就这样
红薯干
原文传递
张震将军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17
作者
史文敏
《铁军》
2016年第11期24-25,共2页
从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奉彭雪枫司令员之命,率先头部队挺进永城、萧县、宿县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月,张震在萧县蔡凹协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组织指挥淮海战役最后胜利。整整10年的战斗中,张震将军同...
从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奉彭雪枫司令员之命,率先头部队挺进永城、萧县、宿县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月,张震在萧县蔡凹协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组织指挥淮海战役最后胜利。整整10年的战斗中,张震将军同豫皖苏人民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老将军虽然驾鹤西去,但他靠前指挥,精忠报国的革命故事仍在豫皖苏边区群众中广为传颂,一颗子弹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游击支队
抗日根据地
最后胜利
华野
精忠报国
彭雪枫
革命故事
新四军四师
靠前指挥
原文传递
战斗在洪泽湖畔的邓子恢
18
作者
柳宏为
《福建党史月刊》
2001年第6期27-29,共3页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洪泽湖地区驻防.由于四师在豫皖苏3个月反摩擦斗争中连续战斗,损失较大,部队中存...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洪泽湖地区驻防.由于四师在豫皖苏3个月反摩擦斗争中连续战斗,损失较大,部队中存在着情绪低落、纪律松弛和不团结的现象,因而急需休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解放区
土地改革
土改
邓子恢
骑兵团
豫
皖
苏
边区
战斗
洪泽
原文传递
豫皖苏边区的革命价值
19
作者
杜贤广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革命时期
战略地位
革命贡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骁勇善战的佘骑义烈士
20
作者
胡兴臣
《大江南北》
2016年第5期27-28,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人民政府在市南郊云龙山麓,为佘骑义烈士修建了水泥抹顶的坟墓。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视察,在佘骑义的遗像前,听了关于佘骑义同志英雄事迹的介绍,无限深情地说:"我们有很多好的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人民政府在市南郊云龙山麓,为佘骑义烈士修建了水泥抹顶的坟墓。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视察,在佘骑义的遗像前,听了关于佘骑义同志英雄事迹的介绍,无限深情地说:"我们有很多好的同志牺牲了,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佘骑义同志是在华野5师任参谋长时牺牲的,他骁勇善战,战绩卓著,令人难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骁勇善战
徐州市人民政府
淮海战役纪念馆
英雄事迹
无限深情
华野
豫
皖
苏
边区
华中野战军
保安团
日本鬼子
原文传递
题名
博览之窗
1
作者
李朋飞
机构
不详
出处
《党史博览》
2023年第2期40-41,共2页
文摘
毛泽东为何赞扬邓小平“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为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全局作出了巨大牺牲。按最初设想,刘邓大军将在鲁西南战役后,经豫皖苏边区逐步向南挺进。但是,陕北困难重重。为减轻陕北压力,毛泽东指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心脏地区。
关键词
刘邓大军
人民解放战争
鲁西南战役
豫
皖
苏
边区
千里跃进大别山
顾全大局
强渡黄河
战略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九四一年新四军第四师战略转移问题再探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蓝天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5,共15页
文摘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然而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四师陷入敌顽夹击的不利境地。华中局为重点保障苏北地区安全,逐渐倾向于保存四师实力;中共中央则基于皖南事变后国共谈判及全国战略配合的考量,对四师坚持津浦路西仍抱有期待。此后日军动向变化改变了国共在涡河以南的兵力布置重心,四师主力被分割在涡河南岸地区,难以展开。加之豫皖苏边区群众基础有限、军队建制尚待完善,四师难以获得充分的补给和支持,最终作出由路西战略转移的决策。四师的暂时转移,是根据各方实力变动和地方情形作出的务实选择,为日后新四军“重返路西”蓄积了发展潜能。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第四师
敌后游击战
国共关系
战略转移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E297.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四军在黄淮平原对“抗日沟”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陆发春
轩艳青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163,共12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共在皖中地区的抗日民众武装工作”(SK2020A0032)。
文摘
“抗日沟”是新四军为抵御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进攻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抗日沟”在黄淮平原的运用,给新四军创造了有利的地形屏障,变不利为有利。“抗日沟”有利于民众隐蔽和疏散,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四军的动员下,民众积极参与,在黄淮平原挖掘了密如蛛网的“抗日沟”。随着“抗日沟”的广泛运用,“平原变山地”,改变了新四军无处可藏、无险可依的困境,使平原游击战有了依托和屏障。之后,“抗日沟”与平原游击战、交通壕攻击战等其他战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相互补充、可攻可守的战术体系。“抗日沟”为新四军创造了“地利”和“人和”的条件,改善了新四军生存的环境,成为新四军在黄淮平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屏障。
关键词
“抗日沟”
黄淮平原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第四师
彭雪枫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E297.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刘瑞龙与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被引量:
1
4
作者
邓泽民
出处
《江淮法治》
2010年第23期55-56,共2页
文摘
刘瑞龙,江苏南通人,生于1910年10月3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任安吴堡青训班副主任兼教务主任时,奉中央电令,随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赴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确山竹沟镇。1939年11月,随刘少奇到达新四军六支队所在地豫皖苏边区涡阳县北新兴集,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区委副书记。
关键词
抗日民主根据地
刘瑞龙
抗日民主政权
豫
皖
苏
边区
参议会
政权机关
行政公署
政权建设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
被引量:
1
5
作者
姚仁隽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1994年第2期45-50,共6页
关键词
军事思想
彭雪枫
政治工作
抗日根据地
战争论
新四军第四师
新四军游击支队
抗日游击战争
豫
皖
苏
边区
斗争实践
分类号
E092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淮北抗日根据地若干史实考证
6
作者
童天星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4-31,共8页
文摘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近年来,报刊发表了不少关于淮北抗日根据地史的回忆资料和文章,其中对若干史实说法不一,而且出入较大。本文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试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若干重要史实作初步考证,以求教正。
关键词
新四军游击支队
邓子恢
新四军第6支队
淮北抗日根据地
苏
皖
边区
彭雪枫
新四军第六支队
淮北军区
豫
皖
苏
边区
刘子久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雪润枫红
7
作者
章熙建
出处
《铁军》
2013年第9期29-33,共5页
文摘
换一种视角解读一代战将彭雪枫,或许能更真实地触摸一个铁血英雄的灵魂脉动。那串戛然而止的生命足迹,笃实而鲜亮地深烙在他为之眷恋与奋斗的土地上,留下直贯苍穹、千年回响的悲壮跫音。——题记1941年9月9日的晌午,浩瀚的洪泽湖波光潋滟。两匹枣红马恬静地在蜿蜒的石工堤下吃着嫩草,堤上垂柳如织,一身戎装的彭雪枫与身着军裤白褂的林颖缓步而行。蓦地,彭雪枫驻足侧身,取出一本《斯大林传》递给林颖,语带局促地说:"
关键词
彭雪枫
江西军区
骑兵团
游击战争
战斗间隙
豫
皖
苏
边区
平原游击战
细雨霏霏
豫
湘桂战役
阎锡山
分类号
E297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抗战初期的舞阳县青年救国会
8
作者
刘西淼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98-102,共5页
文摘
“七七”事变后,地处豫中的舞阳县广大青年受我党抗日救国政策的影响,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建立了舞阳县青年救国会,在当地党组织的具体领导下,团结全县广大青年,把抗日救亡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成为当时全省青年运动最活跃的县份之一.一、舞阳县青年救国会的建立与发展壮大舞阳县青年救国会(以下简称“
关键词
青年救国会
抗战初期
“七七”事变
抗日救国
中共中央长江局
国民党顽固派
豫
皖
苏
边区
三日刊
革命力量
豫
中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皖苏边摩擦事件述略
9
作者
童天星
机构
不详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摘
1941年2月10日,蒋介石调集汤恩伯9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从新黄河(即黄泛区)西岸,大举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猛烈进攻。新四军第4师被迫进行自卫,虽经三个月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利。为顾全抗战大局,我军奉中共中央、华中局命令,于5月间,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了皖东北地区。这是继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的又一严重的反共事件。对这一事件,党史书刊中很少提及.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华中
新四军军部
顽军
八路军
抗日根据地
津浦路
顽固派
汤恩伯
反共
李品仙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少奇与华中党校
10
作者
郭锡健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文摘
华中党校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苏北盐城创建,它是在刘少奇(当时先后任中原局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的首先提议和直接过问下筹办起来的。华中党校成立后,刘少奇亲任党校校长,多次为党校的学员授课,使华中党校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极具特色的大课堂。
关键词
干部党员
任中原
九四
思想建设
东南局
党的建设
豫
皖
苏
边区
先锋模范作用
刘少奇选集
温仰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牺牲的新四军高级将领
11
作者
吕传彬
机构
不详
出处
《党史纵横》
2020年第8期36-39,共4页
文摘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镇平县七里庄。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屡建奇功。曾任第十八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改为四支队)司令兼政委等职。1938年9月,率游击支队东征,创建和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5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关键词
新四军游击支队
新四军第四师
第十八集团军
豫
皖
苏
边区
淮北军区
抗日民主根据地
彭雪枫
河南省委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衡阳走出去的开国少将——资凤
12
作者
中共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机构
不详
出处
《衡阳通讯》
2018年第9期44-45,共2页
文摘
资凤(1895—1955),湖南耒阳人,曾任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自参加工农革命军起,他长期从事军队后勤工作,为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关键词
毛主席
工农革命军
红四团
豫
皖
苏
边区
彭雪枫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忠贞情怀永不变——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
13
作者
刘佳
出处
《晚霞》
2016年第12期20-22,共3页
文摘
那是一个热血澎湃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信仰的年代。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归趋,它在革命实践的时候才显示出其真正意义。在那些被采访的老人或沉静、或激越的描述中,一段段历史从枪林弹雨中走来,那些气壮山河的记忆在他们心中永远鲜活,冒死前进的生死经历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用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自强的精神和可贵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
四川省人大
热血澎湃
人格力量
一段段
刘邓大军
豫
皖
苏
边区
北方局
山西新军
对敌斗争
挺进大别山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彭雪枫浴血江淮
14
作者
付少武
苏克勤
机构
不详
出处
《铁军》
2020年第8期44-46,共3页
文摘
战火纷飞,戎马倥偬,慷慨赴国难,无暇儿女情,彭雪枫直到34岁还是孑然一身。1941年5月,彭雪枫作为新四军四师师长,奉命率领部队到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经苏皖区行署主任刘瑞龙和苏皖区党委书记刘子久牵线搭桥,与淮宝县妇女干部林颖谈起了恋爱。其实彭雪枫两年前就认识林颖。她原名周裕群,学名周楠,1920年3月生于湖北樊城一个富裕人家。受革命洪流的影响,她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1月到达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受到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的热情接待。初次相见,林颖就被这位英俊年轻、文武双全的豫皖苏边区最高首长所吸引。
关键词
八路军第四纵队
豫
皖
苏
边区
彭雪枫
新四军四师
津浦路
刘瑞龙
妇女干部
文武双全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篇传记连载之七:彭雪枫浴血江淮
15
作者
付少武
苏克勤
机构
不详
出处
《铁军》
2020年第12期41-43,共3页
文摘
第七章名将西征以身殉国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根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建议,同意师长彭雪枫率四师西征的请缨,以恢复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挽救中原战局。8月15日,彭雪枫召开誓师大会后,一路浩浩荡荡向津浦路西挺进。
关键词
彭雪枫
豫
皖
苏
边区
津浦路
西征
以身殉国
新四军军部
长篇传记
根据地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开辟豫皖苏边
16
作者
张震
出处
《大江南北》
2015年第10期20-23,共4页
文摘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同志因病于2015年9月3日17时在北京逝世。张震同志1914年10月生于湖南平江,1926年投身革命,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师参谋长兼11旅旅长等职。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游击支队
湖南平江
滕海清
豫
皖
苏
边区
谭友林
中将军衔
津浦路
就这样
红薯干
分类号
E297.3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张震将军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17
作者
史文敏
出处
《铁军》
2016年第11期24-25,共2页
文摘
从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奉彭雪枫司令员之命,率先头部队挺进永城、萧县、宿县敌后,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月,张震在萧县蔡凹协助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组织指挥淮海战役最后胜利。整整10年的战斗中,张震将军同豫皖苏人民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情谊。老将军虽然驾鹤西去,但他靠前指挥,精忠报国的革命故事仍在豫皖苏边区群众中广为传颂,一颗子弹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新四军游击支队
抗日根据地
最后胜利
华野
精忠报国
彭雪枫
革命故事
新四军四师
靠前指挥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战斗在洪泽湖畔的邓子恢
18
作者
柳宏为
出处
《福建党史月刊》
2001年第6期27-29,共3页
文摘
从1941年夏至1946年冬,邓子恢曾在洪泽湖畔度过了6个战斗的春秋. 整训部队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奉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撤离豫皖苏边区,转移到洪泽湖地区驻防.由于四师在豫皖苏3个月反摩擦斗争中连续战斗,损失较大,部队中存在着情绪低落、纪律松弛和不团结的现象,因而急需休整.
关键词
华中解放区
土地改革
土改
邓子恢
骑兵团
豫
皖
苏
边区
战斗
洪泽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豫皖苏边区的革命价值
19
作者
杜贤广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24-26,共3页
文摘
豫皖苏边区位于河南、安徽和江苏的三省交界之处。1938年初,徐州会战后,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敌我顽三方都加以关注。1939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彭雪枫开创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此生长成新四军第四师,并对冀鲁豫、苏北、皖东北和皖东抗日根据地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屏障作用。皖南事变后,边区失而复得,到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成豫皖苏解放区,成为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前进基地和主战场之一;淮海战役后,又成为渡江南下的基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豫
皖
苏
边区
革命时期
战略地位
革命贡献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骁勇善战的佘骑义烈士
20
作者
胡兴臣
出处
《大江南北》
2016年第5期27-28,共2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人民政府在市南郊云龙山麓,为佘骑义烈士修建了水泥抹顶的坟墓。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视察,在佘骑义的遗像前,听了关于佘骑义同志英雄事迹的介绍,无限深情地说:"我们有很多好的同志牺牲了,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佘骑义同志是在华野5师任参谋长时牺牲的,他骁勇善战,战绩卓著,令人难忘。
关键词
骁勇善战
徐州市人民政府
淮海战役纪念馆
英雄事迹
无限深情
华野
豫
皖
苏
边区
华中野战军
保安团
日本鬼子
分类号
TU251.3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博览之窗
李朋飞
《党史博览》
2023
0
原文传递
2
一九四一年新四军第四师战略转移问题再探
张蓝天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四军在黄淮平原对“抗日沟”的运用和发展
陆发春
轩艳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4
刘瑞龙与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邓泽民
《江淮法治》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
姚仁隽
《军事历史研究》
1994
1
原文传递
6
淮北抗日根据地若干史实考证
童天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雪润枫红
章熙建
《铁军》
2013
0
原文传递
8
抗战初期的舞阳县青年救国会
刘西淼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豫皖苏边摩擦事件述略
童天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刘少奇与华中党校
郭锡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牺牲的新四军高级将领
吕传彬
《党史纵横》
2020
0
原文传递
12
从衡阳走出去的开国少将——资凤
中共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衡阳通讯》
2018
0
原文传递
13
忠贞情怀永不变——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何郝炬
刘佳
《晚霞》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彭雪枫浴血江淮
付少武
苏克勤
《铁军》
2020
0
原文传递
15
长篇传记连载之七:彭雪枫浴血江淮
付少武
苏克勤
《铁军》
2020
0
原文传递
16
开辟豫皖苏边
张震
《大江南北》
2015
0
原文传递
17
张震将军留给孩子们的“遗产”
史文敏
《铁军》
2016
0
原文传递
18
战斗在洪泽湖畔的邓子恢
柳宏为
《福建党史月刊》
2001
0
原文传递
19
豫皖苏边区的革命价值
杜贤广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骁勇善战的佘骑义烈士
胡兴臣
《大江南北》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