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针刺量学”研究之探本溯源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常晓波
樊小农
王舒
石学敏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366,共4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504,2010CB530500)
-
文摘
通过阐述易学之象数概念、理论及其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自然科学发展及思维方式与方法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针灸量化的理论依据、思维方式与方法和标准。阐明易之象数理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理论依据;中医针刺量化的思维方式是唯象思维;《易传》之"以类族辨物"和王夫之的"象数相倚"是古代科学文化朴素的唯物辩证方法论,是中医针刺量化的方法,既"取象"(即寻求符号关系)又"运数"(即寻求数量关系),形数统一;针灸量化的标准是以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呼吸次数或息数)为衡量针刺量的大小,以天地生成数、针刺补泻来区分刺激量的性质,以患者针下"气至"或"得气"的感觉来衡量是否达到最小刺激量。认为古代医家对针刺量学研究虽然还不够系统,但是对今后的针刺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
关键词
针刺量学
象数理论
量化依据
量化标准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王育林
樊经洋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77-1781,共5页
-
文摘
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艺"与"道"的关系。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中医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于生命根源和运动规律的认识;运用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为认识工具,对于人体生命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系统的总结。文章从"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五行象数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
关键词
中医学
中国古代哲学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象数理论
-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Image-numerology theory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易道辩正
- 3
-
-
作者
倪南
-
机构
江苏省委统战部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100,共8页
-
文摘
易道是易学思想的精髓或内在精神,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道”。作为易学结构基元的易卦卦象符号,与阴阳观念具有先天性的亲和力,从而使得阴阳观念有了一个可以符号化表征的形式系统。在汉代,阴阳五行与易学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两汉的象数理论试图将易道(天道)完全形式化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入于礻几祥”,成为一套牵强附会的繁琐哲学。魏晋以后,诸如“时”、“中”一类具有明显的个人独知默会、参悟修证意义的命题,逐渐成为一阴一阳、生生不息的“易道”最为生动的表征。道之真谛,若以易理言之,就是“自强不息”,“与时偕行”。
-
关键词
易道
易学思想
卦象
阴阳观
象数理论
哲学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运用象数形神气理论辨治黄褐斑
- 4
-
-
作者
杨皓瑜
刘家邑
陶冶
白彦萍
张丰川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
-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43-545,共3页
-
基金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PZ2022010)。
-
文摘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损容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发病影响因素多,病机复杂。“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是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抽象化思维体系,对黄褐斑的认识更加全面。在象数形神气的理论指导下,黄褐斑的临床诊疗将脏腑、气血、阴阳、寒热、经络相联系,依据疾病征象多维辨证,形神同治,内外一气,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重视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善用调理情志,不拘泥于一方一药。
-
关键词
黄褐斑
象数形神气理论
取象运数
形神一体
气为一元
-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