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谱写“中国精神”的英雄赞歌——与王丹戎谈《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声音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丽颖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5,共5页
《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英勇战斗故事,弘扬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影片声音创作方面,声音设计师王丹戎担任声音指导,他带领声音团队打造细腻的声... 《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英勇战斗故事,弘扬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影片声音创作方面,声音设计师王丹戎担任声音指导,他带领声音团队打造细腻的声场空间,把控全景式多维度的情绪节奏,谱写出一曲凝聚“中国精神”的英雄赞歌,通过声音的象征美学方式将电影中的“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完美结合,引领影片的声音设计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情感走向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设计 情绪节奏 声场空间 象征美学
原文传递
符号、通感与应和:福克纳美国南方象征诗学建构刍论
2
作者 秦崇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1,共8页
意义在语境中是流动的,文化的棱镜往往折射出辩证法的灵光。后现代的文学表述带来的“意义”,常常表现为“符号”与“象征”交错叠加式的“复合”形态,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多元性、不确定性,从而充满浓郁的“反象征性”色彩;而传统文... 意义在语境中是流动的,文化的棱镜往往折射出辩证法的灵光。后现代的文学表述带来的“意义”,常常表现为“符号”与“象征”交错叠加式的“复合”形态,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多元性、不确定性,从而充满浓郁的“反象征性”色彩;而传统文学阐释,却往往局限在福克纳的文学世界中由“象”取“义”,追求意义的深度,而非不断地寻求“象外之义”,使作品放射出哲理与诗性光芒。运用现代象征美学透析福克纳艺术创作的营构程式,可见他不但借用人类学想象奏响一曲“符号”和“象征”组成的美国南方意义的交响乐,而且勾勒出事关美国历史的诠释路径和文学艺术的审美原则。然而,要探寻福克纳所建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①艺术世界中所呈现出的“象征”与“意义”,最好以通灵者的身份,寻求作家呈现的三个世界的“应和”关系,即用可见的“客观现实世界”去破译存在于“精神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象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美国南方 象征美学 文化诉求
下载PDF
从巴赫作品阐释看舍林的音乐象征美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130,134,共14页
在自律美学与他律美学的纷争中,阿诺德.舍林以象征美学对二者进行了调和。舍林认为在音乐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象征,他将象征美学应用于音乐释义学中,并为器乐和声乐区分了不同的象征类型。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舍林关于巴赫的声乐作品的解... 在自律美学与他律美学的纷争中,阿诺德.舍林以象征美学对二者进行了调和。舍林认为在音乐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象征,他将象征美学应用于音乐释义学中,并为器乐和声乐区分了不同的象征类型。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舍林关于巴赫的声乐作品的解释:一方面是象征美学在巴赫康塔塔中的总体应用;另一方面是音乐修辞学在巴赫解释中的局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林 象征美学 音乐修辞 巴赫声乐作品
原文传递
“风骨”小议
4
作者 刘光秋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 ,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宏观的角度 ,结合微观的分析 ,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 ;二、“风骨”...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 ,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宏观的角度 ,结合微观的分析 ,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 ;二、“风骨”是一个象征美学概念 ;三、“风骨”是一个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概念。从而得出质朴、刚健、骏爽的艺术风格是“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美学 定义 刘永济 黄秀刚 《文心雕龙》 文艺批评 文艺美学 风骨
下载PDF
莫言与新时期文学的总体性重建--作为方法的《红高粱家族》
5
作者 王金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62-72,共11页
"新时期"既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总体性文学建制走向消解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重构总体性的时期。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受复杂历史意识的影响,既有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内在规定性和民族主义总体话语构建诉求,又以个体生命的历史经验... "新时期"既是新中国前三十年总体性文学建制走向消解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重构总体性的时期。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受复杂历史意识的影响,既有启蒙现代性叙事的内在规定性和民族主义总体话语构建诉求,又以个体生命的历史经验性解构超验的总体性话语。死亡是透视莫言小说精神构成和美学表征的重要装置,《红高粱家族》以杂糅象征美学与寓言美学的死亡叙述,表征着"新时期文学"历史主体重建的矛盾性以及总体性叙事的未完成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红高粱家族》 新时期文学 总体性 象征美学 寓言美学
下载PDF
交融·联觉·糅合——梅西安音乐分析理论中的象征美学
6
作者 朱静宜 《当代音乐》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作为法国当代音乐的代表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梅西安以其别具一格的美学观念、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及自成一体的创作技巧,在众多派系和不同风格中独树一帜。他不局限于作曲家的身份,更是一位兼容并蓄、著作等身的理论家,他的创作与分... 作为法国当代音乐的代表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梅西安以其别具一格的美学观念、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及自成一体的创作技巧,在众多派系和不同风格中独树一帜。他不局限于作曲家的身份,更是一位兼容并蓄、著作等身的理论家,他的创作与分析对20世纪当代音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论及梅西安音乐分析理论中的象征美学问题,以期为当代音乐的创作与分析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西安 象征美学 《节奏、色彩和鸟类学的论著》 音乐分析
下载PDF
电影《追风筝的人》的象征美学向度
7
作者 刘学 耿小博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7-149,共3页
电影《追风筝的人》为观众描绘出一幅视野宏大、震撼人心的图景,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本文试从象征主义美学思想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阐述影片中主要人物、具体物象和环境色彩的美学意义,分析其如何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塑造质感的人... 电影《追风筝的人》为观众描绘出一幅视野宏大、震撼人心的图景,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本文试从象征主义美学思想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阐述影片中主要人物、具体物象和环境色彩的美学意义,分析其如何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塑造质感的人物形象,表达深刻的主题,展现独特的电影美学,以期深化人们对影片的理解,引发更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象征美学 阿米尔 哈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