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布迪厄的文化理论透视 |
王岳川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62
|
|
2
|
论象征的基本特征 |
瞿明安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0
|
|
3
|
维克多·特纳与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写在《象征之林》中文版出版之际 |
王建民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6
|
|
4
|
民族服饰色彩的象征 |
潘定红
|
《民族艺术研究》
|
2002 |
33
|
|
5
|
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 |
吴越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30
|
|
6
|
论作为象征符号的“封面女郎” |
周宪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28
|
|
7
|
象征人类学视野中象征的构成要素 |
瞿明安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3
|
|
8
|
民族主义与中国转型时期的意识形态 |
萧功秦
|
《战略与管理》
CSSCI
|
1994 |
29
|
|
9
|
汉阙考 |
姜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8
|
|
10
|
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
齐东方
|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11
|
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及其意义 |
叶大兵
|
《民俗研究》
|
1994 |
18
|
|
12
|
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符号——饮食象征文化的表层结构研究 |
瞿明安
|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
1995 |
20
|
|
13
|
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和语言的起源 |
李讷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4
|
|
14
|
符号、象征、象征符号,以及品牌的象征化 |
赵毅衡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
2010 |
20
|
|
15
|
大学生沙游戏的主题特征及象征符号的解释 |
易春丽
胡佩诚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6
|
课堂教学中文化冲突的社会学分析 |
吴永军
|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17
|
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读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 |
田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7
|
|
18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 |
吴进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9 |
14
|
|
19
|
符号学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
陈武
|
《装饰》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
20
|
权力的文化网络视角下的新乡贤返乡困境及对策——基于H省G村的调查和实验 |
万涛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