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以阿拉提·阿斯木作品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蕾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
以阿拉提·阿斯木为代表的新疆双语作家用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汉语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新疆当代汉语文学崇神的文化精神、象征型的艺术思维、尊神的伦理规范及"恰克恰克"式幽默等艺术风格,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及独特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崇神精神
象征
型
思维
恰克恰克
原文传递
“论诗诗”: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
被引量:
5
2
作者
邓新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的则是诗论家有意择取的与逻辑推论、抽象言说相悖的直觉象征型思维方式。“论诗诗”的形成,从客观上看,是中国古代批评文体之“文学”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使然;从主观上看,则是中国古代诗评家一身二任的特殊身分所致。在理论界普遍不满中国文论“失语”的今天,“论诗诗”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性批评文体理应经过更新和重铸而整合到我们当今的文学批评体系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诗
诗性批评文体
直觉
象征
型
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
3
作者
刘传清
邓新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共5页
“象喻”是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提出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阐释方式,这种阐释方式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解释者借助一些生动具体、含蓄隽永的自然美的意象或意境来喻示解释对象的内在风神和整体韵味,因此它与作为解释对象的诗性文本有着更...
“象喻”是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提出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阐释方式,这种阐释方式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解释者借助一些生动具体、含蓄隽永的自然美的意象或意境来喻示解释对象的内在风神和整体韵味,因此它与作为解释对象的诗性文本有着更为内在的契合,它从直观感悟角度对作品整体风神韵味的玩赏和把握,在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精微性上,都远胜于西方解释学那种细密繁琐的纯理性解说。本文通过对“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的形成过程、诗性特征及其文化成因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古代文论所蕴涵的极为丰富、极有特色的诗学解释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喻
诗性阐释方式
直觉
象征
型
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以阿拉提·阿斯木作品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蕾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
文摘
以阿拉提·阿斯木为代表的新疆双语作家用本民族传统文化与汉语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新疆当代汉语文学崇神的文化精神、象征型的艺术思维、尊神的伦理规范及"恰克恰克"式幽默等艺术风格,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及独特的个性魅力。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崇神精神
象征
型
思维
恰克恰克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诗诗”: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
被引量:
5
2
作者
邓新华
机构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文摘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这种批评文体由于借用诗的文体形式和比兴象征等艺术表现方法来品评诗人诗作,因而在点破诗学要妙、总结诗学规律的同时,具有浓郁的诗性意味。但是,从根本上决定“论诗诗”之诗性特质的则是诗论家有意择取的与逻辑推论、抽象言说相悖的直觉象征型思维方式。“论诗诗”的形成,从客观上看,是中国古代批评文体之“文学”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使然;从主观上看,则是中国古代诗评家一身二任的特殊身分所致。在理论界普遍不满中国文论“失语”的今天,“论诗诗”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诗性批评文体理应经过更新和重铸而整合到我们当今的文学批评体系中来。
关键词
论诗诗
诗性批评文体
直觉
象征
型
思维
Keywords
poems on poetry
poetic critic style
symbolic way of think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
3
作者
刘传清
邓新华
机构
三峡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5,共5页
文摘
“象喻”是中国古代诗学解释学提出的一种重要而独特的诗性阐释方式,这种阐释方式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解释者借助一些生动具体、含蓄隽永的自然美的意象或意境来喻示解释对象的内在风神和整体韵味,因此它与作为解释对象的诗性文本有着更为内在的契合,它从直观感悟角度对作品整体风神韵味的玩赏和把握,在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精微性上,都远胜于西方解释学那种细密繁琐的纯理性解说。本文通过对“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的形成过程、诗性特征及其文化成因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古代文论所蕴涵的极为丰富、极有特色的诗学解释学思想。
关键词
象喻
诗性阐释方式
直觉
象征
型
思维
Keywords
Xiang-yu
the interpreting rules of poetic quality
intuitional-symbolic thinki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以阿拉提·阿斯木作品为例
张蕾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2
“论诗诗”: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
邓新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象喻”的诗性阐释方式
刘传清
邓新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