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葛菁萍
柴洋洋
陈丽
平文祥
-
机构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黑龙江省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32-2538,共7页
-
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GA07B401-6)
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优秀学科带头人(RC2010XK002028)
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Hdtd2010-17)
-
文摘
细菌在豆酱发酵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豆酱的风味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豆酱中细菌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自然发酵的豆酱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16S rDNA的部分可变区的PCR-DGGE技术对自然发酵豆酱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豆酱发酵过程细菌群体中既有原始种群的减少和增长,也有次级种群的增多和演变。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初期和末期以不可培养细菌为主,初期细菌群体快速演替,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在发酵42 d和56 d达到两次高峰。
-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16S
RDNA
豆酱发酵
细菌种群演替
-
Keyword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16SrDNA
soybean paste fermentation
bacteria population succession
-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孙雯
葛菁萍
叶广彬
宋刚
陈丽
凌宏志
平文祥
-
机构
微生物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5期298-30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菌群演替与温水沤麻系统关键酶产生菌代谢组学特征的耦合机制"(312705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酸菜发酵生态系统中细菌群落与代谢物组特征耦合机制(31300355)"
+2 种基金
黑龙江大学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功能微生物选育及其产物应用"(Hdtd2010-17)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业微生物发酵技术
2012td009)
-
文摘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
关键词
豆酱发酵
霉菌
菌相组成
分离
鉴定
-
Keywords
soybean paste fermentation
mold
bacteria phase composition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Q934.1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