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地的方士文化与汉代的谶纬之学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克奇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方士文化 谶纬
下载PDF
汉代谶纬神学及其对道家宗教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宗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9-50,61,共3页
谶纬是历史上久已有之的古老迷信,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隐言,主要是政治性的内容,以预示国家兴亡和君主祸福为主旨。《史记·赵世家》记曰:“在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与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 谶纬是历史上久已有之的古老迷信,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隐言,主要是政治性的内容,以预示国家兴亡和君主祸福为主旨。《史记·赵世家》记曰:“在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与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学也。帝告我:‘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秦以降,谶语大量出现。在反秦的浪潮中,谶语成为重要的精神武器。《史记·秦始皇末记》中所录有数条,诸如“亡秦者胡也”、“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都是预言秦的灭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化 谶纬 谶纬 道家 天人感应 《太平经》 董仲舒 孔子 今文经 君主专制政体
下载PDF
两汉时期孔子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东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年第3期28-30,共3页
从两汉时期开始,孔子由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家而逐步走上神坛,演变成充满奇异怪诞色彩的神灵。究其主要原因,是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的盛行。谶纬之学的核心是一些儒生们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鼓吹天神意志,强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这... 从两汉时期开始,孔子由一个有血有肉的思想家而逐步走上神坛,演变成充满奇异怪诞色彩的神灵。究其主要原因,是两汉时期谶纬之学的盛行。谶纬之学的核心是一些儒生们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鼓吹天神意志,强化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孔子从此步入神庙,成了神圣,而不再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谶纬 孔子 神坛
下载PDF
以谶纬之学观照东汉“草书热”
4
作者 罗艳清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4期68-71,共4页
两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政治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至东汉末,朝政日益腐败,民生凋敝不堪重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走入仕... 两汉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政治一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至东汉末,朝政日益腐败,民生凋敝不堪重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走入仕进之路的读书人就必须是儒者。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之下,士人深受影响。谶纬之学的思想本身是儒学,董仲舒将天人感应引入儒学,使儒学逐步神学化,“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转折时期 天人感应 民生凋敝 佛教传入 造纸术 谶纬 董仲舒
下载PDF
汉晋政治中的有为无为之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有为与无为之争,是汉晋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王充以黄老为先导,以“疾虚妄”为宗旨,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思想武器,对汉代谶纬之学的种种神秘附加施以总攻击,以期返回到“恬淡无欲,无为无事”的本来面目。二,... 有为与无为之争,是汉晋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王充以黄老为先导,以“疾虚妄”为宗旨,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思想武器,对汉代谶纬之学的种种神秘附加施以总攻击,以期返回到“恬淡无欲,无为无事”的本来面目。二,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斗争。郭象在贵无与崇有基础上实现了两者的调和:身在魏阙之上,心在山林之中;游外以弘内,齐一而逍遥。一切皆自然,自然的就是必然的,必然的就是当然的。无为哲学可以起到“有为”的作用。三,东晋时鲍敬言与葛洪关于有君无君的辩论。这场政治理论交锋,反映了当时君主骄奢淫逸,大量靡费社会财富;官吏加收赋税,百姓不堪重负的社会现实。无君论幻想至德之世,实际上是表达对当时政治的不满。葛洪对它的反击,发抒了儒家政治哲学的根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王充 魏晋玄 郭象 无君论 葛洪
下载PDF
关于汉代经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宗桂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59,共4页
经学是指以儒家六经为核心的一套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格追求等,其主要载体是儒家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生哲学。经学形成并定型于汉代,先秦无经学。汉代经学分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和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和今文... 经学是指以儒家六经为核心的一套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格追求等,其主要载体是儒家的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生哲学。经学形成并定型于汉代,先秦无经学。汉代经学分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和谶纬之学。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根本区别是历史观、价值观和经学方法论,而非书写方式。汉代经学促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守成主义的形成,重视守成、尊重传统、在守成中开新的文化传统,是随汉代经学的形成而形成的。汉代经学的形成,与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合作传统的形成过程相一致;促成了孔子地位的帝王化、符号化;大大提升了儒学和儒生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 古文经 谶纬
下载PDF
略论《老君音诵诫经》中的“刘举”
7
作者 刘陶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4,共7页
《老君音诵诫经》中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 《老君音诵诫经》中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举 谶纬 道教 老君音诵诫经
原文传递
困在学术与皇权间的东汉大儒
8
作者 曹瑞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9-62,70,共5页
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往往具有官员和学者两重身份,然而其学术与皇权的关系却并不总是和谐,当皇权与学术发生冲突时,尤其在强而有力的君主面前,作为学者的官员多会委曲自己的学术观点。以东汉帝国的缔造者光武帝为例,其为人处... 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往往具有官员和学者两重身份,然而其学术与皇权的关系却并不总是和谐,当皇权与学术发生冲突时,尤其在强而有力的君主面前,作为学者的官员多会委曲自己的学术观点。以东汉帝国的缔造者光武帝为例,其为人处事素有谨慎、宽厚之声誉,但因对谶纬之学格外喜好,从而与当时大儒观念不合。通过考查郑兴、桓谭和贾逵三位学者在那种权力氛围内的学术取舍,可窥见古典帝制时代皇权与学术关系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光武帝 郑兴 桓谭 贾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