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 被引量:94
1
作者 刘浦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 以阐释政权合法性为目的的五德终始说建立在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之上,经过宋代儒学复兴的冲击,被宋儒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但五运说的残余影响仍长期存在,直到明代,朝野间仍在继续讲求德运。五运说在宋代所面临的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共同境遇。宋代知识精英对五运说、谶纬、封禅、传国玺等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算,从学理上消解它们的价值,从思想上清除它们的影响。宋儒的政治伦理观念在当时是高调的、前卫的,但到元明清时代就变成了普世的价值观。传统政治文化的这一变迁轨迹,显示了宋元明清时代思想史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五德终始说 正统观 政治文化 谶纬 封禅 传国玺
原文传递
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 被引量:19
2
作者 余治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7-51,共5页
祥瑞谴告,在孔子思想中已有萌芽,但到董仲舒这里才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在"天———地———人"相统一的宇宙结构体系中获得准逻辑化的论证。天人感应的思想是祥瑞灾异之说的理论来源。祥瑞、灾异与人事行为尤其是政治得失之... 祥瑞谴告,在孔子思想中已有萌芽,但到董仲舒这里才上升到理论化的高度,在"天———地———人"相统一的宇宙结构体系中获得准逻辑化的论证。天人感应的思想是祥瑞灾异之说的理论来源。祥瑞、灾异与人事行为尤其是政治得失之间存在着因果关联,为政的好坏直接能够感召出祥瑞、灾异。流行于西汉末并兴盛于整个东汉时代的谶纬就直接继承了董仲舒的感应、灾异之说,在综合网罗了古代各种方术之后,竟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纬书中有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董仲舒的文字。魏晋以后,谶纬的主流朝两个方向发展,或为道教、佛教所消化吸收,依托于一定的宗教形式而存在和演化;或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在民间信仰中继续传播和扩散,虽历经焚禁,但仍代有传人,好之者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祥瑞 灾异 谶纬 纬书
下载PDF
两汉谶纬简论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朴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4,共6页
两汉思想学术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谶纬之学风靡一时,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形成历时弥久的重要传统。谶纬是"经忏"与《河图》、《洛书》集成的复合型概念,汉代流行于世的"谶纬"共... 两汉思想学术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谶纬之学风靡一时,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形成历时弥久的重要传统。谶纬是"经忏"与《河图》、《洛书》集成的复合型概念,汉代流行于世的"谶纬"共有85篇。谶纬对两汉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规范着当时大多数儒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夺取政权或巩固统治的舆论,以论证君权神授天赋的天然合理性;二是学术上被儒生经师大量征引于自己的著述,以进一步抬高儒家经典的地位,给当时的统治思想添加神秘和神圣的光环。尽管如此,汉代仍有一些学者对谶纬的性质与功用进行了理性的反思,这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乃是弥足珍贵的清醒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思想 谶纬 儒学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从“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渝杰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7,189,共16页
谶纬通过高扬建国神话、确立汉家神统以及转接灾祥征兆之论的方式,完成"汉家神学"的最终构造,从而保证了"汉家"的"公"属性,但也由此开启了天命神权的竞夺。两汉之际"篡汉"与"复汉"... 谶纬通过高扬建国神话、确立汉家神统以及转接灾祥征兆之论的方式,完成"汉家神学"的最终构造,从而保证了"汉家"的"公"属性,但也由此开启了天命神权的竞夺。两汉之际"篡汉"与"复汉"相继上演,经过一轮"绝而复属"的小循环,神权再次归拢于"汉家"。王莽之所以能够代汉及光武所以能够"中兴",深层的思想根源皆在于"汉家"经谶纬之神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的政治构设。这表明先秦以来人们对"公权"的理性诉求精神虽为"汉家神学"所蔽,然也借此而达到一个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灾异论 尧后火德 天下为公
原文传递
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 被引量:17
5
作者 仇鹿鸣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44,190,共18页
《罗让碑》是反映唐末魏博政治与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唐末魏博的多次变乱,反映出魏博内部军将阶层与牙军之间的矛盾,牙军自利与保守的性格,使魏博在唐末乱世中失去了扩张的动力。神道碑是唐王朝确立君臣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碑志作为... 《罗让碑》是反映唐末魏博政治与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唐末魏博的多次变乱,反映出魏博内部军将阶层与牙军之间的矛盾,牙军自利与保守的性格,使魏博在唐末乱世中失去了扩张的动力。神道碑是唐王朝确立君臣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碑志作为一种显著的政治景观,对于当时的社会心理及文化传播具有较大的影响,中晚唐河北的巨型碑志成为藩镇彰显权力合法性及形塑地方认同的工具。《罗让碑》建立的前后因果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罗弘信出身低微,有意在碑文中宣扬唐廷的恩遇,并造作符谶,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罗让碑》形制上僭越与文字上恭谨形成的对比,忠义意识传播与藩镇半独立地位之间的张力,都反映出中晚唐河北政治文化的复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让碑》 魏博 罗弘信 谶纬
原文传递
谶纬中的帝王世系及受命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德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6,共10页
帝王世系及其受命是谶纬的中心思想内容,其要义是论证汉政权之合法正统地位。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而展开。这一思想内容对于儒学和经学有所承继,更有所发明,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文明早期寻求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历程,其影响至... 帝王世系及其受命是谶纬的中心思想内容,其要义是论证汉政权之合法正统地位。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而展开。这一思想内容对于儒学和经学有所承继,更有所发明,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文明早期寻求政治合法性的思想历程,其影响至今仍绵延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 受命 合法性 谶纬
下载PDF
谶纬与东汉社会思潮略议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俊峰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谶纬是两汉时期独特的社会思潮。它的产生、盛行与衰落 ,与两汉时期的政治、思想状况密不可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谶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汉时期政治和思想的走向 ,并最终造成了东汉经学的衰落。谶纬的兴衰 ,反映出东汉时期政治主宰... 谶纬是两汉时期独特的社会思潮。它的产生、盛行与衰落 ,与两汉时期的政治、思想状况密不可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 ,谶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汉时期政治和思想的走向 ,并最终造成了东汉经学的衰落。谶纬的兴衰 ,反映出东汉时期政治主宰学术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经学 东汉 社会思潮 《白虎通义》
下载PDF
两汉之际的谶纬论略 被引量:6
8
作者 边家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文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 从本质上说,谶纬是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诠释手段、以经学与神学合一为根本理念的一种独特的学术现象,是今文经学制约君权、指导政治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在特定政治背景下,谶纬被一些人所利用,为争夺王权服务。东汉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君权的需要,有意识地对谶纬加以改造,使其失去了对政治的干预作用,而成为解说封建伦常的某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谶纬 政治 学术
下载PDF
谶纬的起源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德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2-97,共6页
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兴起,以为汉政权确立合法性依据。谶纬几乎同时产生,其主旨与经学相类,只不过多了许多怪诞的成分。王莽篡汉,大量利用谶纬,光武中兴,以谶纬为国家意识形态,谶纬得以最终定型。
关键词 儒学 经学 谶纬 合法性
下载PDF
论两汉经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承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基于对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谶纬的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考察,根据经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汉代经学划分为初起、今文经学极盛、今古文对立表面化、今古文于对立中开始走向融通、集大成局面出现等五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经学... 本文基于对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谶纬的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考察,根据经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汉代经学划分为初起、今文经学极盛、今古文对立表面化、今古文于对立中开始走向融通、集大成局面出现等五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经学问题略作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谶纬
下载PDF
两汉谶纬考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峰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4,共20页
"谶"与"纬"的思想观念,在两汉时期有一个由分立而化合的过程。古今学人往往笼统讲说汉代"谶纬",并不符合实际。谶验观念始自远古,至汉末一直存续,从未间断。谶至汉初,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了新变——以... "谶"与"纬"的思想观念,在两汉时期有一个由分立而化合的过程。古今学人往往笼统讲说汉代"谶纬",并不符合实际。谶验观念始自远古,至汉末一直存续,从未间断。谶至汉初,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了新变——以谶辅经、以谶释经。此一现象肇始于文帝时,至汉末一直存在。东汉明、章之后,以白虎观经学讨论会所形成的《白虎通》为标志,确立经、谶互释为正统思想。而其远源,实在汉初。考察谶、纬之发生演变史,实际上有谶而无纬。东汉后期出现的所谓"纬",实际就是谶,其实质是以谶"纬"经。历来通行的"谶纬始自哀、平之际"的论断,不仅曲解了张衡,也淆乱了"谶"、"纬"的概念,更与西汉思想发展实际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谶纬 谶纬起源 谶纬名实 谶纬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谶纬学的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蜜林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5-9,共5页
谶纬是汉代重要的思想之一。从1905年到现在中国的谶纬学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百年了,所以有必要对中国百年来谶纬学的研究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这百年来中国谶纬学研究的状况和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 谶纬是汉代重要的思想之一。从1905年到现在中国的谶纬学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百年了,所以有必要对中国百年来谶纬学的研究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这百年来中国谶纬学研究的状况和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谶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研究 反思
下载PDF
南北朝隋唐时代的金刀之谶与弥勒信仰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英刚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8,189,共13页
一种观念要影响政治大势,往往需要植根于大众广泛接受的思想或信仰系统。金刀之谶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发端于与今文经学结合紧密的谶纬之学,在汉朝灭亡前后与早期道教结合,北魏以后则转向与弥勒信仰结合,深刻地影响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 一种观念要影响政治大势,往往需要植根于大众广泛接受的思想或信仰系统。金刀之谶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发端于与今文经学结合紧密的谶纬之学,在汉朝灭亡前后与早期道教结合,北魏以后则转向与弥勒信仰结合,深刻地影响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政治起伏。"刘氏当王"与"李氏将兴"反映的政治文化传统不同。"道君出世"与"弥勒下生"两种信仰的竞争,和由"刘氏"还是"李氏"统治天下的世俗权力之争纠缠在一起,制约了其时的政治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卯金刀 刘氏当王 弥勒 谶纬
原文传递
谶纬与魏晋南北朝佛教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吕宗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佛教传入华夏初期,为了迎合本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习惯,难免要借助在地人习知的信仰方式、观念体系、话语符码来译介和传递有关佛典、佛学、佛教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谶纬思想及政治谶言信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拥有广泛深厚的基础,... 佛教传入华夏初期,为了迎合本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习惯,难免要借助在地人习知的信仰方式、观念体系、话语符码来译介和传递有关佛典、佛学、佛教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谶纬思想及政治谶言信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拥有广泛深厚的基础,故而佛教僧人热衷于通纬、作谶,其思维、撰译处处可见谶纬话语、意象、观念的渗透;而汉末以来蕴含大量谶纬内涵的本土经典的出现与流行,也有助于佛典的本土化与普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佛教 汉译佛典
原文传递
王肃反郑是经今古文融合的继续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虹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8,共6页
东汉末年 ,经今古文的融合已是经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 ,在融合经今古文时 ,掺杂谶纬并且解经烦琐。王肃经学作为魏晋经学的代表 ,直接师承于荆州学派。荆州学派和王肃继续沿着“郑学”融合经今古文的道路前进 ... 东汉末年 ,经今古文的融合已是经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 ,在融合经今古文时 ,掺杂谶纬并且解经烦琐。王肃经学作为魏晋经学的代表 ,直接师承于荆州学派。荆州学派和王肃继续沿着“郑学”融合经今古文的道路前进 ,但却坚决反谶纬 ,解经尚简约。正是站在这一角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肃 王学 郑玄 郑学 经学 荆州学派 谶纬
原文传递
汉代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岱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前汉中期以后,儒家内部的一个斗争就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师与古文经师大都是中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是贵族。他们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今文经师反对盐铁官卖,古文经师也反对盐铁官卖;在世界观方面,今文经学... 前汉中期以后,儒家内部的一个斗争就是今古文经学之争。今文经师与古文经师大都是中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有少数是贵族。他们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今文经师反对盐铁官卖,古文经师也反对盐铁官卖;在世界观方面,今文经学谈灾异,古文经学也谈灾异。今古文经学的斗争基本上是禄位之争,是对古学官的位置的争夺。如果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有一点差异的话,那就是,今文经学中专讲所谓微言大义,即天人感应的唯心论神秘主义;而古文经学虽然也讲灾异,但比较注重训诂,神秘主义稍微减少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谶纬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原文传递
“致太平”思潮与黄巾初起动机考——兼及原始道教的辅汉情结与终末论说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渝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153,共16页
《续汉志》注引《物理论》“(黄巾)不将尺兵”等语,给我们提供了探考黄巾不同于多数史籍所塑造之形象的突破口:从黄巾的武器操备、移动路线及其兴起过程中地方与中央官员的反应情况等诸多方面,可以透见黄巾运动的初始动机并非直指... 《续汉志》注引《物理论》“(黄巾)不将尺兵”等语,给我们提供了探考黄巾不同于多数史籍所塑造之形象的突破口:从黄巾的武器操备、移动路线及其兴起过程中地方与中央官员的反应情况等诸多方面,可以透见黄巾运动的初始动机并非直指颠覆汉家;其教义、组织与口号有效承载了他们的宗教诉求,据此可判断黄巾运动乃为时人“太平”理想的一次集中表达。通过对西汉以来“致太平”思潮及《太平经》主旨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太平经》之救世神学与黄巾祈望更新天地、招致“太平”的宗教理想深相契合,表明两者具有思想上的内在统一性。黄巾的行为最终脱离其初设动机,与汉末思潮及政治实际的总体变化紧密相关,亦是其由“辅汉”而“代汉”之宗教神学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太平经 原始道教 汉末思潮 汉魏禅代 历史书写
原文传递
谶纬与经学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兴无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本文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理出了谶纬之学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谶纬之学自汉代产生以后,历经各个朝代经学的批判与吸收而得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作者重点考察了两汉、宋明、清代三个历史时期谶纬与经学的关系,也兼及其它... 本文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理出了谶纬之学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谶纬之学自汉代产生以后,历经各个朝代经学的批判与吸收而得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作者重点考察了两汉、宋明、清代三个历史时期谶纬与经学的关系,也兼及其它朝代谶纬思想的发展状况。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考察一方面展现儒学在吸收其它学说以建构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方面的一般特点,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展开对谶纬的研究提供一条较为清晰、系统的资料检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文经学 纬书 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 政治神话 现代学术 文化因素 谶纬 神道设教 思想
原文传递
论汉代的谶纬之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晋卫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65-68,共4页
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谶纬的产生有两方面的条件 :汉代经学的发展与特点是谶纬的思想文化基础 ;而儒家以及儒生在汉代的社会地位则是谶纬产生的社会条件。汉人对谶纬的批判出发点并不一样 ,大致有学术思想与意识形态两个... 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谶纬的产生有两方面的条件 :汉代经学的发展与特点是谶纬的思想文化基础 ;而儒家以及儒生在汉代的社会地位则是谶纬产生的社会条件。汉人对谶纬的批判出发点并不一样 ,大致有学术思想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经学 儒生 批判
下载PDF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渝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此为黄巾拜郑玄的思想根源。与此同时,黄巾对郑玄之敬拜,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术通达者的自觉思想认同,也是汉末时人对于隐沦民间的贤人隐者抱有神秘理解倾向及普遍尊崇心态的自然呈现。汉末隐逸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巾 郑玄 谶纬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地方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