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谶”与“纬”的区别——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丁鼎 薛立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并形成盛极一时的"谶纬"思潮,因而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谶纬",或单称"谶"。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谶"与"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谶"与"纬"名异实同。本文对"谶"与"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谶"与"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肇鹏 “纬” 神学目的论 儒学 汉代 字义
下载PDF
纬书中的天文资料——以《河图帝览嬉》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乐贤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82,共12页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 本文讨论了与纬书《河图帝览嬉》有关的几个问题,认为《河图帝览嬉》是方士们利用古代天文资料编纂而成的一种谶类纬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天文类占文,是研究古代天文占术的重要参考资料。文中对《河图帝览嬉》的辑本作了订正和增补,对《河图帝览嬉》的内容、性质和时代作了分析,还将它与考古发现的马王堆天文书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书 河图帝览嬉 马王堆天文书 天文
原文传递
论“罗隐题破”现象及其成因
3
作者 曹栩宁 《宜春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76-81,共6页
“罗隐题破”指罗隐出口成谶,所言之事经常应验,是被后人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相关故事中谶言与应验现象的关系包括推论、巧合、附会、虚构四类。“罗隐题破”现象的成因在于三方面:首先,罗隐诗歌语言通俗而意蕴深刻,能在广泛流传的基... “罗隐题破”指罗隐出口成谶,所言之事经常应验,是被后人广泛认同的文化现象。相关故事中谶言与应验现象的关系包括推论、巧合、附会、虚构四类。“罗隐题破”现象的成因在于三方面:首先,罗隐诗歌语言通俗而意蕴深刻,能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被后人解读成为谶言。其次,罗隐一生行迹遍及四方,留下不少传说故事作为谶言的应验性事件流传下来。第三,杂史和小说作者的猎奇态度、百姓的崇敬爱戴心理,共同促使传播主体附会甚至伪造出许多神异的谶言故事,这种主观解读是“罗隐题破”现象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隐
下载PDF
《说文》段注“谶”义疏证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建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用以具体说明"谶"之含义的"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十二字,实为李善所增益,并非许慎原文。是故,当前学界普遍存在的那种径据段氏之说以厘定"谶纬"涵义、择取相关文献的研究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用以具体说明"谶"之含义的"有征验之书,河、洛所出书曰谶"十二字,实为李善所增益,并非许慎原文。是故,当前学界普遍存在的那种径据段氏之说以厘定"谶纬"涵义、择取相关文献的研究方式,或有不察之失。从语源学角度看,"谶"之本义是指与普通民众吉凶祸福相关的、无需经由相关中介程序便可知晓天意的占验类型,因此有别于那种必须通过特定仪式方能推知天意的占验类型。而许慎以"验"释"谶",未能昭显"谶"的本质特征及其内涵之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普通民众 不占之验
下载PDF
《白虎通义》与谶纬关系新证 被引量:2
5
作者 秦际明 《孔子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通义》经学 天道观
原文传递
探春的结局及《红楼梦》中的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玫 阎大卫 《红楼》 2001年第3期6-10,共5页
由于多种不同的原因,《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谜,承认这些谜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态度,而认真的推测其答案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问题在于不少人在猜谜时,存在着两个原则问题:其一是不把《红楼梦》当作小说,只... 由于多种不同的原因,《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谜,承认这些谜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的态度,而认真的推测其答案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问题在于不少人在猜谜时,存在着两个原则问题:其一是不把《红楼梦》当作小说,只管去乱猜,而完全不顾及小说的创作规律;其二是在猜谜的过程中,常常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春 人物结局 《红楼梦》 小说 杏花签
原文传递
“谶”“策”淆用辨析——兼论谶的占验之原与去占之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莉 《华中学术》 2020年第2期67-79,共13页
"谶""策"二字的混淆使用,始于司马迁《史记》。书中二字混淆使用的情况,仅有两处。这一现象,反映了"谶"与占验的密切关系;而进一步将"谶"置于战国中后期兴起的占验风潮中考察,可知二者的这种... "谶""策"二字的混淆使用,始于司马迁《史记》。书中二字混淆使用的情况,仅有两处。这一现象,反映了"谶"与占验的密切关系;而进一步将"谶"置于战国中后期兴起的占验风潮中考察,可知二者的这种密切关联,其实是原生的关系,因为谶验之原即为占验。而司马迁将"秦策"混淆作"秦谶",单纯强调"谶"的"验"意。这种处理,说明"谶"已初步呈现去占的趋势。这一去占化嬗变的趋势,在东汉愈演愈烈,张衡所批驳的"不占之书"即是这种趋势发展至极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 占验 去占化
原文传递
再谈杜甫“预测诗”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睿 舒坦 《杜甫研究学刊》 2011年第3期18-22,共5页
本文关注杜甫对国家未来命运、军事力量权衡的预测性诗作,通过对这类带有"预言"性质的诗作的文化阐释,实现对杜诗"去神秘化"的认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杜诗的客观认识,正确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杜甫 预测诗 文化阐释
下载PDF
论两汉时期谶纬的兴起及其社会根源
9
作者 张珉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谶,多图谶,大多为封建迷信的成分,其起源较早,而纬书则是与经书相比附,起源较迟,二者于西汉末年合流。除了上古即存的巫文化残留、战国的阴阳五行说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思想之外,谶纬之说还吸收了诸子百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谶纬... 谶,多图谶,大多为封建迷信的成分,其起源较早,而纬书则是与经书相比附,起源较迟,二者于西汉末年合流。除了上古即存的巫文化残留、战国的阴阳五行说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思想之外,谶纬之说还吸收了诸子百家的天人感应思想。谶纬的兴起应当归结为其服务于政权的特性;西汉前期各种短小的谶语或预言活动的盛行,为假托神的名义者造作谶纬提供了可以借用的形式,成为谶纬兴起的社会根源。谶纬于两汉时期兴起并迅速泛滥后,对两汉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统治阶级政权上的争夺,思想上促使当时的儒家思想更加神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合流 社会根源
下载PDF
金田起义前的谶研究
10
作者 刘晨 燕泽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0,共3页
谶在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禁忌。在历代社会危机中,谶常常被起义者用来附会动荡局势,以证明起义符合"神性"。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摆脱不了谶的影响。他们也主动利用谶的巫术制造各种"伪谶"获得起义声势... 谶在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禁忌。在历代社会危机中,谶常常被起义者用来附会动荡局势,以证明起义符合"神性"。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摆脱不了谶的影响。他们也主动利用谶的巫术制造各种"伪谶"获得起义声势的壮大。金田起义前期的谶,普遍带有明显的小农色彩,与洪、杨的宗教观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
下载PDF
谶的“源”与“流”——从预言发展角度的考察
11
作者 李莉 韩维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0,共10页
谶起源于先秦,剧变于汉代。张衡《请禁绝图谶疏》一文所反映的正是谶的源头本义与流变衍生义在东汉时期的共存状态,因此,谶在汉代呈现出极为复杂甚至看似矛盾的形态。谶的本质是政治预言,将谶置于预言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综合其“验... 谶起源于先秦,剧变于汉代。张衡《请禁绝图谶疏》一文所反映的正是谶的源头本义与流变衍生义在东汉时期的共存状态,因此,谶在汉代呈现出极为复杂甚至看似矛盾的形态。谶的本质是政治预言,将谶置于预言的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综合其“验”义与谶字记载来展开研究。文章认为:(1)谶的兴起,得益于战国时期的求验风潮,其出现是此风潮发展至极致的结果,具体时间最早在战国末期,至晚在秦汉之交;(2)谶与战国预言一脉相承,其原初形态是一种深受新天道观影响的,以“异象记述+占断之辞”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被方士标榜为“验”的象数占验预言;(3)谶的侧重在汉武帝之时开始转变,由“重术”转向“重言”。谶的“重言”特质导致其在逐渐兴盛的过程中不断去占化,进而被形塑成包含不占之谶辞、图谶、经谶在内的各种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言 “重术” “重言”
下载PDF
《史记》之谶
12
作者 张慧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3-35,共3页
"谶"是能够灵验预测未来事情的图记和文字符号,往往被认为是上天表达灾祥的预言启示。文章归纳了《史记》之谶的类型,阐述了《史记》之谶的功用。
关键词 《史记》 政治功能
下载PDF
13
作者 陆蠡 《快乐阅读(经典教学)》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曾有人惦记着远方的行客,痴情地凝望着天际的云霞。看它幻作为舟,为车,为骑,为舆,为桥梁,为栈道,为平原,为崇岭,为江河,为大海,为渡头,为关隘,为桃柳夹岸的御河,为辙迹纵横的古道,私心嘱咐着何处可以投宿,何处可以登游,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下载PDF
武则天称帝与图谶祥瑞——以S6502《大云经疏》为中心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世田 《敦煌学辑刊》 2002年第2期64-72,共9页
关键词 武则天 《大云经疏》
下载PDF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焯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吴焯汉明帝水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洛阳乃有佛教;而传搐路线即循汉初开辟的丝绸之路,由洛阳西北经长安、河西四郡,出阳关、玉门而入西域。东汉未年,经由西域来中国的安息和大月支僧人安世高、支娄迦...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吴焯汉明帝水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洛阳乃有佛教;而传搐路线即循汉初开辟的丝绸之路,由洛阳西北经长安、河西四郡,出阳关、玉门而入西域。东汉未年,经由西域来中国的安息和大月支僧人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在洛阳已翻译了若干部佛经,桓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佛教 支娄迦 安世高 佛教传入 月支 河西四郡 牟子理惑论 竺法护 佛教传播 汤用彤先生
原文传递
从五主到五族:“五胡”称谓探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33,189,共13页
汉赵、后赵的统治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对东晋十六国的政治格局、社会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赵、后赵五主即匈奴刘渊、刘聪、刘曜和羯族石勒、石虎,都是以武力颠覆汉族的西晋、建立少数族新朝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登极前后,利用图谶宣扬各... 汉赵、后赵的统治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对东晋十六国的政治格局、社会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赵、后赵五主即匈奴刘渊、刘聪、刘曜和羯族石勒、石虎,都是以武力颠覆汉族的西晋、建立少数族新朝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登极前后,利用图谶宣扬各自政权的合法地位,"五胡"的称谓大约由此而产生,其最初的涵义,就是指这五位率先入主中原并长期称帝的"胡"族首领。东晋十六国末期,"胡"的涵义扩展,此前活跃于北方的各主要少数族——匈奴、羯、鲜卑、氐、羌——统统被纳入其中,"五胡"的新概念形成。这种变化,反映了汉族政权在与少数族政权持续对抗的形势下,对十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主 五胡 五族
原文传递
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现象解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丛林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谶谣盛行 ,是太平天国时期神秘政治文化现象的明显表征之一。题材上 ,此时的谶谣主要是围绕清朝与太平天国争斗事体者。这与当时战乱之下社会动荡、人心惶惑、迷信氛围浓烈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谶谣的流布固然离不开盲传盲信的社会群体 ... 谶谣盛行 ,是太平天国时期神秘政治文化现象的明显表征之一。题材上 ,此时的谶谣主要是围绕清朝与太平天国争斗事体者。这与当时战乱之下社会动荡、人心惶惑、迷信氛围浓烈的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谶谣的流布固然离不开盲传盲信的社会群体 ,但不论是清朝还是太平天国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清朝 迷信
下载PDF
谶谣与明清小说 被引量:7
18
作者 万润保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35,共14页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新列国志》 中国古典小说 童谣 《隋唐演义》 命运结局 《剪灯余话》
下载PDF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亚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4-67,共4页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汉译佛经和正统文献中的某些词语,孤立地看,有时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较为恰当的解释,或者不足以看清词义的来源。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或许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本文主要从后汉佛经与正统文献相互印...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汉译佛经和正统文献中的某些词语,孤立地看,有时我们很难对它们作出较为恰当的解释,或者不足以看清词义的来源。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探讨,或许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本文主要从后汉佛经与正统文献相互印证的角度,对三条词语的释义或词义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佛经 汉词语 支娄迦 《般舟三昧经》 般若 《春秋》 《搜神记》 词义 《论衡》 《太平御览》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与谶纬、谶语、诗谶的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舒大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是重要的诗歌文化现象,人们常将它和谶纬、谶语、诗谶等混为一体,其实差别是明显的:童谣的预言准确性大得多,而谶纬基本是编造;与诗谶相比,诗谶是出于说诗的好奇心理,童谣是之前的特意政治人事预测;和谶语相比,只有语... 中国古代政治童谣是重要的诗歌文化现象,人们常将它和谶纬、谶语、诗谶等混为一体,其实差别是明显的:童谣的预言准确性大得多,而谶纬基本是编造;与诗谶相比,诗谶是出于说诗的好奇心理,童谣是之前的特意政治人事预测;和谶语相比,只有语言形式的差异,一个取诗歌的样式,一是用一般语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童谣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