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宗室王侯谪迁汉中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20-23,38,共5页
《史记》等典籍显示,汉中郡尤其是汉中房陵县是西汉最主要的宗室王侯谪迁地。由于同室宗亲的缘故,朝廷允许被贬王侯的家属相随,并赐予他们一定食邑。西汉有罪王侯之所以常被谪迁汉中郡,与汉中和刘汉王朝的特殊关系、之前此地的贬谪传统... 《史记》等典籍显示,汉中郡尤其是汉中房陵县是西汉最主要的宗室王侯谪迁地。由于同室宗亲的缘故,朝廷允许被贬王侯的家属相随,并赐予他们一定食邑。西汉有罪王侯之所以常被谪迁汉中郡,与汉中和刘汉王朝的特殊关系、之前此地的贬谪传统、汉中周围的地形地势、地理交通以及两汉王侯贬谪的性质密切相关。根据海昏侯等部分王侯贬谪、迁转情况推测,朝廷对贬往汉中的王侯有较为严格、系统的管理,并依据他们的具体表现确定是否迁转或何时迁转。王侯谪迁汉中郡,对汉中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进步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室王侯 谪迁 汉中 原因 迁转
下载PDF
谪迁·酬唱·结集 --以《元白唱和集》为中心
2
作者 沐向琴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唐代文人唱和诗以元稹、白居易为多,又以其贬谪时期创作为盛,后又编缀成集保存流传,为研究文人创作与生活提供重要依据。元白唱和主要经历了江陵唱和、通江唱和与杭越唱和三个重要时期,结合两人的仕途历程,可知集中写作唱和诗的时间与... 唐代文人唱和诗以元稹、白居易为多,又以其贬谪时期创作为盛,后又编缀成集保存流传,为研究文人创作与生活提供重要依据。元白唱和主要经历了江陵唱和、通江唱和与杭越唱和三个重要时期,结合两人的仕途历程,可知集中写作唱和诗的时间与谪迁路径一致。在前两个阶段,元白对唱和诗歌的编纂尚停留在小集形式,主要以寄赠诗歌小集和编纂唱和诗小集为主;至杭越时期,正式将唱和诗整理结集,相继编成《元白唱和》十四卷与《因继集》三卷。从单篇唱和到以小集形式寄赠传递,再到多次编纂唱和诗集,终成《元白唱和集》十七卷,诗歌酬唱与唱和诗集的编纂随着诗人的谪迁逐渐深入。《元白唱和集》今已不存,但元白集中留存部分唱和诗,据此可大致还原元白唱和活动的文学现场及《元白唱和集》的编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白 谪迁 酬唱 结集 《元白唱和集》
下载PDF
陆秀夫谪迁潮州说献疑
3
作者 熊燕军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1-57,共7页
陆秀夫谪迁潮州一事,因有传世文献、民间传说及实物遗存等的多重佐证,似乎已成学界共识。事实上,这些证据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矛盾重重。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研究,可知陆秀夫很可能只是名义上谪潮,实际则一直随行朝活动,且相关处分... 陆秀夫谪迁潮州一事,因有传世文献、民间传说及实物遗存等的多重佐证,似乎已成学界共识。事实上,这些证据要么语焉不详,要么矛盾重重。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研究,可知陆秀夫很可能只是名义上谪潮,实际则一直随行朝活动,且相关处分很快即撤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秀夫 谪迁 潮州 陆厝围
下载PDF
论唐宋谪迁辞赋的书写谱系与因革
4
作者 陈守玺 《华中国学》 2019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历来关于贬谪文学的研究,一般多侧重于诗歌、散文的考察,本文试图从辞赋切入。首先,从作品的细读(close reading)中发现文人的贬谪之作不尽源自亲身的官职贬黜。基于此,重新反思贬谪文学的定义,认为应以'谪迁'一词替代'贬谪... 历来关于贬谪文学的研究,一般多侧重于诗歌、散文的考察,本文试图从辞赋切入。首先,从作品的细读(close reading)中发现文人的贬谪之作不尽源自亲身的官职贬黜。基于此,重新反思贬谪文学的定义,认为应以'谪迁'一词替代'贬谪'更为周延。其次,论证辞赋文体与谪迁文化的渊源、辞赋文体在谪迁文学研究上的意义和价值。再次,进一步梳理谪迁文学'鼎盛期'——唐、宋两代谪迁辞赋的书写概况。借由书写谱系的整理和比对,可知唐、宋谪迁辞赋的因革主要体现在量化与质化两个层面。其中质化层面的因革,呈现在写作体制与题材偏好的择取有别。最后,本文依据谱系演变的线索,论证造成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为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谪迁 辞赋 贬谪文学 书写谱系 唐代 宋代
原文传递
谪迁与省咎:论辞赋祖骚传统的一种书写
5
作者 陈守玺 《华中国学》 2020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屈原及其放逐书写为贬谪文化的重要源头,后代谪迁文人往往步武屈骚的放逐书写,发抒其逐臣不遇的感慨与情志。在因见逐而感焉的书写作品中,有一系列以“省咎”为题来叙写文人谪迁感怀的辞赋,由唐代至明代皆见作品呈现。这种以“省咎”来... 屈原及其放逐书写为贬谪文化的重要源头,后代谪迁文人往往步武屈骚的放逐书写,发抒其逐臣不遇的感慨与情志。在因见逐而感焉的书写作品中,有一系列以“省咎”为题来叙写文人谪迁感怀的辞赋,由唐代至明代皆见作品呈现。这种以“省咎”来叙写谪迁的辞赋作为一种书写类型,在书写上究竟有何特征?选择“省咎”作切入点书写的原因为何?这种类型书写的意义何在?皆为本文欲探究的焦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谪迁 贬谪文化 放逐书写 惩咎赋 省愆赋 省咎赋 内疚赋
原文传递
贾谊谪迁长沙的心态考察
6
作者 蒋波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638-641,共4页
贾谊被贬谪迁一事备受关注,但不宜将其之后的经历及心态简单归结于“贬谪”或“不遇”。贾谊表现出的强烈内心失衡,主要在于具体贬谪方式的特殊性。作为京城官员,他被排挤、谪迁,且担任蛮荒地区的“左官”,这并非两汉贬谪现象中的常态... 贾谊被贬谪迁一事备受关注,但不宜将其之后的经历及心态简单归结于“贬谪”或“不遇”。贾谊表现出的强烈内心失衡,主要在于具体贬谪方式的特殊性。作为京城官员,他被排挤、谪迁,且担任蛮荒地区的“左官”,这并非两汉贬谪现象中的常态。贾谊特殊遭遇及之后的情绪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时人的普遍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谪迁 心态 原因
原文传递
秦始皇投资房陵与今鄂豫陕渝交际区域古代发展的契机
7
作者 王一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8-53,共6页
考释《史记》"家房陵"语,说明:(1)长期以来嫪毐舍人流放房陵的说法实属讹误,理当纠正;(2)始皇帝投资房陵创建谪迁特区,对今鄂豫陕渝交际区域的古代发展贡献巨大。由于人们长期对"家房陵"的误解,致使始皇投资房陵之... 考释《史记》"家房陵"语,说明:(1)长期以来嫪毐舍人流放房陵的说法实属讹误,理当纠正;(2)始皇帝投资房陵创建谪迁特区,对今鄂豫陕渝交际区域的古代发展贡献巨大。由于人们长期对"家房陵"的误解,致使始皇投资房陵之举湮没至今。此为学界谈及这一问题的首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嫪毐舍人 迁蜀 家财转输房陵 谪迁特区 三笔账 贡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