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扶雅人格教育思想的全人指向及现实旨归
1
作者 韩毅初 《教育评论》 2024年第5期160-168,共9页
谢扶雅人格教育思想为完善人格提供了全人指向。在谢扶雅看来,人格能够统筹人的一切活动,重视人的智力发展、人的目的性以及人能够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谢扶雅提出的全人教育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目的、教育范畴、教育阶段以及教育途径。受制... 谢扶雅人格教育思想为完善人格提供了全人指向。在谢扶雅看来,人格能够统筹人的一切活动,重视人的智力发展、人的目的性以及人能够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谢扶雅提出的全人教育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目的、教育范畴、教育阶段以及教育途径。受制于时代局限性,谢扶雅人格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缺憾是相生相伴的,折射出厚此薄彼、顾此失彼、非此即彼的现实。面对人格教育的现实诉求,辩证审思谢扶雅人格教育思想,着重从日趋健全性、道德性、整体性、时代性以及规律性五重维度出发,推进新时代人格完善事业走向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教育 完善人格 时代性
下载PDF
大学生人格教育转型的历史观照--从谢扶雅的人格教育说起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勤 朱燕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2,共4页
大学生人格教育转型需要立足当下实际,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时而新,以适应时代的转型。近代谢扶雅的人格教育思想强调因时代之变而求变、因本土之情而求应、因教育之特点而求遵循,对今天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 大学生人格教育转型需要立足当下实际,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时而新,以适应时代的转型。近代谢扶雅的人格教育思想强调因时代之变而求变、因本土之情而求应、因教育之特点而求遵循,对今天大学生人格教育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今天的大学生人格教育可以从教育思维、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实现转型,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志于学、重于行、以评价导向全面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教育 转型
下载PDF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与中国文化的涵容——谢扶雅论中国文化建设视域下的科学与宗教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清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3,共6页
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谢扶雅认为,二者就理论上说可以并行而不悖,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对抗,这就要求宗教中人要不断吸收科学的新成果,反思宗教实践活动,以避免宗教同科学的柢牾。在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吸收西方的科学态... 关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谢扶雅认为,二者就理论上说可以并行而不悖,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对抗,这就要求宗教中人要不断吸收科学的新成果,反思宗教实践活动,以避免宗教同科学的柢牾。在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吸收西方的科学态度和宗教精神,用"创造的综合"的方法,把西方的"知"和"信"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行"有机结合起来。谢扶雅通过重建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来提高人类的福祉,和应当从"精髓"的层面上去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观点,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科学 中国文化 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理想人格的重塑——从谢扶雅的“基督徒君子”看他对中西文化的融通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清文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5年第2期98-112,250,共16页
'基督徒君子'是谢扶雅提出的一个理想人格标准。从理论根基上说,这一思想是交融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基督教青年会'人格救国'观念和怀特海过程神学的影响。这一理想人格建构的方法论原理是以&#... '基督徒君子'是谢扶雅提出的一个理想人格标准。从理论根基上说,这一思想是交融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基督教青年会'人格救国'观念和怀特海过程神学的影响。这一理想人格建构的方法论原理是以'执两用中'和'温故知新'为具体要求的'创造的综合'。'基督徒君子'的人格标准融会了中西文化,要求利济苍生的情操、身体力行的精神、清醒独立的思想和执着坚定的信仰。它不但反映了谢扶雅的自我文化身份的定位,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融通中西文化上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君子 理想人格 基督教 文化融通
原文传递
汪维藩:君子之思(七)
5
作者 汪维藩 《天风》 2015年第12期40-41,共2页
(二十)何为神学?何谓神学?或曰:"神学者,研究上帝之学问也。"此言不妥!因上帝乃是人敬拜的对象,卑微如尘土之人,不配对上帝说三道四,绘声绘色,指手画脚。柏拉图使用之theology,指研究希腊诸神灵之学,不能用于至大至高、独一永存... (二十)何为神学?何谓神学?或曰:"神学者,研究上帝之学问也。"此言不妥!因上帝乃是人敬拜的对象,卑微如尘土之人,不配对上帝说三道四,绘声绘色,指手画脚。柏拉图使用之theology,指研究希腊诸神灵之学,不能用于至大至高、独一永存之上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诸神 敬拜 利未人 介然 至大 终极论 十二支 黄金分割点 大祭司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神学”——谢扶雅论儒家“仁”学的宗教性内涵
6
作者 赵清文 《基督教学术》 CSSCI 2018年第2期396-408,460,共14页
儒学的宗教性一直是学术界中一个颇有争论的问题。谢扶雅认为,儒家思想核心的范畴'仁'的本质是'法天',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人本主义'的体现。同时,'仁'还以'遂生'作为'功果',以&... 儒学的宗教性一直是学术界中一个颇有争论的问题。谢扶雅认为,儒家思想核心的范畴'仁'的本质是'法天',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人本主义'的体现。同时,'仁'还以'遂生'作为'功果',以'协伦'为'方案'。他认为,'仁'是一个具有深深的宗教性意蕴的概念,与基督教思想中的'上帝''爱'等观点主张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或相通性。谢扶雅对儒家'仁'学的宗教性内涵的解读,既反映了他重视理性的宗教观,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独具特色的基督教'本色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宗教性
原文传递
对基督教中国化的若干反思
7
作者 蔡宏强 《金陵神学志》 2015年第4期64-75,共12页
引言近来学界、政界以及教界纷纷提出基督教中国化议题,笔者也愿就此题发表一些想法。所谓"基督教中国化"其实并非某种新的提法,虽然此前并未明确打出此口号,但自从基督教入华以来,"中国化"的历程就一直未有间断过... 引言近来学界、政界以及教界纷纷提出基督教中国化议题,笔者也愿就此题发表一些想法。所谓"基督教中国化"其实并非某种新的提法,虽然此前并未明确打出此口号,但自从基督教入华以来,"中国化"的历程就一直未有间断过。从某个角度来看唐朝景教,元朝也里可温,明清天主教以及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本色教会都可视为中国化的产物。虽然如此,"基督教中国化"的提法也有与以往不同之处。许磊认为景教至明清天主教的"中国化"只表现在形式上的嫁接,并未达到"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信仰 也里可温 至明 汉语神学 希伯来文 浙江神学院 神学思想 诺斯底主义 吴雷川
原文传递
《中庸》新诠
8
作者 吴斯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0-17,共8页
对于《中庸》,建国以来基本上是否定的,十年动乱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中庸之道的批判,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其流毒至今仍未完全肃清。近读旅美学者谢扶雅先生写的《新中道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庞朴先生写的《中庸平议》,很... 对于《中庸》,建国以来基本上是否定的,十年动乱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中庸之道的批判,深深地打上了“文革”的烙印,其流毒至今仍未完全肃清。近读旅美学者谢扶雅先生写的《新中道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庞朴先生写的《中庸平议》,很受教益,但愚意以为意犹未尽,欲吐为快。一孔之见,恳请识者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论 天命观 致中和 中道原则 天道观 庞朴 约翰福音 天地万物 执两用中
下载PDF
丁光训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
9
作者 徐弢 李思凡 《天风》 2020年第2期23-24,共2页
早在20世纪上半叶,随着"非基督教运动"等一系列反"洋教"运动的爆发,基督教内部的一些开明人士如赵紫宸、吴耀宗、吴雷川、王治心、诚静怡、徐宝谦、张亦镜、谢扶雅等已逐渐认识到,只有首先从神学思想上去除基督教的... 早在20世纪上半叶,随着"非基督教运动"等一系列反"洋教"运动的爆发,基督教内部的一些开明人士如赵紫宸、吴耀宗、吴雷川、王治心、诚静怡、徐宝谦、张亦镜、谢扶雅等已逐渐认识到,只有首先从神学思想上去除基督教的"洋教"色彩,才可能让其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扎根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神学思想 丁光训 吴耀宗 赵紫宸 张亦镜 吴雷川
原文传递
基督教中国化的四个方面
10
作者 岳清华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7,共3页
基督教在中国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瓜果飘香,需要我们自己思考、探索,从神学、释经、文化和牧养四个方面去实践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我国基督教会当行走的历史进程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基督教是基督教,但不是西方的... 基督教在中国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瓜果飘香,需要我们自己思考、探索,从神学、释经、文化和牧养四个方面去实践基督教中国化。基督教中国化是当前我国基督教会当行走的历史进程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基督教是基督教,但不是西方的基督教,也不是走样的基督教,而是在中国大地上立足,在中国文化中生存,与中国文化相互依附、荣辱与共、并肩前进的基督教,目前虽有不足,但正往此路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神学思想建设 三自爱国运动 释经 历史进程 教牧人员 慕道友 教会传统 牧养
原文传递
君子之思——汪维藩与中国基督教神学
11
作者 吴梓明 《金陵神学志》 2016年第4期14-22,共9页
2015年9月,尊敬的汪维藩教授主怀安息,在怀念他离世一周年的前夕,我也尝试重新思考汪教授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看法,深入地发掘出他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探究的一些贡献。《天风》杂志在引述国家领导及学者们如何谈论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时,... 2015年9月,尊敬的汪维藩教授主怀安息,在怀念他离世一周年的前夕,我也尝试重新思考汪教授对基督教中国化的看法,深入地发掘出他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探究的一些贡献。《天风》杂志在引述国家领导及学者们如何谈论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时,亦曾有提到这位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荣休教授汪维藩先生的说话。汪先生曾经说过:'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理论,当前迫切要做的至少有三个‘归回’。其一,归回‘五四’以后老一辈中国神学家,他们是既受过西方神学教育,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功底的一代人。他们的探索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神学 中国化 有容乃大 神学家 中国教会 基督论 耶稣基督 汪先生 金陵协和神学院 基督教神学思想 基督学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君子
原文传递
中国的诗、书、易与文、史、哲
12
作者 王宜 《文史知识》 1986年第7期110-110,共1页
台湾学者谢扶雅提出,中西民族治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尚分析,中国则崇综合;西方重视知,中国则侧重行。若以诗、书、易三部经书与现代文、史、哲三门学科相比,则诗相当于文学,书相当于史学,易相当于哲学。但西方意义的文、史、哲间... 台湾学者谢扶雅提出,中西民族治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尚分析,中国则崇综合;西方重视知,中国则侧重行。若以诗、书、易三部经书与现代文、史、哲三门学科相比,则诗相当于文学,书相当于史学,易相当于哲学。但西方意义的文、史、哲间的界限十分清楚;而中国的诗、书、易概属于经学,并都以'致用'为目的,不象近代治学注重于研究发明。《诗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方法 现代文 易三 历史典籍 法先王 《东方杂志》 九卷 王宜
原文传递
2013届研究科毕业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及导师一览表
13
《金陵神学志》 2014年第1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硕士学位论文 本科生导师制 基督教神学 丁光训 释经 吴耀宗 马可福音 赵紫宸 木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