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春生运用筋病理论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筋痹)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文龙 程春生 +5 位作者 查朱青 唐洪涛 程真真 毛雯正 刘英科 徐静菲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筋痹)是手部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并对程春生教授运用筋病理论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则治法进行阐释,认为治筋应重视整体观念、分期分类施治,调...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筋痹)是手部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并对程春生教授运用筋病理论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则治法进行阐释,认为治筋应重视整体观念、分期分类施治,调筋应注重力学平衡,养筋应重视自我调节,正骨应重视筋与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病理论 正骨 程春生
下载PDF
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36
2
作者 刘福水 方婷 周凡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62-2865,3094,共5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刀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前期颈椎病兔实验研究,从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和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理论入手,结合针刀治疗颈...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刀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前期颈椎病兔实验研究,从颈椎病的中医病机“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和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理论入手,结合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理论,分析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颈椎病的力学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颈椎筋骨理论和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刀 治骨 生物力学平衡 机制
下载PDF
基于中医“筋-经-骨”一体观探讨调筋正脊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机制及治疗思考 被引量:25
3
作者 权祯 张晓刚 +4 位作者 秦大平 张华 宋敏 于海洋 曹林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77-80,共4页
"推拿理筋肉,刺穴通经络,整脊调骨节"的"筋-经-骨"三位一体观在中医骨伤科诸多慢性筋骨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以"筋肉""经穴""骨节"为整体,不仅对骨伤科慢性筋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 "推拿理筋肉,刺穴通经络,整脊调骨节"的"筋-经-骨"三位一体观在中医骨伤科诸多慢性筋骨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以"筋肉""经穴""骨节"为整体,不仅对骨伤科慢性筋骨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也契合了中医学"整体观念,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往往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急剧变化,颈椎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以颈型颈椎病最为多见,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骨伤科慢性筋骨病的范畴,且青年人居多,这与长期颈项部慢性劳损密不可分,病变节点同样以"筋肉、经穴、骨节"为核心,基于此病理机制,以逆病机所治原则,在"筋-经-骨"三位一体观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调筋正脊法介导干预颈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阶段,临床疗效满意。该文主要从"筋-经-骨"三位一体观论述颈型颈椎病的发病,调筋正脊法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以对临床上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骨”一体观 正脊法 颈型颈椎病 治疗思考
下载PDF
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宏杰 张艺 赵波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 目的:观察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平衡调筋解痉推拿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BI评分及肌张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痉挛疗效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90.7%(P<0.01)。结论:平衡调筋解痉推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改善患者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下肢痉挛 平衡解痉 康复训练 推拿疗法
下载PDF
基于调筋治骨法探讨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范卫星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9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调筋治骨法银质针及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调筋治骨"恢复膝关节"筋骨平衡"思路的科学性,为以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绍兴第二医院201... 目的探讨基于调筋治骨法银质针及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验证"调筋治骨"恢复膝关节"筋骨平衡"思路的科学性,为以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疗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绍兴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阳性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基于调筋治骨法银质针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通过临床症状评估、JOA下腰痛量表及临床疗效统计以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症状积分和JOA下腰痛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各指标评分组间比较,除生活及工作能力、膝、跟键反射治疗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JOA下腰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6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结论调筋治骨法银质针治疗及普通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调筋治骨法银质针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骨法 银质针治疗 JOA下腰痛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刺骨调筋针法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通 刘悦 +3 位作者 邝伟川 王小寅 文希 于佳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刺骨调筋针法对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FBSS)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和刺骨调筋针刺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常规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腰部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治疗;刺骨调筋组针刺基本同常规针刺组,不同的是,腰部夹脊穴选择棘突上缘旁开3 cm处为进针点,进针直刺抵骨,小幅度提插3次后留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治疗后3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估表进行疗效分析,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2月后3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传统针刺组和刺骨调筋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月后,对照组VAS评分较治疗2月时升高(P<0.05),表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治疗2月时有所加重,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2月时无明显改善(P>0.05),传统针刺组与刺骨调筋组VAS、JOA评分均较治疗2月时明显改善(P<0.01),刺骨调筋组VAS评分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之间JOA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95%、100%,3组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刺骨调筋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5)。结论:刺骨调筋针法治疗FBSS疗效确切,且在改善远期疼痛疗效方面优于传统针刺,但其起效机制仍待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骨 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基于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向阳 薛爱荣 +2 位作者 徐鹏 王丽娟 宋薛艺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对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12-2016-06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比较两... 目的对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12-2016-06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调筋理脊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和JO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VAS疼痛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提高,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调筋理脊通络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复发,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理脊通络法 治疗效果 VAS疼痛评分
下载PDF
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治疗产后骨盆痛: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家满 卓缘圆 +3 位作者 覃晓玲 于晓英 胡珊 宁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 目的:观察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与单纯手法整复对产后骨盆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整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骶调筋针法针刺治疗,穴取命门、大肠俞、腰阳关、次髎、中髎、环跳、阳陵泉。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法(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评分及性生活指标(性生活次数、性高潮频次)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优于对照组的77.5%(31/4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PFDI-20和PFIQ-7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JOA评分、性生活指标较治疗前增加(P<0.01),且以上指标的变化幅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手法整复可有效减轻产后骨盆痛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盆底肌纤维的肌力,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痛 盆骶针法 针刺 手法整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经筋理论”从筋论治颈源性头痛
9
作者 曾伶伶 谭磊 付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其疼痛的发生与颈部细小关节紊乱及软组织病变密切相关,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方式多样。该病具有病情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经筋理论作为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其疼痛的发生与颈部细小关节紊乱及软组织病变密切相关,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方式多样。该病具有病情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经筋理论作为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治疗领域应用价值巨大。本文基于经筋理论,通过阐述经筋理论在颈源性头痛中的运用,从经筋整体及局部结筋病灶点的角度论治颈源性头痛。总结其病变本质为经筋功能失守,治疗以整体“调筋”配合局部“散结”为法,另附病案举隅进行阐释,以期为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颈椎 散结
下载PDF
冶尕西运用毫火针“通督调筋”法治疗颈椎病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倪江涛 冶尕西 +2 位作者 颜蕊 仝珺 刘梦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2147-2151,共5页
冶尕西主任中医师为宁夏名中医,行医30载,对治疗颈椎腰腿痛等筋伤疾病颇有心得,其融合各家学术思想,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治病思想体系。冶主任认为,颈椎病多因正虚外感,邪恋肌表,或因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因跌打损伤瘀滞局部而发病;其... 冶尕西主任中医师为宁夏名中医,行医30载,对治疗颈椎腰腿痛等筋伤疾病颇有心得,其融合各家学术思想,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治病思想体系。冶主任认为,颈椎病多因正虚外感,邪恋肌表,或因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因跌打损伤瘀滞局部而发病;其核心病机为督阳虚损,筋骨失荣,遂提出了采用毫火针“通督调筋”的治法,在治疗上强调通督扶阳调神以治本,解筋散结消灶以治标,标本兼治,形神同调,在临床中多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通督 形神同 毫火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臧福科教授振腹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11
作者 李恪丞 黄圣 +5 位作者 郭俊明 李多多 刘长信 杜金英 张阳鑫 杨晓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00-1103,共4页
文章总结臧福科教授运用振腹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及诊疗特色。臧福科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原则是“燮理阴阳,调达气机,助运气化”,取穴原则是养阴清热、调补宗元二气。在施术过程中应注重元气的阶... 文章总结臧福科教授运用振腹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及诊疗特色。臧福科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原则是“燮理阴阳,调达气机,助运气化”,取穴原则是养阴清热、调补宗元二气。在施术过程中应注重元气的阶梯转输,发力时要达到轻、巧、柔、透的“暗劲”方式,以腕部松振法为主。通过对背俞穴、任脉和其他特定穴位的按揉以及腹部胰腺反射区的振腹操作,从而调理脏腑气化,实现对2型糖尿病改善内分泌、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由于心理因素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早期药物干预的治疗现状呈现依从性差的特点。振腹疗法具有接受度高、易开展、经济实惠的优点,相较于药物干预,此种干预措施是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优选择,值得在未来临床推广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关注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推拿 振腹疗法 理脏 臧福科
下载PDF
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中恺 林雷雨 +2 位作者 张磊 张旭 吴丽筠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目的:观察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盐城市中医院诊治的CSA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筋正脊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3... 目的:观察调筋正脊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盐城市中医院诊治的CSA患者8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调筋正脊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调筋正脊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调筋正脊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程度评分、颈椎弯曲程度、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价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学指标、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调筋正脊组有效率为94.00%,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5.76%,调筋正脊组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颈椎活动程度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颈椎弯曲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ESCV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胸锁乳突肌长径、胸锁乳突肌短径短于常规治疗组,斜方肌长径、斜方肌短径长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筋正脊组治疗后头痛、肩颈痛和眩晕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筋正脊法治疗CSA,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颈椎功能、颈椎活动程度、颈椎弯曲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脊法 颈椎活动程度 颈椎弯曲程度
下载PDF
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疗法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唐杰 张慧 +1 位作者 王玉霞张文硕 李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05-0010,共6页
观察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结合疗法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程度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纳入我院门诊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治疗采用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结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第 1 次治疗后... 观察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结合疗法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程度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纳入我院门诊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治疗采用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结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第 1 次治疗后第 2周、第4周、第8周对60例患者行腹直肌分离程度测量(指测法),根据其改善程度,进行总体疗效评定。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前与第一次治疗后第2周和第一次治疗后第4周的腹直肌分离程度恢复明显,同时在第8周回访无明显症状回弹,(P1、P2、P3值均<0.05)。结论 归挤调筋手法配合腹式吐纳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挤 产后腹直肌分离 腹式吐纳
下载PDF
守骨调筋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欣 马建华 张恩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99-1201,共3页
目的:观察守骨调筋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守骨调筋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痹中医症状积分、VA... 目的:观察守骨调筋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守骨调筋针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痹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守骨调筋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肝肾亏虚型 守骨针法
下载PDF
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王军 韩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 目的:研究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调针治骨法”的针刀治疗,研究组在针刀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屈曲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小屈曲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针刀“调筋治骨法”联合热敏灸能有效减轻KOA患者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症状,缓解步行中患侧膝关节屈曲角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治骨法 热敏灸
下载PDF
王春林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16
作者 王泓毅 王春林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76-780,共5页
介绍王春林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王春林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经筋理论基础上,基于“膝为筋之府”特性,注重整体思维及经筋辨证运用,以“调筋动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时多取经筋相关穴位及病灶点,强调以“柔”为君... 介绍王春林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王春林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经筋理论基础上,基于“膝为筋之府”特性,注重整体思维及经筋辨证运用,以“调筋动膝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治疗时多取经筋相关穴位及病灶点,强调以“柔”为君,刚柔相济,为膝骨关节炎检查、辨证诊断及手法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理论 动膝法 手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针刀“调筋治骨”法结合热敏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婷 刘福水 +5 位作者 齐俊南 王小乐 周毛生 任长安 邱梓楷 赵小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2043-2047,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热敏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普通艾条灸治疗,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的...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热敏灸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针刀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普通艾条灸治疗,通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3个月后随访时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临床疗效,评价2种方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最终纳入76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VAS评分、Melle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CMS量表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安全有效,且结合热敏灸疗法进行针刀操作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治骨 热敏灸 粘连期肩周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桂华 王金贵 +4 位作者 徐媛 张健 赵娜 刘新明 刘书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62-965,982,共5页
目的 观察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65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揉拿捏肿块治疗,2组均... 目的 观察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肿块型肌性斜颈患儿65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揉拿捏肿块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2组患儿治疗2个月、4个月后颈部肿块横径大小以及临床体征变化,并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横径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横径较治疗前虽有所缩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2组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横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患儿治疗2个月、4个月后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横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头歪斜程度、面部不对称、侧屈受限、旋转受限积分以及临床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头歪斜程度、面部不对称、旋转受限积分以及临床体征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面部不对称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歪斜程度、侧屈受限、旋转受限积分以及临床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4个月后,2组头歪斜程度、面部不对称、侧屈受限、旋转受限积分以及临床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头歪斜程度、面部不对称、侧屈受限、旋转受限积分以及临床体征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调筋膏摩手法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明显,尤其是前2个月肿块横径、头歪斜程度以及旋转受限改善较为明显,可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性斜颈 肿块型 活血膏摩手法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19
作者 方婷 刘福水 +2 位作者 梁成宁 周毛生 齐俊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9-72,共4页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经筋理论的基础上,从解结的理论出发,探讨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刀疗法的基础研...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中医疗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经筋理论的基础上,从解结的理论出发,探讨针刀“调筋解结”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刀疗法的基础研究、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解结 颈型颈椎病 针刀 解结
下载PDF
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娇 陈从山 +3 位作者 张远洋 邱志伟 王艳 张小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 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调筋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痛 产后期 盆骶针法 膜手法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