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判则判”与“调判结合”——基于实务和操作层面的分析 |
范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7
|
|
2
|
“调解优先”的反思——以民事审判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 |
徐昀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3
|
调判分离还是调判结合:再论法院调解的中国图景——为“调判结合”辩护 |
王聪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4
|
调审分合的尺度把握与模式选择——兼论《民事诉讼法》修正后诉讼调解制度的演进方向 |
郑金玉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5
|
我国法院调解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
章武生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6
|
论调审适度分离的尺度把握与模式探索 |
刘子聪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武侯区人民法院:打好“防、调、判”组给拳构建行政争议多元实质化解机制 |
钱力
郭佳
|
《人民法治》
|
2023 |
0 |
|
8
|
我国近年法院调解制度改革述评 |
齐树洁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4
|
|
9
|
公证调解存在的困难与发展建议 |
王丽萍
李全息
|
《中国公证》
|
2022 |
2
|
|
10
|
民事案件调判结合办案方式的改革 |
刘慧
陈红元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再思考 |
辛国清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诉调对接”下民事领域法院调解替代判决现象探析 |
马祥立
|
《区域治理》
|
2021 |
0 |
|
13
|
法院调解强制化走向与我国法院调解强制化机制之重塑 |
张嘉军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调判结合与民事司法本土化模式的形成——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主轴 |
吕世伦
何远展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服务科学发展 保障社会和谐——湖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
张传斌
|
《楚天主人》
|
2011 |
0 |
|
16
|
平桥法院 道交一体化的解纷之“道” |
杨烨然
陈琪
|
《中国审判》
|
2021 |
0 |
|
17
|
和谐语境中的正义:人际和谐 |
董青梅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民事诉讼中调解优先原则的运行偏差与纠偏 |
靳澜涛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17 |
0 |
|
19
|
关于“调解优先”的深思考 |
符志屾
|
《知识经济》
|
2011 |
0 |
|
20
|
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 |
陈璞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