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之课程身份: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小莲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与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课程执行者"、"课程实践审议开发者"、"课程研究者"、"课程决策者"、"课程意义建构者"、"课程创生者"等多种角色。这些外在的... 在不同的研究视域与课程改革中,教师被赋予"课程执行者"、"课程实践审议开发者"、"课程研究者"、"课程决策者"、"课程意义建构者"、"课程创生者"等多种角色。这些外在的角色规约不一定获得教师的内在认同,教师之课程身份是一个仍需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实施 课程角色 课程身份
原文传递
课程身份:课程实施的生成性解读
2
作者 李江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3期90-93,共4页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人的存在与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身份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与课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称,是课程实施的生成性解读。课程身份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下课程地位、课程类别等含义...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人的存在与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身份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与课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所有关系的总称,是课程实施的生成性解读。课程身份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下课程地位、课程类别等含义,而且是对课程实施过程动态生成的一种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 课程 生成课程 课程身份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身份确认下的目标获得
3
作者 刘茂田 《文教资料》 2021年第23期27-30,共4页
2018年1月,“大学语文”被教育部确认为通识课程,课程身份在历史进程中被拆解、分裂,逐步形成了新时期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厘清通识课与专业课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能力训练方向,紧扣学生日常生活和... 2018年1月,“大学语文”被教育部确认为通识课程,课程身份在历史进程中被拆解、分裂,逐步形成了新时期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重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厘清通识课与专业课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能力训练方向,紧扣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经历,从文本中提炼与之相应的人文话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达致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是新时期大学语文的目标获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身份 形式 话题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