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之际遗民学术论片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6-164,共9页
“遗民学术”之为名目似乎就是可议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时代性”之外的其他属性,通常像是对其的贬低。然而学术毕竟为人所从事。“学术”固不必属“遗民”,却不可能避免遗民性的介入。遗民处特殊时世,系特殊族类,其加之于学术的... “遗民学术”之为名目似乎就是可议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时代性”之外的其他属性,通常像是对其的贬低。然而学术毕竟为人所从事。“学术”固不必属“遗民”,却不可能避免遗民性的介入。遗民处特殊时世,系特殊族类,其加之于学术的印记,本来不难辨识。可以认为,明清之际“遗民文化”的价值,首先是由遗民学术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遗民 王夫之 学术文化 顾炎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方以智 学术 通鉴论 黄宗羲
原文传递
近百年来王船山《读通鉴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荣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22,共10页
学界以往甚少有对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船山的某一部作品予以专门、系统、严谨之研究者。历来为人评价甚高的《读通鉴论》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该书在被学术界瞩目和研究之前曾经经历了曲折又复杂的问世以及流行的过程,但自20世纪30年代起... 学界以往甚少有对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船山的某一部作品予以专门、系统、严谨之研究者。历来为人评价甚高的《读通鉴论》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该书在被学术界瞩目和研究之前曾经经历了曲折又复杂的问世以及流行的过程,但自20世纪30年代起正式走进学人的世界,成为学界80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成就硕果累累。因此,对以往学界关于《读通鉴论》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综合性的叙述和评价就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弥补学界以往在此项工作上的空白,更是期望今后的《读通鉴论》研究以及船山学研究能够在此综述所揭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述评 通鉴论 近百年来 王船山
下载PDF
王船山《读通鉴论》公私观的伦理向度与价值指向
3
作者 王泽应 王梦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F0002,共9页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 王船山《读通鉴论》中的公私观对历史上的公私观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性评析,并将公私从人的内在道德意识延伸至治国安邦、国家大义和文明延续的论域,使公私观包括个人修德、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诸方面的要义,将中国伦理文明的公私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王船山公私观的伦理蕴含和价值指向表现在将公私观与义利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刻论述了“古今之通义”的至上价值;将公私观与兴衰观联系起来分析,深入探讨了“社稷轻而民为重”的价值机理;将公私观与历史观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深度揭示了“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的历史理性。弘扬王船山公私观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公私观,培育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道德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伦理文明,具有精神启迪和价值滋润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通鉴论 公私观
下载PDF
论东汉前期的“诸王之乱”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金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18,共7页
论东汉前期的“诸王之乱”曹金华东汉前期,肇自于"光武中兴",继之以"明章之治",天下一统,百姓归心,"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吏称其官,民安其业","泽臻四表,远人慕化",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治景象,... 论东汉前期的“诸王之乱”曹金华东汉前期,肇自于"光武中兴",继之以"明章之治",天下一统,百姓归心,"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吏称其官,民安其业","泽臻四表,远人慕化",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大治景象,真可谓乾坤朗朗,皓月当空,又一升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前期 后汉书 诸王 明帝 济南王 知识分子 通鉴论 光武帝 王夫之 学术文化
下载PDF
历史观、历史思维与安邦兴邦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怀祺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中国的历代学人在关于历史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诸方面贡献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它积极有益的社会功能;二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人类探求历史变化及其规律的伟业中,居于不可... 中国的历代学人在关于历史的运动与发展变化诸方面贡献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它积极有益的社会功能;二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人类探求历史变化及其规律的伟业中,居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更准确认识这些理论成果,为当前的历史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我们特别邀请三位教授就此从不同角度进行笔谈。瞿林东认为:天人、古今、时与势、理与道等范畴在中国古代历史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天人关系方面,人事的观念逐渐上升,司马迁开辟了天人关系说走向理性时代的道路。古今关系指古今的联系、变化,其中朴素的进化观点占有突出的地位。一些学者把时与势这两个概念作为历史变化动因看待,是重要的理论贡献。理通常指具体史事之理,道通常指一般史事之理。吴怀祺认为:历史观是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历史思维是历史观展开的途径、方式。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思维对历史总结,进而认识安邦治国有重大意义。重视总结历史兴衰是中国史学的重要传统,司马迁的历史兴衰论丰富了联系思维,发展了借鉴的历史观;《周易》体现出的通变思维具有重大价值,王夫之运用《周易》的通变思维,思考千古兴亡盛衰,把古代历史观、历史借鉴观念,推向新的高度。陈其泰认为:春秋公羊“三世说”是中国古代独树一帜的历史哲学。西汉董仲舒明确划分春秋十二公为三世,显示出分阶段观察历史演进阶段之意义;东汉何休把“三世说”发展成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这一具有系统性的历史哲学,丰富了公羊历史哲学的内涵;清代龚自珍将之改造成治世——衰世——乱世的新“三世说”,说明封建统治陷入危机;康有为又将之与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结合起来,成为维新变法的武器。以下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 历史观 通鉴论 历史研究 历史经验 历史总结 安邦治国 历史学
下载PDF
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治安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89-95,共7页
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李治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及统属关系。在疆域广袤、民族众多的赤县神州,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一、盛衰和社会经济文化的... 论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化和若干制约因素李治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及统属关系。在疆域广袤、民族众多的赤县神州,它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一、盛衰和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故向来为人们所关注。一有史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集权 古代中央 地方分权 君主专制 郡县制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权力结构 通鉴论 地理环境
原文传递
王夫之的理势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学群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4期89-94,共6页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卷八》)“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势之顺以趋者,理也.”(《尚书引义》卷四)“顺必然之势者理也.”(《宋论》卷七)“天者,理而已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四书大全说》 理势观 通鉴论 历史发展趋势 郡县制 《宋 封建制 “理” 社会历史
下载PDF
王船山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工具理性及现代启示——以《读通鉴论》为文本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芳 肖剑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4,共6页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政治改革实践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通鉴论 政治伦理思想
下载PDF
汉光武帝刘秀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区永圻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5年第1期7-11,共5页
汉光武帝刘秀研究综述区永圻关于汉光武帝刘秀,古代一些学者如陈亮、叶适、王夫之、赵翼等曾予以高度的评价,加王夫之所说,是“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读通鉴论》卷6)。可谓推崇备至。然而,近代以来.对于这样一位曾... 汉光武帝刘秀研究综述区永圻关于汉光武帝刘秀,古代一些学者如陈亮、叶适、王夫之、赵翼等曾予以高度的评价,加王夫之所说,是“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读通鉴论》卷6)。可谓推崇备至。然而,近代以来.对于这样一位曾在历史转折时期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秀 汉光武帝 通鉴论 光武中兴 历史转折时期 东汉初 推崇备至 地主经济 文吏 豪强地主
原文传递
从霍光的政治行为看中国古代权臣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建忠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5,共6页
(一) 权臣一词,为读史者所习见,也为论史者所习用。可是,人们很少对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历史现象,予以深究。春秋时代,已见有“权臣”一词,但那是“世卿世禄”时期,和后世普遍谈论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权臣”,则有很大不同。 东汉中叶,仲... (一) 权臣一词,为读史者所习见,也为论史者所习用。可是,人们很少对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历史现象,予以深究。春秋时代,已见有“权臣”一词,但那是“世卿世禄”时期,和后世普遍谈论的封建专制时代的“权臣”,则有很大不同。 东汉中叶,仲长统在评说东汉初年的台阁制度时指出:“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里的“强臣”,指的就是“权臣”,其内涵已涉及了权臣现象的本质:(光武)皇帝所“愠”的是皇权之“失”,“忿”的是皇权下达之柄的被“窃”。皇帝与权臣的矛盾,实质上是皇权与某些执政大臣权力恶性膨胀之争。不过,仲长统虽然注意到权臣(强臣)的某些表象,还没有扪到权臣的特质。所以,他又不无肤浅地说过:“昔者霍禹、窦宪、邓骘、梁冀之徒,籍外戚之权,管国家之柄;及其伏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光 政治行为 王夫之 中国古代 大司马 仲长统 桑弘羊 录尚书事 《汉书》 通鉴论
下载PDF
王船山批判“诚于伪”现象之疏解
11
作者 钟志翔 《船山学刊》 2023年第3期26-36,共11页
严辨诚伪是王船山论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就此指出了历史人事中伪于迹、诚于心、诚于伪等多种形态。其中“诚于伪”现象因其似出于诚、合乎诚而处于疑似之间,最难分辨,又危害最大,故船山特加以详细批判,拷问了内心服膺某事是否为诚之核... 严辨诚伪是王船山论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就此指出了历史人事中伪于迹、诚于心、诚于伪等多种形态。其中“诚于伪”现象因其似出于诚、合乎诚而处于疑似之间,最难分辨,又危害最大,故船山特加以详细批判,拷问了内心服膺某事是否为诚之核心问题,由此重审了诚之为诚的内涵与条件。船山将诚推至最根本地步,确证了诚的绝对必然性,并直贯而下,内化为主体的道德情感,赋予至诚以实体性内容。而由于诚是通动静、合外内之全德,是对绝对价值的朗现,故而船山还主张兴发诚之主体性功能,而将先天的良知良能转化为自知自觉、体察至精微完备、扩充到洋溢周遍。船山对诚概念有深湛而系统的思考,既显示诚论的批判功能,也彰显诚论的丰富内涵,对深化诚概念的体悟觉解有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诚于伪 通鉴论 道德情感
下载PDF
论陈子昂的孤独意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治中 《丽水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8-22,65,共6页
关键词 陈子昂 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嵘《诗品》 《太平广记》 通鉴论 孤独意识 闻一多 中华书局 《鲁迅全集》 四川师范大学
下载PDF
历史借鉴与当代社会的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怀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9+7-10,共8页
对历史借鉴问题的正确理解,不但影响对传统史学的评价,而且有助于认识历史研究对于推进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具有一度性,同时历史又有常规性、重复性,这是认识历史借鉴功能的依据。要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的借鉴,历史的经验... 对历史借鉴问题的正确理解,不但影响对传统史学的评价,而且有助于认识历史研究对于推进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具有一度性,同时历史又有常规性、重复性,这是认识历史借鉴功能的依据。要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的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要和一定的“条件”相联系。借鉴历史要和历史大势分析结合起来。中国古代历史借鉴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有丰富的内容与自己的优良传统,但也有缺陷。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用更为开阔的眼光以史为鉴,总结中国的也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政治的也总结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风俗道德等各个领域内的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是为争取新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借鉴 借鉴历史 当代社会 经验教训 通变思想 历史经验 传统史学 认识历史 通鉴论 王夫之
下载PDF
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秦永洲唐代宗之世,杰出的理财家刘晏掌管国家财政20余年,在转运、盐铁、常平、租庸、赈灾等多种经济领域,把官与商、国家与市场的对立关系有效地统一起来,使管理税收与经营商业合二为一,作到国用充足而民不... 论刘晏的财政经济改革秦永洲唐代宗之世,杰出的理财家刘晏掌管国家财政20余年,在转运、盐铁、常平、租庸、赈灾等多种经济领域,把官与商、国家与市场的对立关系有效地统一起来,使管理税收与经营商业合二为一,作到国用充足而民不加赋,创造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经济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晏 财政经济 商业情报 理财家 管理方法 古代经济思想 官营商业 唐王朝 王夫之 通鉴论
下载PDF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为君之道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荣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8,共6页
王夫之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君道政治思想,惜乎前人多不察。三代圣王之道是为船山心目中理想的君道典范,包括取天下以道、扶进人才、能安敢言者和从容调御几个方面。三代以下君主之治道当效法三代之王道,并因时损益和斟... 王夫之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君道政治思想,惜乎前人多不察。三代圣王之道是为船山心目中理想的君道典范,包括取天下以道、扶进人才、能安敢言者和从容调御几个方面。三代以下君主之治道当效法三代之王道,并因时损益和斟酌,君主之政治品格、知人之哲、用人之道、纳谏之道、辱大臣为辱国及立嫡与豫教并行等是为君主理政之道,即为君之道。王道在本质内容上仍然属于君道。王夫之之重视为君之道,一来在于他仍未走出"圣君贤相"之政治理想,二来是为将来社会提供治道之借鉴,"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君之道 王道 通鉴论 王夫之
下载PDF
明清之际士人的“清议”批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园 《开放时代》 1999年第2期66-71,共6页
清议的活跃,是有明一代政治生活中的突出现象.本文以明清之际士人的有关言论为材料,探究明代政治中使清议得以发挥效用的条件,着重在明代士人有关清议的功能理解,明亡前后士人的清议批评及其局限.
关键词 清议 明清之际 王夫之 通鉴论 朝廷政治 士大夫 《明史》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原文传递
略论王夫之对谭嗣同的深刻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剑钦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略论王夫之对谭嗣同的深刻影响夏剑钦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一生追求真理,品行高尚,被认为是用鲜血换取中国改革的第一人。纵观谭氏一生的思想、品行,不难发现,明末清初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对其影响是不可... 略论王夫之对谭嗣同的深刻影响夏剑钦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他一生追求真理,品行高尚,被认为是用鲜血换取中国改革的第一人。纵观谭氏一生的思想、品行,不难发现,明末清初卓越的思想家王夫之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尽管谭嗣同“三十以后,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王夫之 王船山 《仁学》 哲学思想 民族主义 气一元 通鉴论 “以太” 革命思想
下载PDF
王夫之历史哲学的逻辑路径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明同 《哲学研究》 1982年第10期50-59,共10页
王夫之(1619—1692),我国古代伟大哲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末清初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尖锐而激烈的时代。他以峥嵘巨笔,从事著述,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一笔财富。人们可以从他博大的思想体系中,看到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 王夫之(1619—1692),我国古代伟大哲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末清初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尖锐而激烈的时代。他以峥嵘巨笔,从事著述,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一笔财富。人们可以从他博大的思想体系中,看到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看到我国古代理论思维发展的可贵经验及教训。本文仅就王夫之历史哲学的内在逻辑谈点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辩证法 思维 明末清初 思想发展 阶级矛盾 矛盾交织 逻辑路径 通鉴论
原文传递
隋炀帝的个性特征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嗣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0-75,共6页
隋炀帝的个性特征及其社会后果罗嗣忠隋炀帝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典型暴君,自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见《浅淡铸成隋炀暴君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弟2期).但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并不排斥和否定历... 隋炀帝的个性特征及其社会后果罗嗣忠隋炀帝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典型暴君,自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见《浅淡铸成隋炀暴君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弟2期).但历史必然性的思想并不排斥和否定历史偶然性的一定作用.一个历史人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征 隋炀帝 通鉴论 隋文帝 江都之变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贞观政要 资治 个性特点 客观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论王船山的“治统”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铁夫 《船山学刊》 CSSCI 1992年第1期51-69,共19页
一、反对“正统”提出“治统” 王船山论史,继承了历史上以古为鉴、以史资治的优秀传统,不是就史而论史,而是从资治的目的出发来论史。
关键词 治统 王船山 通鉴论 以古为鉴 奇渥温 清朝统治者 清朝初期 《资治通鉴 清朝皇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