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4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读心到塑心
1
作者
李中良
孟建伟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4,198,共17页
塑心论可以分成激进阵营和温和阵营:激进阵营秉持塑心(mindshaping)首位论题(primacy thesis),认为读心(mindreading)是塑心的派生物。温和阵营主张塑心与读心构成合作关系。对这两个阵营的分析与批判可以发现,塑心既不能成为“他心操...
塑心论可以分成激进阵营和温和阵营:激进阵营秉持塑心(mindshaping)首位论题(primacy thesis),认为读心(mindreading)是塑心的派生物。温和阵营主张塑心与读心构成合作关系。对这两个阵营的分析与批判可以发现,塑心既不能成为“他心操作”的基础,也不能与读心构成合作关系。在解构塑心论的基础上,表明塑心只能在以读心为根基搭建起的理论大厦下,即读心论框架下,寻找一席之地:塑心既是读心的语境,也是读心的作用。当前,围绕读心的研究多集中于读心机制和读心能力测量,但关于读心的全面探讨还须包括读心语境和读心作用。对塑心地位的澄清,有助于开启读心语境和读心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塑
心
首位论题
读
心
语境
读
心
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人工智能与人之为人
被引量:
7
2
作者
喻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交融增多,识别人心便变得重要了。这其实为人类看待自己提供了新的机会,认识人类自身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哲学乃至实践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一个人是人可以承袭多种理论观点,如人具有类似尴尬、敬畏等高级情绪或...
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交融增多,识别人心便变得重要了。这其实为人类看待自己提供了新的机会,认识人类自身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哲学乃至实践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一个人是人可以承袭多种理论观点,如人具有类似尴尬、敬畏等高级情绪或者人具有能动与体验的能力,抑或是人能展现出能力和温暖的形象。人工智能对人的定义相对简单,即能通过图灵测试。智能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不久的将来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体以可以想见的程度迅速增多。因此,在智能时代,能力、属性或是价值,何者可能成为人作为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人工智能体又应该在这三者上表现出何种努力,由于与人工智能体的互动或社会形成,人类又将如何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人的定义性特征,这是我们意欲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
智知觉
读
心
能动
体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机接口与他心通达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峰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114-127,198,共15页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脑机接口对哲学上的“他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为在通过确证“他脑”的实在性进而确证“他心”存在的基础上,可依靠两种形态的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他心的通达:一是基于脑机接口介导的读心术或心脑互译...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脑机接口对哲学上的“他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为在通过确证“他脑”的实在性进而确证“他心”存在的基础上,可依靠两种形态的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他心的通达:一是基于脑机接口介导的读心术或心脑互译技术,从脑信号中解码或翻译出他心的所想内容,二是通过脑—脑交互的高级形态的脑机接口实现脑与脑的直接交流即心与心的直接沟通,由此直接通达他人的内心世界。脑机接口介导的他心通达较先前的人文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大大地推进了他心问题的解决程度,但同时它又并未终极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意味着他心的通达即使从技术路径上也存在无限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他
心
读
心
脑—脑交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文化学习的认知工具论:社会脑双系统视角
4
作者
冯骏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106,160,共12页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模块”或“认知本能”;在群体层面上,它通过文化学习以保持、发展和传递其功能。读心和模拟是两种核心的认知工具,其功能获得了来自社会脑双系统假设和实验证据的支持:心智化系统负责读心,而镜像神经元系统负责模拟。最终,认知工具论使自身建立在了文化演化而非基因演化的达尔文式新进路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演化
心
理学
认知工具
文化学习
读
心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他心通达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中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双加工理论、直接社会感知理论分别存在理论不适切、经验解释不充分的困局,这呼吁建构一种新的他心通达机制理论。根据卡内曼的认识三分理论,提出三重境界说假设——他心通达由直接感知、有效加工和灵活加工有机合成。从目的、加工内容...
双加工理论、直接社会感知理论分别存在理论不适切、经验解释不充分的困局,这呼吁建构一种新的他心通达机制理论。根据卡内曼的认识三分理论,提出三重境界说假设——他心通达由直接感知、有效加工和灵活加工有机合成。从目的、加工内容、表征特点和加工过程四个维度,分别对直接感知、有效加工和灵活加工予以特征研判,上述假设得以证实。相比于双加工理论和直接社会感知理论,三重境界说在理论上是适切的、在经验解释上也更为充分。此外,它也可以较好地回应针对它而可能提出的融贯和吝啬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
心
通达
读
心
三重加工
原文传递
他心的达及问题与直接感知理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王华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5,127,共11页
我们如何能够超出对他身的感知而达及他心?此即他心的达及问题。心灵理论(ToM)致力于解决达及问题,但它被批评为"最多只是描述了部分的读心过程"。近年来兴起的直接感知理论(DPT)主张他心是可直接感知的。一些人据此认为,DPT...
我们如何能够超出对他身的感知而达及他心?此即他心的达及问题。心灵理论(ToM)致力于解决达及问题,但它被批评为"最多只是描述了部分的读心过程"。近年来兴起的直接感知理论(DPT)主张他心是可直接感知的。一些人据此认为,DPT颠覆了ToM的"他心不可观察性"预设,成功地取消了达及问题。然而,DPT早期提倡者所援引的"读心的现象学"并不能消解达及问题。"巧知觉"概念是理解DPT的很好切入点,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解决达及问题的方案,即他心是作为高层次特征为巧知觉所直接感知的。因此,DPT是一个可与ToM相互补充的适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达及问题
直接感知理论
巧知觉
原文传递
读心多元论:内涵、挑战与发展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中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作为新的读心机制理论,读心多元论(简称多元论)产生于旧有读心机制理论对读心现象阐释的经验不充分性的背景下。它可以分成硬支持和软支持两个阵营,硬支持阵营即多元论建立者,软支持阵营只是借助多元论名下的多元原则丰富传统理论或自...
作为新的读心机制理论,读心多元论(简称多元论)产生于旧有读心机制理论对读心现象阐释的经验不充分性的背景下。它可以分成硬支持和软支持两个阵营,硬支持阵营即多元论建立者,软支持阵营只是借助多元论名下的多元原则丰富传统理论或自倡理论。多元论遭受到其它读心机制理论的批判,双方在“依赖vs独立”“相同vs差异”“拾人牙慧vs独树一帜”三个方面展开激烈交锋。未来多元论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从人类智能到人工智能,从有系统的列述到有原则的启用,从分裂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多元论
合成论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预测加工、认知可渗透性与读心
被引量:
5
8
作者
陈巍
胡烨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预测问题一直以来既是读心活动的试金石,也是读心研究的难题之一。在常识心理学框架下心智理论和心智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行为表现的预测。伴随心理学、心灵哲学与神经科学领域内预测加工理论的兴起,在预测加工...
预测问题一直以来既是读心活动的试金石,也是读心研究的难题之一。在常识心理学框架下心智理论和心智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行为表现的预测。伴随心理学、心灵哲学与神经科学领域内预测加工理论的兴起,在预测加工视角下考察读心的预测问题是一种有益尝试。脑的活动遵循自由能原理,将主动地推理其周围环境中未来事件的发生。通过诉诸感知-行动回路,脑实现预测误差最小化,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惊讶,从而得以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还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预测。上述观点均同样适用于解释社会互动中的读心预测。当前来自共情与动作意图理解的神经科学研究为上述解释提供了自然化方案,进一步佐证了读心预测加工假说的自洽性与融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预测加工
自由能原理
认知可渗透性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成像读心中的认知本体论疑难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鸿锴
褚建勋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们在使用神经成像技术进行读心时,运用到了反向推理和大脑解码两种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同一认知过程或心理功能的具体内涵并不统一,反映出认知神经科学部分术语存在定义混乱的现象。这一方面使得反向推...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们在使用神经成像技术进行读心时,运用到了反向推理和大脑解码两种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同一认知过程或心理功能的具体内涵并不统一,反映出认知神经科学部分术语存在定义混乱的现象。这一方面使得反向推理面临相关脑区缺乏选择性的难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大脑解码的准确率。对此最有希望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建立认知本体论,可它仍然在技术、方法以及哲学三个层面上存在疑难,这削弱了利用神经成像去读取他人思想这一做法的可靠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成像
读
心
反向推理
大脑解码
认知本体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机融合与他心通达的难易问题
10
作者
肖峰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意识的难易问题折射为他心问题,而且在他心通达(读心)上也存在难易的层次,即在认知层面通达他知(知道他心的所思所想)较为容易,而在感知层面通达他感(感受他心的感受)则十分困难甚至几无可能。脑机融合为通达他心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人文...
意识的难易问题折射为他心问题,而且在他心通达(读心)上也存在难易的层次,即在认知层面通达他知(知道他心的所思所想)较为容易,而在感知层面通达他感(感受他心的感受)则十分困难甚至几无可能。脑机融合为通达他心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人文方式的技术手段,但迄今它所提供的读心手段仍限于他心通达的容易层次。更高水平的脑机融合技术,如人工感知、脑云接口和脑脑接口,将提供从通达“他知”到通达“他感”的可能性,使通达他心的难问题具有了解决的路径和前景。当然,借助脑机融合通达他感也引来了新问题,如感知从具身到具脑后的新的差异问题、“我心”对“他心”的影响即相互建构问题,以及如何从生存论上看待他心通达的难易问题,由此启发我们合理地把握科技手段与哲学思辨在求解他心问题上各自不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融合
他
心
通达
读
脑
读
心
脑云接口
人工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通达他心的两种可能前体
11
作者
徐慧慧
马欢欢
+1 位作者
董达
陈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对读心能力从何而来的追问,势必导向一种对人类早期个体发生学形态(婴儿甚至新生儿)心智化能力的系统探索。在这方面,过去三十年最大的发现是心智化存在着多种前体。我们如何能将周遭世界中那些互动对象视作为“人”?通达他心必然发生在...
对读心能力从何而来的追问,势必导向一种对人类早期个体发生学形态(婴儿甚至新生儿)心智化能力的系统探索。在这方面,过去三十年最大的发现是心智化存在着多种前体。我们如何能将周遭世界中那些互动对象视作为“人”?通达他心必然发生在读(人)心“之前”和“之下”,我们必须敏感于“人”——而不是“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才能有“人”的心智可读。通达他心存在两种可能前体: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生命性感知涉及一般地区分生命与非生命或者自主体与非自主体(即,区分“物”与“人”),拟人化涉及将非生命视为生命或者将非自主体视为自主体(即,将“物”拟为“人”)。尝试从概念、意义以及脑机制出发,探讨上述两种通达他心的可能前体及其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
心
问题
读
心
前体
心
智化
生命性
拟人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读心”之探
12
作者
李伟(文/图)
《检察风云》
2023年第19期36-37,共2页
人工智能(AI)直接读取思维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正在成为现实。AI“读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也可以为一些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在大型语言模型(LLM...
人工智能(AI)直接读取思维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正在成为现实。AI“读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也可以为一些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助力下,开发出一种“读心机”,虽然它不能直接让人“说真话”,但可以将大脑活动转换成清晰的图像或语句呈现出来。这种借助AI的“读心机”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活动
科幻小说
语言模型
清晰的图像
读
心
《自然》杂志
说真话
AI
原文传递
当人工智能学会“读心”
13
作者
李红娟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3年第9期40-42,77,共4页
如果人工智能学会了“读心”,到时人类该怎么办?
关键词
人工智能学会
读
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科学的“圣杯”吗?
被引量:
3
14
作者
陈巍
汪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7-242,共6页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在误解,人类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及其功能依然是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迄今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镜像神经元(或系统)就是动作理解、动作模仿、共情以及读心的直接神经机制。因此,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的圣杯"的主张是一种落后的模块论意识形态,只能催生新的"神经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理解
动作模仿
共情
读
心
模块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模拟:相似性的概念刻画与神经表征
被引量:
2
15
作者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1,159,160,共11页
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是他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延伸。然而,模拟论中心理模拟的概念刻画缺少系统的共识。当前对心理模拟中相似性概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心理模拟”和“模拟的心理状态”之区分;...
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是他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延伸。然而,模拟论中心理模拟的概念刻画缺少系统的共识。当前对心理模拟中相似性概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心理模拟”和“模拟的心理状态”之区分;(2)心理模拟是一种实在模拟而非抽象模拟:(3)心理模拟的发生必须符合离线加工与表征替代的要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心理模拟中的相似性概念提供了可能的神经表征,镜像神经元的活动规律部分满足了通过心理模拟实现读心的规范性约束,也进一步引发了对相似性概念的再反思。未来的研究触角将拓展至高阶心理模拟及其神经表征上,从而有望为相似性在心理模拟中的地位提供更丰富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心
理模拟
相似性
实在模拟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身认知与读心
被引量:
2
16
作者
香农·斯鲍丁
陈巍
+1 位作者
庄文旭
李恒威
《武陵学刊》
2013年第5期30-40,共11页
近期,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相当拥护具身认知的研究,以反驳读心是社会理解的普遍模型。具身认知的论证有两类:挑战读心的发展性图景的论证和挑战其普遍性的论证。如果成功的话,这两类论证将一起向人类社会理解的常规解释发起挑战。最终,...
近期,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相当拥护具身认知的研究,以反驳读心是社会理解的普遍模型。具身认知的论证有两类:挑战读心的发展性图景的论证和挑战其普遍性的论证。如果成功的话,这两类论证将一起向人类社会理解的常规解释发起挑战。最终,研究者考查了具身认知论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并论证了读心实际上可以抵抗来自具身认知最强烈的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读
心
社会认知
心
理理论
现象学
交互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年人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孝明
王帆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述情障碍和读心能力的关系。方法108名70岁以上的老年被试接受读心能力、认知能力测试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调查。结果述情障碍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读心能力[(16.00±4.84)分,(19.36±2.91)分,...
目的研究老年人述情障碍和读心能力的关系。方法108名70岁以上的老年被试接受读心能力、认知能力测试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调查。结果述情障碍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读心能力[(16.00±4.84)分,(19.36±2.91)分,t=3.38,P〈0.01]、一般认知能力上差异有显著性[记忆广度上(5.80±1.42)分,(7.18±1.13)分,t=4.28,P〈0.01;工作记忆上,t=4.05,P〈0.01;加工速度上,t=4.80,P〈0.01]。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r=-0.227,P〈0.05)、记忆广度(r=-0.377,P〈0.01)、工作记忆(r=-0.334,P〈0.01)、加工速度(r=-0.470,P〈0.01)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在回归分析中,读心能力、认知加工、受教育程度等自变量对述情障碍量表总分(F=8.594,P〈0.01)和因子1(F=8.796,P〈0.01)的回归方程显著,但对因子2(F=1.735,P〉0.05)和因子3(F=1.181,P〉0.05)的回归方程不显著。结论老年人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几种认知加工能力存在负相关;读心能力与加工速度可能影响述情能力的情绪识别,而不影响情绪描述和外向型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述情障碍
读
心
原文传递
读心的预测模型: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天宇
周子愉
陈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读心是对他人信念、意图、情绪和行为进行评估、解释和预测等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参与他人互动过程的桥梁。良好的社会认知能使个体做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减少社会交互过程中的误解,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今,预测加工被认为是...
读心是对他人信念、意图、情绪和行为进行评估、解释和预测等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参与他人互动过程的桥梁。良好的社会认知能使个体做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减少社会交互过程中的误解,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今,预测加工被认为是认知科学领域的新范式,根据这一视角提出的预测加工模型为解释社会认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分别介绍Bach等和Tamir等提出的两个预测加工模型对读心机制的解释,进而比较两者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的演变轨迹。探讨这类模型理论在解释社会认知上面临的两个挑战:对社会认知的预测加工需要借助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社会认知的预测。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预测加工
社会互动
社会感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理模拟之双重形态刍议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9,共8页
读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中占据关键的地位。模拟论作为一种批判读心理论论的替代方案,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演变出高阶模拟和低阶模拟两个版本。前者是有意识的、随意控制的,且与刺激无关的,而后者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和刺...
读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中占据关键的地位。模拟论作为一种批判读心理论论的替代方案,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演变出高阶模拟和低阶模拟两个版本。前者是有意识的、随意控制的,且与刺激无关的,而后者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和刺激驱动的,但两者都通过复用某种认知机制来实现,且它们的输出状态相似于使用该机制生成的输出状态。来自脑科学的证据支持了低阶模拟的发生机制,但模拟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摆脱读心理论论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
心
理论论
模拟论
心
理模拟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脸和心:我们能否通过模拟表情通达他心
被引量:
1
20
作者
陈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8,205,共15页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部表情能否真的通达他心。同感概念史与镜像神经元领域的前沿进展孕育出具身模拟假说,揭示了运动系统中的面部模仿和共享神经基础。有效的面部表情识别不能仅靠视觉分析来实现,还需要一种运动模拟机制———对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运动进行无意识的、隐蔽的模仿。虽然,面部模拟能否作为识别表情的充分必要条件仍然存在争议,但针对具身模拟效应不稳定性的反思、情绪的构成性议题和文化差异都将为推进该领域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镜像神经元
读
心
自动模仿
具身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读心到塑心
1
作者
李中良
孟建伟
机构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4,198,共17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多维视野下的读心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3DZXJ0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科学与哲学深层关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BZX02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塑心论可以分成激进阵营和温和阵营:激进阵营秉持塑心(mindshaping)首位论题(primacy thesis),认为读心(mindreading)是塑心的派生物。温和阵营主张塑心与读心构成合作关系。对这两个阵营的分析与批判可以发现,塑心既不能成为“他心操作”的基础,也不能与读心构成合作关系。在解构塑心论的基础上,表明塑心只能在以读心为根基搭建起的理论大厦下,即读心论框架下,寻找一席之地:塑心既是读心的语境,也是读心的作用。当前,围绕读心的研究多集中于读心机制和读心能力测量,但关于读心的全面探讨还须包括读心语境和读心作用。对塑心地位的澄清,有助于开启读心语境和读心作用研究。
关键词
读
心
塑
心
首位论题
读
心
语境
读
心
作用
Keywords
mindreading
mindshaping
primacy thesis
the context of mindreaidng
the function of mindreading
分类号
B829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人工智能与人之为人
被引量:
7
2
作者
喻丰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文摘
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机器交融增多,识别人心便变得重要了。这其实为人类看待自己提供了新的机会,认识人类自身从来都是最重要的哲学乃至实践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一个人是人可以承袭多种理论观点,如人具有类似尴尬、敬畏等高级情绪或者人具有能动与体验的能力,抑或是人能展现出能力和温暖的形象。人工智能对人的定义相对简单,即能通过图灵测试。智能时代的飞速发展让不久的将来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体以可以想见的程度迅速增多。因此,在智能时代,能力、属性或是价值,何者可能成为人作为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人工智能体又应该在这三者上表现出何种努力,由于与人工智能体的互动或社会形成,人类又将如何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人的定义性特征,这是我们意欲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心
智知觉
读
心
能动
体验
Keywords
AI
mental perception
mind reading
initiative
experience
分类号
TP3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B8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机接口与他心通达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峰
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114-127,198,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脑机接口的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BZX027)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脑机接口对哲学上的“他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为在通过确证“他脑”的实在性进而确证“他心”存在的基础上,可依靠两种形态的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他心的通达:一是基于脑机接口介导的读心术或心脑互译技术,从脑信号中解码或翻译出他心的所想内容,二是通过脑—脑交互的高级形态的脑机接口实现脑与脑的直接交流即心与心的直接沟通,由此直接通达他人的内心世界。脑机接口介导的他心通达较先前的人文手段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大大地推进了他心问题的解决程度,但同时它又并未终极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意味着他心的通达即使从技术路径上也存在无限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脑机接口
他
心
读
心
脑—脑交互
Keyword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other minds
mind reading
brain-brain interaction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文化学习的认知工具论:社会脑双系统视角
4
作者
冯骏
陈巍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106,160,共12页
文摘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模块”或“认知本能”;在群体层面上,它通过文化学习以保持、发展和传递其功能。读心和模拟是两种核心的认知工具,其功能获得了来自社会脑双系统假设和实验证据的支持:心智化系统负责读心,而镜像神经元系统负责模拟。最终,认知工具论使自身建立在了文化演化而非基因演化的达尔文式新进路基础之上。
关键词
文化演化
心
理学
认知工具
文化学习
读
心
镜像神经元
Keywords
cultural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cognitive gadgets
cultural learning
mindreading
mirror neurons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他心通达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中良
机构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意识的哲学问题研究”(18AZX007)
山东女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2019RCYJ06)。
文摘
双加工理论、直接社会感知理论分别存在理论不适切、经验解释不充分的困局,这呼吁建构一种新的他心通达机制理论。根据卡内曼的认识三分理论,提出三重境界说假设——他心通达由直接感知、有效加工和灵活加工有机合成。从目的、加工内容、表征特点和加工过程四个维度,分别对直接感知、有效加工和灵活加工予以特征研判,上述假设得以证实。相比于双加工理论和直接社会感知理论,三重境界说在理论上是适切的、在经验解释上也更为充分。此外,它也可以较好地回应针对它而可能提出的融贯和吝啬质疑。
关键词
他
心
通达
读
心
三重加工
Keywords
other-mindunderstanding
mindreading
triple process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他心的达及问题与直接感知理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王华平
机构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5,1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意识的哲学问题研究”(编号18AZX0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个人同一性的本体论研究”(编号18ZDA02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们如何能够超出对他身的感知而达及他心?此即他心的达及问题。心灵理论(ToM)致力于解决达及问题,但它被批评为"最多只是描述了部分的读心过程"。近年来兴起的直接感知理论(DPT)主张他心是可直接感知的。一些人据此认为,DPT颠覆了ToM的"他心不可观察性"预设,成功地取消了达及问题。然而,DPT早期提倡者所援引的"读心的现象学"并不能消解达及问题。"巧知觉"概念是理解DPT的很好切入点,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解决达及问题的方案,即他心是作为高层次特征为巧知觉所直接感知的。因此,DPT是一个可与ToM相互补充的适切理论。
关键词
读
心
达及问题
直接感知理论
巧知觉
分类号
B84-0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心多元论:内涵、挑战与发展
被引量:
2
7
作者
李中良
机构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工意识的哲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AZX007)
山东女子学院高层人才引进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RCYJ06)。
文摘
作为新的读心机制理论,读心多元论(简称多元论)产生于旧有读心机制理论对读心现象阐释的经验不充分性的背景下。它可以分成硬支持和软支持两个阵营,硬支持阵营即多元论建立者,软支持阵营只是借助多元论名下的多元原则丰富传统理论或自倡理论。多元论遭受到其它读心机制理论的批判,双方在“依赖vs独立”“相同vs差异”“拾人牙慧vs独树一帜”三个方面展开激烈交锋。未来多元论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从人类智能到人工智能,从有系统的列述到有原则的启用,从分裂到统一。
关键词
读
心
多元论
合成论
人工智能
Keywords
Mindreading
Pluralistic theory
Hybrid theo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预测加工、认知可渗透性与读心
被引量:
5
8
作者
陈巍
胡烨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新兴交叉学科重大扶持项目“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基础与实验研究”(21XXJC05ZD)
文摘
预测问题一直以来既是读心活动的试金石,也是读心研究的难题之一。在常识心理学框架下心智理论和心智化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行为表现的预测。伴随心理学、心灵哲学与神经科学领域内预测加工理论的兴起,在预测加工视角下考察读心的预测问题是一种有益尝试。脑的活动遵循自由能原理,将主动地推理其周围环境中未来事件的发生。通过诉诸感知-行动回路,脑实现预测误差最小化,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惊讶,从而得以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知觉的认知可渗透性还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影响预测。上述观点均同样适用于解释社会互动中的读心预测。当前来自共情与动作意图理解的神经科学研究为上述解释提供了自然化方案,进一步佐证了读心预测加工假说的自洽性与融贯性。
关键词
读
心
预测加工
自由能原理
认知可渗透性
镜像神经元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成像读心中的认知本体论疑难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鸿锴
褚建勋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9,共5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ZX043)。
文摘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们在使用神经成像技术进行读心时,运用到了反向推理和大脑解码两种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同一认知过程或心理功能的具体内涵并不统一,反映出认知神经科学部分术语存在定义混乱的现象。这一方面使得反向推理面临相关脑区缺乏选择性的难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大脑解码的准确率。对此最有希望的一种解决办法是建立认知本体论,可它仍然在技术、方法以及哲学三个层面上存在疑难,这削弱了利用神经成像去读取他人思想这一做法的可靠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
神经成像
读
心
反向推理
大脑解码
认知本体论
Keywords
neuroimaging
mindreading
reverse inference
brain decoding
cognitive ontology
分类号
R-0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机融合与他心通达的难易问题
10
作者
肖峰
机构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脑机接口的哲学研究”(20BZX027)。
文摘
意识的难易问题折射为他心问题,而且在他心通达(读心)上也存在难易的层次,即在认知层面通达他知(知道他心的所思所想)较为容易,而在感知层面通达他感(感受他心的感受)则十分困难甚至几无可能。脑机融合为通达他心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人文方式的技术手段,但迄今它所提供的读心手段仍限于他心通达的容易层次。更高水平的脑机融合技术,如人工感知、脑云接口和脑脑接口,将提供从通达“他知”到通达“他感”的可能性,使通达他心的难问题具有了解决的路径和前景。当然,借助脑机融合通达他感也引来了新问题,如感知从具身到具脑后的新的差异问题、“我心”对“他心”的影响即相互建构问题,以及如何从生存论上看待他心通达的难易问题,由此启发我们合理地把握科技手段与哲学思辨在求解他心问题上各自不同的价值。
关键词
脑机融合
他
心
通达
读
脑
读
心
脑云接口
人工感知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通达他心的两种可能前体
11
作者
徐慧慧
马欢欢
董达
陈巍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同济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新兴交叉学科重大扶持项目“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基础与实验研究”(21XXJC05ZD)。
文摘
对读心能力从何而来的追问,势必导向一种对人类早期个体发生学形态(婴儿甚至新生儿)心智化能力的系统探索。在这方面,过去三十年最大的发现是心智化存在着多种前体。我们如何能将周遭世界中那些互动对象视作为“人”?通达他心必然发生在读(人)心“之前”和“之下”,我们必须敏感于“人”——而不是“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才能有“人”的心智可读。通达他心存在两种可能前体: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生命性感知涉及一般地区分生命与非生命或者自主体与非自主体(即,区分“物”与“人”),拟人化涉及将非生命视为生命或者将非自主体视为自主体(即,将“物”拟为“人”)。尝试从概念、意义以及脑机制出发,探讨上述两种通达他心的可能前体及其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他
心
问题
读
心
前体
心
智化
生命性
拟人化
Keywords
other minds
mind-reading
precursor
mentalizing
animacy
anthropomorphism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读心”之探
12
作者
李伟(文/图)
机构
不详
出处
《检察风云》
2023年第19期36-37,共2页
文摘
人工智能(AI)直接读取思维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正在成为现实。AI“读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也可以为一些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在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助力下,开发出一种“读心机”,虽然它不能直接让人“说真话”,但可以将大脑活动转换成清晰的图像或语句呈现出来。这种借助AI的“读心机”打破了人们的认知。
关键词
大脑活动
科幻小说
语言模型
清晰的图像
读
心
《自然》杂志
说真话
AI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人工智能学会“读心”
13
作者
李红娟
机构
陕西
出处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3年第9期40-42,77,共4页
文摘
如果人工智能学会了“读心”,到时人类该怎么办?
关键词
人工智能学会
读
心
分类号
TP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科学的“圣杯”吗?
被引量:
3
14
作者
陈巍
汪寅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纽约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7-24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78)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2013QN003)的资助
文摘
镜像神经元作为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掀起了一场"理解社会行为的革命"。然而,通过系统考察镜像神经元最初的操作性定义、基本功能及其实验证据,发现许多研究者对于镜像神经元的定义存在误解,人类脑中是否存在镜像神经元及其功能依然是当前学术界的争议焦点。迄今仍然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镜像神经元(或系统)就是动作理解、动作模仿、共情以及读心的直接神经机制。因此,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的圣杯"的主张是一种落后的模块论意识形态,只能催生新的"神经神话"。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理解
动作模仿
共情
读
心
模块论
Keywords
mirror neurons, action understanding, action imitation, empathy, mindreading, modularity
分类号
B845.1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模拟:相似性的概念刻画与神经表征
被引量:
2
15
作者
陈巍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1,159,160,共11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重大扶持项目“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基础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1XXJC05ZD)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范式及心脑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ZDA043)。
文摘
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是他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延伸。然而,模拟论中心理模拟的概念刻画缺少系统的共识。当前对心理模拟中相似性概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心理模拟”和“模拟的心理状态”之区分;(2)心理模拟是一种实在模拟而非抽象模拟:(3)心理模拟的发生必须符合离线加工与表征替代的要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心理模拟中的相似性概念提供了可能的神经表征,镜像神经元的活动规律部分满足了通过心理模拟实现读心的规范性约束,也进一步引发了对相似性概念的再反思。未来的研究触角将拓展至高阶心理模拟及其神经表征上,从而有望为相似性在心理模拟中的地位提供更丰富的启示。
关键词
读
心
心
理模拟
相似性
实在模拟
镜像神经元
Keywords
mindreading
mental simulation
similarity
concrete similarity
mirror neurons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认知与读心
被引量:
2
16
作者
香农·斯鲍丁
陈巍
庄文旭
李恒威
机构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哲学系
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出处
《武陵学刊》
2013年第5期30-40,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当代认知科学视野中的具身性研究"(13YJC72001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然化的现象学交互主体性研究"(13NDJC172YB)
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具身情绪启动儿童隐喻理解的实验研究"(Y201328164)
文摘
近期,哲学家与心理学家都相当拥护具身认知的研究,以反驳读心是社会理解的普遍模型。具身认知的论证有两类:挑战读心的发展性图景的论证和挑战其普遍性的论证。如果成功的话,这两类论证将一起向人类社会理解的常规解释发起挑战。最终,研究者考查了具身认知论中最为激进的部分并论证了读心实际上可以抵抗来自具身认知最强烈的攻击。
关键词
具身认知
读
心
社会认知
心
理理论
现象学
交互主体性
Keywords
embodied cognition
mindreading
social cognition
theory of mind
phenomenology
intersubjectivity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年人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2
17
作者
李孝明
王帆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
出处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老年人述情障碍和读心能力的关系。方法108名70岁以上的老年被试接受读心能力、认知能力测试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调查。结果述情障碍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读心能力[(16.00±4.84)分,(19.36±2.91)分,t=3.38,P〈0.01]、一般认知能力上差异有显著性[记忆广度上(5.80±1.42)分,(7.18±1.13)分,t=4.28,P〈0.01;工作记忆上,t=4.05,P〈0.01;加工速度上,t=4.80,P〈0.01]。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r=-0.227,P〈0.05)、记忆广度(r=-0.377,P〈0.01)、工作记忆(r=-0.334,P〈0.01)、加工速度(r=-0.470,P〈0.01)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在回归分析中,读心能力、认知加工、受教育程度等自变量对述情障碍量表总分(F=8.594,P〈0.01)和因子1(F=8.796,P〈0.01)的回归方程显著,但对因子2(F=1.735,P〉0.05)和因子3(F=1.181,P〉0.05)的回归方程不显著。结论老年人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几种认知加工能力存在负相关;读心能力与加工速度可能影响述情能力的情绪识别,而不影响情绪描述和外向型思维。
关键词
老年人
述情障碍
读
心
Keywords
Old people
Alexithymia
Mind-reading
分类号
R749.9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读心的预测模型: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
被引量:
1
18
作者
徐天宇
周子愉
陈巍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20ZD045)。
文摘
读心是对他人信念、意图、情绪和行为进行评估、解释和预测等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参与他人互动过程的桥梁。良好的社会认知能使个体做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减少社会交互过程中的误解,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今,预测加工被认为是认知科学领域的新范式,根据这一视角提出的预测加工模型为解释社会认知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分别介绍Bach等和Tamir等提出的两个预测加工模型对读心机制的解释,进而比较两者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的演变轨迹。探讨这类模型理论在解释社会认知上面临的两个挑战:对社会认知的预测加工需要借助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社会认知的预测。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展望。
关键词
读
心
预测加工
社会互动
社会感知
Keywords
mindreading
predictive processing
social interaction
social perception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理模拟之双重形态刍议
被引量:
2
19
作者
陈巍
机构
绍兴大学大脑、心智与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169,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象学与神经科学对话中他心问题的重构及其超越研究”(16CZX015)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浙江省万人计划)重点资助项目
文摘
读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中占据关键的地位。模拟论作为一种批判读心理论论的替代方案,在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演变出高阶模拟和低阶模拟两个版本。前者是有意识的、随意控制的,且与刺激无关的,而后者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和刺激驱动的,但两者都通过复用某种认知机制来实现,且它们的输出状态相似于使用该机制生成的输出状态。来自脑科学的证据支持了低阶模拟的发生机制,但模拟论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摆脱读心理论论的质疑。
关键词
读
心
理论论
模拟论
心
理模拟
镜像神经元
分类号
B84-0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脸和心:我们能否通过模拟表情通达他心
被引量:
1
20
作者
陈巍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8,205,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他心直接感知的神经哲学进路研究”(21BZX005)。
文摘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部表情能否真的通达他心。同感概念史与镜像神经元领域的前沿进展孕育出具身模拟假说,揭示了运动系统中的面部模仿和共享神经基础。有效的面部表情识别不能仅靠视觉分析来实现,还需要一种运动模拟机制———对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运动进行无意识的、隐蔽的模仿。虽然,面部模拟能否作为识别表情的充分必要条件仍然存在争议,但针对具身模拟效应不稳定性的反思、情绪的构成性议题和文化差异都将为推进该领域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面部表情
镜像神经元
读
心
自动模仿
具身模拟
Keywords
facial expressions
mirror neuron
mind-reading
automatic mimicry
embodied simulation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读心到塑心
李中良
孟建伟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人工智能与人之为人
喻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脑机接口与他心通达
肖峰
《哲学分析》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类文化学习的认知工具论:社会脑双系统视角
冯骏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他心通达的三重境界
李中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6
他心的达及问题与直接感知理论
王华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6
原文传递
7
读心多元论:内涵、挑战与发展
李中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8
预测加工、认知可渗透性与读心
陈巍
胡烨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神经成像读心中的认知本体论疑难
李鸿锴
褚建勋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脑机融合与他心通达的难易问题
肖峰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通达他心的两种可能前体
徐慧慧
马欢欢
董达
陈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人工智能“读心”之探
李伟(文/图)
《检察风云》
2023
0
原文传递
13
当人工智能学会“读心”
李红娟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镜像神经元是认知科学的“圣杯”吗?
陈巍
汪寅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心理模拟:相似性的概念刻画与神经表征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具身认知与读心
香农·斯鲍丁
陈巍
庄文旭
李恒威
《武陵学刊》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老年人述情障碍与读心能力的相关研究
李孝明
王帆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18
读心的预测模型:从社会感知到多层次社会认知
徐天宇
周子愉
陈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心理模拟之双重形态刍议
陈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脸和心:我们能否通过模拟表情通达他心
陈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