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讲故事的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讲演 被引量:58
1
作者 莫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9,共16页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典礼 讲故事 讲演 母亲
下载PDF
翻译与创作——许钧教授谈莫言获奖及其作品的翻译 被引量:54
2
作者 许方 许钧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0,共7页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学界对于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予以了关注,发表了不少的观点。有的认为,再忠实的翻译也是对原著的一种改写,凭翻译将诺贝尔奖授予莫言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有的认为,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获奖,在很大程度...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学界对于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予以了关注,发表了不少的观点。有的认为,再忠实的翻译也是对原著的一种改写,凭翻译将诺贝尔奖授予莫言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有的认为,莫言的作品之所以获奖,在很大程度是靠了“美化”的译文;也有的认为,翻译是莫言作品产生世界影响的必经之路,原作与翻译之间呈现的是互动的关系。带着相关的疑问,笔者就莫言作品的翻译及其引发的争论请教了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协会 莫言 作品 许钧 创作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学界 诺贝尔
原文传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作家的缺席 被引量:47
3
作者 刘再复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9年第8期6-28,共23页
1 一提起诺贝尔文学奖,就不能不涉及到对中国文学的评价。差两年便是整整一百年的这一世界文学大奖,中国作家诗人为什么完全缺席?这不是一个容易说清的问题。一九六七年,瓜地马拉的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获奖演说中称赞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 1 一提起诺贝尔文学奖,就不能不涉及到对中国文学的评价。差两年便是整整一百年的这一世界文学大奖,中国作家诗人为什么完全缺席?这不是一个容易说清的问题。一九六七年,瓜地马拉的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获奖演说中称赞瑞典文学院选择的获奖作家,已组成一个影响人类精神的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 瑞典 中国作家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诺贝尔 国家文学 赛珍珠 乔伊斯 文学作品
原文传递
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 被引量:41
4
作者 何明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2-17,共6页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学出版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此时认真研究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因素,梳理其逐步获得广泛知名度的路径,对于推出更多的中国文学、艺术名家,对于中国出版走出...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学出版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此时认真研究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因素,梳理其逐步获得广泛知名度的路径,对于推出更多的中国文学、艺术名家,对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实实在在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影响 图书馆收藏 莫言 作品 中国文学 于全 地图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论斯坦贝克的兴与衰 被引量:28
5
作者 董衡巽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8,共8页
论斯坦贝克的兴与衰董衡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几年前,我在一部约翰·斯坦贝克中译本的序文中曾经这样概括过他的创作;“他写过反法酉斯的、具有社会抗议性质的小说,也写过轻松幽默的喜剧;写过富于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 论斯坦贝克的兴与衰董衡巽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几年前,我在一部约翰·斯坦贝克中译本的序文中曾经这样概括过他的创作;“他写过反法酉斯的、具有社会抗议性质的小说,也写过轻松幽默的喜剧;写过富于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也作过探索人生奥妙的尝试;写过富于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人鼠之间》 约翰·斯坦贝克 剧本小说 题材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约翰·斯坦贝克其人其作 被引量:33
6
作者 苏索才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6,共5页
约翰·斯坦贝克其人其作苏索才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新闻记者和社会批评家。他是继刘易斯、奥尼尔、赛珍珠、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十... 约翰·斯坦贝克其人其作苏索才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新闻记者和社会批评家。他是继刘易斯、奥尼尔、赛珍珠、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十二本小说、两本短篇小说集、两本报告文学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人鼠之间》 短篇小说集 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 俄克拉何马州 福克纳 语言 《菊花》
原文传递
“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54,共20页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这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时间标记。这一天,瑞典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一个奖项固然不宜过度高估,但过分低估亦不明智。无论如何,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给予的最高评价,...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一日,这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时间标记。这一天,瑞典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一个奖项固然不宜过度高估,但过分低估亦不明智。无论如何,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给予的最高评价,特别是中国文学,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变革的成果。它获得国际社会的肯定,显然与电影这种新兴艺术还不一样,文学毕竟是与母语相关,与中国几千年的书写传统相关,与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根本能力相关。只有肯定中国文学,才能让中国人找到对当代文化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莫言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化 意义 特质 越界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浮躁》英译之后的沉寂——贾平凹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吴赟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民族化与乡土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标签,记载了中国大地三十多年来乡土生活的嬗变与发展,贾平凹与莫言都是书写这一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家,他们用独特、深刻的视角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不过,... 民族化与乡土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标签,记载了中国大地三十多年来乡土生活的嬗变与发展,贾平凹与莫言都是书写这一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家,他们用独特、深刻的视角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不过,相比于刚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贾平凹在国际社会中所获得的关注和认可却远远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英语世界 《浮躁》 中国当代文学 译介 沉寂 英译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兼谈对中国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启示 被引量:27
9
作者 丁国旗 范武邱 毛荣贵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0-44,共5页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 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面对汉语模糊美感的磨蚀而难有作为,追根溯源,这种遗憾源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汉语表达注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性语言,而英语则追求条分缕析,讲究逻辑,借助形合,漠视所谓的整体感应.汉语中因模糊生成的诸多美学效果难以原汁原味地复制或移植到译语中去.以英语的优势来补偿汉语模糊语言美学效果在翻译转换过程中的缺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这对中国文学角逐诺贝尔文学奖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美感 磨蚀 汉英翻译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面——关于犹太文学本体品性的思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洪一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22,共7页
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面——关于犹太文学本体品性的思考刘洪一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机制,犹太文学呈现了不同凡常的品性特征,就象犹太民族和犹太文化一样,诸多矛盾悖论的品质特征不可分解地整合在一起。犹太性和世界性... 犹太性与世界性:一块硬币的两面——关于犹太文学本体品性的思考刘洪一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机制,犹太文学呈现了不同凡常的品性特征,就象犹太民族和犹太文化一样,诸多矛盾悖论的品质特征不可分解地整合在一起。犹太性和世界性是贯通犹太文学本体的两种特性,这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文学 犹太性 美国犹太人 世界性 文学本体 犹太作家 卡夫卡 犹太民族 犹太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与文学翻译--莫言访谈录 被引量:28
11
作者 许钧 莫言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616,共6页
2014年8月中旬与12月中旬,我有机会陪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先生访问古城西安和山东大学,勒克莱齐奥先生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分别就“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和“文学与人生”这两个重大主题展开了对话... 2014年8月中旬与12月中旬,我有机会陪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先生访问古城西安和山东大学,勒克莱齐奥先生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先生分别就“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和“文学与人生”这两个重大主题展开了对话和深入的交流。他们谈文学,谈文化,谈社会,谈人类存在与精神交流,真诚而深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对话前后一起相处的时间里,我也有机会和莫言先生就翻译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莫言 访谈录 诺贝尔文学奖 勒克莱齐奥 东西方交流 2008年 山东大学
原文传递
日语的模糊性及其文化背景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卫娣 肖传国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7-21,共5页
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一名精通日语的英国物理学家在翻译日本人写的论文时,对原文中屡屡出现的“”深感束手无策①。早在十六世纪中叶,住在长崎的传教士路易斯·弗罗伊斯就曾指出过:“在日本暖昧的语言是最优美的语言,最... 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一名精通日语的英国物理学家在翻译日本人写的论文时,对原文中屡屡出现的“”深感束手无策①。早在十六世纪中叶,住在长崎的传教士路易斯·弗罗伊斯就曾指出过:“在日本暖昧的语言是最优美的语言,最受重视。”③大江健三郎1994年领取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 日语结构 日本文化 语言观 委婉表达方式 人称代词 语言心理 文化背景 模糊表达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 被引量:22
13
作者 习传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当代许多作家接受并借鉴其神秘的创作方法。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它那光怪陆离的魔幻色彩、古朴敦厚的神话复现艺术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叙事技巧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当代许多作家接受并借鉴其神秘的创作方法。美国黑人女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本文试图根据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的创作特色作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宠儿》 托妮·莫里森 艺术原则 塞丝 表现主义 原型批评 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神话原型
下载PDF
莫言孙郁对话录 被引量:25
14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7,共14页
2006年12月19日,当代作家莫言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与时任馆长的孙郁先生在鲁博会议室进行对谈。谈话中,莫言深入细致地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独特理解,以及鲁迅传统对其写作的深刻影响。近六年过去了,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6年12月19日,当代作家莫言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与时任馆长的孙郁先生在鲁博会议室进行对谈。谈话中,莫言深入细致地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独特理解,以及鲁迅传统对其写作的深刻影响。近六年过去了,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社会再次掀起新一轮的莫言热。现将对话内容整理摘录发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莫言作品和他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内容 莫言 孙郁 北京鲁迅博物馆 诺贝尔文学奖 当代作家 精神世界 会议室
下载PDF
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毅 綦亮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7期54-58,共5页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人的文学文化生活中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这些年来,中国作家始终纠结于这一奖项,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离我们太遥远,甚至可望不可及。莫言的成功,似乎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莫言的成功... 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人的文学文化生活中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这些年来,中国作家始终纠结于这一奖项,觉得诺贝尔文学奖离我们太遥远,甚至可望不可及。莫言的成功,似乎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莫言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里?莫言的获奖是否主要归功其作品的外译?中国文学的外译工作怎样才能成功?中国文学到底怎样才能走出去?中国作家还应该做何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著名作家 走出去 莫言 评论家 诺贝尔文学奖 译家 中国作家
原文传递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自由和母爱的主题 被引量:17
16
作者 章汝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宠儿》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长篇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母爱 主题 爵士乐 作品 霍华德
全文增补中
赛珍珠与中国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海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赛珍珠与中国刘海平赛珍珠(1892-1973)婚前英文名为PearlSydenstricker,1917年嫁给JohnLosingBuck时改姓为PearlS.Buck。尽管1935年改嫁RichardWalsh... 赛珍珠与中国刘海平赛珍珠(1892-1973)婚前英文名为PearlSydenstricker,1917年嫁给JohnLosingBuck时改姓为PearlS.Buck。尽管1935年改嫁RichardWalsh,但她仍沿用原名PearlS.B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大地》三部曲 传教士 中国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江亢虎 文化冲突 基督教 作品 《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依然存在——写在莫言获奖之后 被引量:25
18
作者 范武邱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第4期38-41,78,共4页
翻译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很多时候译者往往只能独享原文之美,而要在译文中加以准确传递,常常是无计可施。进入汉译英的翻译领地,这种遗憾更加凸显。这对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不无启迪。莫言的获奖,有助于缓解国人期待"... 翻译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很多时候译者往往只能独享原文之美,而要在译文中加以准确传递,常常是无计可施。进入汉译英的翻译领地,这种遗憾更加凸显。这对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不无启迪。莫言的获奖,有助于缓解国人期待"破蛋"的焦躁,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会长期存在,因为似乎可以这样说: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经常是一个填补"意义空白"的过程,是一个变"意义不确定"为"意义确定"的过程,一个从浪漫诗的意境向现实的逻辑世界回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汉译英 语言硬伤
原文传递
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卫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史画面只有在后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发生。作者表述殖民主义势力逐渐削弱、新时代拉开序幕的南非这种后现代社会的背景,深刻揭示了后殖民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示了黑人逐步崛起、人们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库切 诺贝尔文学奖 话语特征 《耻》
下载PDF
关于昆德拉的四个词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仵从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英国诗人拜伦当年有一句很自负的话:我是贵族中的诗人,诗人中的贵族。用这个句式来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可以说昆德拉是思想者中的小说家,小说家中的思想者。这是因为在当代成就斐然的欧美诸小说大家中,似乎没有哪位能如他那样... 英国诗人拜伦当年有一句很自负的话:我是贵族中的诗人,诗人中的贵族。用这个句式来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可以说昆德拉是思想者中的小说家,小说家中的思想者。这是因为在当代成就斐然的欧美诸小说大家中,似乎没有哪位能如他那样富有睿智的思想者风采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德拉 “存在” 萨宾娜 米兰·昆德拉 思想者 小说家 人类学意义 诺贝尔文学奖 “媚俗” 韩少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