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理论 被引量:41
1
作者 高守亭 周玉淑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3-404,共12页
文中打破了传统的 Kelvin- Helmholtz研究切变不稳定的观点 ,考虑了强涡度切变存在时切变线已构成了一个涡层 ,这时切变线的不稳定问题就变为涡层的不稳定问题。同时考虑由涡层所产生的诱导速度 ,从理论上得到了水平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 文中打破了传统的 Kelvin- Helmholtz研究切变不稳定的观点 ,考虑了强涡度切变存在时切变线已构成了一个涡层 ,这时切变线的不稳定问题就变为涡层的不稳定问题。同时考虑由涡层所产生的诱导速度 ,从理论上得到了水平切变线上涡层不稳定必要条件的判据 ,即必须满足 (1 - Rv+Rid) >0 ,且有 U(y,t) >U(A(t) )与之相配合。这表明环境场的配置制约着切变线上扰动的发展 ,这种中尺度扰动同环境场存在着相互作用。文中还用具体个例对如何计算不稳定必要条件做了解释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切变线 诱导速度 涡层不稳定理论 环境场 大气运动 正压不稳定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对细胞周期检测点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谢大兴 冯永东 +3 位作者 张鹏 吴剑宏 陶德定 龚建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比较G1期检测点和G2期检测点两种检测点的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凋亡发生规律。方法野生型p53功能正常的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株在体外对数生长期给予不同剂量(2、5、10、20GY)的X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0、3、6、9h,随后分... 目的比较G1期检测点和G2期检测点两种检测点的放射敏感性及细胞凋亡发生规律。方法野生型p53功能正常的人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株在体外对数生长期给予不同剂量(2、5、10、20GY)的X射线照射后,继续培养0、3、6、9h,随后分成两组:一组细胞收获并固定,用Cyclins/DNA流式细胞术对CyclinE,CyclinA和CyclinB1分别进行标记,Cellquest软件分析;另一组同步采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PI技术)和AnnexinV/PI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小剂量X射线(2、5GY)照射后,MOLT4细胞G2期检测点被激活,表现为:照射后3~9h,G2期Cyclins(CyclinA和CyclinB1)迅速升高并累积于G2期,G1期Cyclins(CyclinE)含量逐渐减少;9h时G2期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9.5%)。大剂量X射线(10、20GY)照射后,细胞G1期检测点被激活,表现为:照射后3~9h,G1期Cyclins(CyclinE)持续性升高并累积于G1期,G2期Cyclins(CyclinA和CyclinB1)含量下降;且3h时G1期细胞便出现明显凋亡(凋亡率为10.28%)。结论不同剂量X射线可激活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测点,并诱导相应周期时相内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的高低及诱导速度呈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检测点 不同剂量 X射线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MOLT-4细胞 CYCLINS 野生型p53 G1期 放射敏感性 对数生长期 x射线照射 流式细胞术 膜联蛋白V 剂量依赖性 细胞凋亡率 功能正常 继续培养 软件分析 诱导速度 I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黏性涡模型的旋翼流场数值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鹏 史勇杰 +1 位作者 徐国华 招启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1-780,共10页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翼非定常流场特性分析的黏性涡数值方法。在该方法中:流场中的大尺度涡被离散为若干微小的涡元,通过求解涡量-速度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涡元的输运等过程;黏性扩散效应采用高精度的粒子强度交换法进行计算,而...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旋翼非定常流场特性分析的黏性涡数值方法。在该方法中:流场中的大尺度涡被离散为若干微小的涡元,通过求解涡量-速度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模拟涡元的输运等过程;黏性扩散效应采用高精度的粒子强度交换法进行计算,而桨叶附着涡以及新生涡环量采用了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进行求解;为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在诱导速度及其梯度的计算中还引入了快速多极子算法(FMM)。应用上述方法,对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多个旋翼流场算例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旋翼尾迹涡量特征和诱导速度分布等,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将本方法与旋翼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及传统的自由尾迹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黏性涡方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捕捉旋翼尾迹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涡元 离散涡方法 旋翼尾迹 快速多极子算法 诱导速度 旋翼流场
原文传递
舵球几何参数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何苗 王超 +1 位作者 郭春雨 黄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72,共5页
为研究舵球几何参数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用面元法计算了螺旋桨-舵-舵球系统的推进性能。采用双曲面元以消除面元间隙,对舵球网格进行加密,螺旋桨弦向和展向采用余弦划分方式。用迭代计算考虑螺旋桨与舵及舵球之间的相互干扰,螺旋... 为研究舵球几何参数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用面元法计算了螺旋桨-舵-舵球系统的推进性能。采用双曲面元以消除面元间隙,对舵球网格进行加密,螺旋桨弦向和展向采用余弦划分方式。用迭代计算考虑螺旋桨与舵及舵球之间的相互干扰,螺旋桨与舵之间的诱导速度在面元处进行周向平均,将非定常问题转化为定常问题。首先用该程序计算了桨舵系统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然后对舵球几何参数进行了变尺度计算,结果表明,舵球直径与螺旋桨直径存在最佳匹配值,使得螺旋桨效率最大;舵球长度存在临界值,当舵球长度小于临界值时螺旋桨节能效果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球 桨-舵-舵球系统 水动力性能 诱导速度 变尺度研究
原文传递
微型飞行器螺旋桨的气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东明 周军 昂海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型飞行器螺旋桨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部分 :基于有限片桨叶涡流理论的气动性能计算和采用遗传优化算法的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 ,用贝塞尔样条描述桨叶的宽度和安装角沿半径的分布 ,考虑了桨叶不同剖面处... 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型飞行器螺旋桨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部分 :基于有限片桨叶涡流理论的气动性能计算和采用遗传优化算法的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 ,用贝塞尔样条描述桨叶的宽度和安装角沿半径的分布 ,考虑了桨叶不同剖面处雷诺数的变化 ,以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作为目标函数得到了桨叶沿半径的宽度、安装角的最佳分布。设计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得到工程上实用的设计结果。最后 ,根据该方法制作了用于螺旋桨气动设计和性能计算的软件 ,该软件能方便数据输入 ,直观显示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 螺旋桨 气动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拉力系数 诱导速度
下载PDF
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益文 李应红 +3 位作者 张百灵 吴云 苏长兵 梁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研究新型布局的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在常规大气环境下测量了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电源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结果表明:与常规布局等离子气动激励器相比,布局... 为研究新型布局的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的放电特性与加速效应,在常规大气环境下测量了不同激励参数下的频率—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电源电流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诱导的边界层速度。结果表明:与常规布局等离子气动激励器相比,布局形式改变后谐振频率保持不变,放电电压相差不大,但放电电流变小,消耗的功率变小;诱导速度与激励电压呈近线性关系变化,速度值较常规布局小,其尖端放电诱导的气流对流场的扰动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还发现锯齿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放电时离子流对绝缘材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 锯齿 布局 放电特性 诱导速度
下载PDF
不同结构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流场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史志伟 范本根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83-1589,共7页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在静止空气中测量了H型、O型和L型3种结构的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速度场,分析了流场结构,并研究了激励器设计参数对诱导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结构的激励器都产生了离开激励器表面向上的射流...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在静止空气中测量了H型、O型和L型3种结构的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诱导速度场,分析了流场结构,并研究了激励器设计参数对诱导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结构的激励器都产生了离开激励器表面向上的射流。其中O型和L型结构的激励器受电极电压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电极电压的增加,射流速度的最大值增大。H型激励器的诱导射流速度受电极极间宽度影响,随着两侧电极间距的增大,所形成的射流速度也越大,并在极间宽度22 mm时达到最大值;O型激励器的诱导射流速度受激励器电极直径影响,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大,所形成的射流速度也越大,在直径30 mm时达到最大值;L型激励器的诱导射流方向受电极夹角影响,随着两侧电极夹角的增大,射流从法向射流向平面射流转化。通过对不同结构等离子体射流激励器流场特性的研究,将为等离子体激励器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激励器 粒子成像测速 射流 诱导速度 流场特性
原文传递
基于面元法预报导管桨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苏玉民 刘业宝 +1 位作者 沈海龙 窦凤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7-61,共5页
基于面元法,分别用将桨和导管当作一个整体考虑的直接计算方法、基于诱导速度的迭代计算方法与基于诱导速度势的迭代计算方法预报了导管螺旋桨的定常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预报导管螺旋桨的定常性能具有相似的精度,但... 基于面元法,分别用将桨和导管当作一个整体考虑的直接计算方法、基于诱导速度的迭代计算方法与基于诱导速度势的迭代计算方法预报了导管螺旋桨的定常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这3种方法预报导管螺旋桨的定常性能具有相似的精度,但直接求解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直接求解和速度势迭代计算的导管表面压力分布、桨叶表面环量和压力分布基本一致,但是与诱导速度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这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分析表明:计算导管桨水动力性能时,直接求解方法和基于诱导速度势迭代方法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元法 定常水动力性能 导管桨 诱导速度 速度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H型垂直轴风力机实时高效攻角调节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立军 赵昕辉 +1 位作者 王旱祥 刘延鑫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3-181,共9页
叶片攻角是影响垂直轴风轮气动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一种1 k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以获取最大风能利用率为目的,得到了叶片在上风区和下风区应保持的理论最佳攻角分别为10.7°和-10.7°。鉴于现有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 叶片攻角是影响垂直轴风轮气动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针对一种1 kW H型对称翼垂直轴风力机,以获取最大风能利用率为目的,得到了叶片在上风区和下风区应保持的理论最佳攻角分别为10.7°和-10.7°。鉴于现有风轮运行一周过程中,叶片攻角呈类正弦规律变化,未能保持在理论最佳值附近;同时由于风轮上风区和下风区的诱导速度分布规律不同,故提出采用分风区的方法研究实时高效攻角调节规律。首先利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计算出上风区叶片攻角的变化情况,建立叶片安装角与攻角的关系,通过调节安装角使叶片攻角在上风区保持在理论最佳值附近。考虑到下风区流场分布复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下风区各个方位诱导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风轮下风区局部叶尖速比的概念,建立下风区叶片攻角的精确计算公式,并获得下风区叶片理论最佳攻角的调节策略。最后利用双致动盘多流管理论对提出的上风区和下风区叶片攻角的调节规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显示:在额定风速下,与原始风轮相比,调节攻角后H型垂直轴风轮的风能利用率提高了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局部叶尖速比 安装角 最佳攻角 诱导速度
原文传递
助推节能扭曲舵性能的理论预报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国祥 《船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8-63,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推节能扭曲舵性能的升力面理论预报方法。螺旋桨后尾流场诱导速度的计算采用准非线性升力线理论;采用定常非线性涡格法计算处于桨舵诱导速度场中扭曲舵的环量分布,进而计算扭曲舵的附加轴向助推力。扭曲舵的水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助推节能扭曲舵性能的升力面理论预报方法。螺旋桨后尾流场诱导速度的计算采用准非线性升力线理论;采用定常非线性涡格法计算处于桨舵诱导速度场中扭曲舵的环量分布,进而计算扭曲舵的附加轴向助推力。扭曲舵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说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升力面理论 诱导速度 数值计算 预报
下载PDF
临近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程钰锋 聂万胜 车学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2-1547,共6页
为研究临界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过程,基于流体宏观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后比较了不同高度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最后研究了高为20km的临近空间中粘性和来流速度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临界空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过程,基于流体宏观模型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后比较了不同高度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效果,最后研究了高为20km的临近空间中粘性和来流速度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放电过程的物性变化效应和基于电动力学的动力效应是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两个主要机理;临近空间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更强,诱导速度及诱导漩涡随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20km的临近空间,最大诱导速度达20m/s,诱导漩涡的高度>9mm;放电区的粘性在环境粘性的0.1~10倍变化时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影响较大;来流速度的Ma增大到0.3时气动激励对边界层的影响便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临近空间 流动控制 诱导速度 数值模拟 电动力学
下载PDF
飞机遭遇尾流的动态响应模型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卫军 左杰俊 +2 位作者 梁延安 邓文祥 梁海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1-214,共4页
综合考虑飞机自身稳定性和操纵特性以及飞行员反应时间,提出了飞机遭遇尾流动态响应模型。研究了飞机遭遇尾流后的诱导速度场和诱导滚转力矩系数,通过试验模拟了遭遇尾流对飞机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纵向间隔和飞行速度对飞机遭遇尾流严重... 综合考虑飞机自身稳定性和操纵特性以及飞行员反应时间,提出了飞机遭遇尾流动态响应模型。研究了飞机遭遇尾流后的诱导速度场和诱导滚转力矩系数,通过试验模拟了遭遇尾流对飞机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纵向间隔和飞行速度对飞机遭遇尾流严重程度的影响,对飞机遭遇尾流严重程度进行了量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遭遇尾流 动态响应 尾流 诱导速度 滚转力矩
下载PDF
垂直下降状态下的旋翼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曹栋 曹义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应用激励盘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结合动量叶素理论,计算了旋翼在垂直下降时的流场特征与气动性能.计算过程中,旋翼载荷被描绘成沿桨盘径向分布、与当地流动参数相关的压力源项.在直角坐标系中,... 应用激励盘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结合动量叶素理论,计算了旋翼在垂直下降时的流场特征与气动性能.计算过程中,旋翼载荷被描绘成沿桨盘径向分布、与当地流动参数相关的压力源项.在直角坐标系中,运用有限体积方法直接求解了定常不可压N-S(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模型,重点使用诱导速度经验公式计算出了压力源项.旋翼流场模拟结果和性能预计结果同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这种CFD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旋翼下降飞行时的空气流动特性,为进一步的涡环状态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垂直下降飞行 激励盘 诱导速度 涡环状态
下载PDF
共轴式双旋翼悬停诱导速度场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杨超 于世美 邓彦敏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悬停状态下共轴式双旋翼和单旋翼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流场矢量图和涡量云图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分析,得出了悬停状态下共轴双旋翼流场特性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如:共轴式双...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悬停状态下共轴式双旋翼和单旋翼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水洞实验测量,得到流场矢量图和涡量云图数据。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分析,得出了悬停状态下共轴双旋翼流场特性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如:共轴式双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大于单独靠下旋翼产生的轴向诱导速度,但小于其两倍;沿旋翼轴向下,轴向诱导速度逐渐增大。径向诱导速度在桨尖区域表现为快速向内收缩,上旋翼收缩速度比下旋翼快,收缩范围大;对于单双旋翼,周向诱导速度都存在一个方向转向的半径位置,在其内和该旋翼转向相同,在其外则相反,对于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式旋翼 旋翼流场 诱导速度 悬停 PIV
下载PDF
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进速与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家鸣 赖宇锋 +1 位作者 李江伟 徐灜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6,36,共5页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转矩以及螺旋桨周围的流场特性进行观察,对导管螺旋桨盘面处的进速、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周围速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导管出口处激...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转矩以及螺旋桨周围的流场特性进行观察,对导管螺旋桨盘面处的进速、诱导速度沿盘面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周围速度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导管出口处激发出的下游尾涡作用,螺旋桨推力、转矩、盘面的进速以及诱导速度分量的时域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多次峰谷值振荡变化的动力学特征,轴向进速是影响螺旋桨推力、转矩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结论有助于提高对导管螺旋桨推力产生机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设计出性能优良导管螺旋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螺旋桨 计算流体力学 推力特性 进速 诱导速度
原文传递
对转螺旋桨升力面设计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辛公正 丁恩宝 唐登海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针对对转螺旋桨这类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问题,采用了升力面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前后桨的相互迭代求出彼此间的诱导速度,以此来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此方法作了一对对转螺旋桨的设计,同时应用面元法进行了水... 本文针对对转螺旋桨这类组合式推进器的设计问题,采用了升力面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前后桨的相互迭代求出彼此间的诱导速度,以此来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采用此方法作了一对对转螺旋桨的设计,同时应用面元法进行了水动力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螺旋桨 升力面方法 面元法 诱导速度
下载PDF
反流区对复合高速直升机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孔卫红 陈仁良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30,共8页
针对复合式直升机高前进比旋翼反流区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于高前进比旋翼气动特性的分析方法,以H-34旋翼为例计算了该旋翼在高前进比状态下的气动性能,并与已有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反流区对高前进比... 针对复合式直升机高前进比旋翼反流区严重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于高前进比旋翼气动特性的分析方法,以H-34旋翼为例计算了该旋翼在高前进比状态下的气动性能,并与已有的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反流区对高前进比旋翼气动性能以及对桨叶剖面迎角、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流区越大,对旋翼的气动性能影响越显著;桨叶剖面迎角在反流区边界发生突变,反流区内外的桨叶剖面迎角、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存在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高前进比旋翼 反流区 气动特性 挥舞运动 诱导速度
原文传递
对转桨综合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侯立勋 王超 黄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设计出高效节能的对转桨,采用螺旋桨的旋涡理论分别对前桨和后桨进行设计,前桨和后桨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诱导速度来考虑,并用面元法分别进行水动力性能预报.通过实例设计分析发现:在设计进速条件下,该方法设计的对转桨与设计的单桨... 为了设计出高效节能的对转桨,采用螺旋桨的旋涡理论分别对前桨和后桨进行设计,前桨和后桨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诱导速度来考虑,并用面元法分别进行水动力性能预报.通过实例设计分析发现:在设计进速条件下,该方法设计的对转桨与设计的单桨相比效率可提高10.24%;在一定进速范围内,进速系数越大对转桨节能效果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转桨 旋涡理论 面元法 诱导速度 设计 节能
原文传递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中的几个疑点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适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提出了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某些文献里存在的三个疑点 :( 1 )滑流理论能否用于微观分析 ;( 2 )叶素理论(即使在处理垂直飞行问题时 )中沿半径的诱导速度分布能否认为独立于桨叶安装角分布 ;( 3 )前飞时沿方位角的诱导速度分布究竟如何 ... 提出了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某些文献里存在的三个疑点 :( 1 )滑流理论能否用于微观分析 ;( 2 )叶素理论(即使在处理垂直飞行问题时 )中沿半径的诱导速度分布能否认为独立于桨叶安装角分布 ;( 3 )前飞时沿方位角的诱导速度分布究竟如何 ?通过分析讨论 ,本文给出了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空气动力学 滑流理论 叶素理论 诱导速度
下载PDF
直升机飞行模拟器及其特点 被引量:8
20
作者 袁东 杨生民 孙传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71-2573,共3页
根据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飞行方式、操纵方式和任务使命的不同,简单叙述了直升机地面飞行模拟器研制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并讨论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模型的部件建模方法,特别是诱导速度模型和机身模型的特殊建模方法。最后给出了典型直升... 根据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飞行方式、操纵方式和任务使命的不同,简单叙述了直升机地面飞行模拟器研制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并讨论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模型的部件建模方法,特别是诱导速度模型和机身模型的特殊建模方法。最后给出了典型直升机地面飞行模拟器的飞行模拟曲线、分析以及飞行员评价,验证了模拟效果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飞行模拟器 操纵负荷系统 部件建模法 诱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