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一种人文学术研究范式的兴起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宁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共5页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可讨论性的术语,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从提出直到实践并且日臻成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道路。它从一开始的不被承认到逐渐被人们质疑,再到引起不同观点的讨论...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和可讨论性的术语,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概念或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一概念从提出直到实践并且日臻成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道路。它从一开始的不被承认到逐渐被人们质疑,再到引起不同观点的讨论甚至争论,直到今天不断地改写着人们的认知,并在国内外已经拥有了众多跟进者和实践者,其艰难曲折的经历和成败得失经验确实值得总结。这一术语自诞生之日起就朝着一个翻译学的分支学科的目标稳步前行,它现在不仅已成为翻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领域,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丰富当代生态学理论。在当今的多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建设的大语境下,生态翻译学甚至可以被当作一种人文学术研究的范式,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建立并跻身国际学界起到某种引领和示范的作用。生态翻译学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生态翻译学之所以得以在中国本土诞生,与中国古代哲学中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是分不开的。而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已经使人们感到,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当务之急,因而在翻译学科内部发展生态翻译研究也符合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生态批评 生态文明 范式 语言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如何将新媒体技术深度整合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的启示 被引量:7
2
作者 贾超 常永才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6,共6页
民族地区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语言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受西方语言教育传统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 民族地区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语言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受西方语言教育传统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强调语言是语言教育的中心,只言“中心”忽视“他者”,相信依靠语言便能完整地表现思想。随着二十一世纪数字化的推进,尽管教育表现形式日益多元,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语言中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且传统的基于印刷的读写教育已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深受新媒体影响的旨在打破“语言中心主义”的多重读写教育观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革新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所以文章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探究如何超越语言中心主义将新媒体技术深度整合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以便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 语言中心主义 多重读写教育观 多模态 新媒体
下载PDF
当代文学批评的媒介间性及其话语生产——兼及构建跨媒介文学阐释学之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随着技术媒介对文学场域的深度介入,基于媒介间性的方法论视角来审视当代文学批评成为可能。它揭示了长期以来为语言中心主义遮蔽的文学批评跨媒介生产的事实,促成文学批评从文本到生产主体层面的诸多转向——从复合符号的批评文本结构... 随着技术媒介对文学场域的深度介入,基于媒介间性的方法论视角来审视当代文学批评成为可能。它揭示了长期以来为语言中心主义遮蔽的文学批评跨媒介生产的事实,促成文学批评从文本到生产主体层面的诸多转向——从复合符号的批评文本结构到集转化与批评于一体的合体形式,从批评话语感性机制的凸显到集体性批评主体的公约性话语生产。当代文学批评的媒介间性成就了跨媒介文学阐释的可能性,在催生媒介时代特定文学批评范式的同时,也改写了媒介在文学场域的价值认知,对构建当代中国文论自主性的知识话语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间性 语言中心主义 跨媒介 文学阐释 技术媒介
下载PDF
旅欧哲学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涌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1-35,共5页
1986—1990年,我在西德从事哲学研究。期间又曾应邀去美国、奥地利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见到了一些当代西方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如哈贝马斯、利科尔、德里达、冯·赖特、威尔纳·马克思等)以及各国哲坛的后起之秀... 1986—1990年,我在西德从事哲学研究。期间又曾应邀去美国、奥地利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见到了一些当代西方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如哈贝马斯、利科尔、德里达、冯·赖特、威尔纳·马克思等)以及各国哲坛的后起之秀。这些直接接触,特别是与伽达默尔共事三年,为我了解当代西方哲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扼要地谈谈这些接触所得的有关当代欧洲哲学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语言中心主义 哈贝马斯 旅欧 哲学释义学 理性中心主义 德里达 “文字” 启蒙运动 修辞学
原文传递
雅克·德里达:解构理论纵横谈——读书札记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代熙 《文艺争鸣》 CSSCI 1990年第2期62-67,共6页
有人谓: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当今后结构主义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位大家。这大概是指法国本土而言,因为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在北美合众国,还有一位希利斯·米勒。雅克·德里达是著名的“解构”理论(Deco-nstruction)... 有人谓: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当今后结构主义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位大家。这大概是指法国本土而言,因为在大西洋的另一边,在北美合众国,还有一位希利斯·米勒。雅克·德里达是著名的“解构”理论(Deco-nstruction)或译为“分解主义”的创始人。196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德里达 解构理论 二元对立 后结构主义 文字学 语言中心主义 创始人 大西洋 米勒 解构主义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树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20-22,共3页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王树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决非明确,而有待发问。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取决于什么?我认为,传统哲学,只有不经现代人研究,那才是地...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王树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决非明确,而有待发问。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取决于什么?我认为,传统哲学,只有不经现代人研究,那才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也只能是一种死的哲学,与现代无关。相反,如果经过现代人研究,那么,传统哲学就会被改变,就不可能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却可能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这一点,对于“六经注我”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标榜回到“本文”的“我注六经”者,也不能例外。只要看看当今问世的一些古代经典今注今译本,就对此不难明了。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问题,实质上就归结为有无现代人研究以及现代人如何研究的问题。其次,强调只有现代人对之研究,传统哲学才具有现代意义。这里也发生问题,即所谓现代意义是传统哲学本身所具有,还是现代人的引申?或者是一者兼而有之?我认为,这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最近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上看到何炳棣先生对于杜维明先生的批评,以及连带对于整个新儒家的批评。何先生的文章抓住的要点是对《论语》中的“克己”如何理解的问题。何先生认为“克己”就是限制自己。在他看来,杜维明先生把“克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现代意义 本体论形而上学 “象思维” 西方本体论 语言中心主义 “认同” 思维模式 现代人 儒家伦理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影响
7
作者 杨华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203-204,共2页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生态女性主义从中获得了消除男权统治及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旨在打破传统的父权制文化霸权,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及传统二元对立模式,消解语言中...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生态女性主义从中获得了消除男权统治及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基础,旨在打破传统的父权制文化霸权,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及传统二元对立模式,消解语言中心主义,否认元叙事,强调差异与多样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 语言中心主义 元叙事
下载PDF
阿丽思奇境:解构的世界——《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新解
8
作者 龙靖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0-32,共3页
童话名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自介绍到中国以来,反应并非如预期的那么热烈,除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原因在于它迥然异于传统文学。文本没有先验设定的主题和结构,语言中心主义和人本主义受到了消解和揶揄,互文性游戏贯穿全文。文本因而蒙... 童话名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自介绍到中国以来,反应并非如预期的那么热烈,除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原因在于它迥然异于传统文学。文本没有先验设定的主题和结构,语言中心主义和人本主义受到了消解和揶揄,互文性游戏贯穿全文。文本因而蒙上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设定 语言中心主义 人本主义 互文性
下载PDF
视觉文本翻译研究:理论、问题域与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小梅 耿强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7,共11页
主流翻译研究长期持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假设:翻译文本是语言符号构成的抽象物;语际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这两个假设将翻译建立在语言符号中心主义之上,但已经无法有效地解释视觉文本所带来的多种符号资源之间的翻译问题。本文从多... 主流翻译研究长期持有两个不言自明的假设:翻译文本是语言符号构成的抽象物;语际翻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这两个假设将翻译建立在语言符号中心主义之上,但已经无法有效地解释视觉文本所带来的多种符号资源之间的翻译问题。本文从多模态的视角,对上述假设提出批评,进而提出三个新假设,并认为视觉文本的翻译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核心问题域:视觉文本的"词汇"研究;视觉文本的"语法"研究;视觉文本的转换机制研究以及视觉文本的研究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语言符号中心主义 视觉文本 翻译
原文传递
接触抑或冲突——两种民族关系的心理学假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毅 吴宇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民族冲突有着复杂的原因,更有着从小到偏见、歧视,大到暴力活动的严重后果。一方面,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一种轻易地被观察到的负相关,这种相关对人们熟知的"接触假设"给予了支持: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 民族冲突有着复杂的原因,更有着从小到偏见、歧视,大到暴力活动的严重后果。一方面,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一种轻易地被观察到的负相关,这种相关对人们熟知的"接触假设"给予了支持: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另一方面,许多对接触情景的历史与社会学的研究则提出,在民族接触与冲突之间存在着某种正相关:更多的接触产生了更多的冲突。更高水平的接触怎么可能在民族对抗方面既表现出增加,又表现出减少呢?与接触、冲突关系相联系的理论对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接触 民族冲突 偏见 同化 语言种族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中国语言学史》中的汉字中心与语言中心主义
11
作者 崔姗姗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0期260-260,共1页
王力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著作对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后来作品难以企及的作用,这其中《中国语言学史》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尤为如此。书中揭示的一些中国语言学的道理,如以汉字为中心的语文学之原因等非... 王力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他的著作对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后来作品难以企及的作用,这其中《中国语言学史》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语言学史的著作尤为如此。书中揭示的一些中国语言学的道理,如以汉字为中心的语文学之原因等非常深刻,但有些理论也失之于偏颇,例如认为有声语言非常重要,而文字只是语言的代用品。对于其中的创见,我们要加以发扬,而对于不合乎真实、现实的观点要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中心 语言中心主义 建构作用 字本位
下载PDF
戏剧是叙述吗?——故事演示类被排除在叙述之外的历史与深层逻辑考察
12
作者 伏飞雄 陈亚玲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在西方主流叙述观念中,包括戏剧在内的故事演示类历来被排除在叙述范畴之外。简析其历史与原因会发现,西方理论家多把叙述者或叙述者的言语、文字表现性作为叙述判断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背后的逻辑,实为其叙述观念在媒介视野上的严重局... 在西方主流叙述观念中,包括戏剧在内的故事演示类历来被排除在叙述范畴之外。简析其历史与原因会发现,西方理论家多把叙述者或叙述者的言语、文字表现性作为叙述判断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背后的逻辑,实为其叙述观念在媒介视野上的严重局限:语言,尤其文字中心主义。文字中心主义可追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模仿)与叙述的区分。选择文字文本讨论这种区分,有其问题讨论手段的必要,但这种区分本身与他们所处时代的故事观念矛盾:故事表达并无媒介限制,故事与叙述近乎同义。其实,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属于以符号传达叙述信息的故事。人类的早期故事形态,多以口述、仪式表演等形式展开。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叙述局限于言语或文字视野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逻辑,即艺术与生活的简单二元,这种二元观念又与“模仿说”合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判断 语言及文字中心主义 故事 艺术与生活二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